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502,698贴子:10,125,985

回复:情人节,步行街上不少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4月,给天蝎座,一个忠告
01
一个人想要事业长久不衰,必须在人生的每个阶段中需要学习,这学习不仅仅在课堂中,还有社会上。
有些星座人之所以比别人成功,除了天赋上的一些原因,还有就是爱学习,在他身上有一种钻研精神,是他人所欠缺的。
天蝎座人就是爱钻研的,但凡他们不懂的东西非要深入研究不可,这样的习性养成他凡事爱思考的习惯。
这个星座人身上有着很多人未知的东西,这平添了他的神秘感,如果你想研究人性,从他们身上可以学习很多。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一个人多了解自己和他人是有好处的。
02
爱憎分明是天蝎座人身上的一大特点,这个特征让他做人有原则,做事有底线。
和天蝎座人打交道你要坦诚,不要在他面前耍花样,他们心如明镜,可一眼洞穿你的小伎俩。
他们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每看待一件事总能找到它的本源,以此类推能找到一个新的突破点,这使他有一定的创造力。
天蝎座人擅长于计划,对目标有坚持不懈的决心,不成功决不收兵。
这样的星座人显然非常精明强干,事实也是如此,他们在职场上很有竞争力。
03
4月给天蝎座人的忠告是:与人相处气量不妨大一点,得饶人处且饶人。
天蝎座人虽然对朋友很讲义气,但是他有个缺点,就是气量不够大,要是有人得罪了他会耿耿于怀,伺机报复。
一个想干大事的人,气量是少不了的,“海纳百川,有容乃大”。
明代思想家洪应明说过这样一句话:“不责人小过,不发人阴私,不念人旧恶--三者能够养德,也能够远害。”
对于天蝎座人而言,想要自己的气量大一点,平时要多注重修心养性,在一些小事上不与人计较。
一个人格局有多大,事业的版图就有多大,天蝎座人是喜欢干大事业的,所以更要有大的格局。
相逢一笑泯恩仇,冤家宜解不宜结,这些都是胸怀大不计较的表述。
天蝎座人太爱报复,要是在这一点上多改改,他们人际关系会更好,事业会更有长进。
结语
居里夫人有一句名言:“我从来不曾有过幸运,将来也永远不指望幸运,我的最高原则是:不论对任何困难都决不屈服。”
天蝎座人是从不向命运低头,他身上有一种倔强,那就是越有困难越想克服。
成功从来都是属于不屈不挠之人的,天蝎座人具有的坚强不屈意志,是他们成功的基石。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人生是一个探索的过程,在这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很多,也明白了人生的真谛。
相信热爱探索,有至高人生目标的天蝎座以后会得到自己所有想要的东西。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1楼2025-04-19 07:13
回复
    既然qr就是NPD精神病,我的儿孙从此跟他彻底断绝关系,大孙子18岁更改为奶奶姓氏。我就可以放过qr,不再计较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2楼2025-04-19 07:19
    回复
      hsl已退回了巨款,进了监狱,接受法律制裁。我也就算了。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3楼2025-04-19 07:21
      收起回复
        并且五年里,我把心中的所有怨气都发泄了出来;拿回了属于我的力量!身心健康!从此没有敌人!除了外人,就是我的家人:石头,儿子,女儿,儿媳及三个孙辈!!!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4楼2025-04-19 07:27
        回复
          这个动作坚持不了10秒,心血管可能不太好
          单腿站立,你能坚持多久?如果再闭上双眼单腿站立,你能站多久?
          与血压、血脂、血糖等一样,平衡力是衡量健康的一项重要指标,甚至能反映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问题。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5楼2025-04-19 07:57
          回复
            平衡力差,心血管不会太好🌱
            浙江省人民医院老年医学科主任医师孙东升表示,有越来越多研究发现,平衡能力就像一面镜子,能照出心脑血管系统的潜在问题。
            •心脏病风险
            研究显示,无法单脚站立10秒者,10年内死亡风险增加84%,其中心脏病风险升高50%。
            平衡差的人下肢血流往往不畅,心脏需要更费力地泵血,长此以往会加重心脏负担;调节平衡的自主神经失调,会引发血压“ 过山车”,损伤血管内皮,影响心脑血管健康。
            •中风风险
            中风患者中有83%的人有明显的平衡障碍,平衡差的人二次中风风险是普通人的2倍。原因包括中风患者小脑平衡中枢供血不足,平衡差又会导致活动减少,血液流速减慢,进而使血栓更易形成。
            •认知衰退风险
            平衡能力下降者,5年内记忆力减退风险增加40%、阿尔茨海默病风险升高30%。
            为了测试平衡能力,科学家设计了很多简单易行的方法,如闭目单足站立试验。
            具体方法:两臂侧平举,两腿并拢直立,脚尖向前。闭眼时用习惯支撑脚站立,另一腿屈膝,提脚离开地面且不与另一脚发生接触。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6楼2025-04-19 07:59
            回复
              普通人应能保持10秒以上;有研究显示,闭眼单脚站立每减少1秒,相当于身体“ 老化”0.7年。
              日本京都府立大学山田教授也表示,“闭眼单腿站立”能测试出反应肌力与平衡的功能,有助于判断人体老化程度,无论性别、年纪,闭眼单腿站立时间>9秒的人,身体可能更年轻。
              《国民体质测定标准(2023 年修订)》里也包含了对平衡力的测试: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7楼2025-04-19 08:00
              回复
                平衡力差,全身都受伤
                北京体育大学运动与体质健康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教授张一民表示,站、坐、蹲、骑等姿势都离不开平衡能力。
                由于平衡的实现需要靠视觉、肌肉力量、神经系统等多重机制相互协调,一旦平衡力下降,会产生很多意想不到的影响,严重时甚至致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8楼2025-04-19 08:01
                回复
                  •出现眩晕耳鸣症状
                  内耳前庭器官不仅能够帮助人体维持平衡,还与恶心、呕吐、头晕等症状相关。比如,人在坐车时,前庭器官受到过度的运动刺激,就会影响神经中枢,引起晕车反应。
                  有研究表明,前庭功能差的人,不仅平衡差,也更易出现发作性眩晕、耳鸣、耳聋和头痛等症状。
                  •关节更易受伤
                  苟波表示,平衡力下降后,运动能力受限,肌肉锻炼机会减少,久之,便难以带动骨骼正常运动,出现韧带半月板损伤,软骨磨损,关节疾病早发等一连串不良后果。
                  •反应能力下降
                  英国爱丁堡大学研究者认为,一个人的反应速度集中体现了身体各部位的协调能力。反应力与平衡力间具有相关性,锻炼平衡力可以提高反应力,反之,平衡力下降也会影响到大脑的反应速度。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19楼2025-04-19 08:04
                  回复
                    每天5分钟练出“超稳”体质🌱
                    通常认为,平衡力下降与年龄增长密切相关。肥胖、吸烟、缺乏锻炼等也可能削弱平衡力。
                    •自然衰老
                    40岁起,在动态平衡维持中非常重要的前庭功能会衰退,70岁时灵敏度只剩青年时的40%;肌肉每年流失1%,尤其是下肢力量减弱,会影响平衡能力。
                    •药物副作用
                    如吃降压药可能引发体位性低血压,使人起身时站立不稳;服用抗抑郁药,如舍曲林,可能影响神经传导,降低平衡能力。
                    •生活方式不良
                    久坐人群的臀肌会“休眠”,研究显示连续坐2小时,会使平衡能力下降5% ;长期熬夜会打乱小脑节律调节,或让人出现“醉酒步态”。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0楼2025-04-19 08:06
                    回复
                      平衡不好无需过度焦虑,每天花5分钟或可练出“超稳”体质。
                      第一种是厨房训练法,洗碗时单腿站立,每次30秒、双腿交替做2~3组。
                      第二种是座椅体操,坐在椅子前1/3 处,缓慢站起和坐下,每组做10 次。
                      第三种是睡前“足疗”,睡前练习用脚趾夹毛巾,增强足底感觉。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1楼2025-04-19 08:06
                      回复
                        研究表明,持续8周平衡训练可使脑血管反应性提升15%,相当于给大脑血管做“瑜伽”。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2楼2025-04-19 08:07
                        回复
                          我刚单腿站立闭眼,数数也就5-6个,还摇晃。今天开始锻炼。1,睁眼单腿站立;2,缓慢起坐沙发的1/3处;睡前,用脚趾抓毛巾。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3楼2025-04-19 08:15
                          回复
                            有一件事,必须你自己去做,他人代替不了
                            “了解你自己”!
                            有时我会觉得,我写我失业,写我再也不找工作,写我喜欢自由等等,会不会因为表达不当,被一些正在迷茫彷徨的朋友所曲解。然后,就和我一样,不去工作赚钱了,生活越加颓废,那我,岂不是做了恶果?
                            这不是我的初心呀!
                            我希望,我们很多生活在迷茫中的人,能够自我觉醒,去真正了解自己,做出当下最合适自己的选择。而不是人云亦云,今天看了我的文章,觉得好有道理,人生就应该这样;明天,看到其他的不同观念,就又迷茫了。
                            身在迷雾中的人,肯定会出现这样的“摇摆”。当初,我也是这样过来的。究其原因,还是因为不了解自己,不清楚自己心里到底要什么。
                            “了解自己”是一件极其重要但容易被忽略的事,它需要自己主动构建,是人生最重要的课题,贯穿一生。
                            重要程度自然不必多说,因为,每个人都想活出属于自己的精彩。我想说的是,了解自己这件事一定是越早越好,越清晰越好,倘若把自己喜爱的、擅长的融进自己的事业里更是不得了的事。
                            但是,很多人宁可去了解别人,也不愿意了解自己。习惯把目光放在外头,却从来不看看自己。当你再次习惯性地点开别人的朋友圈,不妨问问自己:我是在寻找共鸣,还是在逃避内心的声音?
                            了解自己这件事,道阻且长,只能自己亲力亲为。这个世界上,最了解你自己的人,是你自己,你不能等别人给你答案。
                            我们一定要去了解自己。那么,如何了解自己?
                            我认为的了解自己,是一个终身的过程,从生到死,永不停歇。它不是一个静止的状态,或者是一个结果,它会随着自己的认知不断变化,不断推倒自己、重塑自己。
                            了解自己,必须将把目光转向自己,去自我对话,去内探自己:了解自己的所思所想,不断剖析当下的自己是怎么一个真实的想法,坦诚地、用心地、诚实地感受自己,最终走向自洽而强大的自己。
                            斯坦福大学持续12年的追踪研究发现,每天保持30分钟独处的人,重大决策失误率降低43%;东京大学脑科学研究所的实验揭示:当人持续记录情绪日记满180天,前额叶皮层与杏仁核的神经连接会发生结构性改变……
                            去独处、去思考、去链接自我,这不是要求人人都成为隐士,而是说,我们要在信息洪流中保留自我对话的空间,给自己创造一方净土,静下来,沉下来,拥抱自己的心。
                            生命的真相在于,我们永远无法完全破译自我这本天书,但持续解读的过程本身就是救赎。
                            记住,没有人能替你回答“我是谁”,你的人生只有你自己可以负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4楼2025-04-19 08:24
                            回复
                              为什么家人都不把你当回事?答案很扎心:都是你自找的
                              前几天深夜,收到好朋友林的留言:“姐,我真的好累。家里大大小小的事都找我,弟弟买房找我借钱,妹妹孩子上学让我托关系,爸妈体检非要我请假陪着。
                              可每次我需要帮助时,他们都说忙。今天我发低烧了,妈妈还让我开车送侄子去补习班,我说不舒服,她居然说'这点小病忍忍就过去了'。为什么他们从不把我当回事?”
                              看着屏幕上的文字,我仿佛看到无数“老好人”的缩影。我们总以为拼命付出能换来珍惜,结果往往只换来更多的理所当然
                              在生活里,你有没有过这样的时刻:家人计划周末出游,完全没问你的安排,就默认你有空;
                              亲戚开口借东西,你心里为难,却还是点头应允;明明自己累得不行,家人让帮忙做事,你也咬牙应下。
                              事后,满心委屈,忍不住问自己:“为什么家人都不把我当回事?”答案扎心却真实:是我们自己“找”来的。
                              你太好说话,别人就懒得听你说话🌱
                              人性里有个微妙之处,对轻易得到的往往不懂珍惜。在家里,你总是那个有求必应的人,时间一长,家人就习惯了你的“好说话”。
                              要你帮忙跑腿买东西,不管你手头正忙啥,一句“你最方便啦”,你就出门了;分配家务,你从不挑拣,默默揽下累活,家人便觉得理所当然。
                              你用随和换来了表面的和睦,却也让自己的需求被层层掩埋。这种好说话,不是善良过头,而是在无声中放弃了为自己争取的权利,渐渐变成家庭里的隐形人。
                              心理学有个“破窗效应”:如果一栋房子的窗户破了没人修,很快会有更多窗户被打破。
                              人际关系也是如此,当你的底线被一次次试探却从不反抗,别人就会默认“这扇窗可以随便破”。
                              表姐就是典型例子。婚后承包所有家务,凌晨三点还起来给丈夫煮醒酒汤。有次急性阑尾炎住院,老公第一句话是“那明天谁来做早饭”。
                              直到她咬牙离婚,前夫才慌了:“以前这些你不都自愿做的吗?”
                              成年人的尊重,从来不是无条件给予的,而是自己划出来的。
                              不懂拒绝的人,终将成为情绪垃圾桶🌱
                              拒绝家人,似乎比拒绝外人难上一百倍。怕伤感情、怕引发争吵、怕被贴上“自私”标签,于是面对不合理要求,话到嘴边还是咽下。
                              亲戚频繁借车,明知自己出行不便,还安慰自己“一家人别计较”;家人让你放弃难得的休假时间,去陪他办事,你虽满心不愿意,最终还是妥协。
                              每一次违心答应,都是在给自己的情绪账户欠费,积攒的委屈终有一天会爆发,让内心千疮百孔。
                              可家人或许还未察觉,他们沉浸在你营造的“顺遂”里,不知你背后咬着牙的坚持。
                              朋友阿芳总被家人当情绪垃圾桶。妹妹失恋要她熬夜安慰,爸爸炒股赔钱冲她发脾气。
                              有次加班到十点,家人却在群里@她:“回来的时候给我们买宵夜!”
                              我问:“你试着拒绝过吗?”她苦笑:“怕他们觉得我冷漠。”但诊断单不会说谎:甲状腺结节、乳腺增生、重度焦虑——这些都是替别人情绪买单的代价。
                              善良若无锋芒,就会变成自残的利器。就像《人间失格》里说的:“我的不幸,恰恰在于我缺乏拒绝的能力。”
                              容忍要有底线,付出要有门槛🌱
                              家本是讲爱的地方,却不是无原则的“温柔乡”。有些事,一忍再忍,只会让对方得寸进尺。
                              家人在公开场合调侃你的缺点,你尴尬地笑,没表明不悦,下次便成了固定“笑料”;对你的生活指手画脚,你全盘接受,于是干涉愈发肆无忌惮。
                              没有清晰边界,爱就容易“越界”成伤害。你以为包容能维系亲情,实则是放任家人在你的边界横冲直撞。
                              长此以往,自我被侵蚀,在家人眼中也失去了应有的分量,因为你从未展现坚守底线的力量。
                              认识位富太太,她给家族立了条规矩:借钱可以,但必须签正规借条。起初被骂“冷血”,
                              后来发现,那些按时还款的亲戚反而更尊重她。而之前“好说话”借出去的钱,大半成了糊涂账。
                              这不是势利,而是人性真相:轻易得到的不会被珍惜,艰难争取的才值得维护。
                              作家余华说过:“当我们凶狠地对待这个世界时,这个世界突然变得温文尔雅了。”
                              那些总让你委屈求全的人,从来不是因为你做得不够好,恰恰是因为你太好。
                              愿你的善良长出牙齿,温柔带有边界。真正的爱从不需要你踮起脚尖去够,爱你的人自会弯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8825楼2025-04-19 08:3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