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吧 关注:187贴子:1,992

回复:上古音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IP属地:湖北771楼2012-08-07 01:26
收起回复


    IP属地:湖北772楼2012-08-07 01:26
    收起回复
      值得注意的是,苗瑶语数词4/5/6/7/8/9/10与藏缅语形式一致,而侗台语的数词主体是借自中古汉语层次(1、2、5、6可能是上古汉语层次)。苗瑶语与藏缅语的同源关系词,要比侗台语与藏缅语的关系词多,可见苗瑶语比侗台语更亲近藏缅语。
      原始汉语和藏文、嘉绒语相似是有道理的,但商周时期的上古汉语是否仍然如藏文、嘉绒语那般复杂,是值得商榷的。对于构拟上古汉语语音形式而言,类似苗瑶语的形式似乎更容易被人接受。(如 小舌音,鼻冠音,清化鼻流音,kl-/kr-类简单复辅音 等)


      IP属地:湖北773楼2012-08-08 00:01
      收起回复
        上古神话传说颇为混乱无序,始祖神 盘古、伏羲、神农、太昊、黄帝、女娲....之间的关系纠结不清:如认为盘古即伏羲,或伏羲即曦皇太昊,或伏羲即神农...这些始祖神可能并非来自单一文化传承,而是上古多民族文化之混成。
        今苗瑶语族的苗、瑶、畲都祀奉盘王(盘古、盘瓠)为始祖神,而苗瑶语族可能来自上古之“九黎、九夷”,最初生活在山东和江淮一带,首领为蚩尤。
        伏羲女娲蛇身人交合像,最初出现于东汉。伏羲无定名(别体写作庖牺、宓戏等,皆是记音),疑借自某古代民族,抑或与盘古神话同出一辄。
        黄帝的传说最早出现在战国时期,黄帝战蚩尤,是西部民族(夏或周)对东部民族的征服的记录。黄帝配偶嫘祖,上古音【嫘】【娲】相似,或是由女娲改换而来。
        殷商祀奉始祖女娲,是为娲皇(这个娲皇本身即是创世神,并无伏羲与之相配)。
        一些专家倾向认为,“盘古”=“伏羲”,从语音上似乎可以看到一点相似的影子(首字都是唇音声母b-,次字喉牙音相若),搞个折衷的构拟方案即是*broqae,壮族神话传说中的创世神“布洛陀”(壮文:Baeuqroxdoz、Baeuqloegdoz或Baeuqlozdoz,古壮字【公甫】【矢鲁】),与之颇为相似。


        IP属地:湖北774楼2012-08-08 01:17
        回复
          郑张-潘 上古音【秘】 mprigs 至2部/质2部
          郑张-潘之构拟,显示是参照了藏语:
          'khrigs [动] 密布,(云)密集
          'khrigs [动] 密布,(云)密集
          藏文该词是否与汉语【密】【秘】同源,并不确知。汉语【秘】之本义是“一种香草”,【密】指“山高如堂者”(见《说文》),“隐秘”、“细密”之义显然是后起,很可能是假借义。本人认为,表“隐秘、封藏”意义的【秘】,假借于【蔽】【闭】,《尔雅·释诂疏》【蔽】者,覆障使微也。藏文【蔽】之同源词为:
          sbed pa [动] 隐藏,遮盖 【蔽】(隐蔽)
          'brid pa [动] 欺骗,欺哄,蛊惑 【蔽】(蒙蔽)
          brid brid [形] 昏暗,翳障,朦胧 【蔽】(荫蔽)
          《广雅》【蔽】,障也,隐也。
          淮南子·修务》景以蔽日。(景,影也)
          本人认为,上古【密】拟作-d(或-t)尾为宜,【秘】(兵媚切)读作次入(入声类转去声),是-d尾演变为喉塞-jʔ尾的韵尾弱化型、而非附加-s的韵尾增强型。藏文和缅文的-s尾在今权威方言中均弱化为-ʔ,其他类型的塞音尾大多也弱化为-ʔ,上古汉语去声有来源于原始汉藏语-s尾及一部分-b/-d/-g弱化为-ʔ的合集。
          在三类塞音尾中,-d/-t与-s最接近,而次入类多半与-d/-t类谐声,-p类和-k类的相对较少。我们可以设想原始汉藏语的-s尾在上古汉语层次率先弱化为-ʔ成为独立的去声类,而后一部分-t发生弱化、变为-jʔ融入去声类,而后一小部分-k、-p也出现这种弱化。

          不否认商代之前的原始汉语可能和古藏语一样有丰富的形态变化,但商代以降的汉语-s尾及词缀形态存在的可能性很小。商周领土扩张剧烈,“肇域彼四方”,与之伴随的是民族大融合和大规模迁徙,这是语言发生重大演变的契机,亦是汉语发生大规模弱化的动因。


          IP属地:湖北776楼2012-11-01 20:32
          回复
            汉藏同源词:
            hrags / rags mo [形] 大略,粗略 【略】
            rags pa [形] 粗,粗糙;粗略,大概 【略】
            hrangs [名] 松,粗 【略】
            汉语【掠】通假【略】,其异读变体“力让切”、“离灼切”可参考藏文【略】hrangs、hrags/rags
            阳入对转是上古层次的语音变异,同类字如【扩】“胡旷切”、“阔镬切”。这两例都是阳部的去声类转为入声,即:aŋs→ag,似乎表明-s尾使-ŋ发生塞化?
            【难】,藏文:
            nad [名] 疾病,灾祸
            snad pa [动] 使受伤,使伤害
            gnod pa [名] 作恶者;伤害;[动] 伤害,加害,致病 。
            原始汉藏语【难】*nans,藏文-ns塞化为-d,约莫是-ns→nʔ或nd→d。藏文动词的命令式和完成时都在词尾加形态后缀-s,其中-r、-l、-n类动词的这种形态变化是变作-rd、-ld、-nd(而不是-rs、-ls、-ns),我们可以设想s后缀(或弱化成的-ʔ)有使-r/-l/-n发生塞化的作用,从而由去声类变为入声。
            


            IP属地:湖北777楼2012-11-01 20:42
            收起回复
              藏文:
              dar [动] 发达,繁荣,壮大 【大】【达】
              dar ba [名形] 繁荣,发达,发展,扩大,传播 【大】【达】
              【大】中古有“唐佐切”dɑ\;徒盖切dai\;他达切that 的异读;【达】谐声【羍】、【羍】又谐声【大】。另外,【大】【太】【泰】为同根字,泰夬祭废 四类韵是入声去声交替的一个桥梁。
              异读的可能来源:
              dars→darʔ→dɑ\ 唐佐切
              dars→dart→dajʔ→dai\ 徒盖切
              thars→thart→that\ 他达切
              


              IP属地:湖北778楼2012-11-01 21:18
              收起回复
                grib [名] 影子;污点,污垢
                hrib hrib [形] 模糊,忽隐忽现
                hrab hrib [形] 模模糊糊
                srib [名] 昏暗,黑暗,夜晚;山阴,阴
                srib pa [动] 障蔽,黑暗
                srab srib [名] 薄暮,黄昏;[形] 黑暗,昏暗
                sa srib [名] 傍晚
                rab rib [名] 翳,雾;[形] 朦胧,昏暗,模糊
                yib pa [动] 匿藏,隐匿
                sgrib pa [名] 障蔽;[动] 障蔽,蒙蔽,使黑暗;[形] 黑暗
                rum [名] 怀中,怀抱;胎;黑暗,昏暗;后面;背处,隐密处
                smag rum [形] 黑暗,傍晚
                yum [名] (敬)母
                缅文“影子”为a rip;嘉绒语tɐ jop,博嘎尔珞巴语duŋ jum
                缅文“阴天”为mo um (缅文mo:天),泽库藏语为 ɣnam rəp(藏文gnam:天)
                原始汉藏语同根词族 *(s)qrɯm ~ (s)qrɯb 【阴】【荫】【暗】【黯】【森】....
                【阴】 郑张尚芳 qrɯm 侵1部 潘悟云 qrɯm 侵1部
                【暗】 郑张尚芳 qɯɯms 侵1部 潘悟云 qɯɯms 侵1部
                【森】 郑张尚芳 srɯm 侵1部 潘悟云 srɯm 侵1部
                【音】 郑张尚芳 qrɯm 侵1部 潘悟云 qrɯm 侵1部
                【南】 郑张尚芳 nuum 侵2部 潘悟云 noom 谈3部
                【三】亦是上古侵部字,原始汉藏语明显为*g-sum,注意一部分语言表现为展唇的(C)sɯm、(C)si,一部分演变为som、so、sam、sa等,汉语【三】走的是第二条路线。
                唇音的闭口势,使得主元音开/合口对立并不明显,从而走向开口化,两条路径分别为:
                um→ɯm→im
                um→om→am


                IP属地:湖北780楼2012-11-25 21:22
                收起回复
                  藏文:
                  nyams [名] 思想,观念 【念】
                  snyam pa [动] 想,思量,想象,认为,以为 【谂】
                  藏文【摄】:
                  snyab pa [动] 吮,吸;掠,捞
                  rnyabs pa [动] 攫,执,揣
                  rnyob pa [动] 抓,捏
                  nyab pa [动] 抓,揣,抚,摸
                  snom pa [动] 持,握,攫,拿;嗅,闻
                  nom pa [动] 握,持,触;嗅,闻
                  brnyos pa [动] 执住,抓住
                  snyob pa [动] 伸及,达到,捞到
                  藏文可能有sȵ→ɕ/tɕ的音变:
                  bsnyal ba [动] (古)洗,涤
                  gshal ba [动] 涮洗,嗽洗,冲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snyad pa [动] 报告,陈述
                  'chad pa [动] 说,讲
                  bshad pa [动] 为 'chad pa 的过去时
                  shod [动] 为 bshad pa 和 'chad pa 的命令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yung ba [形] 少
                  a nu [名] 弟弟;少年
                  snyung ba [动] 减少,缩小;降低
                  chung / chung ba [形] 小,少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古汉语书纽可能有snj-[sȵ]的来源:
                  【恕】snạs→snjaʔ→ɕjo\
                  【絮】snrạs→snrjaʔ→sjaʔ息据;nrjaʔ尼据;n。rjaʔ抽据;nraʔ乃亚
                  藏文同源词【絮】:
                  snal ma [名] 丝,线;纱


                  IP属地:湖北781楼2012-11-29 01:02
                  收起回复
                    藏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dag [代] 我,自我,自己 【余】
                    'dag pa [名] 泥 【涂】
                    'dag pa[动] 清除,涤除 【除】
                    lhag pa [形] 余,多余 【飠余】
                    lhag ma [名] 剩余,盈余;残余 【飠余】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nga [代] 我 【吾】
                    lnga [数] 五 【五】
                    ngag [名] 语言,声调 【语】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不排除原始汉藏语【余】【吾】仍可能同根: ① (m)la→(m)bla→bda; ② mla→ŋa
                    许多藏缅语的【五】带有前缀,如m-ŋa(嘉绒语、景颇语、僜语、珞巴语)、 p-ŋa(独龙语、怒语)、w-ŋa(尔龚语)、l-ŋa(藏语、门巴语) ,有专家综合藏缅语,构拟原始汉藏语【五】为*p-l-ŋa,这样和苗瑶-侗台的*mpla就很相似了。
                    专家的这种构拟显然是一种杂合,未考虑演变层次的关系,本人提出的一种可能是:
                    ① mŋa → pŋa
                    ② mŋa → wŋa
                    ③ mŋa → nŋa → lŋa
                    按照藏缅语中ŋ-声母所分布的历史、地域层次之广(几乎所有藏缅语均有ŋ-声母,7世纪的藏文、11世纪的缅文,以及上古汉语均有ŋ-),原始汉藏语亦应广泛存在这个古老的声母,而非其他音素的合成。只是,某些特殊演变的例子亦可能存在,如:
                    汉-藏缅 mŋa→mla→mpla 苗瑶-侗台
                    或者, mŋa→mna→mla→mbla
                    诗经多见【吾】【我】【昂】,显然是藏缅ŋa-系,而【余】多见于楚辞。上古汉语【吾】无疑来自藏缅语*mŋa,而【余】(变体【台】)则可能来自苗瑶语*mla,在更原始的层次可能也是某种关系词。藏缅-苗瑶-侗台的【五】【吾】【鱼】 *ŋa - *mpla 的对应关系,或可如此解释。


                    IP属地:湖北782楼2012-11-29 01:18
                    回复

                      古藏语“折叠、重迭、重复、翻转、反折”的现在时、自动词作ldeb、ldab,将来时、被动词作bldab,其命令式则作ldods,表现出韵尾bs~d交替的方式,汉语同根字【叠】(徒协切,中古音*dep)【迭】(徒结切,中古音*det)与之恰好对应,说明汉语也有类似的音变。
                      再看专家拟音:
                      【迭】 郑张尚芳:l'iig,质2部; 潘悟云:liig,质2部, 反切:徒结
                      【叠】 郑张尚芳:l'ɯɯb,缉1部; 潘悟云:lɯɯb,缉1部, 反切:徒协
                      这种拟音,看不出【迭】【叠】同根关系,还不如直接上藏语。
                      藏文【纳】:
                      nos pa [动] 受取,获得 【纳】
                      nod pa / mnod pa [动] 取,领教,接受,采纳 【纳】
                      nab pa [动] (敬)穿,著 【纳】
                      snod [名] 器,器皿,容器,篮;腑;宇宙 【纳】
                      我们不难看出,藏文【纳】亦是nabs→nods→nod~nos,语音演变和上例一致。
                      汉语【内】(奴对切)、【纳】(奴答切)、【豽】(女滑切),中古韵尾分别是-i、-p、-t,【内】与【入】显然是同根谐声字,谐声声基是唇塞音尾-b/-p,后世演变完全可以参考藏语。


                      IP属地:湖北783楼2012-12-11 23:07
                      回复
                        无弋爰剑,青海古代西羌早期的首领,春秋战国时人,史书又作“袁剑”。“无弋”是古羌语“奴隶”之意,“爰剑”是其名,因为他为秦国的奴隶,所以称为无弋爰剑。
                        藏语:
                        sma ba [形] 低,低下;卑下
                        g.yog po [名] 仆人,仆役
                        dgon pa / dgon [名] 旷野,荒芜处;寺院;隐舍
                        mgon po [名] 救主,救星
                        'khyams pa [名] 流浪者
                        khams [名] 界,界限;小国,领土,疆界,世界
                        无弋爰剑,可能对应藏语sma-g.yog-dgon-'khyams(卑贱奴仆-荒野乞丐)或sma-g.yog-mgon-khams(卑贱奴仆-蕃疆救主),按后者似乎更妥。
                        


                        IP属地:湖北784楼2012-12-12 00:17
                        收起回复
                          【豪】
                          rgyal po [名] 国王,王
                          rgyal ba [名] 胜者;[形] 战胜的,崇高,卓越;[动] 胜利,战胜,征服
                          rgyas pa [动] 发达,发展,扩大,增加,传播;[形] 广大,许多;详细,广博
                          rgyags pa [形] 骄傲,自大;体胖,肥胖 【骄】【豪】
                          古羌人首领称为“豪”,前述,汉语部分宵部字可能来源于-al/-ol,【豪】(悍豕)的同根字为【骄】(悍马),音转为【后】【侯】(【后】,继体之君也,与【侯】同根)。夏后(夏侯),可能对应藏文rgya-rgyal,即华夏王。


                          IP属地:湖北785楼2012-12-12 00:57
                          收起回复
                            除了【风】【熊】【孕】【覂】【滕】之类,可能是-m转-ŋ
                            藏文 ltem pa [形] 病痛 【疼】《广韵》徒冬切《博雅》痛也。又《五音集韵》徒登切
                            藏文 spom yor [形] 冗长,过多,充溢 【丰】
                            sbom po [形] 粗,壮 【肨】(胖)
                            sbom pa [动] 捆束,集拢 【绑】
                            sdom pa [名] 戒律,戒规;[动] 束,缚,系,控制;加于一起,总拢 【统】
                            tshom bu / tshom po [名] 束,把,捆,堆 【丛】
                            'dzom pa [动] 齐备,齐全;会合;组合,聚合【总】
                            gsom / som / som shing [名] 松树 【松】
                            按藏文sbom po [形] 粗,壮,洪大 的同根异形字为rom po,其词根应是*sbrom,而同为“捆束、总共”义的sbom、sdom、ɦdzom、tshom可能由原始词根sblom~blom变来。


                            IP属地:湖北786楼2012-12-16 20:2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