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看点
气动方面,既然六代机的最大创新是去掉了垂尾,那么其最大看点应该是“垂尾替代方案”。南六有变体开裂式方向舵等装置来保持航向稳定性,那么北六呢?
这个光靠观察还不行,因为北六至今基本只能看个底盘,好在有论文。《高隐身超声速无尾布局飞机设计》一文指出对机头进行扁平化处理,减小侧向投影面积,可增加航向稳定性,这个应该不难,所以是可以预期的,只是这个貌似意思不大,对吧?全动翼尖的传说由来已久,结合观察,可以认为北六有全动意见。《无尾布局超声速战机航向增稳设计》一文还提到了一种增稳设计,

粗看就是把部分后机身做成双垂尾的样子,这本不足奇,但论文称能利用超声速流动产生的压缩和膨胀效应增加跨超声速航向稳定性,这倒显得颇具技术含量。不过暂时还看不到机背,也就不能实锤。
跟不少吧友一样,我也倾向于北六将来上舰,上舰对其低速操纵性和稳定性提出了更高要求,上述三种措施只怕全上也未必够用。有的吧友认为北六部分机翼可以竖起来当垂尾用,我觉得这个难度颇大,更倾向于用矢量发动机增稳,毕竟低速舵效低,利用矢量的直接力控制可能更好。
当然罗,仅有理论是远远不够的,咱们还要看效果,对吧?希望在不久的将来北六能够有更亲民的表演,表演机动飞行或极低速飞行,以展示横航向操稳性能。
小结一下北六的增稳措施:1、减小机头侧向投影面积。2、全动翼尖。3、超声速流动增稳设计(待定)。4、变体垂尾或矢量发动机(待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