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战争吧 关注:25,026贴子:146,020

【简述】真正的先秦诸子百家——儒家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L防抽,还是用图片发帖,没楼3张图片,全文共5楼


1楼2011-03-31 11:58回复
    孔子的问题并不在于他要搞形式主义
    而在于他提倡回到西周时期的产权制度这不符合当时诸侯的想法
    现实中孔子绝对是个以利益为先的人


    IP属地:四川7楼2011-03-31 16:32
    回复
      回复:7楼
      恩,所以我也说了,孔子比起孟子更务实。孔子的形式主义与后世儒家的形式主义也是有本质区别的。
      孔子之所以要求吃饭的规格,实际上就是以身作则的执行他一再倡导的周礼。


      8楼2011-03-31 20:38
      回复
        楼主文中充斥了贬儒扬法的个人色彩,怎么好意思自称“真正的####”。


        IP属地:河南9楼2011-04-01 15:46
        回复
          回复:9楼
          欢迎楼上有论有据的探讨!针对文中你认为‘不当’之处,提出你的观点。比如浊影兄这样,提出一些自己的观点。
          有观点可以交流的,而不是一句“贬儒扬法”,一言以蔽之;任何事情都得有理有据的说问题。
          既然是百家争鸣时期,儒家也不过是一家之言,任何一家都对儒家大有指责,反到是到了今天。仍然是儒家独霸文化,儒家是绝‘没有错的’,儒家的问题是‘不能提出来的’,不可笑吗?
          文化专制?本文也并没有一味贬儒啊,只是实事求是的说问题而已。
          不能说一说到儒家痛处,就是贬儒了。那还要百家争鸣干嘛呢?一家之言得了,说什么就是什么。这也是历来统治者最喜欢儒家的原因,就要拿儒家文化来独霸。
          而且我也并非扬法家,先秦法家有精髓也有致命的糟粕。我都有说清楚啊。
          不要主观的看到批评儒家就是贬低儒家了,这不是一种认真学习的心态。荀子作为儒家,第一个批评的就是他儒家当时不好的一面。
          一个人,一个民族的强大,必须是懂得自我批评与自我反省。如果连这个都做不到,自然沉浸在‘夜郎自大’‘天朝威仪’之中。
          结果就是井底之蛙。
          


          10楼2011-04-01 15:57
          回复
            荀子自己是儒家,但两个弟子都是法家,自己只能算半个儒家。
            今天儒家还是独霸吗。。。这不是实事求是的说法吧。
            看你划分的几类挺儒的人:
            狂信者,附和者,利用者,认同者,
            4个3个都是贬义词,就最后个“认同者”稍微好点吧,又加了注释,先天回避对儒家不利的一面。
            莫非挺儒的都是这些货色?莫非挺法,挺墨的就不是了?


            IP属地:河南11楼2011-04-01 16:10
            回复
              回复:11楼
              我怀疑你认真读文没有啊?我一早就说过了,诸子都是杂学。对各家都有研究,只是他们赞同哪一家而已。
              比如韩非的确是法家,但是他一样的懂儒家。甚至有的观点与儒家一直的。他的法家势制里,就与儒家一样的是尊王的。
              不要机械的认为,诸子百家观点不一致就完全对立了。他们之间有对立,有认同。
              各家思想都是交错的。
              比如道家在各家思想里都有应用。儒墨有分歧与共识,法墨、儒法、等都有。
              百家争鸣争的是治世之方法,而不是门户之见。而在你这里把他们完全的门户化了,对立化了。
              我说的4类人里,如今挺儒的,也的确就是如此啊。知道什么叫挺儒不?就是先天的回避儒家的错误面。
              你能不能说几个儒家错误的地方出来?
              


              12楼2011-04-01 16:25
              回复
                那按你这么说,适合任何一家,怎么就单指儒家?
                挺那家的,不是先天回避那家的不利因素,搞的好像单单儒家如此。
                要全说交叉,就没意思了,怎么说都行,谈诸子百家,要注重的是各家思想的特点和注重之处,要全说交叉,还有什么可说的,随便怎么说都对,不行了就说我也有什么什么的。


                IP属地:河南13楼2011-04-01 16:38
                回复
                  还是回答我的问题吧!
                  你认为儒家观点里全对吗?一点错误没有?
                  在我的简述里,对任何一家都做了正反两面的分析。他们有优点也有缺点,请就事论事的说事情,而不是去立门户之见,你还没懂?
                  算了,先回答我的提问吧。


                  14楼2011-04-01 16:41
                  回复
                    回复:14楼
                    我当然也不可能认为儒家思想全对,但问题是在我读了你的文章后,如果做个感官量化的话,说法家的好话,远大于儒家。
                    既然题目是“真正的。。。”,我觉得就要客观分析,而不是对某家的优点猛夸,对另一家一带而过,而缺点反之。


                    IP属地:河南15楼2011-04-01 17:28
                    回复
                      回复:15楼
                      你既然也认为儒家思想不全对,那我也想听听。
                      我也并没有猛夸、猛贬谁啊?实事求是而已。我拿出的可是证据,你也同样要拿证据说事。民生如何解决的,谁做到了。这才是重点。
                      一切都要有证据来证明。不是胡乱说的。


                      16楼2011-04-01 17:58
                      回复
                        回复:16楼
                        你拿出的证据,也太有选择性了吧,在你面前,我敢说儒家的缺点?立马被你拿来选择性的当了说法家好话的证据,用别人的客观,为自己的不客观服务。
                        从本文的结语看,和法家的态度完全不同,儒家就成了“六味地黄丸”,把华夏民族这个彪形大汉吃成了“东亚病夫”。。。这个黑锅背的。如果这是客观,我实在看不出来有了这个帽子,儒家还会有任何发扬的必要,等于直接被判了死刑。


                        IP属地:河南17楼2011-04-01 19:03
                        回复
                          回复:17楼
                          为什么不敢说缺点?在怕什么?如果你能说出儒家的缺点,我反而会看得起你。而你对儒家缺点不提,而全盘否定法家。我确实很看不起,这已经不是一个理想的辩论。而是一种偏执。
                          我把双方好坏都说了,而你呢?有吗?只看见你百般维护儒家而已。


                          18楼2011-04-01 20:20
                          回复
                            回复:18楼
                            这叫激将法?让别人说儒家缺点为你服务?你如果确实是客观,倒也无妨,但是从头到尾,我没有感受到你的客观,也就无法相信你能公正的面对儒家的缺点。
                            我这里有全盘否定法家了?你摘一段让我看看,如果只是这么扣帽子的话,有什么意思,让人看的起于否,不是靠扣帽子实现的。
                            我这里维护的,不是儒家的思想,批判的,也不是法家,而是你偏激的态度,扣帽子的态度,话说有道理可以说,这么做可让人吃不消。


                            IP属地:河南19楼2011-04-01 21:46
                            回复
                              回复:19楼
                              首先你要搞清楚,你既然说我说得“不公正”,那么你就要拿出实例,懂了吗?而不是信口开河的说。而你的论据里,有对儒家、法家两面性公正的评判吗?这些都没有吧?
                              请问你能不能列举几个法家的优点出来,儒家的缺点。百家为什么要批儒家?
                              所以我早就说了的,挺儒者是先天的回避儒家缺点,闭口不谈,对百家倒是多有指点。
                              知道我为什么要和你争论这么久吗?就是因为在争论中,大众就从字里行间中,看出了‘事实’。一个是拿多方证据做对比,正反两面都有提及;一个是不敢说出来,总是在绕圈圈。
                              


                              20楼2011-04-02 09: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