蛮荒时代
第一(1970年代)
1972年,雅达利(Atari)公司发售了一种平台式大型游戏机“乒乓”(PONG),该游戏机风靡全美。同年,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视”玩的电子游戏诞生了,Magnavox Odyssey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游戏机。
第二世代(1970年代后半-1980年代前半)
1975年,Atari成立了一家Cyan Engineering公司,开始研发家用机游戏机。到了1976年底,Atari创始人由于资金不足,以2800万美元将公司卖给了华纳,条件是让Stella(开发代号)早点上市。到了1977年10月,Atari 2600正式上市,整个过程主机共花掉了1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1977年初Atari成立了软件研发部,专门开发主机的相关软件。但由于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产的80万部主机只卖出了55万部。这直接导致Atari创始人Bushnell离开了Atari。接任的Ray Kassar为Atari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宣传活动。1979年Atari 2600成为最畅销的圣诞礼物,当年销量超过了100万部。
1982年Atari 2600达到了颠峰,销量800万部,资产从7500万美元增长到22亿美元,占了华纳收入的一半。 然而著名的“Video Game Crash”(亚洲地区也称为Atari Shock)也在此时发生。由于Atari对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完全没有控管,导致软件数量暴增,劣质品在市面充斥,而Atari重金投注的电影“ET”游戏版也劣评如潮;最关键的原因则是由于第三方的小厂不断重复创业/倒闭的过程,零售商面对求偿无门的大量库存软件,只能用不合理的低价清仓销售,久而久之消费者对于合理价格的优质软件也不再有兴趣(或者说消费者认为不久的将来便会低价出清),导致游戏机市场完全崩溃,结束了这个世代跟Atari公司的一代江山(在欧美地区要一直到任天堂公司的NES主机推出后,家用游戏机市场才开始复苏)。
FC时代
第三(1980年代前半-1980年代中盘)
1983年,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助长,游戏市场处于混乱的无序的状态,不过这些游戏机的市场定位都是普通的电子玩具,多数都是直接从美国引进。于是任天堂公司开发了第三世代游戏机FC游戏机(Famicom,红白机,美国称NES)。这款游戏机带来了先进的游戏开发理念和革命性游戏技术。使其成为电视游戏真正鼻祖。尤其是在中国地区,许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认识和喜欢上了游戏机,而日本地区的各家厂商为了与其抗衡以惊人的速度推出游戏主机,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种主机,但不论是价格/软件数/操作性都无法与任天堂抗衡。许多的游戏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在中国,仍然有许多地方生产这款游戏机和游戏。即使以现今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游戏可玩性仍然很高。
FC上市之后,SEGA(世嘉)同期的游戏机SG-1000被彻底压制。不过FC上市不久,由于首批FC的硬件设计存在可能导致死机的严重bug。为了挽救任天堂的声誉,当时的任天堂社长山内溥决定回收主机,因此而损失了15亿日元。不过这起事件让任天堂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后于一年内卖出了165万部。FC在美国的首卖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纽约市率先上市,首发游戏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纽约卖出了5万部。随后 NES开始在美国全国上市,一年内卖出了100万部,让一度崩溃的美国家用机市场开始复苏。
第一(1970年代)
1972年,雅达利(Atari)公司发售了一种平台式大型游戏机“乒乓”(PONG),该游戏机风靡全美。同年,世界上第一部用“电视”玩的电子游戏诞生了,Magnavox Odyssey是世界上第一部电视游戏机。
第二世代(1970年代后半-1980年代前半)
1975年,Atari成立了一家Cyan Engineering公司,开始研发家用机游戏机。到了1976年底,Atari创始人由于资金不足,以2800万美元将公司卖给了华纳,条件是让Stella(开发代号)早点上市。到了1977年10月,Atari 2600正式上市,整个过程主机共花掉了1亿美元的研发费用。
1977年初Atari成立了软件研发部,专门开发主机的相关软件。但由于管理不善,到1978年末,生产的80万部主机只卖出了55万部。这直接导致Atari创始人Bushnell离开了Atari。接任的Ray Kassar为Atari带来了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实施了一系列的市场宣传活动。1979年Atari 2600成为最畅销的圣诞礼物,当年销量超过了100万部。
1982年Atari 2600达到了颠峰,销量800万部,资产从7500万美元增长到22亿美元,占了华纳收入的一半。 然而著名的“Video Game Crash”(亚洲地区也称为Atari Shock)也在此时发生。由于Atari对于第三方软件开发商完全没有控管,导致软件数量暴增,劣质品在市面充斥,而Atari重金投注的电影“ET”游戏版也劣评如潮;最关键的原因则是由于第三方的小厂不断重复创业/倒闭的过程,零售商面对求偿无门的大量库存软件,只能用不合理的低价清仓销售,久而久之消费者对于合理价格的优质软件也不再有兴趣(或者说消费者认为不久的将来便会低价出清),导致游戏机市场完全崩溃,结束了这个世代跟Atari公司的一代江山(在欧美地区要一直到任天堂公司的NES主机推出后,家用游戏机市场才开始复苏)。
FC时代
第三(1980年代前半-1980年代中盘)
1983年,日本由于泡沫经济的助长,游戏市场处于混乱的无序的状态,不过这些游戏机的市场定位都是普通的电子玩具,多数都是直接从美国引进。于是任天堂公司开发了第三世代游戏机FC游戏机(Famicom,红白机,美国称NES)。这款游戏机带来了先进的游戏开发理念和革命性游戏技术。使其成为电视游戏真正鼻祖。尤其是在中国地区,许多玩家就是因此而认识和喜欢上了游戏机,而日本地区的各家厂商为了与其抗衡以惊人的速度推出游戏主机, 光是一年就推出了近十三种主机,但不论是价格/软件数/操作性都无法与任天堂抗衡。许多的游戏至今依然脍炙人口。在中国,仍然有许多地方生产这款游戏机和游戏。即使以现今的眼光来看,当时的游戏可玩性仍然很高。
FC上市之后,SEGA(世嘉)同期的游戏机SG-1000被彻底压制。不过FC上市不久,由于首批FC的硬件设计存在可能导致死机的严重bug。为了挽救任天堂的声誉,当时的任天堂社长山内溥决定回收主机,因此而损失了15亿日元。不过这起事件让任天堂树立了卓越的品牌形象,次年FC重新上市后于一年内卖出了165万部。FC在美国的首卖更加成功。1985年10月NES在纽约市率先上市,首发游戏共15款。到1985年底,NES在纽约卖出了5万部。随后 NES开始在美国全国上市,一年内卖出了100万部,让一度崩溃的美国家用机市场开始复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