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吧 关注:28,504贴子:556,448

古代华夏炊具,餐具大集合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一个,当然介绍一下鼎
鼎是中国古代的一种青铜器,三足或四足,两耳,通常刻有精细的纹饰。鼎最初是一种炊具,后来因用于烹饪祭祀给神的牺牲,而上升为礼器,成为国家政权中君主、大臣等权力象征。

后母戊鼎


IP属地:福建1楼2011-12-13 18:41回复
    第三 甑

    甑(汉语拼音zēng)是中国的蒸食用具,为甗的上半部分,与鬲通过镂空的箅相连,用来放置食物,利用鬲中的蒸汽将甑中的食物煮熟。单独的甑很少见,多为圆形,有耳或无耳。
    〈名〉
      1. (形声。从瓦,曾声。从瓦,表示是陶制品。本义:古代炊具,底部有许多透蒸汽的小孔,放在鬲上蒸煮[食物])
      2. 同本义 [an ancient earthen utensil for steaming rice]
      甑,甗也。——《说文》
      甑,自关而东谓之甗,或谓之甑。——《方言》五
      许子以釜甄爨,以铁耕乎?——《孟子·滕文公上》
      荷甑堕地,不顾而去。——《后汉书·孟敏传》
      朝甑米空烹芋粥,夜缸油尽点松明。——宋· 陆游《杂题六首》
    


    IP属地:福建7楼2011-12-14 11:33
    回复
      第五,甗
      甗(汉语拼音:yǎn,粤音“演”| 注音=ㄧㄢˇ)是中国先秦时期的蒸食用具,可分为两部分,下半部是鬲,用于煮水,上半部是甑,两者之间有镂空的箅,用来放置食物,可通蒸汽。
      1. (形声。从瓦,本义:古代炊器。下部是鬲,上部是透底的甑,上下部之间隔一层有孔的箅( bì))2. 古代炊具,中部有箅
      昆甗研,善升甗。——《汉书·百官表》注。颜师古云:“善升甗者,谓山形如甑。”

      春秋蟠龙纹甗


      IP属地:福建9楼2011-12-14 13:23
      回复
        第六,簠
        簠(读作“釜”)是中国周朝时期所特有的礼器和炊具,在祭祀和宴会时用于盛放作熟的谷物。
        簠的形状为长方形,上面有盖,盖子和器皿上下对称。簠出现于西周早期,在战国晚期以后消失。
        〈名〉
        1. (形声。从竹、从皿(表示与竹器有关),甫声。本义:古代盛食物的竹制方形器具) 同本义
        左拥簠梁。——《仪礼·公食大夫礼》
        爰格爰诚,匪簠匪簋。——《红楼梦》2. 又如:簠簋(古代祭祀燕享时,盛黍、稷、稻粱的器皿);簠簋不饬(簠簋,祭器名;不饬,不整齐。比喻为官不廉洁);簠梁(盛在簠中的饭食);簠簋之风(指官吏贪财受贿的风气)

        陈侯簠
        


        IP属地:福建10楼2011-12-15 10:28
        回复
          粤语也不说锅,说镬!


          IP属地:福建13楼2011-12-15 17:32
          回复
            第八,敦

            敦(拼音duì;客家话读doi1或dun4;粤音讲“堆”)是中国古代食器,在祭祀和宴会时放盛黍、稷、稻、梁等作物。出现在春秋时期,后来逐渐演变出盖。到战国时多为盖形同体。常为三足,有时盖也能反过来使用。


            IP属地:福建15楼2011-12-16 13:17
            回复
              第九,豆

              春秋嵌红铜龙纹方豆
              豆是中国先秦时期的食器和礼器。大汶口遗址已有陶豆出土,流行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时用于盛放黍、稷等谷物,后用于盛放腌菜、肉酱等调味品。 豆形似高足盘,上部圆盘形,有柄,圈足。商朝、西周时豆多腹浅,柄粗,没有耳、盖。春秋战国时豆的形状多样化,上有盖,出现方形豆,盘有浅、深之分,柄有长、短之别,还有附耳、环耳等各种形状。
              


              IP属地:福建16楼2011-12-16 21:20
              回复
                第十,爵
                爵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从出土的形制来看,前有流(倾酒的流槽),后有尾,中有杯,一侧有鋬,下有三足,杯口有二柱。爵同时又是饮器的通称[1]。爵在商代和的西周青铜礼器的考古发现中是相当常见的。《博古图》对于爵的使用曾经有过归纳:"爵于彝器是为至微,然而礼天地、交鬼神、和宾客以及冠、昏、丧、祭、朝聘、乡射,无所不用,则其为设施也至广矣。" 河南省偃师市二里头文化的铜爵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容器,也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最早的青铜酒器。
                古同“雀”。 《康熙字典.爵》:〔古文〕奼鰧㡫٘《唐韵》卽略切《集韵》《韵会》《正韵》卽约切,$音雀。《说文》礼器也。象爵之形。中有鬯酒。又持之也。 所以飮器。象爵者取其鸣节(雀鸣喈喈,谐音节节,节制饮酒之意,故用雀形)。节足,足也。《字汇》取其能飞而不溺於酒,以示儆焉。《埤雅》一升曰爵。亦取 其鸣节,以戒荒淫。

                


                IP属地:福建20楼2011-12-20 16:35
                收起回复
                  貌似没有,还真的有角这种酒器,明天继续!


                  IP属地:福建22楼2011-12-20 16:54
                  回复
                    好像是团音吧


                    IP属地:福建24楼2011-12-20 17:00
                    回复
                      搞错了,是尖音,打字快了


                      IP属地:福建26楼2011-12-20 17:13
                      回复
                        第十一,角
                        角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角与爵形状相似,不同之处在于角无流而具两翼,口沿无柱,多有盖。角是从爵演化而来的饮器,主要出现在殷商晚期以及商周之际,是下层官吏和平民的用品。《礼记·礼器》曰:“尊者举觯,卑者举角”。郑玄注曰“旧说[云‘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商晚期/西周早期青铜角(带盖)
                        


                        IP属地:福建28楼2011-12-22 09:15
                        回复
                          中国人青铜器的技术当领先全世界


                          IP属地:福建33楼2011-12-23 17:06
                          回复
                            第十二 斝
                            斝(拼音:jiǎ)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酒器,也被用作礼器,通常有青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喇叭形。由商汤王打败夏桀之后,定为御用的酒杯,诸侯则用角。王国维有《说斝》一文考证斝散同为一器。
                             
                            故宫博物院藏“商兽面纹斝”
                            斝,盛酒器和礼器, 由新石器时代陶斝发展而成。盛行于商晚期至西周中期,用于盛酒或温酒。基本造型为侈口,口沿有柱,宽身,下有长足。斝的形制较多,器身有圆形、方形两种, 有的有盖,有的无盖;口沿上有一柱或二柱,柱有蘑菇形、鸟形等不同形式;腹有直筒状、鼓腹状及下腹作分档袋状几种;有的是扁平素面,有的用兽头装饰;底有 平底、圆底;足有三足、四足、锥状空足、锥状实足、柱形足等。一般来说,商早期斝多为平底、空锥形足或较瘦的袋状足,胎体轻薄,纹饰简单,一般只有一层花 纹。商中期至西周早期,斝多为圆底或肥圆的 袋状腹,柱形足,器体厚重,花纹繁缉, 常用蕉叶纹、饕餮纹、云雷纹等纹样装饰,有的以云雷纹做地,其上饰有多层花纹。斝作为礼器,常与觚、爵等组合成套使用。   斝(音假)是中国古代用于温酒的小型容酒器,行裸礼时所用,或兼作温酒器。源子同形陶器。《诗经·大雅·行苇》曰:“或献或酢,洗爵奠斝”。斝初见于夏代晚期,盛行于商,斝的侈口较同类的爵要宽。口沿有柱,一侧置鋬,长足,有盖和无盖的形制并存。通常有青
                            斝铜铸造,三足,一鋬(耳),两柱,圆口呈
                            斝喇叭形,形状似爵而大,然无流无尾,仅在口缘上有两柱。腹有圆形而平底的,有腹部分裆,袋足似鬲的,也有少数体方而四角圆,四足,带盖的。 盛行于商代和西周时期。


                            IP属地:福建34楼2011-12-25 13:23
                            回复
                              第十二 觚
                              觚(读作“孤”)是中国古代一种用于饮酒的容器,也用作礼器。圈足,敞口,长身,口部和底部都呈现为喇叭状。觚盛行于商代和西周。
                              详细字义
                              〈名〉
                              1. (形声。从角,瓜声。本义:中国古代盛行于商代和西周的一种酒器,用青铜制成,口作喇叭形,细腰,高足,腹部和足部各有四条棱角,容量3升,一说是2升)2. 同本义
                              觚,乡饮酒之爵也。一曰觞受三升者谓之觚。——《说文》
                              二觚。——《仪礼·特牲礼记》。注:“爵一升,觚二升,觯三升,角四升,散五升。”
                              执觞觚杯豆而不醉。——《大戴礼记·曾子事父母》
                              坐取觚洗。——《仪礼·燕礼》
                              子曰:“觚不觚,觚哉!觚哉!”——《论语·雍也》

                              青铜父庚子孙觚


                              IP属地:福建36楼2011-12-29 11: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