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释阴阳吧 关注:121贴子:7,502

回复:金科轮科辑要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问:
二科推行,
交由各方各地,仍将书价收回,
展转流通,固为推行办法之一。
然近年来,
劫运愈重,生活愈难,
羽毛不丰,有心无力,
限于书价昂贵,
而不能购置者,
为之奈何?
答:

多有不惜多金而建筑高楼大厦者,
亦有不惜多金而购置肥马轻裘者,

于此二科(买这二科)区区之数,不免有懔吝之心。
是诚不识
二科为传家至宝,承前启后、裕后光前必要之奇书。
稍有能力者,无论矣(没有任何不买的原因) 。
即是极贫之士,亦当:
节衣缩食而购置二科,
以为转移造化之助。
若因书价而自限(不买),诚可惜也,
是诚薄待自身也。
以此书之关系,理应家各一部,人手一册。
不特自撑门户、立有家庭者,应各置一部。
即为
雇工、为奴仆、为下愚一十八等,
均应深知,方能生存发育于世界。
噫!二科关系如此,凡属人类,其可忽乎?


IP属地:广西19楼2012-03-25 11:39
回复
    问:
    各种善书,多由慈善机关印送,
    至于二科,出自清末。
    近数十年来印送者,已遍及各省矣,
    子于推行办法,何必一定要收回书价?
    答:
    二科出世,虽数十年。行于各省者,实居少数,
    但(只是)以少数人之财力,
    何能
    人人即送?博施济众?尧舜犹以为难,
    况处于浩劫频仍、财力日绌之时乎?
    如子之说,
    有似凶年饥民,必待它方仁人施济,
    而不自寻草根树皮,以救暂时之急,
    而饥饿以死者是也。
    至于收回书价,
    不特展转流通,
    且使购取者重视此书。
    从前多有
    得之印送,置之高阁
    尘积而竟不一展阅者。
    正古人所谓:若教容易得,还是等闲看是也。


    IP属地:广西20楼2012-03-25 11:49
    回复
      问:
      吾见信善,
      有将二科购置案头,
      竟不一阅者,
      竟不一读者,
      何故?
      答:
      二科为空前未有之奇书。
      有:孽障甚重,终其身,未闻二科书名者;
      有:对面相左,见如未见者。
      盖以二科所在,有神灵呵护。
      其或前因太差,
      有:冤魔蔽其二目者;
      有:阴魔塞其心窍者。
      然使一念真诚,天亦必与
      人以自新之路。
      且购置于案头,亦
      轻财重道之一,
      是其善根已植,若多得数(这会得到)
      善信为之引导,
      重门洞开,
      终必能引起兴味,
      当有愤然而起者也。


      IP属地:广西21楼2012-03-25 11:59
      回复
        问:
        有购置二科,经同仁一再敦劝,
        乃(仍)偶尔披阅,辄欲倦卧者,
        为之奈何?
        答:
        如是人者,
        阴魔作障,善念未充。
        如果
        时时在善,念念在善。
        有一份善,即有一份阳。
        有一份阳,即退一份阴,
        譬如平地虽覆篑进吾往也,何患无进境哉?
        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覆一篑,进,吾往也 。”
        【译文】孔子说:好比堆土成山,只要再加一筐土便成山了,如果懒得作下去,这是我自己停止的。又好比在平地上堆土成山,纵是刚刚倒下一筐土,如果决心努力前进,还是要自己坚持呵。


        IP属地:广西22楼2012-03-25 12:04
        回复
          问:
          有自号“学优之士”,于书无不披览,
          二科亦颇加研究,
          惟于所行所为,
          实大相反,何故?
          答:
          天下惟真知者,乃能实行。
          断未有知不真
          而能行之力者。
          吾人(今人)对于二科
          当日置案头,(当每日放于桌前阅读)
          如南容之三复白圭,
          德业或者其有进乎?
          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白圭:白圭指《诗经·大雅·抑之》的诗句:“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兰之玷,不可为也”意思是白玉上的污点还可以磨掉,我们言论中有毛病,就无法挽回了。这是告诫人们要谨慎自己的言语。
          【译文】
            南容反复诵读“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不玷,不可为也。”的诗句。孔子把侄女嫁给了他。
          


          IP属地:广西23楼2012-03-25 12:19
          回复
            问:
            通常学者无论矣,(无论:犹不止,岂止 应做:学者不止只看书))
            其有说法度人,
            人皆称为“高级先生”,
            而其行为,
            亦与二科多相反之处,
            何故?
            答:
            高级者,
            其名乎?其实乎?
            如能体行二科,
            其名非高级,
            其实已高级矣。
            不能体行二科者,
            其名虽高级,
            其实非高级也。
            儒家行持,重名乎?重实乎?
            当不待辨而知也。


            IP属地:广西24楼2012-03-25 12:28
            回复
              问:
              吾尝见有
              曾读二科,品行仍卑劣。
              未读二科,而其人反纯正,
              此何故也?
              答:
              读与不读,
              其关系在彼,
              而不在此也。
              其人果卑劣也,若不读二科,其卑劣
              或者更甚。
              其人果纯正也,若读二科
              或者益资深造,
              岂可执一(不变的结果)
              以为定论哉?


              IP属地:广西25楼2012-03-25 12:31
              回复
                问:
                二科头绪纷繁,
                少年人限于浮华,而难入理;
                中年人不易记忆,又何能体行?
                若必责以读二科,
                是诚苦人所难也。
                答:
                少年人,气多浮华,使能详阅二科,
                则不难
                转浮而为诚,
                变华而为实。
                即成且实,则入理矣。
                至于中年人,记忆力减,
                可于士、农、工、商
                各类择之,
                自属某类,先阅某类,
                然后以次,推及其余,
                且亦不必一一强记。
                但取其切身关系者,
                详阅之可也。
                吾人既有志于善门,

                凡罪大恶极之事,万不取为。
                明知不可为之事,万不忍为。
                逐条披阅于切己之事,实居少数,
                又何至
                苦于记忆,而不能遵行者哉?
                如必谓少年人浮华,难读;
                中年人苦于记忆,不易读;
                则老年人心力俱衰,更不可读。
                果如子说,
                则天下无可读之书,
                天下更无读书之人矣。
                文明古国,得不沦于夷狄乎?


                IP属地:广西27楼2012-03-25 12:59
                回复
                  问:
                  二科为转移造化、改造人类,无上妙宝。
                  子已言之甚详,
                  余亦深味其美业,
                  已整顿精神,常常披阅,

                  精神有时而懈,
                  间亦或作或辍,
                  自治能力因而薄弱者,
                  余尚如此,何敢贵望于人?
                  答:
                  子欲得大利益,
                  尤当尽力推行,
                  广为劝导,
                  使
                  亲族戚友,各备是书,
                  同气同声,一体研究,
                  不至
                  一齐人传,众楚人咻。
                  则此身已在庄岳之间,
                  即使自治能力薄弱
                  而逢生麻中,不扶自直矣,(比喻生活在好的环境里,得到健康成长 )

                  何患难精神不能振作也哉。
                  引:
                  孟子曰:“一齐人傅之,众楚人咻之,虽日挞而求其齐也,不可 得矣;引而置之庄岳之间数年,虽日挞而求其楚,亦不可得矣.
                  翻译:
                  孟子说:“如果一个齐国人来教他,却有许多楚国人在他周围用楚国话来干扰他,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齐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反之,如果把他带到齐国去,住在齐国的某个街市,比方说名叫庄岳的地方,在那里生活几年,那么,即使你每天鞭打他,要求他说楚国话,那也是不可能的了。


                  IP属地:广西28楼2012-03-25 13:30
                  回复
                    第二 愿力
                    吾愿世之为师长者,
                    各备二科,择授生徒,
                    则其门下,必多成就。
                    其教育前途,多必荣光。
                    在教育格中,定能
                    自下而上。
                    教育格:
                    上:
                    得贤能子弟,教诱
                    成上品贤能。
                    中:
                    得贤东慧徒,俸重礼隆闻有作,(做师,尽职又尽 尽礼又尽,有所作为)
                    成上品贤能。
                    下:
                    一世老于砚田,(旧时读书人以文墨维持生计,因此把砚台叫做砚田 )
                    俸中而馆不失,(做师,一分钱一分力,该教书时就教书)
                    东贤而慢不无,
                    子弟少有作成。
                    次:
                    一世老于砚田,
                    俸微东暴徒顽,(向东向阳,岂非升乎?做师,略不尽职,对顽徒有暴力行为)
                    教虽终身,教诱子弟无有作成。
                    此:四等也,
                    其他无识训蒙,
                    直为糊口养生,
                    不在四等之列。
                    吾愿世之
                    聘师教授子弟者,
                    (主请老师受)于《四书五经》,
                    外将二科、八德案证,

                    敬惜字纸、爱惜五谷、
                    禁伤虫蚁、入孝出弟、
                    洒扫、应对、进退,
                    力可办到之事,
                    一一托师择授,
                    切不可仅以诗文写作了事,

                    将来成就,定异寻常。
                    


                    IP属地:广西29楼2012-03-25 13:56
                    回复
                      吾愿
                      世之家长者,各备二科,
                      教授家庭子弟。
                      使
                      男女老幼,一体遵行。
                      (教得)贤孝子孙,定能光前裕后。
                      吾愿
                      世之为族长者,
                      劝导族中,多购二科,敦行毋忽,
                      则其宗族,
                      当必日益繁盛。
                      而其族长,
                      必能为人之所钦仰,
                      表正一方,而入“闻望格”中矣。
                      闻望格:
                      上:德行美誉。
                      中:才能美誉。
                      下:清洁美誉。
                      


                      IP属地:广西30楼2012-03-25 14:02
                      回复
                        吾愿世之为
                        乡党领袖者,
                        于其
                        乡党之中,广为劝导,
                        多置二科,培养正气。
                        正气一足,百邪自消,
                        匪类潜踪,强梁敛迹,
                        何须多金?而功同寨堡。
                        不劳人力,而效等团防。
                        仁里德邻,所在皆是也。
                        吾愿
                        世之文人学士,
                        勿作淫词艳曲,败俗伤风。
                        勿弄刀笔害人,倾家荡产。
                        详究二科,
                        宣扬八德。
                        所到之处,与有缘者,择要演讲。
                        言之透,则领悟深;
                        领悟深,则效力大,
                        相得益彰,何难挽回末俗。


                        IP属地:广西31楼2012-03-25 14:05
                        回复
                          吾愿
                          世之巨室富翁,
                          广出资财,助印二科,
                          展转流通,推行中外,
                          使
                          日月所照,霜露所坠。
                          凡有血气,莫不尊亲,

                          何难大地回春,
                          共睹尧天舜日。


                          IP属地:广西32楼2012-03-25 14:07
                          回复
                            吾愿世之高居权位者,
                            晓谕所属,尊崇二科,
                            奉行勿忽,
                            则其
                            四境之内,祥和所召,物阜民康;
                            士农工商,同心爱戴。
                            高而不危,所以长守贵也;
                            满而不溢,所以长守富也。
                            何至如今
                            日之
                            犯上作乱、
                            争地争城、
                            干戈不息也哉。


                            IP属地:广西33楼2012-03-25 14:08
                            回复
                              吾愿
                              世之设台宣讲者,
                              将二科
                              案证条文,向众宣扬,
                              使
                              妇孺咸知(全知)二科二律,
                              各安本分,无敢妄为,
                              亦造
                              无边之福也。


                              IP属地:广西34楼2012-03-25 14:1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