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联吧 关注:9,466贴子:248,961

回复: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意境成联,有评(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试试能不能回帖,请诸君无视。


79楼2012-03-28 15:35
收起回复
    白衣不再
    放恸秋风八百万,此去此行,但不负平生义气
    无关小我数十年,一歌一曲,再撰就千古侠风
    西湖:“八百万”俺偷偷瞄了一眼。要是钱该多好啊。
    一上来就奠定悲伤基调太过急躁。后面“此去此行。。。”是抒怀语。
    “无关小我数十年” 风格亦不显。
    倒不如去掉起句,略改一番。
    此去此行,但不负平生义气 ;
    一歌一剑,已成全千古侠风。
    亲以为然否?
    


    81楼2012-03-29 08:39
    收起回复
      操之过急司马迁
      解燕国,图匕首,虚萧风亦寒水,铺张太子丹意气,履臣民义务;
      提血脑,唱悲歌,恨舞阳也姓秦,枉费樊於期头颅,徒壮士情怀。
      虚萧风亦寒水,铺张太子丹意气,履尽臣民义务;
      恨舞阳也姓秦,枉费樊於期头颅,徒劳壮士情怀。
      西湖:此联想面面俱到,终究少了司马迁的文笔,铺陈太过,终伤冲淡,有各种思绪杂糅牵扯,又褒又贬,令人难以卒读。刀贵利不贵宽,当戒之。


      82楼2012-03-29 08:40
      收起回复
        经年无雨
        无子规泣血,有易水招魂,归去来兮,筑酒重歌芳草地;
        国祚系鱼肠,武功失鹿鼎,春秋换矣,绿黄几染旧河堤。
        西湖:上联唯写了一个易水招魂的情景,料无深意。
        下联有些味道,似是荆轲是所感所见。“国祚系鱼肠,武功失鹿鼎”是说燕太子丹将国家命运寄托于一个刺客,而不思武功,必然家国不保。见议论。
        “春秋换矣,绿黄几染旧河堤”是物是人非之感。在一片和谐景象下,当年纠结的东西该放下的还是放下吧。


        83楼2012-03-29 08:43
        收起回复
          河草青青
          寒刀并恨尤锋利,易水岸边,谁人击筑高歌去?
          霜木含悲更瑟萧,尘烟路上,壮士誓言不返还。
          西湖:情感含而不露方是手段。恨,悲直接了点。两起句于后脱节甚远,舍去倒可一读。关于“瑟萧”诗文中有倒韵一说,为迁就韵脚或迁就平仄而将字句颠倒,“萧瑟”似乎不可倒置。


          84楼2012-03-29 08:44
          收起回复
            再回首换个发型
            此去定无还 君若有情 且筑碑碣留姓字
            何为之大义 民如避乱 可抛颅血证丹心
            西湖:改改当评吧。
            命亦小节,料有碑碣留姓字;
            何为大义,一抛颅骨换青天。


            85楼2012-03-29 08:45
            收起回复
              雅流氓
              无须送,狼兵百万莫如吾,匣里人头,图中匕首。
              不复还,易水千年尤似此,尽携风冷,直向东流。
              西湖:匣里人头,图中匕首这个作为结句让俺觉得有种无力感。狼兵貌似也有误,应是指燕国的军队吧。上联见荆轲口吻,透着那么点得意。。。
              下联似有深意,盖说人竟折腾来折腾去,易水不见不烦不恼,看过听过流过。唯不喜此种语言表达。


              86楼2012-03-29 08:46
              收起回复
                月破痕
                易水无回 已然昭示英雄路
                秦王犹在 千古方承华夏魂
                西湖:
                下联华夏之魂不是秦王传下来滴。是为偏。
                改一下
                易水无回,英雄末路徒留叹;
                江山有主,兴废千年贵以思。


                87楼2012-03-29 08:47
                收起回复
                  本无姓字
                  刺秦真壮举也!一别千年,易水寒声犹在耳;
                  避秦又何如哉?九征诸史,武陵村老尽埋名。
                  西湖:同位重字人言起强调作用,俺不曾用过。此联也就围绕对秦的态度而展开。刺秦者千古留名,万人敬仰;避秦者欢乐一时,埋没土丘再不复得闻。九为数目之多,屡次翻阅典籍,不见名姓存留。此联亦是条理分明,其思慕之情溢于言表。


                  88楼2012-03-29 08:48
                  收起回复
                    夜郎哥哥
                    心知去不归 汉子浑身是胆
                    事尽来还散 英雄万世留名
                    西湖:上联话糙犹可读,下联起过虚,结过滑。


                    89楼2012-03-29 08:49
                    收起回复
                      爱用左脚
                      匕现;图穷。
                      西湖:图穷匕现; 身死名留。


                      90楼2012-03-29 08:50
                      收起回复
                        赶猪1
                        壮哉!易水击筑,伴高歌侠士提剑;
                        悲乎!敌宫献图,刺秦王英雄断魂。
                        西湖:平铺直述,虽有壮哉,悲乎帮衬,亦不起波澜。


                        91楼2012-03-29 08:50
                        收起回复
                          秦时云儒
                          燕水一别,皆附吾袍泽取义,把酒惟君,且慨溯风歌热血
                          秦宫半踞,尽凭尔戟胄惊寒,嗤皇奉帝,难当青史著英灵
                          西湖:上联主语不明,贬褒亦不明,附袍取义,难道义是羹汤吗,大家都附上身来分一杯?起句透出回忆味,结又发豪语,成了现在时。皆和惟,一言多一言只,溯是动词啊,“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下联,俺从“半踞”看出主语是荆轲,到“尽凭尔”作者跑出来了,“ 奉帝”处又迷糊了。最后作者将荆轲狠狠的贬了一通“你不配在青史留名”。
                          还是那句话,写完再看一遍,所写所思相悖的情况就会减少。
                          


                          92楼2012-03-29 08:52
                          收起回复

                            溪桥月色
                            大义不容辞,舍家去国,英雄一曲歌慷慨;
                            此身何所惜,虽死犹生,易水千秋载浩然。
                            西湖:溪桥此联一改其前的柔婉之态,写得慷慨悲壮。“此身何所惜”类荆轲之口吻,在联语中显得孤立。余皆好。赞一个。


                            93楼2012-03-29 09:06
                            收起回复
                              我是最后一个吧
                              秦王无道,真人间不能容,一曲高歌尽慷慨;
                              国恨果舒,则泉下犹可慰,数年之后问如何?
                              西湖:上联有味,秦王无道,天地厌之,荆轲此行就显得正义非常。唯中间分句略显纠结。下联国恨,黄泉之语犹如一重拳打在棉花上,不见劲道。另国果音近拗口。
                              


                              94楼2012-03-29 09:07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