道释阴阳吧 关注:121贴子:7,502

回复:金科轮科辑要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罪,满百者,曰:格;
十二格,曰:贯;
十二贯,曰:盈。


IP属地:广西65楼2012-03-25 15:45
回复
    世有:于未终之前,腹内生蛆,
    或肉中生飞虱,磨到一月而死。
    以其
    遇有横征、暴敛、浮勒、科升,一切害民弊政,
    有可止之势,值可阻之时, 且具能止能阻之才,
    不但不止,且昧心而顺官情,
    或从中而渔利之奇报也。
    士尚能这样,作官的将如何呢?
    世有官绅,而想免于奇报的,不可不读二科。
    


    IP属地:广西66楼2012-03-25 15:50
    回复
      世有
      专习讼棍,出入衙门,
      上结官长,下结书吏,
      籍端渔利,把持衙门的;
      书吏有
      交通官长
      私开贿路,
      混乱曲直,
      颠倒民情的,
      哪知天律一体例诛。
      据其轻重, 而有:疾魔、颠倒、生败、含羞,
      更甚,而媳门奸。(应是两家结亲,狼狈为奸)以贻永玷者,
      且有子孙一起招至疫劫,一支无存, 限二十年,即斩之。
      而阴律,更科以拔舌、穿腮狱。
      廉部发生以归贫磨之途。
      又或转入湿生,为蝇鳆之类。
      前车即覆,后者有以为鉴者,不可不读二科。


      IP属地:广西67楼2012-03-25 15:55
      回复
        生败者:卑(古同“俾”使。)生子荡佚(放荡纵逸),败其家财,玷其门风。
        士为四民之首,不必(就算没有如何)如何作恶,而科律(也)特严。
        遇有讲孝亲之道而坐如木偶,已即有科。
        身教尽固宜先,言教亦难苟缓。
        尚遇上等人,(却)不能讲性理;
        遇下等人,不能说因果;
        尚遇愚人,不能讲明乡约律法。
        科律亦列以不忠,
        而有:限终招入疫劫,
        多生蠢荡子孙,使书香不继。
        为士者,要想贤孝子孙书香永继的,不可不读二科。


        IP属地:广西68楼2012-03-25 16:05
        回复
          各种异术 照列如下:
          五遁隐身法 剪断丝绵法 结发焚丝法
          酸酒坏醋法 掩目行盗法 引臭漏棺法
          使魅役魔法 磨灭字迹法 铁师伐毛术
          祝由洗髓法 用术咒诅法 追摄魂魄法
          子母钱法 哑人法 隔离法 和合法


          IP属地:广西69楼2012-03-25 16:07
          回复
            教的邪正怎分?曰:“理欲”而已。
            理胜者,由邪而可以归于正;
            欲胜者,虽正而亦入于邪。
            三教,为治世之正宗,
            而也有:伪儒、假僧、妖道者。


            IP属地:广西73楼2012-03-25 16:29
            回复
              科金,应是,受于金科,即,天律


              IP属地:广西74楼2012-03-25 16:33
              回复
                痴人欲念如麻,而利欲特为尤甚,
                酿成浩劫,盈地盈城,争夺劫杀,
                都是以利为主动。
                其所以这样,实是因为不知科律的原故。
                天下熙熙,都是为利趋;
                天下攘攘,都是为利往。
                富者自富,贫者自贫,
                谁为主宰?
                哪知天律注定:

                终身以挖金为业的,无论如何,
                只许糊口养生,不许兴家置业。
                且又限终勾入疫劫。
                不知科律的,百思不得其解。(不知为何如此,应是挖金者,用人力偷天财,是不正当之财)
                世人见利忘义,而又想以人力强夺天权者,
                不可以不读二科。


                IP属地:广西75楼2012-03-25 16:38
                回复
                  路拾重金者,
                  论事,可以:立即致富,
                  论理,则天律注定:罪归不廉。
                  凡,路拾遗财遗物,
                  自值五百文起,如不白还,(白还,干干净净、不落分文的偿还)
                  每百文计十过。
                  其金愈重,
                  其计过愈多,
                  其科罚愈严。
                  所获重金,概遣其如数疾退。
                  至二贯,(满百者,曰:格 十二格,曰:贯 千文百过,二万四千文 1文钱=人民币0.2元
                  二贯即四千八千元)
                  即勾入疫劫。
                  若其物虽小,而关系甚大,
                  因不还而致迫人无奈,
                  或自尽,限三年,勾入血劫。
                  或遭刑辱,遣其凶疾,苦磨二十五天。
                  至五次,即勾入疫劫。
                  所得不偿所失,
                  人亦何苦拾遗,
                  而不白还呢?
                  所以这样,是因不知天律之原故。
                  


                  IP属地:广西76楼2012-03-25 16:50
                  回复
                    路拾重金者,
                    论事,可以:立即致富,
                    论理,则天律注定:罪归不廉。
                    凡,路拾遗财遗物,
                    自值五百文起,如不白还,(白还,干干净净、不落分文的偿还)
                    每百文计十过。
                    其金愈重,
                    其计过愈多,
                    其科罚愈严。
                    所获重金,概遣其如数疾退。
                    至二贯,(满百者,曰:格 十二格,曰:贯 千文百过,二万四千文 1文钱=人民币0.2元
                    二贯即四千八千元)
                    即勾入疫劫。
                    若其物虽小,而关系甚大,
                    因不还而致迫人无奈,
                    或自尽,限三年,勾入血劫。
                    或遭刑辱,遣其凶疾,苦磨二十五天。
                    至五次,即勾入疫劫。
                    所得不偿所失,
                    人亦何苦拾遗,
                    而不白还呢?
                    所以这样,是因不知天律之原故。
                    又况阴律不义之诛:
                    即有
                    吊足狱、獾鸨上下啄咬狱。
                    不廉例案:
                    又有蒸熬狱,而发生九等,更有:
                    奇形途,以制其不廉之罪。
                    其更重的,
                    则坠入卵生,发变为鸬鹚之类。
                    世之不义不廉,只图一己之利,
                    而不顾他人者,不可以不读二科。
                    


                    IP属地:广西77楼2012-03-25 16:56
                    回复
                      一串文钱=100文,一贯文钱=1000文,一文=0.24元。
                      罪,满百者,曰:格;
                      十二格,曰:贯;
                      十二贯,曰:盈。
                      这的,自算,可知,什为何财小却罪大,财大却罪小。义廉而已


                      IP属地:广西79楼2012-03-25 17:11
                      回复
                        盗例:
                        凡偷人财物,各按盗金多少,
                        自金百串以上,即勾入兵劫,斩。
                        自十串至五十串,即勾入疫劫,斩。
                        自五十串至八十串止,限终,勾入兵劫,斩。
                        自十串至四十串止,限终,勾入疫劫,斩。


                        IP属地:广西80楼2012-03-25 17:14
                        回复
                          宥例(宽容条例):
                          或谓律有严科,
                          人谁不怕。
                          而罪犯不孝,终身有
                          未见罚及者,其他无论也罢(无论如何也是这样)。
                          即如坟不立碑一款,犯者甚重,
                          照例:
                          三年不立,斩一支;
                          九年不立,斩二支;
                          终身不立,宗支并斩。
                          何以仍有宗支存者?
                          有子孙贤孝,
                          有虽做罪,未见报者。
                          哪知天心仁爱,
                          或原情以赦、
                          或准折赎罪,
                          不从无可原之际,(没有不可原谅的情况)
                          而屈法原之。(只有依照法律而原谅他的)
                          但知诛而不知宥;
                          但只宥而不知赏;
                          但只表而不知里;
                          但知阳而不知阴。
                          何能会观其通,
                          而知转移之妙?
                          此二科之所以必读也。


                          IP属地:广西81楼2012-03-25 17:22
                          回复
                            一罚一赏,唯明理者可知其变,世人怎能不读金科?


                            IP属地:广西82楼2012-03-25 17:24
                            回复
                              有罪犯不孝,
                              或大或小,或误或故,
                              或为明者,或为愚人,
                              而在未闻道、
                              未知改,
                              悯迷罔觉者,准
                              其援功折赎。
                              或其平日
                              能行利济之事;

                              一世不犯淫行;
                              或排难解纷;
                              或遏恶扬善;
                              或和人父子兄弟;
                              或正人夫妇男女;
                              或舍利而救溺;
                              或买物而放生;
                              或无故不杀而居丧循礼,哀慕竭诚;
                              或身出王廷,尽忠无二,建功于国;
                              或在
                              宗族乡党,
                              敬让无忤,
                              为宗党推尊仰誉
                              而不贻父母恶名;
                              或按事以记功;
                              或因功而兑赎。
                              天律如斯,阴律因而暗易。
                              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迷路未远,来者可追,
                              此二科之所以必读也。


                              IP属地:广西83楼2012-03-28 15: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