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93贴子:1,329,300

回复:中游记:江苏2.1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田庄这几十年,可说是目睹了一场场盛宴,她成年后也有参加过,觥筹交错、笙歌燕舞,比她父亲那代人奢侈多了。没办法,肯动脑子,有创造力!但无论如何,在她的印象中,盛宴始于1982年,以她父亲的醉醺醺为证。


IP属地:河南61楼2025-04-04 06:42
回复
    田家明的应酬,起头只限于同仁圈,几个志同道合的同事,年纪不拘,职位却差不多,没事约着打打牌、喝顿酒,顺便编派一下其他同事的笑话,很尽兴。后来酒友圈越来越大,层次也越来越高,基本上把清浦县的几十个局、所全给喝了,就是说,上到局长,下到科员,少有他不认识的,全喝成了朋友。即便他不认识,人家也认识他,他是“名人”么,后来又当了局长。
    人家跟他打招呼时,他虽然一头蒙,也会热情地跟人握手,说,你好!你好!心里想,怎么那么面熟呢,肯定酒席上见过。起头,他也是瞎喝。或许,瞎喝才是喝酒的真义!带着目的性去喝,不就成了交易了?心无旁骛,脑子放空,喝得开心,成了朋友,一回生二回熟,互相托个事就容易,也好开口。这就不叫交易了,是情分。


    IP属地:河南62楼2025-04-04 07:18
    回复
      田家明在外面喝,孙月华很满意。虽然见他醉醺醺的,她也嫌弃,说:“怎么喝成这样了!差不多就行了,整天醉生梦死,以后少喝点!”她这话,自己都不当真!没本事的男人才整天守家里呢。东北话怎么说来着,老婆孩子热炕头;孙月华对此的理解是,老婆孩子坐在热炕头上,男人外面待着去!


      IP属地:河南63楼2025-04-04 07:23
      回复
        星期天,孙月华在家带田禾,叫田庄陪小姨逛街去。这个田庄最感兴趣,尤其是陪小姨逛街,为什么呢?小姨不是长得好嘛,一上街,就有人回头看她,看一眼还不够,还要看第二眼。


        IP属地:河南64楼2025-04-04 07:24
        回复
          是从小姨开始,田庄才真正留心到“姑娘”这个物种,并为自己有一天当姑娘做准备。原来,姑娘这么好的!首先是好看,真的,没有哪个姑娘不好看的。很多年后父亲也说,年轻人都好看!确实,人人都好看过,都美过。但是姑娘的好看有一个问题,三五年一茬,换得很快。就像韭菜,割了生,生了割,韭菜春常在,但已经不是那一棵韭菜了。


          IP属地:河南65楼2025-04-04 07:26
          回复
            是从小姨开始,田庄留心到清浦街头,永远都是好看姑娘。十六七岁搁家里坐不住了,就开始上街晃荡去……几十年来都这样,都是姑娘,可是那一个姑娘哪去了呢?


            IP属地:河南66楼2025-04-04 07:31
            回复
              小红家就没断过人。她妈开裁缝铺开出了名,全城的人都来河西找她做衣裳。小红妈先问人家贵姓?怎么称呼?是哪个单位的?问清楚了,小红妈就笑道:“她姨,你要是信我呢,就一切交我。下周过来拿衣裳,不满意还可以改,再不满意,大不了我自己留着,再给你做一件。”


              IP属地:河南67楼2025-04-04 18:33
              回复
                经小红妈的一双巧手,全城爱美的姑娘媳妇,都穿上了好看衣裳,既有大城市的时髦,又不过分时髦;走在街头,男的会回头看,女的会赶上来问,你这衣服是在哪儿做的?赵小红常来田庄家,两人共同的爱好是听磁带。


                IP属地:河南68楼2025-04-04 18:34
                回复
                  七月底,成绩下来了。实验小学五(三)班的两个高地女生都考上了县中,两家大人下了特赦令,可以出去玩儿,不必天天学英语。于是剩下的假期,俩人都玩疯了,学骑自行车,到新华书店侧门口的书摊上租小人书看。


                  IP属地:河南69楼2025-04-04 18:37
                  回复
                    二百货门楣上镶了个闪闪发光的红五角星。二百货比大百货会搞事,入口有个哈哈镜,小孩子最喜欢跑进去,对着哈哈镜照来照去,笑死了个人。整个暑假,田庄和赵小红都在这一带出入,闲来无聊,就倚着树桩看街景。两人都穿连衣裙,都出自小红妈之手,样式新颖别致。


                    IP属地:河南70楼2025-04-04 18:58
                    回复
                      远方来信终于找到了田家明家,确切说,是找到了孙月华。两封信均写自台湾,寄自美国,躺在县邮局有些时日了。寄件人徐志海,时任台北某国中校长。头一封信是写给他堂弟徐志河的。地址是清浦县安峰山乡陈田村。这地方1950年后划归清河县。并且他堂弟也改了名,现叫徐江淮。哪儿找去!


                      IP属地:河南71楼2025-04-04 19:02
                      回复
                        类似的信件,县邮局已积累了不少封,亟待处理。这些信多发自香港、美国,要么是地址不详,要么是收件人不知归处。在台北的一间小小公寓里,一封信正在酝酿,目的就是找孙月华。这封信,被人带上飞机,穿过太平洋,来到洛杉矶。再由洛杉矶寄出,再穿过太平洋,来到清浦县邮局,躺了有一两年。


                        IP属地:河南72楼2025-04-04 19:03
                        回复
                          对那个叫徐志海的台北校长而言,故乡突然明晰了,具体可感,可触摸,可回忆。三十年来,他虽然也回忆,但是很混沌,够不着,忧伤且绵长。他的故乡不止于清浦。他要走很多地方,他的出生地、读书地、工作地。


                          IP属地:河南73楼2025-04-04 19:05
                          回复
                            两封信在清浦邮局沉睡两年,及至1982年,终于抵达了收件人之一徐志河手里,孙月华称为他小舅,时任县招待所所长。说起来,田家明夫妇也够可怜的,除了这个小舅,他家在城里就没亲戚。他家刚上县那会儿,小舅没少帮忙,田庄姊弟的入学,孙月华的工作,都是由小舅出面搞定的。


                            IP属地:河南74楼2025-04-04 19:06
                            回复
                              小舅妈在人民医院当护士长,典型的职业女性。她对孙月华不错,对乡下的穷亲戚却是看不大上。有一回,两人去小舅家做客。小舅妈说:“以后要多走动啊。你们上县,我最高兴了。可怜这几十年,把我们家给孤独的,连个走亲戚的地方都没有。”


                              IP属地:河南75楼2025-04-04 19:0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