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些蜀粉言论中,比较具有欺骗性的便是那句“关羽自己也想不到,国舅会直接开城投降。”
这句话看似直中要害,但我们理性分析一番,便能看出实际上是一种小说家式的将历史结果刻意制造戏剧冲突而产生的情绪化发言。
好像关羽北伐的失败都归因在了麋芳没有抵抗吴军的结果,麋芳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守住江陵坚持到关羽撤军回来,他都是大功一件。关羽不会兵败身死,本来有希望,都是因为麋芳投降导致大势已去。潜台词是:
“都怪麋芳!”
有些网络言论将麋芳投降归咎于关羽对他的轻视于是心生怨恨,投降是为了报复关羽。实际心理是强化麋芳的小人形象,演义的罗贯中为了强化麋芳的小人性格刻意在长坂坡别有用心地给麋芳加了段戏,这是戏剧塑造无可厚非。
但我通读三国志后发现,麋芳投降并不是意外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不搞什么倒卖军械怕被发现的低级阴谋论,欢迎用史料反驳。
至少我认为麋芳这个人很有意思。
1. ——糜芳、士仁到底忍受了多久来自关羽的霸凌?——
【羽为人彊梁】【然性颇自负,好陵人。】【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关羽211年开始守荆州到219年丢荆州,在荆州的长期经营,史料战绩寥寥几笔,喜欢霸凌同僚的名声却在此期间广传于魏吴两国,护前的性格也让他主动挑事与马超、黄忠产生纠纷,荆州内部官员也多与关羽不睦。
其原因是关羽看不起能力平庸的人又骄于士大夫。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诸葛亮、刘备、曹操这样的人中龙凤而是只想安稳谋生的职场打工人,或是张飞这种“以兄事之”的态度,吕蒙、陆逊哄着捧着关羽,那与关羽共事大概率会遭到关羽的霸凌。
糜芳从徐州时期开始追随刘备,士仁是幽州人,此前无效力其他势力的记载,大概率从幽州时期就开始追随刘备。
这两人和关羽有矛盾并不能单纯从荆州时期开始算起,也许从前和关羽是同僚,偶尔的几句言语霸凌不会有过多的交集,但从荆州时期开始就发生了变化,两人变成了关羽的统属,每天要忍受的霸凌强度直线上升,矛盾加剧。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
可以看到,关羽出征前,江陵城失火导致军械物资损失很严重,如果糜芳负责的是仓库管理的职责,关羽责怪麋芳那我认为做得一点没错,但是南郡太守做成了仓管,也能反映出麋芳在关羽手下是个什么身份地位了。
【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麋芳工作失误,上级责怪,加之长期遭到长官霸凌,于是麋芳心理畏惧委屈,这时隔壁公司老板发来邮件不仅温柔安慰,还高薪聘请。于是麋芳有了跳槽的想法与东吴开始书信往来。
三国时期,与他国重臣君主有书信联络不是什么大事,大家互相写信联络感情拉拢对方。孙权此时劝诱麋芳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麋芳跳槽,后面江陵开城只是顺水推舟的结果。
2. ——糜芳、士仁不悉相救的原因真是他们故意拖后腿?——
关羽北伐初期阶段,指的是在二十年一遇的大雨没来之前,从关羽的行动可以明显看出,关羽最初的计划只是率领水军切断沔水,大军包围襄阳,曹魏水军集中在淮南,无法短时间调动过来攻击关羽。关羽一部分部队则在沔水北岸与魏军的曹仁对峙,虽然被打出爆头战绩,但曹仁刚平定宛城,兵力也不多,所以双方都没有大的损失。
关羽交给糜芳、士仁负责军资后勤也没有问题,江陵、公安可以作为水路两岸的运输吞吐中转站接受来自荆南调来的物资再统一向襄樊前线运输。
此时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包围南郡首府襄阳,目前为止关羽的部署无任何问题,只要关羽继续稳步执行下去。
直到大雨来临,沔水泛滥。此时襄樊战场一片汪洋,于禁投降形势大好。但对于负责后勤的麋芳、士仁来说,情况瞬间反转。
首先沔水泛滥连续数十日的大暴雨使陆路道路泥泞无法运输,大船被关羽拿去北伐,只能临时再去筹措更多船只从水路运粮。
很快从前线传来了命令,关羽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不仅包围襄阳,要扩大战果连樊城一块攻克,因此要撤掉防卫荆州的守备兵,调往前线,负责运输的人手不仅减少了,还要临时筹措增加的军资需求。
很快关羽又丢来了一份大礼——江陵要接收前线于禁投降的几万降卒,喂饱看住他们有需要人手和粮草,运往前线的军资压力再度加大。
麋芳、士仁在后方焦头烂额,而此时关羽意气风发震华夏,开船骑墙打曹仁。不过关羽至少对麋芳干了点人事,他尝试过让刘封从东三郡派援军,又下命令抢夺荆南孙权地盘的米来支持自己打仗,至少出发点是分担后勤压力和兵源调动,不过益州战区的刘封、孟达有自己的任务没搭理关羽,湘关米倒是抢了点。不过一切还是要麋芳、士仁为关羽的临时决策来买单。
于是史书记载【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3. ——江陵投降关羽真的想不到吗?——
关羽一直在赌自己会像当年周瑜一样把曹仁打得弃城,赌到枯水期还不撤军,接着徐晃长驱直入,关羽军队或自投沔水死,吕蒙白衣渡江。大船搁浅在沔水,物资扔了一地,麋芳此时想骂娘。
而麋芳自己要面对的情况是:被调走人手极度空虚的江陵城,需要花费人手管住城里数万嗷嗷待哺的降卒不让他们作乱,粮草被运往前线被扔掉了。
江陵是座坚城大城没错,但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发挥城防强度,还是那句话,一万人打你,你八百人守仓库容易,守故宫试试。
吴军很快就到了江陵城下,麋芳初期想要守城试试,然而吕蒙向麋芳出示了士仁。公安在江陵南岸,公安投降意味着彻底与荆南断了联系,江陵已经成为了孤立无援的空壳之城,遂开城投降。麋芳和孙权确实有联络往来,但江陵投降只是顺水推舟。
关羽真的想不到江陵投降吗?
他霸凌糜芳、士仁、潘濬、马超、黄忠、费诗的时候,想不到自己这么恶心人不会遭报应吗?
他被吕蒙陆逊忽悠瘸,撤走守兵补充前线兵源的时候,想不到如果吴军来打麋芳的人手没法守吗?
他赌曹仁弃城军事冒险的时候想不到如果曹仁不撤,枯水期到了自己的船会搁浅吗?
他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增加前线兵力一边又塞给后方几万降卒的时候想不到会导致后勤压力巨大吗?
他被徐晃喊话背后被吴军偷了还不撤退的时候想不到如果是真的自己已经身陷死境了吗?
说白了,自己傲慢惯了,侥幸心理惯了,侥幸心理促成了关羽北伐后期的表现像是在赌博。
————————————————
霸凌同僚的时候心里想:“我跟老刘关系硬,谁也不好使,骂你老兵就骂你咋了,麋芳、士仁元老我都霸凌着玩,也不会有啥事。”
被吕蒙陆逊忽悠找不着北,撤守兵开赴前线的时候心里想:“吴国这俩阿谀奉承的人没啥本事,孙权我都想骂就骂,他不也一个屁都没有?我撤掉后方的兵力肯定也没啥事。至于麋芳、士仁那俩货,我前线战事要紧,就逼他俩能咋的?给他们塞几万人必须处理好,关我屁事。”
军事赌博的时候心里想:“周瑜打了一年江陵你才跑,这樊城小破城都被水泡烂了于禁都投了你还不跑?枯水期之前打跑你肯定不叫事。”
得知背后被偷的时候心里想:“徐晃说得谁知道真的假的?我孙权都照骂他敢偷我?之前湘水敢偷老刘一过来不也把零陵让回来了,大不了我回去卖个面子陆逊吕蒙不得给我道歉呐?一帮怂比能有啥事?”
————————————————
【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古代出奔叛逃的臣子,礼待上受到了苛刻逼迫,委屈怨气的来源产生与自己的长官,于是放弃了德行道义。危难时不去援救,反而都去叛逃到了敌国,对于别人的看法自暴自弃,最后遭到两国人的耻笑。
这句话看似直中要害,但我们理性分析一番,便能看出实际上是一种小说家式的将历史结果刻意制造戏剧冲突而产生的情绪化发言。
好像关羽北伐的失败都归因在了麋芳没有抵抗吴军的结果,麋芳什么都不用做,只需要守住江陵坚持到关羽撤军回来,他都是大功一件。关羽不会兵败身死,本来有希望,都是因为麋芳投降导致大势已去。潜台词是:
“都怪麋芳!”
有些网络言论将麋芳投降归咎于关羽对他的轻视于是心生怨恨,投降是为了报复关羽。实际心理是强化麋芳的小人形象,演义的罗贯中为了强化麋芳的小人性格刻意在长坂坡别有用心地给麋芳加了段戏,这是戏剧塑造无可厚非。
但我通读三国志后发现,麋芳投降并不是意外事件,而是必然事件。
不搞什么倒卖军械怕被发现的低级阴谋论,欢迎用史料反驳。
至少我认为麋芳这个人很有意思。
1. ——糜芳、士仁到底忍受了多久来自关羽的霸凌?——
【羽为人彊梁】【然性颇自负,好陵人。】【羽矜其骁气,陵轹于人。】
关羽211年开始守荆州到219年丢荆州,在荆州的长期经营,史料战绩寥寥几笔,喜欢霸凌同僚的名声却在此期间广传于魏吴两国,护前的性格也让他主动挑事与马超、黄忠产生纠纷,荆州内部官员也多与关羽不睦。
其原因是关羽看不起能力平庸的人又骄于士大夫。换句话说,如果你不是诸葛亮、刘备、曹操这样的人中龙凤而是只想安稳谋生的职场打工人,或是张飞这种“以兄事之”的态度,吕蒙、陆逊哄着捧着关羽,那与关羽共事大概率会遭到关羽的霸凌。
糜芳从徐州时期开始追随刘备,士仁是幽州人,此前无效力其他势力的记载,大概率从幽州时期就开始追随刘备。
这两人和关羽有矛盾并不能单纯从荆州时期开始算起,也许从前和关羽是同僚,偶尔的几句言语霸凌不会有过多的交集,但从荆州时期开始就发生了变化,两人变成了关羽的统属,每天要忍受的霸凌强度直线上升,矛盾加剧。
【初,南郡城中失火,颇焚烧军器。羽以责芳。】
可以看到,关羽出征前,江陵城失火导致军械物资损失很严重,如果糜芳负责的是仓库管理的职责,关羽责怪麋芳那我认为做得一点没错,但是南郡太守做成了仓管,也能反映出麋芳在关羽手下是个什么身份地位了。
【芳内畏惧,权闻而诱之,芳潜相和。】
麋芳工作失误,上级责怪,加之长期遭到长官霸凌,于是麋芳心理畏惧委屈,这时隔壁公司老板发来邮件不仅温柔安慰,还高薪聘请。于是麋芳有了跳槽的想法与东吴开始书信往来。
三国时期,与他国重臣君主有书信联络不是什么大事,大家互相写信联络感情拉拢对方。孙权此时劝诱麋芳的目的更多是为了让麋芳跳槽,后面江陵开城只是顺水推舟的结果。
2. ——糜芳、士仁不悉相救的原因真是他们故意拖后腿?——
关羽北伐初期阶段,指的是在二十年一遇的大雨没来之前,从关羽的行动可以明显看出,关羽最初的计划只是率领水军切断沔水,大军包围襄阳,曹魏水军集中在淮南,无法短时间调动过来攻击关羽。关羽一部分部队则在沔水北岸与魏军的曹仁对峙,虽然被打出爆头战绩,但曹仁刚平定宛城,兵力也不多,所以双方都没有大的损失。
关羽交给糜芳、士仁负责军资后勤也没有问题,江陵、公安可以作为水路两岸的运输吞吐中转站接受来自荆南调来的物资再统一向襄樊前线运输。
此时主要的战略目标是包围南郡首府襄阳,目前为止关羽的部署无任何问题,只要关羽继续稳步执行下去。
直到大雨来临,沔水泛滥。此时襄樊战场一片汪洋,于禁投降形势大好。但对于负责后勤的麋芳、士仁来说,情况瞬间反转。
首先沔水泛滥连续数十日的大暴雨使陆路道路泥泞无法运输,大船被关羽拿去北伐,只能临时再去筹措更多船只从水路运粮。
很快从前线传来了命令,关羽临时改变了作战计划,不仅包围襄阳,要扩大战果连樊城一块攻克,因此要撤掉防卫荆州的守备兵,调往前线,负责运输的人手不仅减少了,还要临时筹措增加的军资需求。
很快关羽又丢来了一份大礼——江陵要接收前线于禁投降的几万降卒,喂饱看住他们有需要人手和粮草,运往前线的军资压力再度加大。
麋芳、士仁在后方焦头烂额,而此时关羽意气风发震华夏,开船骑墙打曹仁。不过关羽至少对麋芳干了点人事,他尝试过让刘封从东三郡派援军,又下命令抢夺荆南孙权地盘的米来支持自己打仗,至少出发点是分担后勤压力和兵源调动,不过益州战区的刘封、孟达有自己的任务没搭理关羽,湘关米倒是抢了点。不过一切还是要麋芳、士仁为关羽的临时决策来买单。
于是史书记载【羽之出军,芳、仁供给军资不悉相救。羽言“还当治之”,芳、仁咸怀惧不安。】
3. ——江陵投降关羽真的想不到吗?——
关羽一直在赌自己会像当年周瑜一样把曹仁打得弃城,赌到枯水期还不撤军,接着徐晃长驱直入,关羽军队或自投沔水死,吕蒙白衣渡江。大船搁浅在沔水,物资扔了一地,麋芳此时想骂娘。
而麋芳自己要面对的情况是:被调走人手极度空虚的江陵城,需要花费人手管住城里数万嗷嗷待哺的降卒不让他们作乱,粮草被运往前线被扔掉了。
江陵是座坚城大城没错,但需要足够的人手才能发挥城防强度,还是那句话,一万人打你,你八百人守仓库容易,守故宫试试。
吴军很快就到了江陵城下,麋芳初期想要守城试试,然而吕蒙向麋芳出示了士仁。公安在江陵南岸,公安投降意味着彻底与荆南断了联系,江陵已经成为了孤立无援的空壳之城,遂开城投降。麋芳和孙权确实有联络往来,但江陵投降只是顺水推舟。
关羽真的想不到江陵投降吗?
他霸凌糜芳、士仁、潘濬、马超、黄忠、费诗的时候,想不到自己这么恶心人不会遭报应吗?
他被吕蒙陆逊忽悠瘸,撤走守兵补充前线兵源的时候,想不到如果吴军来打麋芳的人手没法守吗?
他赌曹仁弃城军事冒险的时候想不到如果曹仁不撤,枯水期到了自己的船会搁浅吗?
他临时改变作战计划增加前线兵力一边又塞给后方几万降卒的时候想不到会导致后勤压力巨大吗?
他被徐晃喊话背后被吴军偷了还不撤退的时候想不到如果是真的自己已经身陷死境了吗?
说白了,自己傲慢惯了,侥幸心理惯了,侥幸心理促成了关羽北伐后期的表现像是在赌博。
————————————————
霸凌同僚的时候心里想:“我跟老刘关系硬,谁也不好使,骂你老兵就骂你咋了,麋芳、士仁元老我都霸凌着玩,也不会有啥事。”
被吕蒙陆逊忽悠找不着北,撤守兵开赴前线的时候心里想:“吴国这俩阿谀奉承的人没啥本事,孙权我都想骂就骂,他不也一个屁都没有?我撤掉后方的兵力肯定也没啥事。至于麋芳、士仁那俩货,我前线战事要紧,就逼他俩能咋的?给他们塞几万人必须处理好,关我屁事。”
军事赌博的时候心里想:“周瑜打了一年江陵你才跑,这樊城小破城都被水泡烂了于禁都投了你还不跑?枯水期之前打跑你肯定不叫事。”
得知背后被偷的时候心里想:“徐晃说得谁知道真的假的?我孙权都照骂他敢偷我?之前湘水敢偷老刘一过来不也把零陵让回来了,大不了我回去卖个面子陆逊吕蒙不得给我道歉呐?一帮怂比能有啥事?”
————————————————
【古之奔臣,礼有来逼,怨兴司官,不顾大德。靡有匡救,倍成奔北,自绝于人,作笑二国。】
古代出奔叛逃的臣子,礼待上受到了苛刻逼迫,委屈怨气的来源产生与自己的长官,于是放弃了德行道义。危难时不去援救,反而都去叛逃到了敌国,对于别人的看法自暴自弃,最后遭到两国人的耻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