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联吧 关注:9,466贴子:248,961

回复: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意境成联,有评(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雅湖小筑
徒逞匹夫勇,最无聊、孤掷一身行恐怖;
疑为基地师,谁能料、神交千载是拉登。
西湖:群主大人金安。俺曾经听人说起,单一三字句要慎用,往往气脉自此而断。此联这个蜂腰还是不要的好。前几句低迷,自尾结“神交千载”振起。若荆轲得知千年之后有如此基友(基地之友)当无憾矣。其所谓之大道不孤也欤?


63楼2012-03-27 08:37
收起回复

    南充唐僧
    枯冢立残阳,恨无边血幕,苍生不悯;
    哀风悲易水,有一等头颅,肝胆相酬。
    西湖:唐僧有悲天悯人的情怀,此联亦可窥之一斑。然上下联起句似可互换,则有临水凭吊之意。上联恨世道苍茫,战争频仍,民不聊生,此不亦荆轲刺秦之因欤;下联触目生思,感其行其情,遥想当年故事。
    有诗云“多情乃佛心”,盖言此乎?


    64楼2012-03-27 08:40
    收起回复
      冷宫美妃
      不问归途,且赏风吟,此行直取昏君魄;
      难见去路,唯闻水唱,孤道载得壮士歌。
      西湖:联句用字生硬,两起句合掌,“且赏风吟”太过悠哉,游荡在联境之外, “昏君魄”可易为“秦王命”。见字处应为平声。载得亦可换之。此联俺唯解“此行直取昏君魄”一句。汗颜ING。。。


      65楼2012-03-27 08:45
      收起回复

        洪老七公
        大张旗鼓 明施暗弑 尽把秦民当傻子;
        罔顾荆棘 易水难还 休逞自己是能人。
        西湖:此联脉络清晰,上写秦王无道;下写荆轲刺秦。联语见俚。大张旗鼓即明施,重复,下联将秦王撇开,反而埋怨荆轲鲁莽,大有女子娇羞含蓄之态,情意尽在一怨中。细细品来,亦有一番韵味。


        66楼2012-03-27 08:57
        收起回复
          与色添茶

          点了荆轲生起火
          烧开茶水等着评
          哇哈哈……


          IP属地:辽宁67楼2012-03-27 10:58
          收起回复
            《咏荆轲》东晋。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发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后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没,千载有馀情。
            只罗列不做解答


            68楼2012-03-27 23:30
            收起回复

              翰墨茶人
              易水一声笑;咸阳十里寒。
              打眼看就想到“沧海一声笑,滔滔两岸潮”。 联句短小益见炼字之重要。笑,寒乃句眼也。
              一声笑见豪迈;十里寒,十里OR百里,寒,犹如一柄匕首触者生寒。
              句是好句,唯嫌其稍显单薄。
              易水三千梦;秦宫一点红。
              三千梦,太过虚乏。一点红倒能以小窥大。
              金剑起长虹,两句短歌悲易水;
              清樽催冷月,一尘白马啸西风。
              不说了,给整个容 咕~~(╯﹏╰)b
              气贯长虹,一曲高歌别易水;
              风凋茅草,千年浊酒溅灵台。
              


              69楼2012-03-27 23:35
              收起回复
                剑影霜星
                易水敛杀机,一脉鱼龙噤口;
                寒风藏剑气,满天花叶委尘。
                西湖:此联霸气侧漏,至尾结化作满天花叶委顿尘埃。。。。。。


                70楼2012-03-27 23:39
                收起回复
                  残风晓月忘江湖
                  易水承殇,殇不尽七国血冢;
                  残虹载道,道得明一士英魂。
                  这个顶针用的生硬,见“血冢”一词,恍似俺在看鬼故事。
                  俺一年前看过秦时明月,里面有把剑叫残虹,还有把剑叫易水寒,咕~~(╯﹏╰)b。
                  明日风寒,且痛饮残沽半盏,
                  今宵露重,可闲窥瘦月一弯?
                  西湖:此联游离在联题之外,不得其门而入。题目似可替之为送别。
                  恕我孤陋,残沽是个啥东东?看字面意思貌似是酒。试问半盏酒如何痛饮?
                  


                  71楼2012-03-27 23:41
                  收起回复
                    一一巾
                    憭栗重寒衣,慨君行当日,悲歌击筑;
                    凄凉徊易水,惟我到那天,奠酒召魂。
                    西湖:憭栗,凄凉貌,似与送行之境不合,“悲歌”之“悲”是悲壮而非悲凉。 一“慨”字,让“我”早早出场。“惟我到那天”略白。二三分句可以整合成一句。此联极尽煽情之能事,不过没有打动俺。
                    


                    72楼2012-03-27 23:42
                    收起回复
                      白涩衬衣
                      必死可杀也,贪生有命乎?
                      西湖:联句出自《孙子兵法》“将有五危:必死,可杀也;必生,可俘也;忿速,可悔也;廉洁,可辱也;爱民,可烦也。凡此五者,将之过也,用兵之灾也。”
                      此联意思大抵是说,鲁莽固有一死,难道贪生怕死就能活命吗?
                      其意耐品。


                      73楼2012-03-27 23:44
                      收起回复
                        会哭的小小鱼儿
                        三万里易水咸阳,快意而歌,临风弹剑;
                        五千年民族大义,一朝得鉴,试谶及身。
                        西湖:好联是耶。 上联意境浑融,我亦荆轲,荆轲亦我,所唱者亦同。瑕疵在似为照顾平仄而将二三分句颠倒。弹剑而歌是顺承关系,有诗为证“临风弹楚剑,为子奏燕歌”。下联而情感勃发,势若迅雷,为民族大义而死又有何惧,回归自我。“试谶及身”即“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与“歌” 字遥相呼应。此联手法可以借鉴,似是游记,有代入感,金庸小说为人所热爱处也在此。


                        74楼2012-03-27 23:46
                        收起回复

                          静思无尘
                          荆轲非莽汉,此句是英魂。
                          略过不提。
                          白衣莫泣悲,和筑豪情,诀别寒水畔;
                          壮士何惊死,冲天剑气,笑赴恶龙潭。
                          西湖:一“莫”字见说教意味,不喜。起句与后分句关节亦远。下联惊字可替,惜?畏?惧?老子有言“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直白少韵味。
                          


                          75楼2012-03-27 23:55
                          收起回复
                            易水多渔父,谁见白衣太子; 寰宇尽中华,何分燕土秦关


                            来自手机贴吧76楼2012-03-28 11:07
                            收起回复
                              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颣慨羽声,士皆繸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遂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畏慕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于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于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缬,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纆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纆抗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掺其室。时怨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已而论功赏群臣及当坐者,各有差。而赐夏无且黄金二百镒,曰:“无且爱我,乃以药囊提轲也。”   于是,秦大怒燕,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燕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皆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王急,用代王嘉计,杀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五岁而卒灭燕国,而虏燕王喜,秦兼天下。
                              其后荆轲客高渐离以击筑见秦皇帝,而以筑击秦皇帝,为燕报仇,不中而死。


                              IP属地:江苏78楼2012-03-28 12:28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