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吧 关注:160,597贴子:2,996,452
  • 20回复贴,共1

修道:说说格物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在道学体系中,“格物”作为“八目”之首(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既是认知的起点,也是道德修养的基础。其方法论在不同学派中存在差异,但核心均围绕“探究万物之理”与“穷理达知”的目标展开。


IP属地:北京1楼2025-03-25 13:48回复
    结合道学经典及不同流派观点,总结“如何格物”的具体路径:
    一、穷理与致知:格物的知识论维度
    穷究物理
    所谓致知在格物者,言欲致吾之知,在即物而穷其理也。格物致知,格物致知首先要与外界事物接触,根据已有的知识去深入探究,穷尽它的本质和规律。
    知行合一
    格物并非单纯经验积累,而是通过“穷理达知”,即依据事物的本质和规律,最终将知识运用到生产当中。


    IP属地:北京2楼2025-03-25 14:00
    回复
      二、内外兼修:格物的实践方法论
      外产与内省结合
      道家主张“格物”需内外双向用力:
      向外生产:创造物质财货;
      向内总结:生产知识总结。
      学习与生产
      实践上将自然界原有的自然物质改变成为适合于人类需要的物质财富的活动。
      首先是物质资料生产对人类自身生产起决定作用,其次是人类自身生产在被决定的前提下,又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IP属地:北京3楼2025-03-25 14:07
      回复
        三、心性修养:心学视角的格物
        格心以明良知
        “格物”本质是“正心”,即去除不符合物质规律的行为。
        知行合一
        格物需与道德实践统一,将知识转化为行动准则。


        IP属地:北京4楼2025-03-25 14:10
        回复
          四、递进实践:从格物到修身
          层级递进
          按《大学》八目逻辑,格物致知是“诚意正心”的基础,需逐步实现:
          格物(探究事物)→ 致知(获得财货)→ 诚意(去除不良)→ 正心(改进行为)→ 修身(完善神格)。
          最终目标是通过格物贯通“修身”与“治国平天下”,将个人修养扩展至社会伦理实践。
          总结:道学格物的多元路径
          流派 核心方法 实践重点
          程朱理学(朱熹) 穷理致知,即物而穷其理 外察万物、积累知识、贯通天理
          陆王心学(阳明) 格心致良知,心外无物 内省本心、知行合一
          传统儒家 内外兼修,由物及人 经典研习、伦理实践
          道学“格物”的本质是认知与道德的双重修炼,既需“向外求理”的科学精神,亦需“向内求心”的修养功夫,最终实现“止于至善”的终极理想。


          IP属地:北京5楼2025-03-25 14:13
          收起回复
            有了AI真好,不用在吭哧吭哧码字了,给出关键词,他自动就生成一篇文章,此善人之道也。


            IP属地:北京6楼2025-03-25 14:15
            回复


              IP属地:广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3-25 14:58
              回复
                格物的终极就是“法无我”,你说那些都是渣,论文都发表不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3-25 16:01
                回复
                  二陈夫子搞了一辈子,就自己死在穷究其理中。
                  若有修道者,亦如是以為格物乃穷究其理,则实乃身中剧毒而用丹顶鹤头泡酒进补。


                  IP属地:四川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5 20:47
                  收起回复
                    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
                    --------------------------------------------------------------------------------------------
                    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
                    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
                    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
                    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后身修,
                    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
                    --------------------------------------------------------------------------------------------
                    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
                    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谓知本,此谓知之至也。
                    --------------------------------------------------------------------------------------------
                    --------------------------------------------------------------------------------------------
                    寄翁先生之《大学本旨》云:
                    --------------------------------------------------------------------------------------------
                    物有本末,指心、身、家、国、天下而言;
                    事有终始,指格、致、诚、正、修、齐、治、平而言。
                    由心身而推之天下,自本而末也;由平治而溯至格物,终必有始也。
                    --------------------------------------------------------------------------------------------
                    格物,即物有本末之物;致知,即知所先后之知。
                    盖通彻物之本末、事之终始,而知用力之先后耳。
                    夫物,孰有出于身心家国天下之外哉!
                    --------------------------------------------------------------------------------------------
                    注:寄翁先生者,姓黎,名立武,字以常,号寄翁,南宋状元也。


                    IP属地:上海11楼2025-03-26 11:16
                    回复
                      格除物慾。
                      窮理盡性以至於命。


                      IP属地:四川来自iPhone客户端12楼2025-04-13 00:05
                      回复
                        你的文风怎么感觉越来越像当年的老吴了,词汇挺丰富,但言之无物,空洞飘渺,不知所云。但却字句连贯,滔滔不绝。


                        IP属地:广东13楼2025-04-13 01:24
                        回复
                          首先格物出现在《大学》里,讲的是学的方向,像谁学,学什么,怎么学。那么所有这些都是为学的内容,而不是为道的内容。所以它的最高境界叫“近道”,而不是有道。也就是说,他讲的是如何找到好朋友,好榜样。这些都是表面的东西,初期的内容,对刚刚建立自我信念的年轻人有一定意义。但对有一定阅历,有一定年龄的所谓成功者,这些内容有点幼稚了。


                          IP属地:广东14楼2025-04-13 01:31
                          回复
                            格物就是知物的本末,它是一种行为习惯。指做事情先本后末。所以讲物格而后致知。也就是先别急着搞清楚这东西是什么,先搞清楚,这东西怎么出现的,未来能有什么用,或者后面会变成什么样,这叫物格。然后再研究他是怎么组成的,这叫致知。


                            IP属地:广东15楼2025-04-13 01:38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