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居吧 关注:1,498,777贴子:10,119,507

回复:情人节,步行街上不少人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 看得开,生活无虞
看到这样一句话:
“行大道一片坦途,走小径别样风景。”
人生从来没有标准答案,也没有绝对的好与坏,只有是否适合自己,当你真正能够看得开时,生活处处是美景。
平凡有简单的愉悦,繁华有热闹的快乐,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活法,也有不一样的生活意义,你如何看待,就会拥有什么样的生活境遇。
倘若你对于生活的点点滴滴太过计较,经常执着于无法改变的事情,那么不管拥有什么样的生活都会闷闷不乐,只会让自己的世界被阴云密布笼罩。
只有真正看得开,生活才能无虞,日子才能幸福。
因为心宽时就会少一些计较,多一些坦然与理解,让自己能够以更宽广的视角审视当下,放下遗憾、丢掉烦恼,以善待自己的方式过好每一天。
正所谓一念放下,天地皆宽,人生处处有春光。
《菜根谭》中写道:
“石火光中争长竞短,几何光阴?蜗牛角上较雌论雄,许大世界?”
时光匆匆、岁月荏苒,不如少点执着、多点看开,才能拥有珍惜;让自己少点狭隘、多点释怀,才能收获喜悦。
请记得,让自己看开一些,没必要计较太多,并不是所有的人与事值得你牵肠挂肚,当你越能看得开,生活中的烦恼自然就会越少。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2楼2025-04-04 13:59
回复
    2 看得透,人间清醒
    哲学家王尔德说:
    “过自己想要的生活不是自私,要求别人按照自己的意愿生活才是。”
    这世界上从来没有相同的两片树叶,越是有大格局的女人内心越是看得透,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尤其是认知不同不必争辩,三观不同说再多也是多余,这才是人间清醒。
    现实生活中,太多女人无法过好当下,终日烦恼不断,要么就是迫切希望得到更多人认同,要么就是一味希望别人遵从自己的意愿行事。
    一旦都无法满足时,整个人就开始陷入困顿中无法自拔,让自己的情绪不断拉扯,让自己的心情越来越糟。
    只有当你真正看得透时,就会明白芸芸众生,每个人都不一样,哪怕是最亲密的人也不例外。
    尊重彼此的差异,清楚你我的不同,就会让自己在行走的路上少一些烦恼,多一些自在。
    从此以后,不再为了层次不同的人费神费力,也不会为了认知不同的人浪费口舌,更不会为了错误的人黯然神伤。
    让自己看得透,是一种人生的智慧,不会为了琐事困于当下,而是明白万事万物背后的真相,让自己不纠结、不糊涂、不迷茫。
    让自己看得透,也是善待自己的一种方式,不去苛求他人,更不会轻易为难自己,真正过得舒心、活得安然。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3楼2025-04-04 14:01
    回复
      3 看得远,逐光而行
      有句话说:
      “真正有大格局的人,不囿于当下,而是会把目光放长远一点,如此才能拥有生活中最好的,也能承受最坏的。”
      生活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往往是高低起伏、磕磕绊绊,倘若自己遇到一些不顺就怨天尤人,或者是心生悲观、停滞不前,那么就是对自己最大的不负责。
      人生本来就是一场修行,当你能够坦然面对当下的艰难,时过境迁回头细想,曾经那些觉得难以逾越的鸿沟也不过如此,曾经那些考验与磨炼反倒让你越来越成熟。
      最重要的是,当自己身处高山之巅时,也不会轻易骄傲自满,而是心怀谦卑,低调前行。
      对于一个女人来说,真正看得远,是会用更长远的眼光看待一件事,不会困于当下的一得一失,反而更容易看清是是非非,也更容易让自己从中悟透生命的真谛。
      莫为浮云遮望眼,风物长宜放眼量。
      当你心怀大格局时,就会从更长远的角度看待成长,让自己放弃投机取巧的捷径,克制急于求成的心态,而是踏实走路、深耕自己,才能聚沙成塔、厚积薄发。
      《一代宗师》中写道:
      “一个人要往远处看,过了山,眼界就开阔了。”
      只有让自己看得远,才会心有希望,不会在一时得失中迷失自己,而是保持清醒,逐光而行。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4楼2025-04-04 14:04
      回复
        4 知和大叔说
        人生在世,想要让自己真正活成最好的样子,一定要具备看得开、看得透、看得远的能力,这是智慧的选择,也是成熟的标志。
        看得开,一念放下,生活无虞、风轻云淡。
        看得透,尊重差异,人间清醒、活得从容。
        看得远,不困当下,逐光而行、厚积薄发。
        愿你成为一个有大格局的人,活得清醒与明白,让自己的人生越走越顺,让自己的生命璀璨多姿!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5楼2025-04-04 14:05
        回复
          这208个名字,看得心痛
          新华社
          2025年04月04日 13:56 北京
          和平年代
          公安队伍是一支
          牺牲最多、奉献最大的队伍
          2024年
          全国公安机关共有
          208名民警因公牺牲
          他们在打击犯罪、保护人民的危急时刻
          挺身而出、冲锋在前
          在紧要关头奋勇前行、逆行而上
          岁月静好
          是因为他们在用生命和鲜血守护
          他们的名字
          值得永远铭记
          2024年因公牺牲民警名单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6楼2025-04-04 14:35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7楼2025-04-04 14:35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8楼2025-04-04 14:36
              回复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69楼2025-04-04 14:36
                回复
                  英雄从未离去
                  我们不会忘记
                  清明已至,致敬英雄!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0楼2025-04-04 14:36
                  回复
                    100000000+!
                    央视新闻
                    2025年04月04日 12:49 北京
                    据网络平台数据,截至4月4日12时26分,2025年清明档新片(含重映)票房(含点映及预售)突破1亿元,影片《不说话的爱》《我的世界大电影》《向阳·花》位列前三。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1楼2025-04-04 14:42
                    回复
                      良好的亲子关系,从做到“分离”开始
                      最近读到纪伯伦的一首诗:《论孩子》。
                      你们的孩子并不是你们的孩子
                      而是“生命”对自身的渴望所生的儿女
                      他们借你们来到世上,却并非来自你们
                      他们虽与你们一起生活,却并不属于你们
                      你们可把爱给予他们,却不能给予他们思想
                      因为他们有他们的思想
                      你们能够庇护他们的身体
                      却不能庇护他们的灵魂
                      因为他们的灵魂居于明日的华屋
                      那是你们无法相见的,即使在梦中
                      你们可以努力以求像他们
                      但不要试图让他们像你们
                      因为生命不能退步,它不可能滞留在昨天
                      ……
                      人一生中最亲密的关系,莫过于亲子。而亲子关系又是人一生中,唯一渐行渐远的关系。前半生你踩着父母的脚印前行,而后半生轮到父母凝视你的背影。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面对“分离”这个人生课题。任何的爱意都有界限,它的背后是尊重、守护与无条件的爱。今晚和《夜读》一起,聊聊有关分离的话题。
                      ❤️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2楼2025-04-04 14:51
                      回复
                        分离是生命中永恒的主题📖
                        摘编自《为何家会伤人》武志红著
                        我们的一生,就是不断分离的一生。
                        呱呱落地的那一瞬间前,一个初生婴儿已遭遇过了第一个无比痛苦的分离。
                        婴儿一开始仍以为妈妈和自己是一体的,饿了,妈妈会给他吃的,冷了,妈妈会把他紧紧抱在怀里……
                        很快,幼儿们发现,自己无法指挥这个世界,甚至也无法指挥妈妈,于是不断地哇哇大哭。
                        慢慢地,他们开始接受“妈妈是妈妈,我是我”的概念。
                        接下来,他们不得不在没有妈妈和亲人陪伴的情况下独自闯世界了,这是一个漫长而痛苦的过程。幼儿园小班开学时,第一次彻底离开家的孩子们总是哭成一片。哭是因为心疼,因为分离带来的实实在在的疼。
                        再接下来,还有小学、初中、高中……最后,孩子们彻底离开家,开始组建自己的家,拥有自己的孩子。已经成为父母的他们,要亲自教他们的孩子体验分离、学会分离。
                        无论分离有多疼,他们必须这样做,因为——分离和爱同等重要,它们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两个主题,它们一起作用,让一个人成长,让一个人成为他自己。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3楼2025-04-04 14:54
                        回复
                          ◇不要将焦虑传递◇
                          “妈妈整天唠叨,什么谁家的孩子考上了哪所重点大学,你怎么学习成绩总不见起色……”
                          “只要我的成绩不进步,爸爸一看我就拉下脸来。光考高分还不行,我必须有进步他才高兴。”
                          迄今为止,我收到数千封中学生的信,很多孩子提到父母在生活中给他们压力。
                          为什么父母们给孩子制造了这么大的压力?最简单的解释是,父母将自己的焦虑转嫁给了孩子。家长希望孩子好,但常不知道该怎么做,所以一些家长会不考虑孩子的心理需求,而是从自己的心理需求出发,为孩子设计人生。结果,他们出于爱心教育孩子,最后却束缚了孩子的成长。
                          把压力转嫁给孩子是一种“双输”局面,孩子不开心,家长也不舒服。
                          对于父母而言,进化爱的方式,与孩子一起成长,是一件很重要的事。给孩子留出充裕的个人空间,让孩子学会自己作决定,如此孩子才能在成年后完成“分离”这门功课,发展出独立的人格。
                          而对于孩子而言,父母永远不是孩子的答案,你应该成为你自己。你要知道自己想要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并永远尝试朝着这个目标自我实现。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4楼2025-04-04 14:56
                          回复
                            ◇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
                            心理学家称,懂得分离的爱才是“真爱”。因为父母必须主动与孩子分离,这样才能促进孩子的人格成长,并让他最终成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
                            亲子关系如此,师生关系、情侣关系等亲密关系也莫不如此。如果拒绝分离,爱就是“假爱”。不懂得分离的两个人粘在一起,你干涉我的空间,我侵占你的空间,两个人都不能很好地成长。
                            爱与分离,是生命中两个永恒的主题。健康的家庭,充盈着爱,也懂得分离。
                            健康家庭的父母,深爱孩子,将他养大,不是为了自己分享这一结果,不是为了永远与孩子粘在一起,而是要将他推出家门,推到一个更宽广的世界,让他去过独立而自主的生活。
                            不管你多么敬爱父母,你终究要离开他们,去过你自己的生活;不管你多么爱儿女,他们也终究要离开你,去过他们自己的生活。
                            爱,就在这样的循环中不断地传递,从我们的原生家庭传递到我们的新生家庭。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5楼2025-04-04 14:59
                            回复
                              👨👩👧👦
                              亲子之间的感情,与任何情感关系一样,是该有距离感的。爱的前提,是尊重每个个体,尊重自我的意志。父母对子女是这样,子女对于父母亦是如此。
                              之前有读者在评论区说,最怕父母生病,害怕父母受骗和受伤。所以他会反对父母报名旅行团,去远离他视线的地方旅行,进而引发了争吵。他不明白,“为什么为父母好的事情,反而得不到他们的理解?”
                              回头想一想,这种心态,是不是与我们很多人小时候的一些经历很像?只不过事件中,父母和孩子的角色反了过来。
                              我们每个人都曾是孩子,我们中的很多人,也终将成为别人的父母。但无论我们的身份如何变化,良性的家庭关系中的核心都应是不变的,那就是——
                              给予每个成员无条件的爱,放他成长,让他自由,注视他的选择,然后在摔倒的时候及时接住他,告诉他,“我在,家在”,如此足矣。


                              IP属地:天津来自Android客户端6776楼2025-04-04 15:01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