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格吧 关注:11,286贴子:54,239

回复:荣格自传中我所喜欢的一些话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46.我们现代的精神装出我们已远远告别了中世纪,告别了典型的古代,告别了原始性,但实际上却并不是这样。然而,我们已纵身跳进了前进的急流之中,并被迅速裹胁着冲向未来,这股急流把我们冲离,【我们的根越远,其狂暴性就越厉害。】而要是与过去一旦断裂,过去通常便成了有无,于是这种前进运动要想停止也停不下来了。但是,正是由于失去了与过去的联系,正是由于失掉了“根”——这种情形才造成了人们对文明的种种“不满”,造成了这样的慌慌忙忙——我们才不是生活在现在而是生活在未来,生活在未来那黄金时代的虚无缥缈的许诺里——【只可惜我们的整个进化背景却仍然未能跟得上去。】由于日益高涨的不足感、不满感和惶惶不安感的驱迫,我们便匆匆忙忙一头扎进了种种标新立异之中。我们不再靠我们所拥有的而生活,而是靠诺言来生活,【我们不再生活在现今的光明里,而是生活在未来的黑暗中;】对于这种黑暗,我们期待着它能最终带来辉煌的日出。我们拒绝承认,一切更美好的东西都是以某种更大的代价而换来;拒绝承认,比如说,更大自由的希望正由于国家所施加的奴役的增强而烟消云散,更不要说那些最辉煌的科学发现使我们所面临的可怕的灭顶之灾了。【我们的父辈和祖先寻求的是什么,我们对此了解得愈少,对我们自己了解的也就不会多,】这样我们便无疑尽我们的一切力量去帮助斩断维系住个人的各种根及其指导性的天性,【从而促使个人变成大众中的一个微粒并只由尼采所谓的地心引力精神所左右。】


51楼2011-12-12 18:36
回复
    147.通过各种进步来促进的改革,亦即通过新方法或新技巧来造成的改革,最初当然使人耳目一新,但从长远来说,却是令人怀疑的并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代价高昂的。总的来说,这些改革根本不会使人们生活得更加美满幸福。在大多数情况下,它们像生活中更高速度的通讯那样是裹着糖衣的骗人的苦药,【因为这种高速通讯令人不快地加速了生活的节奏,而留给我们的则是前所未有的更少的时间了。正像古时的大师们常常挂在口头上的老话所说的,“只有魔鬼才会匆匆忙忙。”】
    148.在这里,我以我的第二人格的方式生活着并生动地把人生看成是某种来而复去、循环不息的现象。
    149.下面的一些都是截取自荣格的“旅行”,首先是北非。
    我的怀表。无疑,这是阴沉沉地悬挂在这些毫无戒备的灵魂头上的一团黑云。骤然间,我觉得他们全像是狩猎的对象:这些野兽野鸟看不见猎人,但是隐隐约约地感到不安,嗅到了猎人的气息,【而“猎人”就是时间这个上帝,他把依然最近似于永恒的延续的时间击成碎片,成为日、小时、分、秒。】


    52楼2011-12-13 19:21
    回复
      153.大半是理性主义的欧洲人发现许多人性的东西自己都很生疏,他以此自豪,却不知道,这种理性是以牺牲他的活力为代价获取的,而他的人格的原始部分却因此被贬低成为一种或多或少的地下存在。
      154.这种看起来陌生而且完全不同的阿拉伯环境,唤醒了我们对显然已经完全忘却、却又十分明了的史前过去的原型意向的回忆。我们应时时记起被文明的成长掩盖的生命潜力,但是这种潜力在某些地方依然存在。如果我们想要天真地重温它,那就无异于归返于野蛮时代。因此,我们宁愿忘记它。


      55楼2011-12-14 21:09
      回复
        155.荣格在美国的印第安村社。
        为了使用批评杠杆,我们总是需要一个外部的支点,在心理学里尤其如此,因为资料的性质决定,在心理学中我们受到主观因素的影响比在任何其他学科中都多。例如,如果我们从来没有机会从外界观察我们的民族,我们如何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民族特点呢?从外部观察意指从另外一个民族的观点来进行观察。
        156.欧洲人的世界是一个什么世界啊!在和欧洲人的谈话中,经常会遇到沙洲,即早已熟悉、却并不理解的事物。
        157.比昂诺说(印第安人村社的首领):“白人们时时刻刻要新东西;他们总是有事要干,从不安静。我们不明白他们需要什么。我们不理解他们。我们认为他们都是疯子。”
        我问他为什么认为白人都是疯子。
        “他们说他们是用脑袋想事情的。”他回答道。
        “那是自然的。你用什么想事情呢?”我觉得奇怪,问他。
        “我们用这个。”他指着心脏说。
        158.他们的宗教观念对他们来说不是理论,而是事实,像相应的外部现实一样重要而激动人心。
        


        56楼2011-12-14 21:09
        回复
          159.知识没有使我们丰富起来;知识使我们越来越脱离神话世界,而我们原来凭之出生的权利是很熟悉这个世界的。
          160.特殊的行动,或者某种行动能够影响上帝,例如某种仪式、祈祷,或者神所喜欢的美德。人类的仪礼,是对于上帝施予人的行为的答复和反应;不仅如此,答复和反应还可能旨在“净化”,是一种奇幻的强制形式。


          57楼2011-12-15 17:39
          回复
            161.荣格在肯尼亚和乌干达在我们上方一块峻峭岩石上,一个细高的黑褐色人一动不动地站着,倚着一根长矛,俯瞰着火车。他的身旁高高耸立着烛台形的仙人掌。这一景象迷住了我,画面尽管全然陌生,超出我的经验范围,但是,另一方面,却带来了一种极为强烈的似曾相识情感。似乎此刻我正在返回我青年时代的土地,似乎我早就认识这个黑肤色的人,而他等待我已有5000年之久。我不能断言,见到这个孤独黑肤猎人之时我的哪根心弦被拨动了。我只知道,千万年来,他的世界也一直是我的世界。
            162.这是永恒初始的寂静,世界是一向如此的,处于这种非存在的状态之中;在此之前,没有人出现并得知这是一个世界。
            163.为了完成创造,人是必不可少的;人本身就是世界的第二个创造者,只有人才把客观的存在提供给世界;如果没有这种客观的存在,世界就不会被听到、被看见,只是在寂静中吃、生殖、死亡、点头,达亿万年,在非存在的最深沉的黑夜之中继续下去,直至尚不可知的终结。人类意识创造了客观存在和意义,人类在伟大的存在过程中发现了自己不可缺少的地位。
            164.我的营地生活是我一生中最值得怀念的插曲之一。我享受过仍然是一片原始土地的“神性和平”。这里没有电报,没有电话铃声,没有信件,没有来客。我的精神力量得到了解放,自由自在地归返到了原始的宽阔天地。


            58楼2011-12-15 17:39
            回复
              165.一位老人突然说:“早晨,太阳一升起,我们就走出茅屋,把唾沫吐在两只手里,对着太阳举起双手。”显然,艾尔贡人仪式的意义是:在太阳初升时刻向太阳神顶礼膜拜。献礼如果是唾沫,那是因为在本地人眼里唾沫是一种含有人的魔力、愈合伤口的力量、奇幻和生命力的物质。因此,这个动作的意思是:我向上帝献出我活的心灵。这里不用言语的、表演出来的祈祷,用文字译出大意或许是:“上帝啊,我把灵魂寄托在你的手中。”
              166.日出的壮观不在于太阳从地平线上喷薄而出,而在于升起后的景象。物体的光辉从内部焕发出来,这是一天之中最神圣的一小时。我观赏这一盛景,或者,饱尝这种永恒的迷醉,无限快慰。从远古时代起,人就对这位黑暗中发出万丈光芒来拯救世界的大神礼拜。在那时候,我明白了,【从天地初创时候起心灵里就一直怀有对光明的欲求和一种走出原始黑暗的不可遏制的渴望。】
              167.实际上,与自然界黑夜完全不同的一种黑暗仍在大地上游荡。这种精神的原始黑夜,今天和亿万年来一直是一样的。对光明的渴望就是对意识的渴望。
              168.霍卢斯神话是关于神性光明新生的古老故事。这个神话必定是在人类文化,亦即意识,首次把人从史前时代的黑暗中解放出来之后开始世代相传的。


              59楼2011-12-16 17:33
              回复
                169.荣格在印度印度的神性缺乏善恶观,或者因为矛盾负担太重而需要超脱,即脱离对立物,脱离万事。印度人的目标不是道德的完善,而是超脱的境界。为此目的,他在沉思中寻求无形与空的境界。我既不想脱离人,也不想脱离我自己和自然;因为这一切,在我看来,都是最伟大的奇迹。自然,即精神与生命,在我看来就像是毫不隐蔽的神性;舍此我还有什么欲求?对我来说,存在的最高意义就在于它的存在,而不在于它不存在或不复存在。
                170.对于我来说,不存在不顾一切代价的超脱。我不能够超脱我所不具备、我没有做过或经验过的一切。对我来说,真正的超脱实现之日,正是我做完我能完成的一切、我全心全意献身某事、并且最大限度地参与某事之时。
                171,一个人如果没有走过他的情欲的炼狱,就等于从来没有战胜这些情欲。任何时候,如果我们放任、弃置、忘记过多的东西,那么,我们所忽略的这一切时时刻刻都可能更为猛烈地卷土重来。
                172.对于佛来说,自性是高于一切神的,自性是一个统一的世界,代表了人类经验的整体和世界的本质。自性包含了固有存在方面及其可知性方面这二者,舍此世界就不存在。佛见到并且把握了人类意识的宇宙开辟性尊严;因此,他清楚地看到,如果人熄灭了这种光明,世界就沉沦于无。
                173.佛应成为模仿的楷模一事本身就是对他的观念的一种削弱,正如对基督的效仿是基督思想演变中命定的停滞先兆一样。正如佛因为他的顿悟而比婆罗门诸神先进一样,基督也对犹太人呼吁:“你们是神。”(《约翰福音》)但是,人们没有能够理解他的所指。
                174.白昼所遗忘的神话黑夜继续叙述,被意识贬低成平庸和可笑琐屑之物的强大形象重又受到诗人的承认,又在预言中复活;因此,这些形体也能够“变换形式”,受到善于思考的人的承认。过去的伟大形象并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已经消亡;它们只是变换了名称而已。“小而轻,力无穷”,隐身的卡比尔进入了新屋。
                


                60楼2011-12-16 17:34
                回复


                  62楼2011-12-17 14:21
                  回复
                    175.一个人把以往潜意识的内含与意识整合之时,他心中所发生的事是几乎无法用语言描述的,只能体验。这是一种无须讨论的主观境界;我们对我们自己、对我们自己的行为方式有一种特殊的感觉,这一事实不能够怀疑,怀疑也没有意义。同样,我们对于他人也怀有一种特定的感觉,这也是一个不容怀疑的事实。就我们所知,能够消除全部这些印象和见解之间差异的更高权威是不存在的。
                    176.在我们确立有关潜意识的任何理论之前,我们需要对潜意识经历许多许多的感受。


                    63楼2011-12-17 17:57
                    回复
                      177荣格的一系列幻象及感悟
                      我最终会理解——这也是确定无疑的——我或者我的生命适合于列入哪个历史环节。我将会知道,在我之前存在过什么,我为什么存在,我的生命流向哪里。
                      178.我从来没有想象到竟会有这般的经历。这不是想象的产物。幻象和体验都是完全真实的,毫无主观臆测之处,反而具有一种绝对客观的品质。我可以把这一经验描述成为一种非时间状态的狂喜,因为现在、过去和未来都已合而为一。凡是当时出现的事物都已被置入一个具体的整体之中。一切都没有被扩散到时间之外,一切都不能用时间概念度量。
                      179.在我妻子去世之后,我在有如幻景的梦中看见了她。她的表情既不高兴,也不悲哀,而是聪明达观,毫无激动的表情,似乎她已经超脱了情感的迷惘。我知道那不是她,而是她为我制作或遣送的一幅肖像。肖像包含了我们最初的结识,婚后52年的种种经历和她生命的终结。面对这种完整的形象,我们无言以对,因为它几乎不能受到领悟。
                      180.对于一切存在的事物无条件地承认,而绝无主观的抗逆,接受我所见到和所理解的存在环境,接受我自己的天性,而不管我的天性是怎样的。如果遵循个性化的道路,如果要过自己的生活,就必须承担错误;没有错误,生活就不完整。连一分钟都不能保证我们不犯错误,或者不跌入致命的危险。我们可以设想笔直的道路,但是,那只可能是通向死亡的道路。死后就什么事也不会发生了,至少正确的事不再会发生。任何想要走捷径的人,都与死人无异。
                      181.我明白了承认自己的命运是多么重要。这样,我们就锤炼出来一个在不解之事发生之时也不折断的自我;这个自我耐久,经受得住真实,也有能力对付世界和命运。这样,经历失败也就等于经历胜利。一切都不受到干扰,不论是内在的方面还是外在的方面,因为一个人自我的延续性已经抵挡了生命和时间的潮流。但是,一个人只有在不去寻根问底地干预命运的安排时才能如此。


                      64楼2011-12-17 17:57
                      回复

                        182.论死后的生活
                        也许,人只有在接近死亡时才能得到谈论此题的必不可少的睿智。
                        183.偏见常常损害和挫伤全部精神生活现象。
                        184.理性主义和教条主义是我们的时代病,它们妄称对一切问题都能提供答案。但是,我们现在的有限知识认为不可能,从而加以排除的许多知识,却还有待发现。
                        185.人不能再创造寓言。结果,人的所失颇多;因为谈论不可思议的事物既重要又有益。这种谈论犹如坐在壁炉旁边、叼着烟斗说一个引人入胜的鬼的故事一样。
                        186.我们必须明确,对于超出我们理解范围之外的事物,我们是没有可能确认的。我们不能想象由全然不同的法律维系的另一个世界,原因就在于我们生活在一个特殊的世界里;这个世界形成了我们的思想方式,确定了我们的基本的精神条件。我们严格地受到了我们先天结构的限制,因此,我们的全部存在和思维把我们束缚于我们的世界。


                        65楼2011-12-18 20:40
                        回复
                          187.如果存在着我们不能理解的事物,我们必然要认为这是智力问题而加以放弃。例如,我不知道宇宙形成是依据什么原因,而且永远不得而知。因此,我就必定要放弃这个问题,认为它是一个科学和智慧问题。但是,如果向我提供一种关于该问题的见解——在梦中,抑或在神话传统中——我则应该予以注意。凭借这些启示,我甚至应该构想出一个概念来,即使这一概念依然永远是一种我明知无法证明的假设,也是无妨的。
                          188.批判性理性统治越严,生活就变得越为贫乏;但是,我们所能意识到的潜意识越多,神话越多,我们就能使更多的生活变得完整。评价过高的理性与政治上的绝对权力有共同之处:在它的统治下,个人贫乏化了。
                          189.潜意识对我们的帮助在于向我们传达事物,或者提供形象性的启示。它具有向我们传达我们凭借逻辑无法知道的事物的其他方式。请考虑一下常常成为现实的同步性现象、预感和梦。


                          66楼2011-12-18 20:40
                          回复
                            190.精神时常在因果关系的时空规律之外发生作用。这就说明,我们的时空观念,因而还有因果关系观念,是不完备的。世界的完备图景还需要增加一维;只有如此,现象的完整性才能得到一种统一的解释。
                            191.我一直深信,至少我们精神存在的一部分是以空间和时间的相对性为特征的。这种相对性看来是与对意识的距离成比例地增长,直到一种非时间性的非空间性的绝对境界。
                            192.死亡,特别是对于日益老迈的人来说,这是向他提出的一个明确无疑的问题,他必须予以回答。为此目的,他必须有一种关于死亡的神话,因为理性所能展现给他的是他必定走进漆黑的坟墓。一方面,感到绝望的人正在走向虚无,而另一方面,相信原型的人则沿着生命的轨道前进,将继续在死亡中生活。当然,两者都无法确立,但是,一种人是对抗着本能生活,而另一种则是依从着本能生活的。
                            193.自然界的知识似乎是无限的,但是,只有在时间成熟的时候,意识才能理解。这个过程,可以设想,就像个人的精神一样:一个人可能对某一事物略知多年,但只能在一个特殊的时刻才能清晰把握。
                            


                            67楼2011-12-19 16:31
                            回复
                              194.死者的灵魂“所知道”的仅仅是死亡之前的东西,其他的事一概不知。所以他们才竭力干预生活,以期享有人们的知识。我常常觉得,他们就直接站在我们的背后,等待着听到我们给他们的回答,我们对命运有什么回答。我觉得他们依赖于活着的人,以求得到他们问题的答案,亦即依赖于那些活得比他们时间长、现在生存于变化中的世界的人们:似乎全知,或者,是否可以说,全意识,并不受他们的支配,但是只可以注入活人的精神,注入一个以躯体为依托的灵魂。因此,活人的心理看来比死人的心理至少在一点上是优异的:这就是获取清晰而具有决定意义认知的能力。
                              195.无论在什么地方所获得的最大限度的知觉,我认为,都形成了死人可能获取的最高限度的知识。
                              196.神话是潜意识认知和意识认知之间不可缺少的中间阶段。的确,潜意识比意识所知道的事物多;但是,这是一种特殊的知识,永恒中的知识,一般不涉及现时和此地,不能用智慧的语言表述。


                              68楼2011-12-19 16:3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