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学吧 关注:12,439贴子:94,967
  • 48回复贴,共1

用功何如。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吧友们,近年用功何如?
致良知之学若少有所得便自谓得其宗旨,怕是难有所成。功夫是越学越深,无穷无尽。
近年来,我对致良知的体验常有不同,如今还是不能得其真正核心要领。仍时时需要通过传习录和四书作证,怕是有所走偏。
良知之在人心,无形无体,所以不睹不闻。我现在的功夫就是睹这个不闻,闻这个不闻。精神心思有所凝聚,稍觉有得力处,但用功不密,立志不坚。其中或也有缺少同学者,砥砺切磋,相讲去病的缘故。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3-02 13:31回复
    天下唯良知最为灵敏,非多读了词章而增一分,也不会因为目不识丁而减半点。非是怕“走偏”了,而是怕,已然是有偏了。人之经历越多,习弊往往越深,故而阳明虽龙场彻悟,往后种种事务还经常行那“克寨治省”的功夫。效尤之心越盛,好上舍下之见越容易蔽障自我审视之能,故而生惑,除私当尽,勇力,智见自生。自省,克己,便能复。


    IP属地:江苏2楼2025-03-02 15:33
    收起回复
      念头担心走偏时就有了私欲,这个私欲不可不察,容易忽略,造成停滞不前。其次恐惧是人之常情,越思考越恐惧,这时以知行合一来破除,真行即真知,行动见真章,但是要避开盲目行动,我个人建议看看庄子内篇,或者孟子等经典,他山之石可攻玉。


      IP属地:上海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3-02 20:12
      收起回复
        问:“心要逐物,如何则可”?先生曰:“人君端拱清穆,六卿分职,天下乃治。心统五官,亦要如此。今眼要视时,心便逐在色上。耳要听时,心便逐在声上。如人君要选官时,便自去坐在吏部。要调军时,便自去坐在兵部。如此,岂惟失却君体?六卿亦皆不得其职”。
        眼要视时,心逐在色上,视而多此一见。心便动了。耳要听是,心不逐在声上,便是听而不闻。就便是住一,不着一分意思,养得此心不动是学问要紧处。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3-05 09:52
        收起回复
          问:“伊川谓不当于喜怒哀乐未发之前求中,延平却教学者看未发之前气象,何如?”
          两位先生的说法完全相反。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3-05 09:59
          收起回复
            先生曰:“皆是也。伊川恐人于未发前讨个中,把中做一物看,如吾所谓认气定时做中,故令只于涵养省察上用功。延平恐人未便有下手处,故令人时时刻刻求未发前气象,使人正目而视惟此,倾耳而听惟此:即是戒慎不睹,恐惧不闻的工夫。皆古人不得已诱人之言也。”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3-05 09:59
            回复
              先生曰:“我今将行,正要你们来讲破此意。二君之见,正好相资,不可各执一边。(《年谱》曰:“汝中须用德洪功夫,德洪须透汝中本体。”)我这里接人,原有此二种。利根之人,直从本原上悟入。人心本体原是明莹无滞的。原是个未发之中。利根之人一悟本体,即是功夫,人己内外,一齐俱透了。其次不免有习心在,本体受蔽,姑且教在意念上实落为善去恶。功夫熟后,渣滓去得尽时,本体亦明尽了。汝中之见,是我这里接利根人的。德洪之见,是我这里为其次立法的。二君相取为用,则中人上下,皆可引入于道。若各执一边,眼前便有失人。便于道体各有未尽。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3-05 10:03
              回复
                于良知全体莹澈,略无纤尘染着一句,终于有所体悟。先前一直未有体悟,常疑功夫有所偏,今天更无所疑。功夫愈探愈深,学习良久,竟还在阳明门口。


                IP属地:福建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3-19 14:09
                收起回复
                  太难了,怪不得先生说最难的是格物。可能是良知存的太少了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3-29 15:5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