慕容冲吧 关注:8,136贴子:191,283

“慕容皝”还是“慕容晃”啊?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般好像都把“慕容晃”看成是“慕容皝”的简写或笔误,可《北史》是一律写作“慕容晃”的,难道整本《北史》都错了吗?《魏书》则统统写作“慕容元真”,估计是为了避拓跋晃的讳吧。假如“慕容皝”是绝对正确,“慕容晃”是绝对错误的话,那应该没必要搞什么避讳了吧。要说“慕容皝”是“慕容晃”的笔误,也几乎没有这种可能,一看就不像,会不会是慕容皝曾名慕容晃,后来嫌不雅观,就改成了慕容皝?鲜卑人初汉化,不取太复杂的名字也正常。随着汉化日深,取名就越来越古奥了。可纵然这边慕容鲜卑硬是给改了,那边拓跋鲜卑还是嫌麻烦不用他的新名要写他的旧名,“慕容晃”“慕容晃”这么地写开了,拓跋晃被追尊为皇帝以后,人们也就真当那位慕容皇帝犯了这位拓跋皇帝的讳,从此“慕容晃”又变做“慕容元真”了。


1楼2006-08-18 00:16回复
    北史的编纂者既不尊重南方汉人政权

    也不喜欢其他胡人政权

    如果说“整个北史”是正确的

    那么,晋书、燕书、宋书、16国春秋、通鉴、御览等等除北史以外的所有史书

    都错了吗


    IP属地:四川2楼2006-08-18 08:19
    回复
      我也看得出《北史》编撰者既不尊重南方汉人政权,也不喜欢其他胡人政权,可《北史》编撰者并非北朝人,而是唐朝人,何以会存在这样一种心理,我搞不大懂


      3楼2006-08-18 12:39
      回复
        从《魏书》把燕太祖文明皇帝写成“慕容元真”来看,《魏书》编撰者也是认为他叫慕容晃的,否则干吗要讳其名而字之呢?“慕容皝”可没冲犯“拓跋晃”


        4楼2006-08-18 13:02
        收起回复
          《晋书》还是唐太宗亲自审核校对的呢

          史官所受的局限性太大了,只敢反应主子的好恶

          不过既然既然提到“晃”避“拓跋晃”

          可见最初把“慕容皝”写成“慕容晃(元真)”的是北魏及前人

          后人不过抄书罢了

          抄都要抄错,而且不以官修的《晋书》来校对

          可见做事何其马虎


          IP属地:四川5楼2006-08-18 13:08
          收起回复
            音也要避讳的

            不许百姓点灯不就是避那个名“登”的州官


            IP属地:四川6楼2006-08-18 13:10
            回复
              《北史》的编撰者李延寿同时也是《南史》的编撰者,他倒没有不尊重南方汉人政权,他是把南朝和北朝摆在平等的位置上的,《北史》中流露出对南朝的轻视估计是作者大篇幅地抄袭北朝旧史的缘故吧,作者不喜欢十六国政权倒是真的,《魏书》都没有给那些政权标上的“僭伪附庸”四字,《北史》倒给标上了。


              7楼2006-08-18 15:08
              收起回复
                很早以前,我一直以为《北史》就是包括《魏书》《齐书》《周书》在内的多部少数民族政权家谱之和,因为《北史》的前半部与《魏书》几乎一抹一样。
                后来才知道,原来抄书,也能出书


                IP属地:四川8楼2006-08-19 09:15
                回复
                  音译而已,这些蛮子当时还没有正经的汉字做姓名
                  例子还有成绩嘶喊的皇姓博尔济锦,也有另一音译勃尔只斤,不过他们现在大部分都姓包了


                  9楼2006-08-19 10:46
                  回复
                    不觉得随着他们汉化日深,取名就越来越古奥,看看后燕几个皇帝的名字“垂”“宝”“盛”“熙”,感觉还没前燕几个皇帝的名字“廆”“皝”“儁”“暐”古奥呢


                    10楼2006-08-19 11:56
                    收起回复
                      火兄所说“勃尔只斤”确有其事

                      不过鲜卑慕容稍有不同

                      成吉思汗出生时的草原部落,没有大规模吸收汉人作为谋士的习惯

                      慕容皝的老爸却一心汉化为荣,建立了类似中原的封建统治基础

                      同时有大量的汉人在帮他出谋划策

                      所以,我认为,慕容皝一名,创意并非来自他老爸

                      而是他老爸手下的谋士帮着取的,本意就是以“皝”树威

                      后来被同为鲜卑的拓跋氏史馆篡改

                      但《晋书》等官修书籍又还原慕容皝这个名字


                      IP属地:四川11楼2006-08-19 11:59
                      回复
                        拓跋氏为何改“皝”为“晃”?难道是他们艳羡这个“皝”字,见慕容氏用了心有不甘?那拓跋焘干吗还要给皇长子取名拓跋晃?爽性叫他拓跋皝好了


                        12楼2006-08-19 12:31
                        回复
                          拓跋氏一贯认为自己才是鲜卑,其他慕容、宇文不过是白部或匈奴

                          因此拓跋氏虽羡慕,却不会取“皝”这个生僻字让人笑话邯郸学步

                          不过,即便拓跋不能用皝字,白部也不能用---有点像我得不到的大家都不要的那种意思---一个简单的避讳就解决这个问题了


                          IP属地:四川13楼2006-08-19 12:43
                          回复
                            喜交宾客、雅览英豪的慕容家族岂是专尚武力、不礼文士的勃尔只斤家族所能比的?谁说“廆”“皝”是音译?慕容廆已受过汉文化的熏陶,慕容皝的汉学根柢更深厚,何至于连个正经的汉名都没有?


                            14楼2006-08-19 22:47
                            回复
                              如果连个正经的汉名都不肯起,因何又在“慕二仪之德,继三光之容”中取姓?如果连个正经的汉名都不肯起,和他兄弟的昵称还叫什么“万年”“千年”?


                              15楼2006-08-19 22: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