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妻索妻吧 关注:277贴子:4,195

回复:《盘妻》又一疑点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回复:79楼 不是中秋的话她还可以在遇到谢云倪时交代一下吧,嘿嘿~


80楼2011-03-28 06:43
回复
    回复80楼:
    会不会太晚了呢?


    IP属地:上海81楼2011-03-28 10:06
    回复
      2025-05-15 08:03:55
      广告
      <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叫紫绢去扶新人?(当然后来请不动紫绢,上头也不勉强,强拉雪雁去了,还认为这样也不错,毕竟雪雁才是林妹妹从娘家带来的丫环)
      为什么要这一步?
      就是因为当时的婚俗,搀新娘的得是赔嫁丫环.
      纯心,恕我直言,你太主观,很多事上想当然,你倒举个例子听听啊,证实你所想的在当时社会的确有事例,有事例说话。
      还有你说“按理应该要十二个或者二十四个丫鬟陪嫁的。”
      答:你不会是中了评弹《盘夫索夫》的毒吧?那是为了体现严兰贞气势汹汹赶回娘家大闹,所以编剧特地给她“撑”起来的排场。
      《天雨花》中的左仪贞,是相国千金,而且因为出嫁前于国有功,被皇帝封为二品诰命(这是她自己挣的,和父亲、丈夫给她带来的荫封无关),而丈夫又是新科状元,她出嫁,父亲左维明也只是按照当时的风俗,(并没有出格)给了她两个赔嫁丫环,两房家人仆妇(一共6个人)
      再看看《玉钏缘》,薛美英因为冶愈了皇帝的重病,被封为义女。于是青云直上,成了堂堂的公主娘娘,出嫁前,皇帝皇后赏了她十二个宫女,几名太监(这个数字没说,但从种种迹象看来,应该不会超过四个)而薛美英娘家(她父亲原本官职并不高,仅是翰林,后来沾了她的光,才被加封为安乐公,相当于王侯身份)又给了她两个赔嫁丫环,两房家人仆妇。总算下来,一共二十名左右。
      再看《玉钏缘》中的王淑仙,原本是相国千金,机缘巧合被高贵妃封为义女,也成为了皇帝的义女干公主,她出嫁时,高妃赏了她八名宫女,淑仙娘家原本就是权倾天下的王家,出手很大方的,又给了她两个赔嫁丫环,四房家人仆妇,总算下来,一共18名奴仆。
      再看《玉钏缘》中的郑如昭,如昭嫁过门,是作妾,但这个妾却是得到过皇帝特许,也是被加封诰命夫人的,所以其地位比正妻(薛美英)差两级,她上有妻(薛美英)、平妻(即相当于妻的地位,但却比正妻稍差那么一丁点)(王淑仙),她在这二人之下,却比普通的妾地位高一点。原本她的整个朝廷中没什么地位(她又不是公主),在夫家地位也不高。但偏偏她有一个类似于亦官亦商的父亲,而且这个父亲号称郑半城,人称“财富有半个洛阳城那么多” 她本人虽然比不上薛美英是干公主,她娘家虽然比不上王淑仙(其父是宰相,伯父是王侯)但她娘家也算是豪富大族了。她出嫁,虽然皇家没有赐什么宫女太监,但家里却赔了四名丫环,一房家人仆妇,一个奶妈,嫁妆更是在几房中最出众的一个,甚至比两位干公主还要丰厚。
      通过上面例子,可见,那时朝代,连皇帝的干公主,连相国千金,统共加起来连丫环带家奴仆妇不过就是十几二十名之多,你竟然一出手就随随便便“二十四名丫环”,岂不是毫无根据太过戏说了?
      


      IP属地:上海82楼2011-03-28 10:55
      回复
        我打酱油……我看的盘妻只有王版的和陆先生的剪辑版。所以一开始在王版里兰桂只在惊艳里出现我以为找不到出色的丫鬟了(表拍我,08年那会儿我不认识郑全,倒是陈翠红通过越女争锋有点认识),所以我以为能省就省了。像这种后来丫鬟居上的红楼里不也有之类的情况嘛!紫娟比学雁成熟,更懂世故!再说句找骂的话,我看的很多比较有名的穿越,古言小说带不带陪嫁丫鬟居然是小姐自己决定的耶!《甄寰传》中小姐为了不让从小一起长大的丫鬟陪自己入宫消磨青春就不同意她入宫了,所以我很同意纯心说云霞嫁入刘家为报仇,不带丫鬟只是不想若是事败徒添冤魂罢了。


        IP属地:浙江83楼2011-03-28 17:31
        回复
          回复:81楼
          可根据剧情的发展而定啊,呵呵~~


          84楼2011-03-28 22:41
          回复
            回复:82楼
            我很喜欢你的豪爽直言,这样总比老在人家背后讲坏话的要好多了,呵呵~~
            咱们上网交流互相学习探讨也是件快乐的事,有意见可以提,有错可以纠正这样不是很好吗?也许是我的主观意识太强了点,但决不是我的想当然。我会为我所说出的话负责的。


            85楼2011-03-28 22:41
            回复
              回复:82楼
              依着以上几点结合起来可以推断《再生缘》里孟丽君出嫁时的场景定是讲究排场的,所以我以上说“按理应该要十二个或者二十四个丫鬟陪嫁的”也不为过吧。还有书记载这十二数与二十四数都有含义的,我也不多嘴,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去查古籍。
              你说:“<红楼梦>中为什么要叫紫绢去扶新人?(当然后来请不动紫绢,上头也不勉强,强拉雪雁去了,还认为这样也不错,毕竟雪雁才是林妹妹从娘家带来的丫环)”
              答:在这段里为何要叫林妹妹身边的丫鬟去扶林妹妹?要多看几遍《红楼梦》才能体会其意,原著里其实一开始是要紫鹃去扶的,紫鹃原先是贾母(宝玉奶奶)的丫鬟,是贾府的丫鬟不是林黛玉娘家带过来的。紫鹃不肯去后才叫的雪雁。其实是王熙凤使的“调包计”让林黛玉身边的丫鬟扶着新娘,可以不让贾宝玉起疑新娘不是林而是薛。
              既然提到《红楼梦》那我也要多几句了,《红楼梦》的版本有两大系:一为“脂本”系统。又一为“程本”系统。现在大家多数看的是“程本”系统的。“脂本”是脂砚斋有批语的版本,我本人是较喜欢这个版本的。脂砚斋称《红楼梦》系“滴泪”、“研血”而成,借“风月波澜,以泄胸中悒郁”。曹雪芹与书中又题一绝: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其实曹雪芹自己都不知道有《红楼梦》这本书,因为《红楼梦》是在乾隆四十九年(1784)由梦觉主人序本正式题为《红楼梦》的,那时曹雪芹(1715--1763)已经不在人世了。在此之前,此书一般都被题为《石头记》,再往前还有《情僧录》、《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的名称。
              


              87楼2011-03-28 22:43
              回复
                回复:83楼
                谢谢书书滴支持~呵呵~~


                88楼2011-03-28 22:50
                回复
                  2025-05-15 07:57:55
                  广告
                  我再说说明清小说吧,其实我也很喜欢看明清小说,但是给我印象深刻的好像没几本,大概是我的记忆力问题或者是兴趣的不同吧。明清小说也分流分派别的,我也不太精通这个,只知道个大概。一般也常看《彭公案》、《施公案》、《子不语》、《围炉夜话》、《浮生六记》等等。还包括四大名著和被称为禁书之类的。本人对《三国演义》也是很疑惑的,因为观其成书历史就知道此书里关于历史的描述是不准确的。《三国演义》的成书过程是这样的:《三国志》----《裴注三国志----元代“三国戏”----《三国志平话》----《三国志通俗演义》----《三国演义》。作者罗贯中的思想倾向:尊刘贬曹。而现实呢,刘备生性也多疑,曹操倒是个大英雄。鲁迅先生曾指出过“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是想明清名著有如此虚实不一之处,更何况其他著作?
                  


                  89楼2011-03-28 22:51
                  回复

                    明清小说的特点:文人作家与民间艺人共同创作,其过程纷繁复杂,而小说在流传过程中又增大了其不确定性,深刻反映了不同时期读者的趣味,所以版本问题成为中国古典小说史上的一个突出问题。(那时的言情小说大多被禁,主要靠手工抄本流传)
                    我的观点还是明清小说只能作点参考,不能全当历史书参照。咱们还是要多面性的多渠道的了解历史。
                    


                    90楼2011-03-28 22:53
                    回复
                      回复:82楼
                      “你不会是中了评弹《盘夫索夫》的毒吧?那是为了体现严兰贞气势汹汹赶回娘家大闹,所以编剧特地给她“撑”起来的排场。”
                      答:能有幸中评弹的毒也是人生中的一大快事,但本人资历太浅未能中得很深,也属惭愧之事。评弹中《盘夫索夫》好像另有其名《十美图》吧,但我不喜欢严兰贞大闹严府这段,我比较喜欢严夫人(严兰贞母亲)救婿这段,因为严夫人也是个书迷戏迷,呵呵~


                      91楼2011-03-28 23:08
                      回复
                        兰桂确实是陪嫁过去的。以前有访谈资料里,陆先生这么说过的:小兰桂是陪嫁过去的。


                        92楼2011-04-02 02:48
                        回复
                          回复:92楼
                          王版里没体现出来,而这几年,盘妻版本最富盛名的应该就算是福建芳华的王君安版本了。就连中央台也时不时地播放王版《盘妻》片段(平均一个月必播一到两回)。现在的观众很容易就接触到王版,相反,想要看到陆版就不是那么容易了,自然印象深刻的是王版了,偏偏王版剧情处理还有这里那里的漏洞,可不就叫人烦闷嘛。


                          IP属地:上海93楼2011-04-02 09:39
                          回复
                            呵呵,王毕竟现在在舞台上,有着被宣传的必要,且不论是迷人还是迷戏,目前粉丝确实比较多,所以收视率应该也不错,再加上年轻漂亮外加行头簇新,以及一些人脉关系,不论从哪个角度去考虑,央视都会选王版去放,这个其实可以理解。
                            王版的漏洞多了,在无法纠正的情况下,如果要看,也就只好盯着优点尽量忽视缺点了,否则郁闷也白费啊,呵呵。习惯就好。
                            


                            IP属地:上海94楼2011-04-02 13:56
                            回复
                              2025-05-15 07:51:55
                              广告
                              更正我自己一点,年轻漂亮这个词用的不妥。说张宇峰可以,但说王君安不行,她不年轻了。应该是扮相漂亮。


                              IP属地:上海95楼2011-04-02 13:5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