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云吧 关注:81,584贴子:1,407,133

回复:历史上真实的赵云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神啊,终于见到你了


IP属地:陕西51楼2011-09-19 18:08
回复
    建安24年正月,夏侯渊被杀.二月,曹操进汉中.此时的曹操已65岁高龄,相对诸葛亮`周瑜`鲁肃`吕蒙`刘备等等来说,曹操是长命了。对一个老人来说,有疾病再所难免.<三国志.华陀传>记载--太祖闻而召佗,佗常在左右。太祖苦头风,每发,心乱目眩,佗针鬲,随手而差.........佗之绝技,凡此类也。然本作士人,以医见业,意常自悔,后太祖亲理,得病笃重,使佗专视。佗曰:“此近难济,恒事攻治,可延岁月。”佗久远家思归,因曰:“当得家书,方欲暂还耳。”到家,辞以妻病,数乞期不反。太祖累书呼,又敕郡县发遣。佗恃能厌食事,犹不上道。太祖大怒,使人往检。若妻信病,赐小豆四十斛,宽假限日;若其虚诈,便收送之。于是传付许狱,考验首服。荀彧请曰:“佗术实工,人命所县,宜含宥之。”太祖曰:“不忧,天下当无此鼠辈耶?”遂考竟佗。佗临死,出一卷书与狱吏,曰:“此可以活人。”吏畏法不受,佗亦不强,索火烧之。佗死后,太祖头风未除。太祖曰:“佗能愈此。小人养吾病,欲以自重,然吾不杀此子,亦终当不为我断此根原耳。”及后爱子仓舒病因,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令此儿强死也。”
    


    52楼2011-09-19 19:14
    回复
      赵云箕谷之战后第二年就去世了是不是说赵云也受了健康问题的困扰?


      IP属地:四川53楼2011-09-19 19:46
      回复
        YY兄,我不知道你是怎么看史书的。首先刘禅是公元207年出生,长板战役发生在公元208年,你认为一个一岁的小孩能上小学?
         建安元年也就是公元196年。吕布乘先主之出拒袁术,袭下邳,虏先主妻子。先主转军广陵海西,竺于是进妹于先主为夫人,奴客二千,金银货币以助军资;于时困匮,赖此复振。——《三国志·蜀书·糜竺传》
         先主甘皇后,沛人也。先主临豫州,住小沛,纳以为妾。先主数丧嫡室
        甘夫人,常摄内事。随先主于荆州,产后主。值曹公军至,追及先主于当阳长坂,于时困逼,弃后及后主,赖赵云保护,得免于难。后卒,葬于南郡。也就是说刘备同志娶甘夫人时是兴平元年和二年(194-195年)之间。
         那么我们再回头说刘备两女,按照甘糜两夫人及刘备以前原配夫人算,刘备两女年龄无法得知,但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比刘禅大数岁,她们能自主行走应该没问题,在长板坡走丢也就很正常了。被曹纯俘虏也就太正常了。
         刘备丢弃妻甘夫人和子刘禅,领诸葛亮 张飞 赵云等数十骑走。曹纯在长板坡追到刘备等了吗?答案是否定了,甚至连刘备的面都没见过。那么刘备丢弃了妻子,很有可能是丢在百姓堆,但肯定不是丢在了虎豹骑之中。那么赵云返回人群中带回刘备妻子的可能性就是成立的(类似西汉滕公救主)。
          赵云在长板坡和虎豹骑对质交战了吗?答案也是否定的,可以想象 没有任何一个人能从5000精骑手中逃脱。交战 赵云必死无疑,更不可能从5000精骑手中夺回刘备妻子。所以三国志记载是正确的,曹操追杀 刘备逃,胜利的旗帜一面倒。


        54楼2011-09-19 19:58
        回复
          当然这个无法考证,但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远大于年青人.而且曹操患头风是史书记载的,而且华陀死时 曹操头风病并没有好.曹操身体上有没有疾病 我想我们已经非常清楚了.如果你要答非所问东扯西拉,不好意思,我这谈的是历史 不是给你意 淫的地方,请勿扰.谢谢配合


          55楼2011-09-19 20:04
          回复
            求赵云在箕谷是年青人的资料,真相帝大人


            IP属地:四川56楼2011-09-19 20:16
            回复
              那就奇怪了,刘备的女儿都是被鬼勾走的


              IP属地:陕西57楼2011-09-19 20:17
              回复
                "汝阴侯夏侯婴,沛人也。为沛厩司御。每送使客还,过沛泗上亭,与高祖语,未尝不移日也。婴已而试补县吏,与高祖相爱。高祖戏而伤婴,人有告高祖。高祖时为亭长,重坐伤人,告故不伤婴,婴证之。后狱覆,婴坐高祖系岁馀,掠笞数百,终以是脱高祖。   高祖之初与徒属欲攻沛也,婴时以县令史为高祖使。上降沛一日,高祖为沛公,赐婴爵七大夫,以为太仆。从攻胡陵,婴与萧何降泗水监平,平以胡陵降,赐婴爵五大夫。从击秦军砀东,攻济阳,下户牖,破李由军雍丘下,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执帛。常以太仆奉车从击章邯军东阿、濮阳下,以兵车趣攻战疾,破之,赐爵执珪。复常奉车从击赵贲军开封,杨熊军曲遇。婴从捕虏六十八人,降卒八百五十人,得印一匮。因复常奉车从击秦军雒阳东,以兵车趣攻战疾,赐爵封转为滕公。因复奉车从攻南阳,战於蓝田、芷阳,以兵车趣攻战疾,至霸上。项羽至,灭秦,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婴爵列侯,号昭平侯,复为太仆,从入蜀、汉。   还定三秦,从击项籍。至彭城,项羽大破汉军。汉王败,不利,驰去。见孝惠、鲁元,载之。汉王急,马罢,虏在后,常蹶两儿欲弃之,婴常收,竟载之,徐行面雍树乃驰。汉王怒,行欲斩婴者十馀,卒得脱,而致孝惠、鲁元於丰。汉王既至荥阳,收散兵,复振,赐婴食祈阳。复常奉车从击项籍,追至陈,卒定楚,至鲁,益食兹氏。   汉王立为帝。其秋,燕王臧荼反,婴以太仆从击荼。明年,从至陈,取楚王信。更食汝阴,剖符世世勿绝。以太仆从击代,至武泉、云中,益食千户。因从击韩信军胡骑晋阳旁,大破之。追北至平城,为胡所围,七日不得通。高帝使使厚遗阏氏,冒顿开围一角。高帝出欲驰,婴固徐行,弩皆持满外向,卒得脱。益食婴细阳千户。复以太仆从击胡骑句注北,大破之。以太仆击胡骑平城南,三陷陈,功为多,赐所夺邑五百户。以太仆击陈豨、黥布军,陷陈却敌,益食千户,定食汝阴六千九百户,除前所食。   婴自上初起沛,常为太仆,竟高祖崩。以太仆事孝惠。孝惠帝及高后德婴之脱孝惠、鲁元於下邑之间也,乃赐婴县北第第一,曰“近我”,以尊异之。孝惠帝崩,以太仆事高后。高后崩,代王之来,婴以太仆与东牟侯入清宫,废少帝,以天子法驾迎代王代邸,与大臣共立为孝文皇帝,复为太仆。八岁卒,谥为文侯.-----------------《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赵云一生中有没有如夏侯婴一般攻破过一座城池?有没有如夏侯婴般数次破敌过?有没有  有没有?


                58楼2011-09-19 20:17
                回复
                  赵云入川,那九成十二县都是被大风刮跑了


                  IP属地:陕西59楼2011-09-19 20:20
                  回复
                    你脑子有病吧?你的理解能力能强点吗?我说老年人患病的几率远大于年青人,你居然能联想到赵云..................有才!!!!!!!!!!!曹操有头风病也是事实


                    60楼2011-09-19 20:21
                    回复
                      我刚才说过了,假设刘备两女年龄大于刘禅,那么她们独立行走就不成问题,在众多人群中走失也就非常正常OK?明白?在现实生活中,一个成年人在数万人群中走失也非常正常,何况两个小孩.前文我也提到了刘备娶糜甘两夫人的时间端,其两女远大于刘禅当时年龄是靠谱的.那么在其两女走失的情况下被曹纯所获岂不正常?


                      61楼2011-09-19 20:27
                      回复
                        你脑袋能好使点吗?刘备从211年开始入川,到214年才拿下成都.整整打了4年的时间.刘璋有没有可能从泸州至成都一带调动兵力呢,刘璋死死守了4年的时间,兵力物力也是消耗非常大的,从川南调动兵力也就很正常了,那么赵云在逆江前往成都的途中,诸郡无多兵力 闻风而降岂不正常.而且史书上没有任何记载关于赵云入川有交战记录.


                        62楼2011-09-19 20:39
                        回复
                          史书记载赵云平定【江阳】【犍为】 两郡,如果平定是和平解放的话,那么我无话可说


                          IP属地:陕西63楼2011-09-19 20:46
                          回复
                            那我就奇怪了,同样是有独立行走能力,夫人就一定没走丢,偏偏两个女儿就走丢了?


                            IP属地:陕西64楼2011-09-19 20:47
                            回复
                              那我请问你箕谷之战是不是可以推断赵云也是受了健康原因的影响才失利的?


                              IP属地:四川65楼2011-09-19 20:5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