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缅语吧 关注:187贴子:1,992

回复:上古音研究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一些音韵学家以中古音系为框架构建上古音系,构成严整的对应关系。其实就对于中古音系而言,同一声类的各声母谐声关系并不平衡,说明其上古来源有分有合,历史来源并不严整对应:
第一组:(唇)
.....帮.....滂.....并.....明.....
....(非.....敷.....奉.....微)....
第二组:(舌)
.....知.....彻.....澄.....娘.....
.....端.....透.....定.....泥.....
.....章.....昌.....禅.....日........书.....船.....
.....来.....
.....以.....
第三组:(齿)
.....庄.....初.....崇...............生...(俟)....
.....精.....清.....从...............心.....邪.....
第四组:(牙喉)
.....见.....溪.....群.....疑.....
.....影.....晓.....匣(云).......



IP属地:湖北183楼2011-10-28 22:45
回复
    在上古,以纽和邪纽是一类,另如【颂】本指“面容”即【容】(以纽),【邪】有以邪纽两读。以纽和邪纽的谐声系列完全一致。
    清擦音 心纽、审纽、晓纽的历史来源非常复杂,相对而言其对应地浊音(邪纽、船纽、匣纽)的历史来源就简单得多。
    晓纽几乎唇、舌、齿、牙喉无所不谐,如此万能谐声关系,只能证明晓纽(h或x)是一个弱化成分,很可能是一切送气音、清鼻流音或擦音的弱化形式,而其对应浊音匣纽的谐声关系仅限于牙喉音、非常单纯。
    对于音系结构而言,邪纽只有三等韵,心纽可以有一三四等;晓纽四等俱全,匣纽只有一三四等;群纽只有三等;端纽与定、透纽的谐声系列不对称;俟纽是一个若有若无的声母(可以不计)等等。可见中古音系看似完美地对称分布,其实内部并不平衡。
    另外,古藏语表现出塞音无送气、不送气的对立,乃条件变体(无前加字或前加字为ɦ-、m-时读送气,有其他前加字则读不送气),仅有清浊对立。原始汉语可能也是这种面貌.gt、b
    t-、st-、lt-、rt-、bst-、blt-、brt- --> t-
    t- -->th-; vt- -->vth-; mt- -->mth-
    


    IP属地:湖北184楼2011-10-29 00:27
    回复
      我们暂认为上古邪纽*ɦl-,以纽*ɦlj-,云纽*ɦrj-,对于唇音则有:
      (浊辅音带有微弱浊气流ɦ,清辅音带有清气流h)
      phl-->phs-->tsh
      bl--->bz--->dz
      phlj-->phj
      blj-->bj-
      phrj-->phwj-
      brj-->bwj-
      我们知道,【自】是【鼻】的甲骨文本字,故造字之初二者应同音,其音理在于bl--->bz--->dz,苗瑶语可证:

      


      IP属地:湖北185楼2011-10-29 00:43
      回复
        phrj-->phwj-
        brj-->bwj-
        帮组合口三等分出非组来,其合口三等介音相当于云纽(应是重纽三等)。藏缅语的【豝】可证:

        


        IP属地:湖北186楼2011-10-29 01:01
        回复
          【豝】,汉语是二等字,普米语phʒɑ、达让僜语bɯ-liɑi表明原始汉藏语曾有关-lj-或-rj-的介音(藏文phag-pa已消失),缅文wak,其他藏缅语多为va、wa等各种变体,这说明了brj-或blj-演变为v-的唇齿化过程。上例藏缅语唇齿音更可能是来自blj-的演变,而汉语唇齿音则更可能是brj-之类的演变(合口三等)。
          phlj-->phj
          blj-->bj-
          这个不用说,鼻子的【鼻】正是此例blj-->bj-,而bl-演变为【自】bl--->bz--->dz
          看来,将“上古邪纽*ɦl-,以纽*ɦlj-,云纽*ɦrj-”的构拟平行用于等同地位的介音,对于解释唇音组的演变非常有利。
          以下是对舌根音组的应用:
          khl-->khs-->tsh 【签】 khlam-->khsjam-->tshjam
          gl--->ɣz--->z 藏文glang“象” glaŋ-->ɣzaŋ-->zɨaŋ【象】
          khlj-->khj 【羌】
          glj-->ɣj- 以纽,其例多如牛毛,例如【羊】
          khrj-->khwj- 【奎】谐圭声(合口三四等),二等【街】【佳】是开口二等
          grj-->ɣwj- 云纽,其例多如牛毛,例如【环】(二等)--园(三等云纽)
          舌根音对此规律也适应得很好。看来本人推导有可取之处。(原创结论,剽窃可耻)
          


          IP属地:湖北187楼2011-10-29 01:25
          收起回复
            最重要的、也是最复杂的,是上述规律在舌齿音类中的应用,看是否贴切。如若证据确凿,则本人结论即可成立,从而为汉语音韵学探进一步里程。


            IP属地:湖北188楼2011-10-29 01:28
            回复
              介音是联系声、韵的纽带,上古音系拟音的基础,即是从这不起眼的介音开始。中古汉语介音系统的来源一旦明晰,则上古声、韵俱通,历史音变昭然若揭。
              “来纽、邪纽、以纽、云纽”的上古来源,对于卷舌、舌尖塞擦音;卷舌、舌尖塞音的历史形成的研究至关重要,因此其中的关系必须梳理清楚。


              IP属地:湖北189楼2011-10-29 01:35
              回复
                【井】tsjeŋ<--dzjeŋ<--gzeŋ<--gleŋ
                【耕】kreŋ<--kleŋ
                【垦】【垦】khɯn<--khrin/khrun 耕、垦同根字,勤*grin
                “井”,藏文khron-pa,格曼僜语phɯŋ-gleŋ
                【刑】geŋ 可能本谐“开”声(ken/keŋ )而非“井”声。【开】的谐声系列有 形、邢、钘、开、豣、趼、岍、汧、茾、蚈、鳽、雃、咞、笄、开、研、妍、訮、....,上古可能是geŋ、gen、ken、khen、hen、ŋen、ger、kher之类的音转。


                IP属地:湖北190楼2011-10-29 12:55
                回复
                  中古知组、庄组可能都是卷舌音,其反切上字不同于端、精组而自成一体。
                  【生】(所庚切)
                  【甡】(所臻切)众生并立之貌。——《说文》
                  【产】(所简切)生也
                  以上三字是同根字。
                  藏文:
                  srel 产生 【甡】【产】
                  来纽与生纽谐声:
                  娄---数
                  丽---欐酾襹酾晒洒攦籭
                  吏---使---------------------------事(甲骨文同“吏”)
                  率---率---------------------------帅
                  孪---孪 (力员切、生患切)---------僆
                  《扬子·方言》陈楚闲,凡人嘼乳而双产,谓之厘孳,秦晋闲谓之僆子,自关而东谓之孪。
                  .....
                  来纽与彻、知、澄谐声:
                  龙---宠-------------------------(谐声字 庞、龚)
                  离---魑离摛黐螭瞝麶樆
                  丽---彲彨-----------------------“螭”的古异体
                  来---誺勑
                  虑---摅--------------------------异体 捈、摴
                  赖---獭
                  链---链
                  劳---唠
                  凌---庱睖
                  林---郴綝諃
                  犛---漦<澄>
                  黎---邌<澄>---------------------“迟”的古体
                  獠---獠<知>
                  【辰集中】【木字部】梩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里之切《集韵》陵之切《正韵》邻之切,$音厘。《广韵》徙土轝也。《周礼·地官·鄕师注》梩或云揷,或云锹。《孟子》虆梩。《注》笼楛之类。《司马法》周辎辇载梩。《扬子·方言》沅湘之闲谓之畚,东齐谓之梩。 又《集韵》象齿切《韵会》详里切,$同㭒。㭒或从里,楛也。 又《类篇》庄皆切,音斋。木名。 又《广韵》都皆切,音谐。义同。 又《集韵》口已切。同杞。卽枸杞也。杞或从里。
                  【卯集上】【心字部】悝 ·康熙笔画:11 ·部外笔画:7
                  《唐韵》苦回切《集韵》《韵会》《正韵》枯回切,$音恢。《说文》啁也。从心里声。与诙通。《张衡·东京赋》由余以西戎孤臣,而悝秦穆公於宫室。 又人名,衞孔悝,魏李悝。 又《玉篇》《广韵》良士切《集韵》两耳切,$音理。《玉篇》忧也,悲也,疾也。与里通。《诗·大雅》云如何里。《朱传》里,忧也。
                  【里】在上古似乎有*khrɯ(梩、悝)、*mrɯ(霾、埋)的异读,不过,霾、埋均谐“狸”声、其谐声符的异体是(豸来),“来”本身有麦、来谐声。
                  上古似乎有mkr-之类的声母:
                  m-...........g/k/kh-.......r-
                  貊------------貉狢---------洛络
                  霾埋----------梩悝---------狸狸
                  谬缪----------胶嘐---------翏戮
                  睦------------逵-----------坴陆
                  庬(庞)------龚-----------龙
                  


                  IP属地:湖北191楼2011-10-30 00:31
                  回复
                    藏文:
                    rdul 灰尘 【尘】
                    从上可知,知组、庄组与来纽谐声的,主要是彻纽和生纽,其他的声母较少。而且,广韵中一些彻纽字存在初纽的异读。可见这两类声母和来纽关系紧密。
                    来纽与生纽谐声:
                    娄---数
                    丽---欐酾襹酾晒洒攦籭
                    吏---使---------------------------事(甲骨文同“吏”)
                    率---率---------------------------帅
                    孪---孪 (力员切、生患切)---------僆
                    《扬子·方言》陈楚闲,凡人嘼乳而双产,谓之厘孳,秦晋闲谓之僆子,自关而东谓之孪。
                    .....
                    来纽与彻、知、澄谐声:
                    龙---宠-------------------------(谐声字 庞、龚)
                    离---魑离摛黐螭瞝麶樆 (藏文vdre,分离<--*vbral)
                    丽---彲彨-----------------------“螭”的古异体
                    来---誺勑 (【来】谐声麦,m.rɯ)
                    虑---摅--------------------------异体 捈、摴赖---獭
                    林---郴綝諃 (【禁】藏文khrims,khrim-->thrim)
                    犛---漦<澄> (【犛】牛,即【氂】【牦】,藏文ɦbri/ɦbru<--mri/mru)
                    獠---獠<知> (犵獠krau-->trau)
                    .....
                    本人认为来纽与彻纽的谐声可能是Chr-,而生纽与来纽的谐声则是“清化的r”所致。藏文及一些藏缅语有使动词头s-、常常交替为r-,这个使动词头即对应汉语【使】,汉语【使】【吏】的谐声关系,正如s/r交替,其实应是r的清化,羌语很常见这个ʂ-词头,在景颇语中就变成ʃặ-、独龙语sɯ-。
                    【使】hr-(清化r)-->生纽ʂ-->使动词头s
                    【吏】r-
                    【事】ɦr(擦化)----------->rʐ----->rdʐ,藏文rdzas“事物”【事】(崇纽)
                    


                    IP属地:湖北192楼2011-10-30 01:05
                    回复
                      羊蹄草(异体字)
                      【蓄】丑六切、许六切
                      【荲】丑六切、里之切
                      【苖】丑六切、徒歴切、他六切、池六切、他历切
                      【蓫】直六切、直救反
                      【蓚】【蓨】徒聊切、汤雕切、他历切、思留切
                      【蓧】他凋切
                      藏文:
                      sku 身体 【驱】 嘉戎语skru/skhru“身体”
                      skrod-pa 驱赶 【驱】
                      汉语【貙】<敕俱切>,亦谐【区】声,可能也来源于*(s)khro/*(s)khru-->thrju之类。其他谐【区】声的字,多为*(s)khro-->khjo
                      《前汉·武帝纪》膢五日。《注》苏林曰:膢,祭名也。貙,虎属。常以立秋日祭兽,王者亦以此日出猎,还以祭宗庙,故有貙膢之祭也。《后汉·礼仪志》貙刘之礼,祠先虞。《正字通》按膢、刘字别义同。刘音留,膢音闾,刘亦读闾,膢亦读刘,《礼仪志》貙刘,卽《武帝纪》貙膢也。 师古曰:续汉书,貙膢作貙刘。膢、刘义各通耳。
                      “貙膢”、“貙刘”,可能体现了*(s)khro/*(s)khru的语音形式。
                      虿-------厉疠粝励砺蛎爄-------万迈劢
                      藏文ɦbras 稻米、疮疥;rma 疮疥,来源于早期的形式*mras,对应汉语【粝】【疠】,看来上古【万】声为*mrans/*mrals之类,【虿】<丑迈切>的彻纽读法,可能是清化鼻音m的作用:*smrals-->sphrals-->thrajʔ
                      【絮】 息据切、抽据切、乃亚切、尼据切、人余切、女加切
                      【絮】谐【如】声(n-),“乃亚切、女加切”表明有二等的读法(nr-),又有心纽、彻纽的读法,最妥当的拟音即是 *snras/snraʔ 。藏文就有snr-类复辅音。
                      1) snr-->thr-<抽据切>
                      2) snj-->s-<息据切>;不过,更常见的演变应是:snj-->ɕj-【恕】,另如藏文snyam-pa【谂】(式荏切,从言念声)、nyams【念】
                      3) nr-->nr-<女加切、乃亚切>
                      4) nj-->ȵj-<人余切>
                      上述各种反切反映了其不同的弱化演变形式。


                      IP属地:湖北193楼2011-10-30 16:24
                      回复
                        嘉戎语两种方言的“奶、酪”分别为tə-lo、tɐ-lthə,藏文为zhu(<--*lju),可见清化边音l
                        容易演变为lth-
                        我们可以假设,单纯的l(浊)演变为定纽的一部分,清l演变为透纽的一部分:
                        l---->ld--->d 定
                        lh--->lth-->th 透
                        以纽、邪纽分别为ɦlj-、ɦl-,则音系得以完全:
                        kl------->k-/kj-
                        klj------>tɕj-
                        khl------>kh-/khj-
                        khlj----->tɕhj-
                        gl------->ɦ-/gj-
                        glj------>dʑj-/ʑ-
                        ɦl------>z-
                        ɦlj----->ɦj-
                        hl------->s-
                        hlj------>ɕ-
                        


                        IP属地:湖北195楼2011-10-30 17:47
                        回复
                          【鬼】,麻窝羌语χluʂ、桃坪羌语du,似乎都与汉语同源。上古汉语如拟为*klur/qlur【鬼】【畏】,则完全与羌语相合:
                          羌语 *qlur-->χluʂ
                          羌语 *(ɢ)lur-->dur-->du
                          汉语 *klur--->kjui【鬼】,*qlur-->ʔjui【畏】
                          谐声【鬼】的字,有读定、端纽的:
                          【騩】俱位切、居追切、举韦切、徒回切
                          【謉】俱位切、古委切、虎猥切、都罪切、徒回切
                          【傀儡】其实是【鬼】的分音节形式。
                          藏文 bdud 恶魔、魔鬼,与桃坪羌语du同源,可能来自*blud或*bglud。


                          IP属地:湖北198楼2011-10-31 08:13
                          回复
                            鬼、贵、归之类,均是kl-类。

                            小阜也。象形。凡垖之属皆从垖。都回切〖注〗臣铉等曰:今俗作堆。
                            贾逵,韦昭皆曰:小阜曰魁。卽许之垖也。贾逵注见海赋。其字俗作堆。
                            【垖】(堆)与【墩】同根。
                            可见,【垖】古音和【魁】相近,另有【归】谐垖声,故【垖】亦是kl-.


                            IP属地:湖北199楼2011-10-31 08:28
                            回复
                              上古【隹】部字【鸟】部字常可互通,“隹”指短尾鸟。有专家认为是类似tul、tu之类的差别。
                              【隹】与端组、精组、章组、晓匣纽、以纽谐声,却不与见、溪谐声,可能应拟作*ɦlur/*ɦtur之类,如此,与【鸟】就不同根了。


                              IP属地:湖北200楼2011-10-31 08: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