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递进实践:从格物到修身
层级递进
按《大学》八目逻辑,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基础,需逐步实现:
格物(探究事物)→ 致知(获得财货)→ 诚意(去除不良)→ 正心(改进行为)→ 修身(完善神格)。
最终目标是通过格物贯通“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养扩展至社会伦理实践。
总结:道学格物的多元路径
流派 核心方法 实践重点
程朱理学(朱熹) 穷理致知,即物而穷其理 外察万物、积累知识、贯通天理
陆王心学(阳明) 格心致良知,心外无物 内省本心、知行合一
传统儒家 内外兼修,由物及人 经典研习、伦理实践
道学“格物”的本质是认知与道德的双重修炼,既需“向外求理”的科学精神,亦需“向内求心”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止于至善”的终极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