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
株洲,是旅游城市,然而株洲景观破碎严重,谁也说不出她有什么知名景点亦或是好玩的去处。株洲是个不太美丽的城市,它太“老”了,让人觉得不新鲜,不想在这里停留,回去了,难得想再来。株洲街道感觉较旧,街道绿化做得非常的差。缺乏特点和品位。
在株洲没有什么好玩的,只是有些好笑的事情。在东北,如果身型不好是不敢光着膀子的,但是在株洲不一样,什么东西都敢往出拿。瘦得跟病鸡仔似得、肚大如八戒似的都也敢脱了衣服亮膘,唉,真是~~~。在株洲这不是个别现像,而是很普便的情况。 两个老爷们(咬着牙说出来的,老爷们其实也不敢老,只能说是小爷们,没有办法,他们太小了,没有我老婆高)在大厅当场里脱了裤子就开始试衣服,这时候厅里还有好多女孩子而这两个老爷们就穿个三搂子(三角内裤)。唉,真的服了他们,怕了他们,也不知道他们是习惯了还是图个爽快,不过后来想想也许是习惯了,毕竟他们还穿个三搂子呢,如果是图个爽快的话... ...
株洲人巧舌如簧,善于与时俱进,死爱面子。三市融城硬是把先前管着株洲的湘潭排在了最后,千方百种将长潭株硬是叫成了长株潭,使湘潭人生出些不平衡来。株洲人说着方言自视清高的样子让人生厌。
株洲人休闲文化很是让其他地方看不懂:收入不高,消费很高。物价比武汉还高!北京的早餐,一碗粥两个茶鸡蛋一块五就够了,而在株洲早上吃一碗粉最少也要3、4元,摊贩卖的茶叶蛋一块钱一个,老玉米3元钱一个。休闲聊天的茶餐馆满街都是,菜单上的菜价也高得有些怕人。
株洲是一个移民城市,思想相对开放本应是株洲城市文化的特征,“株洲人不排外”。但往往开门招商,关门打狗。株洲“引外”、“借外”的机制和作用需要加强;株洲城市文化缺少“思”劲,不敢朝远处想,不能朝大处想;株洲缺少“商”劲,株洲人自己做生意的少,外地来株洲做生意的多,株洲缺少“钻”劲,株洲人不善于“跑”,缺乏亲和性;株洲人舍不得放,有些放不开,有些畏手畏脚,思想有待于更开放,步子要跨得更远更大。
株洲夜晚的体会比白天更深。湖南的不少地方,很少有象株洲这样,深更半夜还人头攒动的,洗浴、餐饮、歌厅、茶馆等消费场所生意红火。株洲有三多:饭店多,商场多,ktv多。尤其是ktv,几乎是见过城市里的最多的。在株洲,发现株洲人好像对脚这个东西很照顾,因为他们好像无论在哪里都能把脚拿出来放松一下,那怕是KFC这地方。而且,在株洲我们会看到有很多女孩子穿着凉鞋还穿着袜子。株洲的拖鞋想必买得是很快的了吧,因为这里的无论大的、小的都喜欢穿个拖鞋四处走。不过这事也不算奇怪了,在冬天穿着睡衣的女人四处乱窜才好玩呢,也不知道他们来超级市场是找她夜不归宿的老公完成最后的动作还是出来买一些夜间必备的器具。
这里的人都比较猛,三更半夜会有很多游荡在街上的人。路边摊上总是会有叫骂声。听到最多的一个词是“***X!”、“你何解!”、 “你信不信我调人来砍死你!”“你有种,等我调人来了看你还嚣张得起来吗!”……诸如此类。
对什么奇怪的都能见怪不怪, 什么都能包容(比如脏乱), 什么都能以平常心待之(再如空气污染). 这难道也是移民城市的优点?天黑下来,株洲一些有点特色的建筑都亮起了灯饰,但那就象一个蓬头垢面的人在头发上涂了一层质量不太好的发胶一样,显不出打扮过的效果.株洲大桥上面的复古式路灯一排过去,很有历史的沧桑感,不过也很容易让人联想到这灯是不是很久没整修了,有些病的不行的象在呻吟一样,闪一下之后又不闪了.
株洲,一个顶着现代帽子的老翁.一个好脏的、好乱的、好嘈杂无序的破旧城市,一个泡沫经济城市。这个没有秩序的脏乱差城市的脸上写着七个字——没有效率的**!就城市映像来说让人深深的恶心这座城市!估计到过株洲的没有办法喜欢这个城市,很少有人会想来第二次了。株洲,应该为自己居住的城市减压,同时为自己的居住环境添一份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