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8西南夷列传之前吧文已经指出过该篇元鼎六年信息不详的问题,我们现在的疑问是,那一年汉军征西南的斩获、战损和军功封赏的情况究竟如何?略显奇怪的是,《史记》对此没有留下任何信息,对战争的记载也相当简略,几乎无法从中获悉当年汉军的战况。而司马迁在诸夷其他列传(匈奴、朝鲜、南越、东越、大宛)对这类信息都做了记录。由于目前所见相关史料十分稀少,所以现在只能从史书留下的一些蛛丝马迹试做一点推测。
-
6有人认为惠帝四子不去反抗吕后,认为吕后强势压迫他们,甚至用吕家人他们也不反对,所以他们该死,这边认为这种观点史盲到极点,这边进行辟谣。
-
17昔在颛顼,命南正重司天,火正黎司地。唐、虞之际,绍重、黎之后,使复典之,至于夏、商,故重、黎氏世序天地。其在周,程伯林甫其后也。当宣王时,官失其守而为司马氏。司马氏世典周史。惠、襄之间,司马氏适晋。晋中军随会奔魏,而司马氏入少梁。 自司马氏去周适晋,分散,或在卫,或在赵,或在秦。其在卫者,相中山。在赵者,以传剑论显,蒯聩其后也。在秦者错,与张仪争论,于是惠王使错将兵伐蜀,遂拔,因而守之。错孙蕲
-
16国内学者对史公及其著作的分析见解,已经是洋洋洒洒十分详瞻。这次楼主来引进一下国外友人的声音。 西方研究中国史的学者对《史记》还是十分看重的,其中代表著作有耶鲁大学博士Grant Hardy(中文名:侯格睿)的WORLDS OF BRONZE AND BAMBOO:SIMA QIAN'S CONQUEST OF HISTORY(《青铜与竹简的世界:司马迁对历史的征服》),这本书向西方读者介绍了太史公及其著作,并与西方史学家的著述进行了对比,其中对史公的一些很有意思。 这本书目前还没有中译版
-
24
-
27其实我本人更喜欢这一篇书评。少了学术意味的说教,多了些平易近人的思考。不说废话了,上正文~~
-
12看完序言,特别想看即将出版的剧本。 不多说废话了,上正文~~
-
136
-
31去年2月在群里面构思过一个情景小说,5月初的样子把下篇的上半部分完成了,那个故事原该有个结尾,可是现实生活中的自己已经一地鸡毛,更别说给故事里的人物安排个结局了。疫情期间,出门不便,本着积少成多的原则,居然断断续续把下面的故事给续上了。我文笔也不是太好,这里贴出来仅博大家一乐,不喜勿喷~
-
477【干货】2020年的图楼开啦!
-
64【漫画】这是一个现代向的日常(不
-
103发完上次的狗粮,这次来个小短篇某人和自家宝贝女儿的日常,具体时间轴一望便知,里面集合了多个萌点,是真爱粉的欢脱脑洞向食用完最好留下感想哦
-
65虽然卫宏的“下狱死”一说颇为盛行,然而此说一无更确切依据支撑,而且学术界早已发现卫关于史公的记载有错乱之处(并不局限于卒因这一处错误,还有其他,我的后文会分析)。根据学界最新的观点,史公卒年和原因尚无定论,但从史记和汉书的蛛丝马迹推断,他更有可能活过武帝朝,而卒于昭宣之间。
-
5172018啦!!时间过得好快,转眼在贴吧也发了两年多的图了,不免有点小感慨呀,这大概也算是我坚持很久的事情之一了吧 这次还是遵循以往的规矩图楼们一年一新贴,不过翻了下旧贴感觉2017图量不多啊(其实还好啦有漫画有漫画安慰下自己) 所以2018的单张图,YY也好正经也好,现代向也好古代向也好都继续放在这儿啦,不定期更新不定期更新哈,果然新的一年还是继续爱着司马呢羞涩 ps最后还是那句话,祝亲爱的们粮食享用愉快,求留言求常来,大图
-
97
-
13一楼太史公
-
13【刘汉皇族篡改删节史记】2017-03-19《史记》在流传过程中,也窜入了其他文字,失去原貌。 据日
-
34约公元前2514至2437年 颛顼时期,“南正重(重为少昊氏四叔之一)以司天,北正黎(颛顼之孙)以司地”
-
8先碎碎念几句,二楼发正文 题目有点任性啦,主要是不知道该起个什么题目……感觉思路是乱的,想到哪写到哪,文笔更是被这几年工科生涯毁得差不多了……大家将就看吧,哎……
-
15
-
107如题,迟到了一天,让各位久等! 第一次画司马时间轴前古代向,这是一个有爱且略微魔幻的故事,灵感
-
27
-
289好的,我又开始在贴吧进行画坑之旅了,2017新年新气象,所以开了新的干货贴2号线(毕竟之前那个楼太高如果哪天度娘抽风了砍楼我也会承受不来……) 以后的单张,YY也好正经图也好,现代向也好古代向也好都继续放在这儿啦,我有空就会更新撸两张哒,谁叫司马是我本命呢 ps最后还是那句话,祝亲们食用愉快,大图自取自用,自用,自用!
-
30各位亲们圣诞快乐啊,磨了一个月圣诞条漫今天趁着节日终于画完啦!🎄✨🎄 额……好吧,虽然之前说过怎样都不画全彩了不过最后还是涂了颜色 感觉充满糖果气息的画面才有节日气氛啊……总之亲们随意感受下 ps全糖麦芽属性,虽然是时间轴后 ps夫人言情向注意(然而重点并不是) ps其实这是个有点感慨的故事,另外剧情现代向注意 最后,祝食用愉快!
-
1一封书信,论述子长为文,学习太史公奇伟之气,亦当投身山河。 正文: 予友盖邦式,尝为予言:“司马
-
152嗯是的……如题,介于我挖坑无数的个性于是开了这个贴,这样就不会把各种画的预告和已经完成的图都混在一起了(尽管条漫是单独开贴……) 总之以后的各种未完成和条漫剧透,画图中间的进程就都放到这了……毕竟有些大坑还是挺磨人的亲们懂的…… ps最后,欢迎各位留言,另外谢谢捧场!
-
79欢迎吧友踊跃补充啊,人多力量大21刚看见的(转侵删)6今日看了一篇论文《司马迁何时为郎,何自为郎与生年》大概就是这个名字吧。 我想不少朋友都想过这个76511有关小迁的名,想必大家都知道,字的话了解再多一点一般也能记住,但就关于他名和字的真正含义和关52238从任安对史公来信的敦促上,倒是可以看出他也是一个不从俗流的人,非但没有去嫌弃史公现在的身份,相反还对他目前作为感到关切,责备他自轻自弃,屈从于流俗,没有尽到古贤臣的义务。大概还是考虑到了朋友现在情况的特殊性,他并没有对史公本身再提出更高的要求,只要求他洁身自好(大概是觉得他老是和那些近臣宦官为伍所以不太高兴?),尽到推荐人才的责任。但是,读过报任安书的人都知道,就是这样一条建议,还是被拒绝了,而且39先生的著作? 学校上课? 电视剧? 评论文章 (比如,余秋雨,李长之) 儿童读物? 我是看了余秋雨的《历史的母本》开始关注;读了《报任安书》开始发4此文终于被我找到了( ̄ε ̄*)30众所周知子长生卒年都不详,不过生年还有几个确切说法不像卒年那样扑朔迷离,大体上有三四种比较热的说法,公元前145,公元前135,公元前128等等,各38司马迁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史家 ,他的成功 ,父亲司马谈的教育起了重要的作用。就司马谈为何选择家庭教育来培养司马迁 ,他的培养计划 ,他的成功实践等方面作了研究 ,总结出教育的一些经验 ,希望能对目前的家庭教育有所启迪。 司马迁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一名史家,他所具备的史识、史才、史德使后代史家难于超越,那么除了他的天资、勤奋外,他是如何成才的呢?考察《史记》中表现出来的史学知识和学术脉络 ,加之司马迁本人对青少年时期生活的追忆 ,51看到最近大家讨论的问题不仅有了这么个问题,有人说汉武帝是弥补,但是杨洁的《司马迁》电视剧里说中书令一向是由宦官担任的,那不就是往他的伤口上撒19司马太史庙诗 汉庭文物萃君门,良史独称司马尊。七十卷书终始备,三千年事是非存。李陵设若无先见,王允何由有后言?古庙风霜香火冷,白云衰草满平原。 过30我看了《汉武帝的三张面孔》,产生了一个疑问。姜鹏老师说董仲舒曾经是司马迁的老师。好多文章上都说司马迁年少的时候,跟着父亲在长安求学,拜了两位老师,一位是孔安国,另一位是董仲舒。司马迁向孔安国学习《古文尚书》,向董仲舒学习《公羊春秋》。对于孔安国是司马迁的老师,是确切无误的,因为《汉书 儒林传》中记载“安国为谏大夫,授都尉朝,而司马迁亦从安国问故。迁书载《尧典》、《禹贡》、《洪范》、《微子》、《金滕56作者:朱右曾辑(清) 黄永年校点 (清)朱右曾辑 王国维校补 黄永年校点 王国维撰 黄永年校点 《竹书纪年》是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魏国的史书,此书原来没有书名,后来人们从它编年体的体例来命名为《纪年》,原书本是竹简,所以称为《竹书》,一般的都称为《竹书纪年》。 《竹书纪年》共十三篇,叙述夏、商、西周和春秋、战国的历史,按年编定次序。有不少地方与传统记载不同,比较接近史实真相,此外,有的还与甲1乌迹之变,乃惟佐隶。蠲彼繁文,崇此简易。厥用既弘,体象有度。奂若星陈,郁若云布。其大径寻,细不容发,随事从宜,靡有常制。或穹窿恢廓,或栉比针2历史上三位有名的大家,分别就同一题材写过一篇赋,讲述士人仕途不遇的情景。西汉大儒董仲舒的《士不遇赋》、西汉伟大的史学家文学家司马迁的《悲士不229·第1章 内容简介 《史记》是我国第一部五体俱备的历史巨著;司马迁是一位集史学家、文学家和思想家于一身的文化巨人。在总结前人和作者本人以往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本书着重从中国思想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深入分析了《史记》赖以产生的历史、社会、家世、师承及个人经历等主观条件;具体评述了司马迁在其"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的治学纲领下所形成的哲学、史学和文学成就,进而分析了在这些成就中所体现的哲、政、经、7以前看过,发一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