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601贴子:2,996,828
  • 5回复贴,共1

修道:说说格物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道学体系中,“格物”作为“八目”之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认知的起点,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其方法论在不同学派中存在差异,但核心均围绕“探究万物之理”与“穷理达知”的目标展开。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5 13:48回复
    结合道学经典及不同流派观点,总结“如何格物”的具体路径:
    一、穷理与致知:格物的知识论维度
    穷究物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首先要与外界事物接触,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深入探究,穷尽它的本质和规律。
    知行合一
    格物并非单纯经验积累,而是通过“穷理达知”,即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将知识运用到生产当中。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5 14:00
    回复
      二、内外兼修:格物的实践方法论
      外产与内省结合
      道家主张“格物”需内外双向用力:
      向外生产:创造物质财货;
      向内总结:生产知识总结。
      学习与生产
      实践上将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质改变成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动。
      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起决定作用,其次是人类自身生产在被决定的前提下,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5 14:07
      回复
        三、心性修养:心学视角的格物
        格心以明良知
        “格物”本质是“正心”,即去除不符合物质规律的行为。
        知行合一
        格物需与道德实践统一,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准则。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5 14:10
        回复
          四、递进实践:从格物到修身
          层级递进
          按《大学》八目逻辑,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基础,需逐步实现:
          格物(探究事物)→ 致知(获得财货)→ 诚意(去除不良)→ 正心(改进行为)→ 修身(完善神格)。
          最终目标是通过格物贯通“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养扩展至社会伦理实践。
          总结:道学格物的多元路径
          流派 核心方法 实践重点
          程朱理学(朱熹) 穷理致知,即物而穷其理 外察万物、积累知识、贯通天理
          陆王心学(阳明) 格心致良知,心外无物 内省本心、知行合一
          传统儒家 内外兼修,由物及人 经典研习、伦理实践
          道学“格物”的本质是认知与道德的双重修炼,既需“向外求理”的科学精神,亦需“向内求心”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止于至善”的终极理想。


          IP属地:北京5楼2025-03-25 14:13
          收起回复
            有了AI真好,不用在吭哧吭哧码字了,给出关键词,他自动就生成一篇文章,此善人之道也。


            IP属地:北京6楼2025-03-25 14:1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