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75贴子:2,995,765
  • 6回复贴,共1

《我是刑警》中的推论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01
人的思维活动,是一种“虚”的存在,比如当只是在头脑中进行,还没有用说话、文字、行为来展现的时候,它们的存在就是没有任何实体的虚幻的存在,但是,这种虚幻的东西,却可以决定我们实际的行为,这是虚和实的关系的方式之一。
我有时候逛街,看到街上来来往往的人,有一种很奇特的感觉,就是说,我可以看到他们的外貌、行为,但在他们的头脑里,却也同样在进行着思维的活动,而这种活动是我看不到的,而这些看不到的现象和活动,可能比我们能看到的,更加众多和波澜起伏。
现实情形中,我们所看到的,一定比我们没看到的要少。我们对人事物进行认知判断,是要建立在有相应的信息的条件下的,而一个人事物的信息,我们能看到的,一定不是全部,一定有大量我们不能或没有看到的部分,有时这些甚至是大部分。所以,我们的认知判断,就必须借助推论,从所看到的信息,结合道理、规律、情理,而推导出那些我们没看到的信息,然后在信息全面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有效的准确的相应的认知判断。
这是推论的重要性,推论也是生活中给所有人经常在运用的一种认知判断方式,但推论的能力和正确性,在大多数人那里,都是非常欠缺和经常错误的。
推论在破案的过程中是主要的破案方式之一,这点在电视剧《我是刑警》中有大量的体现。这个电视剧可能是依据众多真实案件的侦破改编的,所以具有可以进行解析的很好的条件。我打算顺着这部电视剧的情节,来探讨一下推论这种方式的众多事项。


IP属地:上海1楼2025-04-02 09:08回复
    第一集
    01
    本集中出现的第一个推论,是刑警队长对副队长于和伟做出的。他说:“你刚来,还没向我报道,也没向我申请,就自己去拿了案件的档案,你这胆子可真够大的!”
    这是从一个人的行为,推论这个人的品性。这种推论的方式,在生活中被经常运用。


    IP属地:上海2楼2025-04-02 09:32
    回复
      这是从一个人的行为,推论这个人的品性。这种推论的方式,在生活中被经常运用。
      我们判断一个人行为的品性好坏,是和这个行为是在利益我还是在损害我相关的。比如这里,队长觉得被于和伟冒犯了,所以才有了认为他有“大胆”的不好的品性的推论判定。比如从我们观众的角度来说,我们就不会有觉得于和伟这种行为是“大胆”的不好的品性的感觉和推论。
      这个事例体现出推论的方式之一和可能造成错误的或者偏见的方式之一,主观性。比如我们有时候认为一个人很不好,但偶尔遇到另一个人,却说这个人很不错,这就让人有点奇怪了。其实呢,是你结合这个人对你不好的一件或几件事情,得出了这个人不好的印象,而他是结合了那个人对他友好的事情而得出了他是好人的印象。两者都是不全面的个人偏见。
      其次,从修行的角度来说,这个事例是在生活中经常会遭遇和需要反省、思辨的情况,当我们觉得被对方侵犯,起了嗔心,推论出对方具有很恶劣的品性的时候,反思一下,他的这种行为是真的很恶劣还是只是因为你个人自己的原因,比如傲慢。在很多情形下都是后者。所以,这种推论是一种凭感觉做出的推论,而感觉具有主观性的不真实性,不要被感觉欺骗。
      所以,我们做出推论的时候,要站到全面和客观的立场上去检验一下,看看自己的这种推论是否真实和正确。
      这个从行为看人品的话题,可以拓展出很多思辨来,我们这里就先只说这些吧。


      IP属地:上海3楼2025-04-02 10:21
      回复
        02
        第二个推论,同样出现在这场戏中。于和伟斥责队长没有关心高所长被害案,是不负责任不作为。队长气愤地指着墙上的众多奖状说:“我不作为,能破这么多案子得这么多奖吗?”
        在这个事情中,于和伟根据一件事而得出的队长不作为的推论,显然就可能是一种错误的片面的推论,而队长就用了方面的例子,来推翻了于和伟的这种推论。
        这个事例告诉我们,当我们做出一种推论,或者面对别人对我的一种推论的时候,可以从全面和相反的事例中,来检验和否定这种推论的正确、全盘、必然性。
        这种反驳式的思辨的重要性,是无比巨大的,比如当我们觉得一个人很坏或对我很不好的时候,去全面地反面地回想一些他好和对我好的事情,就能打破自己的这种片面印象和感觉。特别是在和熟人乃至家人的长期相处中,我们是一定能找到很多这样的事情的,而绝对不会是都不好的。
        这个道理很简单,我们也经常在和人相处的时候会运用,但有时候就会钻牛角尖一味地去只想一面而忘记另一面,自寻烦恼,能及时转过弯来,嗔恨、烦恼也就化解了。


        IP属地:上海4楼2025-04-02 11:09
        回复
          03
          第三个推论,在矿区保卫科这里,(对话大意))保安队长说:“今天要提高警惕,半年没发钱了,一下来了这么多钱,得小心有人来抢。”
          另一位保安不以为然地说:“楼上落下这么多人,钱都在保险箱里锁着,不可能有事!你真是人数岁大了,胆就小了。”
          这个案例,首先我们从结果看,真的有匪徒来抢劫了,这看起来是队长的推论正确了,但是,实际上队员的推论也有一定的正确性,因为结果是因为保安人数多,劫匪最终没能抢走钱,是一次失败的抢劫。


          IP属地:上海5楼2025-04-02 20:10
          回复
            这说明两点,一点是,任何推论,在无法掌握全部信息的情况下,都不具有必然准确性,都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一种必然。比如这个案例中,保安队长和保安,事先都无法知道,是否真有歹徒正在计划要来实施抢劫,而只有在知道了这一点的情况下,才能做出有歹徒来或不来的确定结论,不知道的情况下,就都只是一种可能而不是必然。
            第二点,只要推论具有一定的正确性,就会在结果上体现出相应的正确性。比如,保安队长推论有人可能来抢劫,因为钱多和很久没发钱,这种推论的依据具有一定的合情合理性,所以就体现在了真有歹徒来抢劫的结果上。而保安队员,依据保安人多和有保险柜保护,而得出不可能出事的推论,这种依据也是合情合理的,所以这种推论的正确性,就体现在了歹徒没能抢走钱上,正是因为人多和有保险柜。


            IP属地:上海6楼2025-04-02 20:24
            回复
              05
              本集第四个推论,在矿区抢劫案的案件总结会上,某人发言说:“这个案子不好办。咱们之前没有办过这么大的案子,这帮匪徒穷凶极恶,而且手里还有枪,说不好听真打起来,我们整个分局都不一定打得过。还有,这帮人如果是外地的,很可能继续流窜作案,继续作案的可能性很大,弄不好影响全国,这算得上天字一号的大案了。我感觉咱们市局破不了这个案子。”
              首先,我们已知的后面的剧情来看,这个人做出的几条推论都没有实现。第一说歹徒穷凶极恶并且有枪,打起来我们不是对手,结果最后案件侦破抓捕几名歹徒的过程中,没有产生任何搏斗,没开一枪。第二说歹徒会流窜作案甚至影响全国,也没有发生,歹徒并没有流窜,也没有继续作案,案发后都在当地躲藏。第三说我们市局没有能力,破不了这个案,结果最后市局破了这个案子。
              从这三个结果可以看出,这个人所作的推论都是错误推论,为什么他会做出这样的错误推论呢?因为恐惧,让他的感觉,夸大了这件事情的危害性。
              当我们对一件事的未来做推论的时候,情绪、情感、欲望、愿望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我们的判断。这个人的这些推论,在情理上都具有一定的合情合理性,但是在程度上出现了偏差,因为恐惧和压力的影响,把事情本身的严重程度增加夸大了数倍。简单来说,就是把严重性三级的程度,夸大到了十级后,进行的推论。
              这种受情欲影响而做出的对未来的错误推论,在现实生活中很常见,比如我们有时过度悲观,把一件事的后果想得很严重;有时又过度乐观,把一件事情的后果想得太美好。
              要解决这种错误推论的方式,一个是多回顾反思自己当下是否受到了情欲的过度影响;另一个是,多结合不同的信息而多想到其它的可能性,来排除这种可能性的唯一性。简单来说,比如一件事情可能产生的最坏结果,并不是唯一的可能,还存在程度较轻的其它结果的多种可能,还存在当信息转变后的结果也相应转变的可能。


              IP属地:上海9楼2025-04-03 14:5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