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西游记吧 关注:5,800贴子:452,468

【原著+中外各版影视解析】《西游记》之【月】字卷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戴公绘画之西天取经图镇一楼,五圣成真,恶灵退散!


IP属地:辽宁1楼2025-03-14 18:03回复
    《西游记》是我读的第一部中国古典小说,记得儿时家母见我沉溺于《葫芦兄弟》,就买了一部《西游记》彩图连环画给我,从此我沉溺于西游世界中,一发不可收拾,一直买《西游记》相关的周边。当我看了央视改编的动画及电视剧之后,就热衷于收集西游周边,学生时代更是没少挖掘西游题材影视,至今年已三十,毫不夸张地说,我早已将内地、港台、日本、韩国等一系列国家的西游影视、动漫作品,能找到的,基本瞧了个遍,并且在看影视的过程中,了解了从玄奘法师西行开始,西游题材平话、杂剧等的演变过程。经过前人添砖加瓦,才逐渐形成了我们看到的明代世德堂本的《西游记》小说,而且原著的版本也一样非常之多。
    然而,发掘冷门影视版本,阻力也是非常大的,首先是别人不理解你,早在小学五年级时期,我曾经因为发现了1978日本版西游符合原著的亮点,呼吁大家不要一棍打死,并且大肆宣扬我自己的观点,结果被当时西游记吧的一群键盘侠打成汉奸、亲日派。我固然过犹不及,但是很少有人会关心两个不争的事实——自田中角荣于1972年出访中国后,日本流行哈中,1978日本版《西游记》是纪念中日友好五周年的背景下推出的作品,那时中日蜜月期也才刚刚因为双方缔结友好盟约而开始,而猪八戒的扮演者西田敏行老先生终其一生都是亲华派,一直都在推动中日双方文化交流。饰演如来的高峰三枝子老师曾经在中日友好时期作为日方访华代表被周总理接见,留有“菊花寓深情”的佳话。所以,日本版在本帖中也一样会被拉来客串,大家不要见怪。
    其次,发掘冷门版本,也许你会对该版本有兴趣,但别人没有,甚至对冷门版本不屑一顾的都大有人在,一句冷冰冰的“没看过”就把你打发了,面对这种人,我只能靠自己这张嘴,把冷门版本的亮点,一句一句,解释给他们听了。
    北宋数学家、理学家邵雍先生曾作一诗,名曰《清夜吟》,内容为:月到天心处,风来水面时,一般清意味,料得少人知。后世德堂本也以此诗,作为《西游记》原著的二十卷卷目,每卷摘一个字,一卷五回。因为《西游记》原著的体量过于庞大,如果要解析的话,工程量远大于我之前解析的《倚天屠龙记》,如果按原著每一回或每一单元分板块的话,势必会影响接下来的影视评价。后来我看了世德堂本的这首卷目诗,于是突然来了个灵感,按照世德堂本的分卷名称开坑,一个坑五回,一回开出很多小板块来,这不就解决问题了?
    开这个帖子,和我之前解析《倚天》一书的想法一样,用司马迁的话说,只为“成一家之言”,小说和影视的评价皆然,愿意看我“老夫聊发少年狂”的,请留下,咱们平等交流,我们一起读书,一起跟着西游原著的步伐“释厄”、“修心”,若是觉得我的解读不称阁下之意,与你看法不同,烦请出门左转,切勿ky(日语俚语,意为没眼力见)或挂人,见谅。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2楼2025-03-14 18:11
    收起回复
      同时,我也会说说我看过的几部西游影视版本,由于《西游记》这个IP本身就是古往今来的热门题材,所以影视翻拍的数量也很浩繁,我初步的想法是由以下几部原著剧情较多的版本入手,它们是:
      1.1982—2000央视版《西游记》
      2.1996—1998TVB版《西游记》
      3.1999央视动画版《西游记》
      4.2002张卫健版《齐天大圣孙悟空》
      5.2005喜剧动画《夺宝幸运星》
      6.2010浙版《西游记》
      7.2011张纪中版《西游记》
      8.2011皮影动画《水木剧场西游记》
      9.2013台湾广播剧布袋戏版《西游记》
      10.韩国little fox出品的儿童早教动画《西游记》
      11.天真派《西游记》
      12.动画《新西游历险记》
      同时,港台、日本的其余版本也会在我分析原著及影视相关桥段的过程当中,来个“友情客串”。看恶搞类的影视版本时,我最早是个反对恶搞的绝对原著癌,但是随着年龄增长,我觉得也不能歧视日、港、台的一些恶搞版本,毕竟《西游记》原著也是经由一番“魔改”之后,直到明朝,才变成我们熟知的样子——百回本《西游记》原著。但是我有一个最基本原则——无论师徒五人是否有爱情,他们最后都必须团结一致,无牵无挂,完成佛陀的使命,上路取经,弘扬佛法。因为本职工作才是最重要的事!


      IP属地:辽宁3楼2025-03-14 18:13
      回复
        之前我一直不敢点评的原因是:从古至今,前人评西游者甚多,古有李卓吾(实为假名托姓的叶昼先生)、汪象旭和黄周星/黄周星、悟元子、谢肇淛,今有韩金英、李安纲、蔡铁鹰、李天飞,甚至吴闲云这种胡诌八扯的邪说,都能引来无数信徒,我这个人是个三分钟热度,且不论什么东西都能写成小学生读后感的傻子,就别去丢人现眼了。但是,我现在觉得,百家争鸣,百花齐放,谁都可以麻子照镜子——发表自己观点,那么我插一脚,也许没人说啥。若你们不介意我吐沫星子乱飞,即日开坛!


        IP属地:辽宁4楼2025-03-14 18:15
        回复
          第一回:灵根育孕源流出 心性修持大道生
          (一)石猴出世
          盘古开天,三皇治世,五帝定伦后。世界分为四大部洲,在东方的东胜神洲傲来国国界,海上有一仙山,名曰花果山。花果山山顶有一块仙石,一日忽产一卵,迎风化作一只五官具备、四肢皆全的石猴,学爬学走,叩拜四方。那石猴眼运金光,射冲斗府,惊动天界玉皇大帝,玉帝即派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前去南天门外查看情况。
          二神禀明原委后,玉帝觉得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因此放任不管。然而此时的他,却不知道这只猴子要做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


          IP属地:辽宁5楼2025-03-14 18:18
          回复
            关于原著:
            01.定场诗:
            混沌未分天地乱,茫茫渺渺无人见。
            自从盘古破鸿蒙,开辟从兹清浊辨。
            覆载群生仰至仁,发明万物皆成善。
            欲知造化会元功,须看《西游释厄传》。
            --------------------------------------------------------------------------------------------------------------------------------------------------
            原著核心思想是什么,定场诗就已经告诉你了,如果你想知道自盘古开天以来的万物生存规律,那么就去读这本书吧。同时本书的别名《西游释厄传》也在一定程度上昭示了本书的主题,解除困难,走向光明。正如李卓吾先生所云:“不通释厄,不如不读西游!”汪象旭和黄周星二先生亦云:“要释厄,必须成仙成佛,要成仙成佛,必须看西游!”


            IP属地:辽宁6楼2025-03-14 18:19
            回复
              02.正片故事开始时关于天地规律的介绍:
              盖闻天地之数,有十二万九千六百岁为一元。将一元分为十二会,乃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之十二支也。每会该一万八百岁。且就一日而论:子时得阳气,而丑则鸡鸣;寅不通光,而卯则日出;辰时食后,而巳则挨排;日午天中,而未则西蹉;申时晡而日落酉;戌黄昏而人定亥。譬于大数,若到戌会之终,则天地昏曚而万物否矣。再去五千四百岁,交亥会之初,则当黑暗,而两间人物俱无矣,故曰混沌。又五千四百岁,亥会将终,贞下起元,近子之会,而复逐渐开明。邵康节曰:“冬至子之半,天心无改移。一阳初动处,万物未生时。”到此,天始有根。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子会,轻清上腾,有日,有月,有星,有辰。日、月、星、辰,谓之四象。故曰,天开于子。又经五千四百岁,子会将终,近丑之会,而逐渐坚实。《易》曰:“大哉乾元!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至此,地始凝结。再五千四百岁,正当丑会,重浊下凝,有水,有火,有山,有石,有土。水、火、山、石、土,谓之五形。故曰,地辟于丑。又经五千四百岁,丑会终而寅会之初,发生万物。历曰:“天气下降,地气上升;天地交合,群物皆生。”至此,天清地爽,阴阳交合。再五千四百岁,正当寅会,生人,生兽,生禽,正谓天地人,三才定位。故曰,人生于寅。
              -------------------------------------------------------------------------------------------------------------------------
              叶先生评曰:“说得明白!”直夸作者是“会白嚼舌者”,汪象旭和黄周星则以道家角度说作者:“起得直如此冠冕,竟以一篇大文字论冒,从来小说中有此否?”连夸作者写得妙!其实在我看来,这一段就是阐述天地运行的规律,再由“人生于寅”引出下面孙悟空出生的故事,孙悟空出世,原著中其实就是隐喻婴儿出生的。


              IP属地:辽宁7楼2025-03-14 18:21
              回复
                03.感盘古开辟,三皇治世,五帝定轮,世界之间,遂分为四大部洲:曰东胜神洲,曰西牛贺洲,曰南赡部洲,曰北俱芦洲。这部书单表东胜神洲。海外有一国土,名曰傲来国。国近大海,海中有一座山,唤为花果山。此山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自开清浊而立,鸿蒙判后而成。
                ====================================================================================
                先介绍下花果山地理环境,“十洲之祖脉,三岛之来龙”,开天辟地后,百山拔地而起,唯独此山需要刻意提一下,可见重要程度。按汪象旭和黄周星二人的评点来说就是“东方属木,而花果皆由木产,木能生火。”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8楼2025-03-14 18:22
                回复
                  04.真个好山!有词赋为证。赋曰:
                  势镇汪洋,威宁瑶海。势镇汪洋,潮涌银山鱼入袕;威宁瑶海,波翻雪浪蜃离渊。木火方隅高积上,东海之处耸崇巅。丹崖怪石,削壁奇峰。丹崖上,彩凤双鸣;削壁前,麒麟独卧。峰头时听锦鸡鸣,石窟每观龙出入。林中有寿鹿仙狐,树上有灵禽玄鹤。瑶草奇花不谢,青松翠柏长春。仙桃常结果,修竹每留云。一条涧壑藤萝密,四面原堤草色新。正是百川会处擎天柱,万劫无移大地根。
                  =====================================================================
                  李卓吾(叶昼)说:“凡《西游》诗赋,只要好听,原只为(口)说而设,若以文理求之,则腐矣。”其实这意思就是说,这些也就是顺口溜,不用拿诗词的格式去照量,咋顺口咋来。就像现在唱歌一样。


                  IP属地:辽宁9楼2025-03-14 18:23
                  回复
                    05.那座山,正当顶上,有一块仙石。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四面更无树木遮陰,左右倒有芝兰相衬。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地秀,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内育仙胞,一日迸裂,产一石卵,似圆球样大。因见风,化作一个石猴,五官俱备,四肢皆全。便就学爬学走,拜了四方。
                    =====================================================================
                    孙悟空出世,石头生出猴子,在孩童读来,自是啧啧称奇,很多人小时候都是一样赞叹的。“拜四方”是婴儿刚出生时学爬学走的常用方式。李卓吾评价“其石有三丈六尺五寸高,有二丈四尺围圆。三丈六尺五寸高,按周天三百六十五度;二丈四尺围圆,按政历二十四气。上有九窍八孔,按九宫八卦。”这一句为说心,重点并不是说猴。但作者将人心比喻为猴,恰合心猿二字。


                    IP属地:辽宁10楼2025-03-14 18:24
                    回复
                      06.(石猴)目运两道金光,射冲斗府。惊动高天上圣大慈仁者玉皇大天尊玄穹高上帝,驾座金阙云宫灵霄宝店,聚集仙卿,见有金光焰焰,即命千里眼、顺风耳开南天门观看。二将果奉旨出门外,看的真,听的明。
                      =====================================================================
                      千里眼、顺风耳二神,寓意人出生后耳目皆开,汪象旭和黄周星云:“从来无观心听心之法,庶乎天人能之?”


                      IP属地:辽宁11楼2025-03-14 18:25
                      回复
                        07.须臾回报道:“臣奉旨观听金光之处,乃东胜神洲海东傲来小国之界,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在那里拜四方,眼运金光,射冲斗府。如今服饵水食,金光将潜息矣。”玉帝垂赐恩慈曰:“下方之物,乃天地精华所生,不足为异。”
                        =====================================================================
                        汪象旭和黄周星说耳目二神最后这句话寓意为水火相见,大丹自成。这个道理是“金丹大旨派”的读法,我虽然觉得西游原著着眼于修心,但也不能与道家思想完全等同。所以这一派往后也会出现一些过度解读的地方,单就这段剧情本身,按我的理解就是一只石猴,吃了凡间的食物和水,逐渐融入了人间的社会了。
                        玉帝你还是太单纯,这只猴子日后会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到时麻烦的人可是你了!


                        IP属地:辽宁12楼2025-03-14 18:26
                        回复
                          关于影视剧:
                          由于原著开篇讲述的万物运行规律放在影视剧中很难看懂,因此影视剧常常会将这一段省去,直接跳到石猴出世板块。但是这个板块也要看拍得精彩与否,原著前七回我用1976年台湾电影《新孙悟空72变》、《新西游记》及1978年日本版《西游记》的片段来客串一下。


                          IP属地:辽宁13楼2025-03-14 18:28
                          回复
                            1976电影《新孙悟空72变》:
                            此版自盘古开天而始,介绍原著内容颇为详细。大体也能和原文对上,但是拍摄条件简陋,石头产卵的方式为直接爆开,为了配合片头节奏,让丁华宠的孙悟空在片头穿着肚兜跳了一圈舞表示拜四方,颇为有趣。


                            IP属地:辽宁14楼2025-03-14 18:29
                            回复
                              1978日本NTV电视剧《西游记》:
                              大体和台版一致,不过将盘古的内容删去,有四大部洲的地图模型,但之后直接跳到了东胜神洲,石产一卵被描述成山顶旁边挤出石卵,然后滚到适合自己安置的地方,日精月华被简单演绎为雷雨之夜的洗刷,然后一道雷劈中石卵,蹦出猴子。只是这只猴子的外形过于黑胖憨壮,如同猩猩,出来的时候还吼了一声,或许这和中日两国对猴子的理解有关,弓手冬郎说过,中国本土的猕猴纤瘦灵活,原著中的孙悟空也属于此类。日本的日本猕猴外形则趋于肥壮一类,这显然是日本人为了方便本土观众理解而做出的改动。不过这个创意也影响了TVB版,但TVB版让天蓬砍掉孙悟空尾巴,使他变为正常猴子的创意则来自《七龙珠》。
                              (石猴的扮演者为雷欧奥特曼的皮套演员二家本辰巳,而不是孙悟空正式的扮演者堺正章老师)
                              跑个题:由于日版要安排三个徒弟的宿命情缘,所以将嫦娥与织女的身份合并,并成为玉帝的恋人,广寒宫也被挪到天河,王母娘娘则被安排为玉帝的母亲,每次玉帝去天河找嫦娥的时候,按原著镇守天河的天蓬元帅则化身舔狗暗恋嫦娥,卷帘大将则在广寒宫外继续侍奉銮舆,猴子后面为了找玉帝算账,也去了天河。这个改动也是为了让猴子和两个师弟的交集明了化,而第一集正式开始时孙悟空早已学艺归来,刚好撞见混世魔王的小妖霸占水帘洞杀戮群猴,在孙悟空去打混世魔王的时候,玉帝察觉下界乒乒乓乓声响,不知道咋回事,这个时候耳目二神才开始上天报告关于孙悟空的情况。(日版中嫦娥的扮演者为新藤惠美,1970版《姿三四郎》女主村井早乙美及其双胞胎姐姐南小路高子的扮演者)
                              我只能说,日版关于玉帝嫦娥关系以及嫦娥身份的改动,对于不了解中国神话体系的日本人尚可,但是对于神话体系严密的中国人来说会觉得这种是魔改,无法接受。所以大家看个乐子,见仁见智吧。


                              IP属地:辽宁本楼含有高级字体15楼2025-03-14 1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