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呢?首先要从那个“亚勒腓”着手,亚勒腓在福音中的拼法是Alphaeus,这是希腊文,而这个名字的希伯来文字根是chalaph(表示取代的意思),这个字根派生出了同义的两个希腊词,一个是“亚勒腓”,另一个是“革罗罢(Clopas)”。而革罗罢就是《约翰》19:25中再说到耶稣被钉十字架时站在旁边的“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中的革罗罢。不过,必须说明这段经文的一个问题,中文版本的新约在这一段是这样写的:“站在耶稣十字架旁边的,有他母亲与他母亲的姐妹,并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和抹大拉的马利亚。”也就是说,至少有四位女性,耶稣的母亲马利亚、马利亚的姐妹(不知其名)、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抹大拉的马利亚。但是,在希腊文原文等西方文本中,其实根本没有那个“并”字,“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都是以从句形式出现,意思就是“耶稣母亲的姐妹,革罗罢的妻子马利亚”。但显然,即便不是亲生姐妹,都叫马利亚也很奇怪(虽然马利亚这个名字及其各种变体占到了公元前后犹太世界女性名字的25%)。而且,公元2世纪史学家黑格希普斯曾经精确记录下耶稣死后耶路撒冷教会的传承,被自古以来的圣经学者认为十分可靠,其中说到公义的雅各死后(雅各就是耶酥的那位弟弟,他在耶稣死后被使徒们选为弥赛亚运动新的领导者)继承其位置的是“革罗罢的儿子西面(Symeon)”,又说革罗罢是约瑟的兄弟。4世纪著名史学家、《教会史》作者该撒利亚的优西比乌在引用黑格希普斯的说法时,就把西面用希腊文拼作Simon(西门),并补充道:“有人说,西面是救主的堂兄弟。”把经文和史书作对照之后就非常奇异了,耶酥的母亲叫马利亚,她的姐妹也叫马利亚,她俩分别嫁给了约瑟和革罗罢兄弟,她们还都生下了一个叫西门的儿子,这可能吗?从一般意义上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如果我们把两位马利亚合并会得出什么结论呢?其实,前面在解释“革罗罢”这个词的时候我就已经说过,它的希伯来文字根表示的是“取代”的意思,联系到犹太律法中的“娶寡妇制”,即一位男性死后,如果无子嗣,就由其兄弟中最年长的单身者娶死者的寡妇,并生下子嗣为死者传名。可以推断,约瑟去世很早,除了耶稣这个非亲生只算是合法收养的儿子外,他和马利亚没有其他孩子,于是他的兄弟革罗罢(根据这个词的意思,有可能只是他的代称)娶马利亚,并生下了雅各、约西、西门、犹大以及几个妹妹(这符合《马可》6:3的记述)。这样一来,就至少得出了一个合情合理的结论。另外还有一个更加强有力的证据,而且这个证据还是大肆篡改弥赛亚运动原初教义的保罗说出来的,《加拉太书》1:19中,保罗在自述首次前往耶路撒冷时说:“至于别的使徒,除了主的兄弟雅各,我都没有看见。”“主的兄弟雅各”当然不是西庇太的儿子雅各,而十二使徒里也只有另外一个雅各。当然还要注意另一件事情,《马可》2:14说:“耶稣经过的时候,看见亚勒腓的儿子利未坐在税关上”,虽然这里没有明确说明利未就是税吏(《马太》同一段落也没说),但《路加》在说到这里的时候明确表示他就是税吏,何况在罗马严治下坐在税关上的不是税吏还能是谁呢?但这样就奇怪了,因为如果此亚勒腓也是那个“亚勒腓的儿子雅各、达太”中的亚勒腓,换句话说就是革罗罢,即耶稣的母亲马利亚再嫁的那位的话,这个税吏利未(或马太)并不在耶稣的兄弟名单中。有一种说法是,因为马利亚有祭司血统(她的亲戚伊利莎白,也就是施洗约翰的母亲,便是祭司家族),就给儿子取了祭司家族的常用名利未,而耶酥的二弟约西就是利未,约西这个名字是为了给已死的约瑟传名才起的(约西Joses是约瑟Joseph的另一种拼写,《马太》原始文本中就拼为约瑟)。但这解释不了下面两个问题,第一,约西并非马利亚在耶稣之后的第一个儿子,如果说约瑟在没有亲生儿子的情况下就去世,再嫁的马利亚应该在第一个儿子(即雅各)出生时将其命名为约瑟(或约西),第二,耶酥在呼召利未的时候也仅仅三十岁左右,约西作为他的二弟,很可能至少比他小五到十岁,就连《马可》在说到雅各的时候,都用过“小雅各”的说法,这至少说明,雅各比另一位使徒雅各小了好几岁,而约西应该更小,一个顶多二十出头的小伙子就当上了等于是罗马在以色列代理人系统中的税吏,似乎很难想象。基本上,说这个税吏利未也是耶酥的兄弟,可能无法成立,而他的父亲亚勒腓为何与耶稣诸弟的生父同名(因为这个名字很可能其实只是一个代号,不是真实姓名),我看遍各种资料也没想出一个强有力的答案。总之,耶酥把自己的弟弟们列名十二使徒,其实是顺理成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