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忍帖,决定了20个人的生死。在恨与爱,战争与和平,复仇与救赎的交错中,一场甲贺、伊贺间的忍术较量从此拉开了序幕。这场战斗的最关键一词可谓仇恨,400年的仇恨,深深的烙印 在了俩族人的心中,仿佛一种DNA,早已渗透到每个人的每一滴血中,传给下代,循环往复...而不战之约却好似一道结界,暂时的封印住了俩族人复仇的行动,不过一旦有任何事情打破这种束缚,俩族人们的仇恨之心将瞬间从体内迅速膨胀,杀戮在所难免。
在忍帖之战20个人的较量当中,我个人认为,比较重要的,也是引导这场战争走向结局的人物只有5个--禅正,幻,天膳,弦之介与胧,下面对这几个人物做一下我自己的解读
首先谈下年轻时的禅正与阿幻,甲贺同伊贺方的前任首领,二人有着相同的思想--希望藉由婚姻来化解俩族长久以来的恩怨,终结俩族间多年的仇恨,给俩族带来和平。但命运却总是喜欢开无情的玩笑,当禅正同阿幻在甲贺同伊贺间的山上,俯瞰着即将迈向和平的甲贺卐谷,伊贺锷隐时。一声炮响,打破了俩人幸福的畅想,梦想顷刻之间化为了泡影,伊贺天正之乱爆发了,信长对伊贺的侵略是毁灭性的。而被毁灭的不仅仅是伊贺的领地,还有禅正同阿幻的情感,被天膳精心设计的禅正同甲贺一起,背上了背叛者的名声。身为少首领,年轻时的禅正已然是一个尽职的忍者了,身为少头领的他,在得知这番精心策划的阴谋是头领的意思时,惊讶之余却依然会执行头领的思想--即使要同阿幻分开。当阿幻拿起刀冲向禅正,当俩人的刀碰撞迸出火花时,俩人间已经出现了一道永远无法愈合的伤口。很不理解,即便当时只是少头领,但禅正为何不去探明究竟,而要选择在误解中离开。使得有着相同思想的俩人最终对立了起来。我个人认为禅正在情感与职责的选择中选择了后者,也只有这样才能说通为何在骏府禅正可以毫不犹豫的答应忍帖之战,最后禅正可以毫不犹豫的对阿幻痛下杀手。其实禅正同阿幻一样,俩人都很清楚自己的身份和职责,天正之乱的这段经历对俩人来说都是刻骨的--年轻的阿幻在伊贺之乱后,由于过度忧伤头发早早变白;禅正在同弦之介去提亲时,会感慨的去触摸那带着伤痕的伊贺的墙壁。其实可以看出直到最后禅正同阿幻,对方在自己心中的位置还是没有改变的,脸上已经满是皱纹,俩人却都是孑然一身。俩人是恋人,但同样是俩族的首领,不论如何痛苦,却依然是要去背负起那段400年恩怨的宿命的。“吾之爱,赴死吧”这开场白倒像是在说禅正同阿幻,在河畔的二人用毒针相互刺进了对方的身体,幻想着由婚姻促成俩族和平的他们,最终却未能逃脱命运的轮回。相爱的俩人必须要夺取对方的性命,当阿幻含着泪倒在禅正的怀中时,确实让人心碎......
禅正同阿幻会有着这样结局,就不得不提到天膳了。药师寺天膳,可谓是20人中受俩族的恩怨伤害最早的一人。不得不承认,天膳是一个能够忍辱负重的忍者,在俩族签下不战之约后,能够隐忍不发,等待着不战之约解除的那一天。天膳同时也是一个深谋远虑的忍者,天正之乱,施计让甲贺背上了叛徒的罪名(促成禅正同阿幻杯具的根源);忍帖之战开始时,偷袭甲贺卐谷;用阳炎引出弦之介等等......相信如果没有复仇这强烈的信念做支撑,估计他也很难熬过漫长的百年时光。能够对复仇如此执着,也足可见其受伤之深。在我看来天膳所怨恨的实际并非甲贺这么简单,与其说他怨恨的是甲贺,倒不如说他所怨恨的是一个时代,就是动画开头所说的那个“相互憎恨,遍地尸野,灵魂四散,牵绊被利刃斩断,泥泞与黑暗,心灵在哭泣”的时代,那个伊贺女人带着肚中的孩子去甲贺见心爱之人,却会遭到爱人无情的砍杀的疯狂的时代。所以在刑部同天膳说出,为了复仇早已抛弃同情时,天膳只是不屑的一笑,“还以为你想胡扯些什么,无聊,只抛弃同情就够了吗,汝,以及汝的父亲,真是没见过地狱就死掉了”,诚然,那确实是一个地狱般的疯狂的时代。但那个疯狂的时代却是无法报复的,天膳要报复,就要把这种仇恨具象化,所以才会将仇恨转嫁到了甲贺一族的身上。而当俩族在逐渐淡忘恩怨的时候,天膳会想尽各种办法,让俩族的人延续这种仇恨,即使那个时代已经过去,天膳也同样要制造出那个时代,在那个时代中,他要斩杀甲贺,完成复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