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读《天籁》
.
天 籁【法】让·福兰(1903-1971)
.
他走在结冰的路上,
衣袋里钥匙叮当作响,
无意中,他的尖头皮鞋
踢到了一只旧罐子
的筒身
有几秒钟,它滚动着它的空与冷,
晃了几晃,停住了,
在满缀星星的天空下。
.
如果问我喜欢的诗的话,我可以说出很多,如叶芝的《当你老了》、米沃什的《礼物》等。但这首《天籁》对我来说是一首非常特别的诗。也是我接触诗歌的开始。
.
一直想写这首诗的品读,却不知从何写起,那是高中的时候,我也是无意间翻开那本读本,随意读读。读到这首诗的时候,是在一个很平常的晚自习教室,那时我惊叹于这首诗强烈的画面感------“原来、这就是诗” 那时我静想着,一遍遍默读着,觉得很美,却不知道美在何处。那时的教室非常安静,只有自习中的同学沙沙的动笔声。
.
“《天籁》吗?” 我记住了这首诗的名字,在晚自习结束后独自走出教室,突然间想去操场上走走。之前在教室靠窗的位置上,抬起头,就能看到窗外的操场。特别是在晚上的时候,有橘黄色的微弱的灯光,透过稀疏的叶子照亮一部分操场的地面。偶尔也会有人在操场上跑步。有人说夜晚的时候留在操场,去吹吹冷风,散散步。会使人变得清醒点。但那天我却只是莫名地想去看看夜空,看看夏季的星。
.
那天的操场比我想象的还冷,令人遗憾的是,只有星星点点的几颗星。没有像诗中所写的在”满缀星星的天空下。"但即使是那几颗星,也使我欣喜若狂。因为我读到了一首好诗,也设法去体验了诗中的氛围,即使我还没有读懂。
.
突然想起了北欧,诗人一定是去过那里,我也是在一本旅行杂志的画册上看到的,那儿真有结了冰的路面, 开满鲜花的原野,还有平静的湖面,星光下的船舶。我默默记下那些靠近极地的美景,与这首诗的名字一起珍藏着。
.
我常常想。一个人在旷野上走过是什么样的感觉。也常常用铅笔试着画出这首诗的场景,虽然画得很糟糕,但依旧乐此不彼。我知道,这首诗本身就是一幅绝美的油画。处处透露着一种浪漫的气息。很真实,又有些虚幻,因为太唯美了,无论是场景,还是情节。
.
如果要为这油画配色的话,浅蓝色是再适合不过了。我曾为这首诗想过这样一个画面:背景和天空都是透明的浅蓝色,一个人走在结冰的路面上。低着头,手放在口袋里,就这样走着。没去注意他头顶的星空。是的,就是这首诗最开始的时候。一切都是如此的纯净,也很安静。仿若梦境一般。
.
“----无意中,他的尖头皮鞋 踢到了一只旧罐子 的筒身 ”,这句打破了固有的氛围。正如诗中所描写的那样,沁凉的氛围下,一切都是那样的突然,一如画面中刺骨的空气。然而又是如此地自然。仿若一首清灵委婉的曲子的变奏,只是这诗意,却承接的如此完美,没有多余的画面,也没有俗气的点缀。这就是这首诗的动人所在,如同清水芙蓉一般,令人心醉。
.
而画面最后定格在了缀满星星的天空下。这段是无法修饰的美。当你真正注视那些一直存在与你头顶的星空的时候,那足以令人流泪的星空的时候。是什么样的感动?也许,这就是天籁。它高贵地藐视一切世上的修辞。你只配描述,不配修饰。
.
是的,作者就像是一个油画家,把这样一幅绝美的图片展示给我们,我们欣赏了。沉醉了,就足够了。所以我更愿意给别人推荐这首诗本身,未必会加上我对它的品读。
.
我曾经这样去分析:它通过星空下的易拉罐来表现大自然的神秘与人的渺小,至于这罐子。就代表人与他的生命,在永恒的星空下,他们来来往往,一如滚动的易拉罐,滚动着它的空与冷。
.
然而,我必须明白,我不是在做一份卷子,给一个特定的含义与答案。而是在读一首诗。它是有灵性,有生命的。诗人已逝,当那份欣喜与感动却以另一种方式存留了下来,是他生命的延续。
.
什么是诗?“听心碎的声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