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一些国人如今的历史观糊涂得很,说起李陵这种汉奸居然也冠以“丹心”、“忠魂”之类的词,多有维护溢美之语,真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力战后降敌也是投降,也不能改变做叛徒的性质。历史上有几个叛徒降将是在局面大好时投降地?还不都是逼不得已?如果李陵降敌并在敌方做官后能被理解甚至赞颂,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理解一下吴三桂、洪承畴等人的苦衷,把他们列为歌颂的对象呢?更何况战死的都是士兵,李陵非但没有死战报国,最后还降敌苟活,比起那些在血战中殉国的勇士,他这种躲在士兵中间溜嘴皮子的官老爷也实在令笔者难生敬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扯下李陵虚妄的英雄画皮,从司马迁偏颇的记述和后世牵强歪曲的赞颂中走出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李陵事件和司马迁阉割事件。
一些国人如今的历史观糊涂得很,说起李陵这种汉奸居然也冠以“丹心”、“忠魂”之类的词,多有维护溢美之语,真是颠倒黑白,是非不分。力战后降敌也是投降,也不能改变做叛徒的性质。历史上有几个叛徒降将是在局面大好时投降地?还不都是逼不得已?如果李陵降敌并在敌方做官后能被理解甚至赞颂,那我们是不是也该理解一下吴三桂、洪承畴等人的苦衷,把他们列为歌颂的对象呢?更何况战死的都是士兵,李陵非但没有死战报国,最后还降敌苟活,比起那些在血战中殉国的勇士,他这种躲在士兵中间溜嘴皮子的官老爷也实在令笔者难生敬意。
下面,我们就来一起扯下李陵虚妄的英雄画皮,从司马迁偏颇的记述和后世牵强歪曲的赞颂中走出来,看看历史上真实的李陵事件和司马迁阉割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