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境联吧 关注:9,466贴子:248,961

回复:以“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意境成联,有评(一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加油啊同志们


48楼2012-03-24 11:45
收起回复
    支持西湖!凑一个
    大义不容辞,舍家去国,英雄一曲歌慷慨
    此身何所惜,虽死犹生,易水千秋载浩然
    查了一下,慷慨,古音为仄仄,一时想不出别的词替换,明天还要继续球赛,先休息了。
    西湖评的时候帮改一下吧
    


    49楼2012-03-24 22:11
    收起回复
      秦王无道,真人间不能容,一曲高歌尽慷慨;
      国恨果舒,则泉下犹可慰,数年之后问如何?


      50楼2012-03-24 23:34
      收起回复
        封楼


        51楼2012-03-25 01:34
        收起回复

          “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出自《史记·刺客列传》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祖,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此诗以轻轻二句而流传千古。
          上句即景写风吹水寒,渲染苍凉悲壮的气氛。下句抒写决死的情怀,明知有去无还,却毅然前往,决不回顾。壮士丰采跃然纸上。张戒评:“此二语遂能写出天地愁惨之状,极壮士赴死如归之情。”(《岁寒堂诗话》)“风萧萧”有声,从听觉上渲染离别之际的惨烈;“易水寒”彻骨,从感觉上描状环境的悲凉;一上一下,极尽天地愁惨之状,愈能烘托出荆轲“君子死知己”,慷慨赴国难的凛然正气。虽寥寥十五字,却“凄婉激烈,风骨情景,种种具备”(胡应麟《诗薮》),“其感激悲壮,语短而意益长”(李东阳《麓堂诗话》)。
          此算作题解,何以二句到如今犹能打动人心,因为它写出了一种普遍的情感,其脱离时间和空间而存在。所以此题或不必界于荆轲。


          52楼2012-03-26 01:34
          收起回复

            胃补先吃
            举剑问天 情何以堪 江山如画 流寇犯边何人拒;
            挥刀填土 誓报凌辱 岁载丰歌 灭贼平海复魂归。
            西湖:打第一眼俺就想把二三分句给毙了。
            举剑问天,流寇犯边何人拒;
            挥刀填土,灭贼平海复魂归。
            貌似有感而发,流寇、贼等字眼切合某个国度,但语境流于表面,近于口号之列。今音,上结“人”字失替,上联稍显流畅,下联晦涩难解。尾结对仗不工,整联为对而对,失之灵活。
            


            53楼2012-03-26 01:39
            收起回复

              云楼访月
              残霞似血,寒气如刀,泣涕千夫悲易水;
              匣内人头,图中匕首,长歌一曲向咸阳。
              西湖:此联对诗句的前时后事做了比较详细的说明,前二分句为自对,语句流畅,此为一得。但若自己站着一个较远的位置上做旁观状,心无所感,文必难以动人,以至于内容显得空洞,此为一失。尾结“长歌一曲向咸阳”有轻佻之嫌。


              54楼2012-03-26 01:46
              收起回复

                arenasVSallen
                秦宫易水寒相若,壮士亲朋悲不同。
                西湖:此联语义模糊,情不显,志未抒。寒相若,悲不同,殆想当然耳。


                55楼2012-03-26 01:47
                收起回复

                  寰宇中华
                  二三子外知乎?因吟啸落木悲风,凌云际会;
                  千万人中往矣!只荡涤雄心烈血,共水激扬。
                  西湖:联句用词生硬,“吟啸”是不及物动词, “凌云际会”系生造; “荡涤”一词意为清洗,可用于荡涤烦闷,荡涤尘埃,荡涤凶邪等,用在此语义纠结,雄心热血也要清洗掉吗?另各分句关联亦不大。单看“落木悲风”倒有一股寒秋的肃杀之气。
                  前一分句似可如此
                  二三子亦知乎? 。。。
                  千万人吾往矣! 。。。
                  后面的看不明朗,手术费用太高,遂罢手。
                  对于文辞表述明白, 「子曰,辞达而已矣」。苏轼 《与谢民师推官书》:“求物之妙,如系风捕影,能使是物了然於心者,盖千万人而不一遇也。而况能使了然於口与手者乎,是之谓辞达。辞至于能达,则文不可胜用矣。”
                  写联心中要有个大体思路,方动笔。如能写完再审视一番,有些明显的错误应该可以避免。而不至于所写与所思相悖。


                  56楼2012-03-26 01:58
                  收起回复

                    高昌遗老
                    侠者义者,济难酬知,一腔热血何珍重;
                    莽乎勇乎,轻身赴险,千古雄风在诺然。
                    西湖:上联是言侠义者流济难酬知,对此一腔热血给予肯定;下联起于问句,到底该说是鲁莽呢还是勇猛呢,有反思,而反思也为了肯定,其轻身赴险,勇者近乎莽,所谓何哉?践诺也。
                    此联章法得当,一正一奇,语义隽永。


                    57楼2012-03-26 02:42
                    收起回复

                      既然还有个监督的,哈哈哈哈哈。。。。。。。


                      58楼2012-03-26 10:30
                      收起回复
                        不知道有此活动,错过了,跟风凑一个吧:
                        十五字心何雄哉,批逆鳞,入不测,浑身是胆非赵子龙一人独有
                        三千言侠之大者,藏利刃,刺强秦,重义轻生教太史公满纸生辉


                        59楼2012-03-26 14:14
                        回复
                          睡不着,试着给这些联排个座次。以下为个人看法,如有错乱,纯属无能。
                          第一名
                          枯冢立残阳,恨无边血幕,苍生不悯
                          哀风悲易水,有一等头颅,肝胆相酬
                          二十四品雄浑居第一,这联就贵在雄浑。但是也有一个很大的瑕疵,就是下比第一分句这个“转”的关键环节。上比已经由景入情了,到这里应该转为心理描写,顺势带出那个强大的结句,可是作者又绕回去了还在写景,导致与第二三分句无联系而气脉阻断,非常可惜,建议修改。
                          第二名:
                          一万里秋声激荡,放恸成狂,奉此丹心呕碧血;
                          两千年壮士未还,迎风侧耳,至今易水有余悲。
                          这联贵在用语平实却感情真挚、丰富且细腻,非常能感染人,例如这个“迎风侧耳”,就不是一般人能写出来的。也有一点小瑕疵,就是“丹心”“碧血”稍显得有点老套且重复。
                          第三名:
                          三万里易水咸阳,快意而歌,临风弹剑
                          五千年民族大义,一朝得鉴,试谶及身
                          这联贵在既是写人又似写己,借他人他事抒己怀,却全然融为一体不露痕迹,高!
                          第四名:
                          易水一声笑
                          咸阳十里寒
                          此联贵在短小精悍,虽寥寥十字却蕴力非凡,但不知前人有没有写过类似的,如写过则不算。
                          第五名:
                          侠者义者,济难酬知,一腔热血何珍重
                          莽乎勇乎,轻身赴险,千古雄风在诺然
                          此联贵在:作为一个老手,你很难找到他的缺点,但也很难找到亮点…….
                          先排到这里,有空再排,数羊去。


                          60楼2012-03-27 03:10
                          收起回复
                            继续
                            彼岸香檀
                            把酒临风,掷杯寄慨:请将肝胆酬知已;
                            长铗鸣鞘,怒马奋蹄,漫卷烟尘赴死生。
                            上联前二分句语近熟滑,于境助益也不大,或可舍去,下联长铗,铗为剑柄,此代指长剑,晋 张协 《杂诗》之七:“长铗鸣鞘中,烽火列边亭。”剑鸣鞘中见跃跃欲试之态,是征前,怒马奋蹄是征途,而后抒以豪情,思路亦清晰,只是跃跃欲试的急切似于一个刺客不合。
                            倒不若删繁就简直抒胸臆:
                            愿将肝胆酬知己;漫卷烟尘赴死生。。
                            这貌似是传说中的交股对。肝胆对死生,知己对烟尘。
                            两结凸显出君子死知己的豪情。


                            61楼2012-03-27 08:20
                            收起回复
                              海妖弄潮
                              无计可施兮,此身一去难遗骨
                              有人没救了,别处空闻不复还
                              赌一方天下,压几个头颅,图穷莫问谁孤注;
                              若太子闻歌,如秦贼纳命,此去无回只等闲。
                              西湖:大海啊全是水,牛羊啊四条腿,此言诚不虚也。无计可施与有人没救,图穷莫问与此去无回等处对仗亦可一观,上联好于下联。第二联好于第一联。第二联语意流畅,唯稍觉“若”“如”两个领字别扭,“图穷莫问谁孤注;此去无回只等闲。”亦是好句。
                              


                              62楼2012-03-27 08:3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