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yan_knight_12吧 关注:46,157贴子:2,735,161

回复:什么?朕的大清亡了?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最好能用新地图染个色,画一下势力范围,不然看的还是有一点云里雾里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31楼2025-02-22 10:05
收起回复
    我先开几把CVC测试一下再更新,有点灵感缺失


    IP属地:云南32楼2025-02-25 21:53
    回复
      第七回,平巴蜀孔明大改革
      长江水雾弥漫永安城,刘备立于白帝庙前,双股剑直指巴郡方向:“高祖命我等平定蜀地以作后方,岂容成汉割据!”身后关羽丹凤眼微睁,青龙刀映着江涛寒光:“大哥放心,某家这刀,今日必为汉室开道!”
      巴郡城头,成汉守将李特正与一众獠兵将领议事。忽听帐外一阵喧哗,一名身着青衫、手持折扇的文士大步走入,自称“叔黑”。此人一入帐中,便大放厥词:“李将军何必忧心?刘备不过织席贩履之辈,关羽更是狂妄自大,诸葛亮更是徒有虚名!某游历天下,深知蜀汉不过尔尔,今日愿为将军献计,定叫那红脸贼有来无回!”
      李特闻言,半信半疑:“先生何以教我?”叔黑折扇一展,冷笑道:
      “刘备者,假仁假义,面善心狠,名为皇叔,实为国贼。织席贩履,徒有虚名;哭鼻装怜,博取同情。若汉献帝落其手,恐比董卓更惨!”
      “关羽者,勇而无谋,目中无人。拼纪灵,久攻不克,原形毕露;战吕布,死缠烂打,恬不知耻。荆州不守,麦城兵败,被俘身死,若论其能,八十三分顶天!”
      “诸葛亮不过一村夫尔,只会装神弄鬼,一生实无建树。北伐屡败,民有菜色,国力衰弱,终致蜀亡。用人无方,错用马谡,导致失败;大奸若忠,半软禁君,独揽大权。彭漾刘封,廖立李严,皆遭其害,排除异己,妒贤嫉能!”
      依我之见,将军只需于隘口布下毒箭阵,再以滚木礌石封路,彼等必束手无策!”李特大喜,依计而行。
      次日,关羽率军攻至巴郡隘口,见山势险峻,毒箭如雨,却毫无惧色。他令士卒以湿牛皮蒙盾,亲率五百校刀手攀崖奇袭。叔黑立于城头,见关羽攀崖而上,讥笑道:“红脸贼欲效邓艾偷渡阴平耶?真是自不量力!”
      话音未落,忽见山巅一道青虹劈开云雾——关羽竟从绝壁跃下,青龙刀如雷霆斩落!叔黑大惊失色,急欲后退,却被关羽一刀劈中,连人带扇断作两截。李特见状,肝胆俱裂,急忙率军撤退。
      城下汉军见主将神威,齐声怒吼:“汉寿亭侯在此,降者不杀!”獠兵肝胆俱裂,城中李雄等伏地泣拜:“愿随皇叔匡扶汉室!”
      ……
      汉中古道,周亚夫望着米仓道险峻山势,忽命士卒伐木造车:“前蜀以为我军必攻剑阁?今日便送他们一场‘木牛流马’的好戏!”三千汉军推着满载草人的木车,浩浩荡荡佯攻剑阁。
      前蜀王建在得知这个消息后,便急调华洪领两万精兵驰援,剑阁道上一时旌旗蔽日。
      暗夜中,周亚夫亲率八千轻骑,沿米仓道疾驰三日,直抵梓潼城下。守军不足千人,见汉军如神兵天降,竟开城泣降。副将灌婴不解:“将军怎知梓潼空虚?”周亚夫抚剑笑道:“王建若知《孙子》‘虚则实之’,何至亡国?”
      ……


      IP属地:云南33楼2025-03-01 21:36
      回复
        成都城外,锦江如练,两岸柳色青青。刘备与周亚夫两军如双龙会聚,玄旗与赤幟交相辉映,声势浩荡。后蜀帝孟昶立于城头,见汉军兵临城下,面色苍白,手中七宝溺器几乎跌落:“他们不是在绵竹对敌吗?怎么就到了成都了呢?”身旁赵季良抚须冷笑:“殿下勿忧,此必是绕道而来,臣自有退敌之策。”
        赵季良乃后蜀名相,素有“蜀中卧龙”之称。他命士卒于城头架设连弩,又于城下布下火油陷阱,冷笑道:“诸葛亮虽名满天下,却不过一村夫尔,今日便让他见识何为‘蜀中智谋’!只要我们坚定守住,敌军远道而来,粮草必然不可持续,待绵竹之军再回援,破敌就有办法。”
        诸葛亮立于阵前,羽扇轻摇,对刘备道:“主公,赵季良虽有小智,却不知天时。今日破城,只需一计。”遂命士卒以木牛流马运粮,佯作久围之势。赵季良见汉军不急于攻城,心中疑惑,命斥候探查,却见汉军粮草充足,士气高昂,不禁大惊:“诸葛亮竟能如此调度粮草,真乃神人也!”
        正当赵季良犹豫之际,诸葛亮忽命赵云率轻骑绕至城南,以火药炸开城门。城中守军猝不及防,汉军如潮水般涌入。赵季良急令士卒以火油阻敌,却见诸葛亮早已命人备好湿沙,火势瞬间被灭。
        孟昶见大势已去,携七宝溺器出降,哭道:“我……我愿降!”刘备叹道:“汝若早降,何至百姓遭殃?”遂封孟昶为归义侯,尽收蜀中粮秣。
        绵竹,孟知祥得知成都被破后,也是率赵廷隐、李仁罕也向灌婴、周勃投降。自此,蜀地势力尽归刘汉。
        南郑,刘邦抚髯大笑:“季孙氏之忧不在颛臾,而在萧墙——刘恒!”文帝刘恒躬身出列:“儿臣愿为父皇守此天府之国。”
        “好孩子,不过你要记得多听其他有能力的人的意见,比如后世那个诸葛亮,听说他治理的蜀地颇有成效,后世称颂千年,此等人才切不可浪费。”刘邦补充道,“今封你为蜀王,代我好好治理蜀地。”
        刘恒借鉴诸葛亮治蜀之策,轻徭薄赋,劝课农桑,又命人修缮都江堰,疏通水利,又拜诸葛亮为右丞相。期三年,蜀中大治,百姓安居乐业,粮仓充盈,市井繁华。刘恒常对左右叹道:“诸葛孔明的治蜀之策,实为万世良法。我今用之,方知何为‘治国如烹小鲜’。”
        ……


        IP属地:云南34楼2025-03-01 21:37
        回复
          成都城破之日,诸葛亮未急于庆功,而是独坐丞相府中,案头堆满前蜀、后蜀的户籍田册。油灯下,他提笔批注《蜀科》,对左右叹道:“治国如医疾,须先明症结。王建、孟昶之败,非兵不利,而在政失其道——门阀壅塞才路,苛税耗尽民力。今当以‘法’治其乱,以‘教’开其蒙!”
          次日,诸葛亮召蜀中耆老于武担山会盟。一白发老农泣诉:“后蜀时,七宝溺器镶珠玉,而百姓纳粮须剥皮!”诸葛亮闻言,当众焚毁后蜀《酷刑录》,朗声道:“自今日始,蜀地行《汉科》三章:一曰均田减赋,二曰兴学举贤,三曰严法肃吏!”又命人将孟昶七宝溺器熔铸为农具,分与贫户。蜀民见状,山呼:“诸葛丞相,真乃蜀中再生父母!”
          诸葛亮深知,前蜀王建虽行科举,却沦为门阀游戏;后蜀孟昶增设“诗赋科”,更使寒门无望。他提笔修订《举贤令》,对费祎道:“五代科举之弊,在‘考其文而不察其行’。今设‘经义’‘策论’‘实务’三科,州郡学子无论出身,皆可应试——经义通圣贤之道,策论观治世之才,实务验民生之能!”
          为杜绝舞弊,诸葛亮亲制“糊名法”:考生姓名封于蜡丸,阅卷后揭晓;又命董允巡查各郡,凡举荐不实者,考官连坐。成都学子赵凌文初试中榜,跪谢道:“学生家贫,若非丞相改制,此生不过乡野耕夫!”诸葛亮扶起他:“蜀中英才,当为天下用。他日北伐中原,还需尔等运筹!”
          一日,诸葛亮巡视蜀郡,见童子牧牛时以树枝画地习字,慨然道:“孟昶藏书十万卷,却束之高阁;今当散之民间,使黔首知礼!”遂颁《劝学令》:
          设“蒙学堂”于乡里:凡蜀中孩童,六岁入蒙学,习《千字文》《算经》,笔墨纸砚由官库支给。
          编《蜀民要术》:将农桑、水利、医道等辑录成册,命人率文吏下乡讲授。
          奖“劝学吏”:凡郡县蒙学普及过半者,县令升迁加俸。
          在离大理、南诏较近的越嶲郡,郡守夷帅本欲叛乱,见汉官在寨中教孩童诵读“天地玄黄”,竟率众归降:“丞相教化及于蛮荒,我等愿供赋税,遣子入学!”诸葛亮赠其《西南夷图志》:“夷夏本一家,共拓南中,岂不美哉?”
          蜀地初定,豪强林立。诸葛亮夜访锦江畔的李府——此乃后蜀大将李仁罕旧宅。李仁罕之孙李骧傲然道:“我李氏掌蜀中盐铁,丞相欲夺之耶?”诸葛亮不答,径自推开库门,指堆积如山的盐包道:“蜀盐苦劣,故百姓宁食吴盐。今授君‘井盐提纯法’,若能使蜀盐行销中原,利归国家三成,余者皆可自取,如何?”
          李骧试用新法,果然得雪盐如霜,获利十倍。他羞愧拜倒:“丞相以利导之,而非以力夺之,骧心服矣!”诸葛亮又召梓潼赵氏、广汉王氏等豪族,仿“都江堰鱼嘴分水”之理,订立《官民分利制》:豪族掌作坊生产,官府统购分销。未及三年,蜀锦、邛杖远销西域,府库充盈,而豪族皆成“皇商”。
          诸葛亮深知“徒善不足为政”,命法正、李严重修《蜀科》,增“六禁”之条:禁兼并、禁苛税、禁贿举、禁私刑、禁巫蛊、禁惰农。又铸“丞相剑”悬于各郡府堂,剑铭“法行则国治,法弛则国乱”。
          键为太守王德汉,自恃为刘备旧部,强占民田百顷。诸葛亮闻报,亲赴键为,当众掷其冠带于地:“法不以亲贵废,今夺汝官爵,田产归民——可服否?”德汉伏地战栗:“丞相,我一分田都不敢耕啊,穷怕啦!”蜀中官吏闻之,莫敢徇私。
          后刘邦入蜀巡查。见成都街头蒙童诵《出师表》,田间老农论《农桑辑要》,不禁叹道:“诸葛丞相之政,可谓‘润物无声’!”遂嘉奖刘恒。后刘恒又依诸葛亮《治蜀疏》,重修石室学堂,又引湔江之水广开稻田。
          然而,虽然蜀中豪强士族也收获了些许利益,但诸葛亮开设学堂,教百姓读书识字,打破知识垄断的行为,无疑是最无法忍受的,这些豪强士族认为,贱民也配读书识字?他们要识了字读了书,那我们的官位和地位怎么办?因此,也一直在暗中阻挠,科举舞弊,精英教育,知识产权等等手段也是层出不穷,并且借助商贸,暗中与中原等地区的豪强士族相勾结,出卖汉军情报,同时又对百姓宣传什么“下大棋、留一手”等等,以此来保证他们的情报能卖上更高的价钱。在一次战斗中,一名汉军士兵为了避免情报被泄露,他选择了拼死保护,最终死里逃生,可谁能想到,自己用生命换来的情报却被上司转手就卖了出去。那一刻,这名士兵才发现,这些所谓高高在上的大人物,只是高高在上而已,自己为之奋斗的一切,并不是为了汉军的光荣这种高大上的伟光正,仅仅是因为这样,这些大人才能够将情报卖出高价,并没有什么下大棋,也没有什么留后手,真的就是为了自己的私利罢了。
          正所谓:
          焚溺器铸锄犁,诸葛改制安蜀地;开蒙学废门阀,寒门英才登庙堂;
          化豪强为皇商,锦官城里机杼响;悬利剑正法度,丞相威名震四方。
          史家曰:
          诸葛亮治蜀,非徒效汉初黄老之术,更借唐宋科举蒙学。其法度之精严,在“以利导势”四字:化豪强为商贾,变蛮夷为学子,熔珠玉为农具,铸刀剑为笔墨。多年后,杜甫游谒武侯祠时,叹“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此非虚誉也!


          IP属地:云南35楼2025-03-03 20:26
          回复
            赵宋呢,赵宋怎么样了,别把宋削的太狠,毕竟国祚两三百年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6楼2025-03-04 04:09
            收起回复
              第八回,白起大破苻秦,中原风起云涌
              天水城外,秦军大纛猎猎如云。王翦按剑立于战车上,望着陇右起伏的山川,对尉缭子道:“《尉缭子》云‘攻守之要,先察地形’,苻秦据险而守,我军不可躁进。”尉缭子颔首:“当用‘分兵合击’之策,步步为营,断其粮道。”
              苻秦大营中,王猛披甲执笔,案上铺开陇右舆图。邓羌、张蠔二将急报:“秦军分三路压境,王贲攻左翼,蒙骜取右翼,王翦亲率中军推进!”王猛冷笑:“王翦欲效昭襄王灭楚之策?传令杨安、梁平老:以‘叠阵’迎敌,弩手居前,重甲压后,弓兵轮射!”
              三日后,秦军前锋李信率轻骑突袭苻秦粮道,却被吕婆楼伏兵截杀。李信血染战袍,怒喝:“苻秦竟识破我‘奇袭疲敌’之计?”王翦闻报,抚须叹道:“王猛果有卧龙之才,此战当用‘正兵’!”遂命士卒伐木筑砦,每日推进十里,弩阵压前,盾车护粮,如铁壁般碾向苻秦防线。
              苻坚亲登城楼,见秦军砦垒连绵如长蛇,对王猛叹道:“王翦稳如泰山,我军粮草将尽,如何破局?”王猛咬牙:“唯有诱敌深入,集全力攻其一路!”遂令苻融佯败,引蒙骜追击。蒙骜中伏,身中三箭,幸得甘茂率车兵接应,方免全军覆没。然虽如此,王猛的防线也是在逐渐地压缩。
              咸阳宫中,嬴政手持前线急报,对昭襄王冷笑:“王翦虽稳,却缺雷霆手段。当效曾爷爷之长平旧事——换将!”当夜,白起黑袍金甲,持虎符直抵天水大营。王翦见是白起,心中知晓,交印道:“武安君此来,必以血洗陇右。”白起抚剑道:“《尉缭子》曰‘兵贵神速’,老将军筑砦困敌,我今当收网矣!此番你我接力,当为我秦军开个好头彩。”
              次日,白起令旗骤变:蒙恬率三万铁骑绕道狄道,直插苻秦后方;司马错领锐士攀绝壁焚其粮仓;章邯驱囚徒军正面佯攻。王猛识破此乃“声东击西”之计,急调邓羌堵截蒙恬,却正中白起下怀——秦军主力忽如潮水退去,苻秦诸将以为得胜,倾巢追击,不料踏入预设“口袋阵”。
              白起登高台击鼓,秦弩齐发如暴雨,苻秦军阵大乱。张蠔挥斧欲突围,被王贲一箭射穿肩甲;苻健持矛死战,遭李信率铁鹰锐士围杀。王猛见大势已去,拔剑欲自刎,却被苻坚死死按住:“景略!留得青山在……”
              陇右城破之日,秦穆公驾青铜轺车,秦孝公捧《商君书》,嬴政持太阿剑,亲临阵前。苻坚率残部跪迎,泣道:“败于白起,服矣!然坚有一问:秦何以代代名将辈出?”
              嬴政剑指西方:“自穆公称霸西戎,孝公变法图强,大秦历代君主皆以‘耕战’立国。良将如种,需沃土栽培。”秦孝公递上《尉缭子》:“此书云‘兵胜于朝廷’,非独将才,乃国策之力。”
              王猛长叹:“猛自负经天纬地之才,今方知大秦之盛,在制度,在民心,在百年国运!”遂与苻坚、邓羌等叩首归降。白起冷眼按剑:“若再生异心,吾弩下无冤魂!”
              苻融忽问:“武安君不怕我等诈降?”白起大笑,声震陇山:“吾活埋赵卒四十万,何惧尔等残兵?大秦锐士,专治不服!”
              有诗云:
              王翦筑砦困猛虎,白起合围擒苍龙;
              三秦惜才降英杰,一统国策定西戎。
              ……


              IP属地:云南37楼2025-03-07 21:29
              回复
                由于rk更新了血色起源分布图,后面写好的内容需要重新修订,nnd,加上最近天天加班到晚10点左右,所以会晚很多时间更新。读者们请见谅。


                IP属地:云南38楼2025-03-09 23:06
                收起回复
                  河北,大名城。
                  “回去和赵匡胤说,我们同意联盟。”
                  “谢大周皇帝陛下”
                  使者退去后,郭威对着边上一名英俊威风的人说道:“荣儿,这赵匡胤倒的确算是个好汉啊。”那人不是别人,正是郭威的养子,周世宗柴荣,也叫郭荣。
                  “他们能和宋襄公正面对决,也没搞什么计谋,也是尽了春秋之义。并且能够说服宋襄公降服于他,可见一斑。只是……”郭荣顿了顿,想说什么又不知道怎么说。
                  “嗯,其为人宽厚,处事有道又不失风范,只是不能行周公之事……”郭威也是不知道说什么,只好转移话题,“我们处于河北腹地,四周群狼环顾,依赵匡胤的意思,他们希望我们去濮阳,与他们形成犄角之势,你们怎么看?”
                  王朴说道:“臣赞同此方案。前段时间,我们与后赵石勒、北齐高欢均有交手,虽依仗世宗之威退敌,但如此下去,我们必难以发展,况且邺城魏文侯斯也是一代英主,更兼亚圣吴起,听闻他们最近一面加紧训练魏武卒,一边又积极联合赵、晋、卫等春秋战国时的势力。如果他们联合来犯,我们必定难以退敌,就算赢了,也会损失惨重,边上高欢、石勒又都是狼子野心之辈,必趁机来取大名。”
                  “我也赞同。”郭荣也说道。
                  郭威闻言,也是赞同道:“行,那咱们就速取濮阳,荣儿,此番你当先锋,我亲率大军随后。”
                  ……
                  开封皇城。赵匡胤、赵普、张齐贤、吕夷简、寇准、范仲淹、王安石、狄青等有宋一朝名臣名将齐聚一堂,正在商量对策。
                  此时正值血色纪年101年秋。东边,两齐忙于外交,又打又谈,还有齐鲁联盟;西边,周武王联合郑国攻伐商朝势力所在朝歌;南边,曹操正与司马打得火热。中原之地,竟一时间无人顾及赵宋!此真乃天赐良机,因此赵匡胤趁机收了宋国。
                  商丘其实是赵匡胤的本家,此番算是把老家拿了回来,加上又收获了南宫长万这样的猛将,因此赵匡胤最近蛮高兴的。而在灭了宋国后,赵匡胤也随之废除了惨无人道的春秋礼法,将那些殉葬等等不人道的礼制全部废除,并改用猪狗牛羊等牲畜代替之,那些奴隶则被释放了出来,充实了人口,开封、商丘之经济因此更加繁荣。当然了,对于赵匡胤这些后世的人来说,他们在得知所谓的“礼”是这个样子的,也是目瞪口呆。不过他们不知道的是,以封建农奴制对付奴隶制,属于降维打击,政治经济科技等全方位碾压,纵使以南宫长万之勇猛,亦不能当,何况赵匡胤这边还有数不清的猛将。由此也可以知道,只要还是奴隶制的几个古老势力,若是不能像秦国那样变法图强,结局可想而知。
                  “官家,如今我们在中原拥有了开封、商丘二城,下一步当作何打算?”王安石开口问道。赵匡胤没有回答,而是望向了一旁的赵普。
                  “中原四战之地,又遍布各个势力,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能挡得住我大宋军队的,一个是魏晋,一个是齐国。东边,洛阳周天子离我们隔了一个郑国,南阳刘秀与我们也隔了一个韩国,因此,这两个地方可以充当一下缓冲,以外交的方式来结好关系,让他们帮我们挡一挡。”赵普说着,停了下来,看向范仲淹,示意接下来让他来讲。
                  范仲淹补充道:“我们首要的战略目标应当攻占齐鲁,以为后方。太史公有言:吾适齐,自泰山属之琅邪,北被于海,膏壤二千里,其民阔达多匿知,其天性也。今我等亦可凭此建国本,修善政,以为诸侯会盟,上可守黄河天险,下可御淮河之兵,坐拥泰山,以观天下。”
                  “不然”张齐贤却是摇摇头道,“齐地虽好,然能人甚多,田单、穰苴、匡衡皆古之名将,更兼管、鲍,加上赫赫有名的稷下学宫,且齐恒、威王亦非等闲。最为重要的是,齐国与宋国不同。宋国战力不堪,在于其制;齐国不然,自秦孝公变法后,各国亦纷纷图强。我以为,可落子天元,西进洛阳,而后外交汉唐,再取山东、河北为天下计。”
                  而赵普等却不太同意,张齐贤却坚持他的策略最好,于是双方争吵不断,赵匡胤看着张齐贤也是无奈,拦车十条宛如昨天。
                  此事未完,赵大又接到了魏晋之争的消息,探子来报,曹操与司马懿对峙于颖水,双方剑拔弩张,却并未动手,而是互相争吵。曹操大骂司马懿,宵小鼠辈,狼子野心,以阴谋诡计夺我曹家天下,以至于失信洛水,最后使得中华大地被异族蹂躏,生灵涂炭。而司马懿则大叫冤屈,说自己到死都是魏臣,生前固辞相国、郡公之位不受,儿子们干的事与自己无关啊。还对着曹丕大叫世子,说什么我死后和你合葬之类的,搞得曹丕无语以对。最后还不忘讽刺一下曹操,说明公到死也是大汉的魏王啊,我只是像明公学习罢了。
                  而后又有探子来报,说是两齐打了一仗,最终齐威王一方获胜,听说管仲在这场仗中中了一箭,怕不是公子小白的报复。
                  ……
                  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云南39楼2025-03-12 22:09
                  收起回复

                    目前的局势图。


                    IP属地:云南40楼2025-03-27 16:27
                    收起回复
                      加油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41楼2025-03-29 18:48
                      回复
                        第九回,纵横捭阖乾坤,南北龙蛇起陆
                        邯郸。
                        苏秦谓赵王曰:“天下卿相人臣及布衣之士,皆高贤君之行义,皆原奉教陈忠於前之日久矣。窃为君计者,莫若安民无事,且无庸有事於民也。安民之本,在於择交,择交而得则民安,择交而不得则民终身不安。请言外患:大名后周,人称雄主郭荣据王之肘腋;渤海贺六混,北齐开创之主;后赵石勒,亦有半壁江山之绩。”
                        “夫谋人之主,伐人之国,常苦出辞断绝人之交也。君诚能听臣,则河北于赵无忧矣,而贵戚父兄皆可以受封侯,此臣之所以为君原也。”
                        “今大王与韩、魏,则群狼必来;伺燕灭,北狼又至,纵有廉颇、李牧为将,亦复何堪?四面受敌,以一当十,则赵之宗祠不复存在,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臣闻尧无三夫之分,舜无咫尺之地,以有天下;禹无百人之聚,以王诸侯;汤武之士不过三千,车不过三百乘,卒不过三万,立为天子:诚得其道也。是故明主外料其敌之彊弱,内度其士卒贤不肖,不待两军相当而胜败存亡之机固已形於胸中矣,岂揜於众人之言而以冥冥决事哉!”
                        “臣窃以天下之地图案之。当今之时,为王计,外结故友以御外敌,后赵、北齐则燕佐之,后周、后汉则魏、韩佐之,咸阳则晋文公节之;如此无外患,内以养兵修政,各国从亲以宾赵,则河北之地尽入赵王囊中。如此,则霸王之业成矣。
                        楼缓出列叱曰:“纵晋赵世仇可解,然韩人劫我粮船何如?”
                        苏秦曰:“赵之粟车困于井陉者,非韩人所劫,实晋阳后汉伪作韩弩所为!”
                        赵何掷觞怒起:“纵汝巧言,赵骑何以信韩弩?”
                        苏秦展《混编阵图》:“代郡突骑为锋,韩弩压阵,魏武卒殿后——此孙膑‘锥形阵’之变!昔王胡服骑射改制,岂非‘非常之功’?”
                        王欣然曰:“今上客有意存天下,安诸侯寡人敬以国从。只联军还需上客节之。”乃饰车百乘,黄金千溢,白璧百双,锦绣千纯,以约诸侯。”
                        於是说魏文侯曰:“昔时,大王之国不下楚,而今却只邺一城尔,虽北有漳水,西有白陉,东有大河,南有白马。地名虽小,然而田舍庐庑之数,曾无所刍牧。人民之众,车马之多,日夜行不绝,輷輷殷殷,若有三军之众。然北赵西韩东郭威,大河之南则周天子之地,更有赵宋在侧,四面之敌也。魏,天下之彊国也;王,天下之贤王也。今乃有意寻故仇,敌者快,亲者恨,臣窃为大王耻之。”
                        “臣闻金陵朱明三千人,禽阖闾於姑苏;武王卒三千人,革车三百乘,制纣於牧野;岂其士卒众哉,诚能奋其威也。今窃闻大王之卒五万,吴起、信陵领之,此胜于朱明、武王远矣,今乃听於群臣之说而欲伐赵、韩。夫赵、韩,故人也,彼各知之,其力不下魏:廉颇、李牧,战国四名将之二;韩昭侯武,成韩霸业之人。以臣观之,大王虽能下,必久。”
                        “申不害时韩弩射二百步,今赵宋军神臂弩达三百步!魏武卒三重甲,能挡几何?届时黄雀在后,如之奈何?原大王孰察之。”
                        “周书曰:‘緜緜不绝,蔓蔓柰何?豪氂不伐,将用斧柯。’前虑不定,后有大患,将柰之何?大王诚能听臣,使魏、赵、韩、燕、晋从亲,专心并力壹意,则河北之地无患,霸业可成而威名远播。”
                        魏王掷玉圭:“善!今主君以赵王之诏诏之,敬以国从。”
                        而在苏秦刚刚走出魏国宫殿时,却被一人一把抓住肩膀拦住,还不待苏秦回头,那人便大笑道:“苏子好口才,一怒而诸侯惧,安居而天下熄,真大丈夫也!”
                        苏秦定睛一看,原来是公孙衍,拱手作揖,笑道:“莫非是佩五国相印之约长犀首乎?”
                        “正是不才。”公孙衍作揖道,眼中闪过一丝狡黠:“苏子游说赵、魏,如鱼得水,然独行千里,岂不寂寞?不如与某同行,共饮一杯,如何?”
                        苏秦微微一笑,拱手道:“犀首大名,如雷贯耳。今日得见,实乃三生有幸。只是秦身负合纵重任,恐无暇与君共饮。”
                        公孙衍挑眉,故作不悦:“苏子此言差矣!合纵之事,岂能独行?某虽不才,却也略通纵横之术。不如你我联手,共襄血色之局,如何?”
                        苏秦眼中闪过一丝喜色,但仍故作迟疑:“犀首乃连横之策的大家,何以愿助我合纵?”
                        公孙衍大笑,拍案道:“合纵连横,术尔。今若能于血色之局一展抱负,无憾矣。苏子以诚心游说诸侯,某心甚慰。愿助苏子一臂之力,共筑合纵大业!”
                        苏秦闻言,欣然拱手:“得犀首相助,合纵之事,必成矣!”
                        上党。
                        韩侯玄棺凝霜三尺,苏秦展《辽东盐铁图》未毕,公孙衍忽击筑高歌:“昔申不害变法,韩弩射二百四十步冠绝中原!今赵宋军神臂弩达三百步,韩侯知否?”。
                        宗室哗然间,苏秦往前迈出一步:“燕许韩商经白檀古道,岁输辽东精铁倍于往年!更可借赵道。”
                        公孙衍指关中曰:“今唐据关中并河西走廊,汉据蜀地,故秦被夹击于陇右,故患不在秦而在唐。”又指着中原之地道:“周天子伐商,克朝歌,我等尊为共主,无患。齐鲁可牵制赵宋。”于是指向黄河以北:“河北河东,群雄并立,不可小觑。合则强,分则弱。吾闻后赵石勒,奴隶也,其子虎,好吃人;北齐高氏,疯人世家。若我等落其手,后果可知矣。”
                        韩武曰:“先生教我。”
                        苏秦曰:“犀首所言甚是。王可与魏、赵、燕、晋盟之,集众之长,避己之短。以韩卒之勇,被坚甲,蹠劲弩,带利剑,一人当百,不足言也。夫以韩之劲与大王之贤,彼必尊之。”
                        “届时,北守关,东连齐,南交周,西御河,则韩祠绵延不绝。此臣为王计也。”
                        “上党,四战之地。北汉杨继业,人称无敌;吴起、廉颇、李牧,皆名将,士会、子产、李悝、信陵君,皆名臣。今王以一敌百,纵以韩卒之勇,亦不能当。此臣为王患也。”
                        王曰:“寡人虽不肖,必保韩祠不绝。今主君诏以赵王之教,敬奉社稷以从。”
                        因西说晋文公曰:“昔文公退避三舍而定霸业,今闻唐太宗李世民,玄武门一箭弑兄,虎牢关一战擒双王,更遣李靖夜袭阴山!遂成霸业,称天可汗。比文公之业远甚。”
                        公孙衍曰:“介子推割股啖君,颠沛而不坠青云之志。及至返晋,修明政事,施惠百姓,作三军而城濮扬威,退三舍而践土定霸!《左传》谓‘晋侯召王,以诸侯见,且使王狩’,此等煌煌威仪,虽齐桓、楚庄不能及也!”
                        “世民亦雄主也,尝言‘以铜为镜可正衣冠,以史为镜可知兴替’,今其拥房玄龄、杜如晦为谋,尉迟恭、秦琼为爪牙。纵先轸为将,能挡唐军陌刀阵乎?”
                        苏秦曰:“今长安之玄甲军,骑良驹,配陌刀,以一当百。曲沃,乃通晋阳之咽喉,彼必取之。昔城濮之战,晋以七百乘破楚千乘。今唐军铁骑三万,陌刀如林,弩射三百步。此臣之所为君患也。”
                        晋文公霍然起身,践土鼎中黍稷沸腾如金汤,问曰:“合纵之利何在?”
                        “利在五军锁关!”公孙衍指山河图道,“赵出代郡铁骑截唐军粮道,魏武卒守滏口陉,韩弩阵控汾水渡口,燕输辽东精铁铸瓮城——”又从怀中掏出五色玉圭,“四国已刻‘尊晋’于盟圭,唯待文公执牛耳!”
                        狐偃急捧龟甲:“龟兆呈‘五星连珠’,此天授霸业之期!”
                        苏秦趁势击筑:“周天子赐文公彤弓秬鬯时,曾言‘侯伯作盟,王室以宁’。今若执五国纵约,非但可退李唐,更可效桓公九合诸侯——”筑声骤厉,“届时天下,尽悬晋旗!”
                        晋文公历声曰:“善!如有弃义,如同此鼎!”于是挥剑斩断鼎耳。
                        於是五国从合而并力焉。苏秦为从约长,公孙衍副之,并相五国。
                        ……
                        当苏秦佩六国相印的铜声还在太行山间回响时,长江怒涛已拍碎荆楚旧梦。萧梁铁骑踏碎云梦泽的晨雾,韦叡堰城筑坝的水声惊破九嶷山麓。楚军赤羽卫的箭雨遮蔽星月,项燕后人持霸王戟直指襄阳城楼。陈庆之的白袍军如银龙破浪,七千铁骑踏过竟陵古道,马蹄溅起的泥浆化作《梁书》中‘名师大将莫自牢’的墨痕。
                        而在广陵渡口,明军巨舰‘应天号’正升起日月旗,十二门洪武炮对准隋军‘龙舟’舰队——那杨广当年巡幸江南的千帆画舫,此刻已架上八牛弩,寒铁矢簇直指金陵王气。
                        正是:
                        太行合纵惊雷裂,江左争锋怒涛急。
                        晋阳玄甲锁陌刀,襄阳赤羽碎佛偈。
                        龙舟沉戟映日月,藤甲攀岭镇蛮夷。
                        九州烽火连天处,且看何人补天裂!
                        铁血纵横的帷幕已启,天下棋局正待落子。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云南42楼2025-03-30 22:16
                        收起回复
                          第十回,烽烟再燃楚汉劫
                          荆襄之地,烽燧冲天。楚军大纛猎猎,楚庄王熊旅亲征,旌旗蔽日。项燕、养由基、成得臣、项梁、景阳、项羽、昭阳等部陆续从江陵往襄阳开拔。
                          项梁、养由基率陆路先锋疾驰,目标直指萧梁粮仓。
                          “点火!”项梁一声令下,数千陶罐喷出硫磺火油,遇风即爆。萧梁边城刹那间陷入火海,瓦砾飞溅如雨。养由基挽强弓射落城堞,箭头刻着“凤鸣楚天”四字,正中守将左眼。
                          另一路,楚庄王熊旅率成得臣、项燕、景阳、项羽、昭阳等沿汉水溯流而上。
                          面对楚军的大举进攻,萧衍也不慌张,派遣大军沉着应对,虽然大家都对“羽之神勇,千古无二”心有所惮,但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当年刘邦如何对付项羽的,这回就怎么对付即可。
                          随着萧梁大军出动,陈庆之率骑兵冲击楚军前锋项梁军,以此扰乱,韦叡与羊侃则往救城寨,昌义之与副将沈约进守城塞,菛钦、王琳于襄阳城中秣兵历马,随时准备增援。
                          然而战斗刚刚打响,项羽所部就于水路先登攻城,速度之快令人咂舌。襄阳城头,萧衍遥望,见楚军只一军约千把人来袭,心中暗道楚军竟敢孤军深入,是欺我梁军无人!便令开城擂鼓迎击。羊侃率精锐缒城而下,以钩索缚住楚军船只,火箭齐发。项羽见状,驱战马扑向吊桥,马蹄声震得江水翻涌。
                          另一边,项梁佯攻北门,养由基队却暗地直奔梁军农田,此时正值血色100年秋,正是收获的季节,楚军目的非常明显!
                          陈庆之率轻骑绕至南陂,伐木为筏,趁夜渡夷水。及至中流,突放火箭焚毁浮桥,将项梁部困在北边。
                          得知消息后的项梁大惊,赶忙往养由基部靠拢,试图集中兵力,保存战果。
                          汉水之上,韦叡、兰钦、裴䆳率水师铁锁连环,前后船只以铁链相连,弩炮齐发。楚军急以‘盾车’堵岸,车顶覆牛皮,士兵执盾牌鱼贯而出。两军相持间,暴雨骤至,箭矢皆沉于浊浪。
                          襄阳城,项羽在城门口连续砍翻数人,萧梁将士也是亲眼见证亲身体验楚霸王的勇武,于是一个个持刀站立门口,堵住去路,却没有一人敢上前。曹景宗见状大怒,喝道:“汝何人也?”
                          项羽瞠目而视:“江东项籍,可敢一战?”
                          “哼,有何不敢?”遂提枪来战。战十数合,羽佯力竭,不敌曹景宗,迅速撤退,楚军士兵待项羽一上船,便立马开动船只,于是全军开始撤退,准备与楚庄王的大军汇合。
                          曹景宗见状,心中暗道:“楚霸王不过尔尔,观其戟法,并无精妙之处,只力大些。”于是下令追击。
                          另一边战场,兰钦、陈庆之已将项梁部逼到山脚,大破项梁所部。幸养由基已破萧梁农田,割稻而还,与项梁部汇合,绕西而走。
                          陈庆之见状,便向众人说道:“孙子曰:‘因敌于粮’。楚军不可小觑啊。”沈约表示赞同:“彼明年必复来。”
                          此时,增援水路的韦叡所部也赶到了,与昌义之、裴䆳、曹景宗所部合军一处。此时昌义之、裴䆳与昭阳,项燕相攻,梁军共损失2000,得到增援后,战力得到补充,便不再犹豫,水路战船向着楚军破雾而来。
                          韦叡命将士各持松脂火炬,沿河道潜行。至夜,万点火把顺流而下,映得江面赤红如血,熊旅大帐顷刻间化为火海。顿时,楚军各部由于失去指挥而陷入混乱,于是给了萧梁军大好时机,纷纷加强火攻,最后楚军连夜撤退三十里。不过楚军也不是吃素的,在撤退过程中,楚军也在荒野布下‘芦苇火阵’以守株待兔,阻截萧梁追兵。
                          萧梁追兵踏入陷阱,火光中惊现楚军‘陷车阵’——木轮深陷泥沼,铁蒺藜密布如网。楚军趁势进攻,将萧梁各军冲散,其中裴䆳部被围于山谷,箭雨如织。混乱中,梁军中军突然哗变,与楚军里应外合,原是楚军一支小队着梁军军服混入。梁军急忙撤军,却被项羽、景阳带人团团围住,主将裴䆳被擒。副将王琳奋力突围,背后追兵不断,突然勒马,以「回马枪」刺穿偷袭者咽喉,得以脱困。
                          此战,楚军虽割稻而还,但也损失重大,水路大军几乎覆没;萧梁军则损失了裴䆳一员大将和不少的粮草。
                          萧梁方面,以曹景宗为首的一些认为项羽之名虚尔,按着常理,羽之神勇,千古无二,曹景宗非一合之敌也。
                          而韦叡等少数人认为是范增的计谋,项羽此行是示敌以弱,用来迷惑我们,但大部分人不同意这个意见。
                          正讨论间,忽报新野丢失,来犯的是汉军的耿弇、吴汉,并且他们还朝着襄阳而来。
                          萧衍不禁感到头疼,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连忙点将出兵。
                          汉水之上,兰钦率三百轻舟逆流而上,却被汉军「楼船」拦截。岑彭率「楼船队」突袭,火箭焚毁梁军战船,兰钦被迫返航,却在回撤途中遭遇吴汉伏击——原来耿弇早遣邓禹部迂回至汉水上游!
                          正当萧衍大军再次出动时,汉军却撤退了,明显是见好就收。这一下就搞得萧衍很是疲于奔命,却也没有办法,士兵疲敝,军心不稳,汉水对面的汉军又不好惹,只好收兵作罢。
                          然而还不待萧衍休息够,第二场襄阳之战就到了——血色101年秋,楚军复至,烽烟再燃。
                          汉水南岸的芦苇荡泛起银霜。楚庄王熊旅立于战船甲板,指尖拂过玄色大纛上的“楚”字,目光如刀锋扫过对岸襄阳城头飘扬的“汉”字旗。身侧沈尹戌低声道:“汉军耿弇部已占樊城,我军若强攻襄阳,只怕……”
                          “怕什么?只要我们先他一步攻进城,汉军也只能干瞪眼。”熊旅突然折断手中竹简,碎屑混着江风洒向滔滔汉水,“当年白起破郢都,用的可是这招『声东击西』!”他猛然指向东南方,“传令项燕率轻骑三千,今夜绕道鹿门山!”
                          次日辰时,楚军前锋故意露出破绽。五百老弱残兵拖着锈迹斑斑的铁甲,稀稀拉拉地退至襄阳县郊。萧梁前锋曹景宗挺枪跃马,望着遍地散落的楚军旌旗冷笑:“项燕不过如此!”
                          “将军不可轻敌!”副将昌义之急拽缰绳,“末将观其阵型松散,恐有诈……”
                          话音未落,远处丘陵后突然腾起滚滚浓烟。曹景宗眯眼望去,但见三百楚军推着十余辆蒙着湿牛皮的火车冲来,车轮碾过干草时爆出火星——正是当年田单用的“火牛阵”改良版!
                          “放箭!”昌义之急令弓弩手列阵。然而楚军早有准备,火牛脖颈系着的铜铃遇风自响,声波震得梁军箭矢偏离轨迹。待火牛冲入军阵,牛皮遇火即燃,数百梁军顿时陷入火海。
                          “撤!”曹景宗挥枪大喊,梁军仓皇后退,却见楚军并未追击,反倒大摇大摆地割起田中稻谷。“这厮真该死,天天来割稻。娘的,今天我叫他有来无回,免费当一回稻农!”说罢,向着楚军冲来。
                          项羽单骑立于山巅,目光漠然地望着山下旌旗蔽日的萧梁大军,忽然将手中酒爵掷向岩石。青铜酒器碎片迸溅的刹那,八百江东子弟齐刷刷举起丈二点钢戟。
                          “杀——”惊天吼声中,楚军如黑潮涌向梁军左翼。曹景宗闻讯拍马迎战,却在三十步外猛然勒缰——但见项羽策马而来,杀气腾腾,犹如天神下凡。曹景宗心中暗惊,这项羽怎么换了个人?来不得多想,提枪迎上。
                          “铛!”两件神兵相撞迸出火星。曹景宗虎口崩裂,却见项羽枪尖已挑飞他束发金冠。副将王琳急挺长槊来援,却被项羽反手一枪刺穿肩胛骨,整个人也被刺下马来。
                          曹景宗赶忙来救,却被霸王怒目一瞪,吃了一惊,愣是停顿了一下,也就这一下,霸王弃了王琳,策马一跃,一把将其挟于腰间,生生擒了曹景宗。
                          “楚霸王在此!”项羽怒吼震得山石滚落。楚军趁势冲垮梁军大阵,萧梁士兵丢盔弃甲,王琳忍痛率败军向襄阳方向逃窜。
                          三日后,楚军又击败了王僧辩、陈庆之部,占了宜阳,襄阳门户向楚军大开。
                          另一边,襄阳城头,韦叡望着顺流而下的汉军楼船,突然抽出佩剑劈断缆绳:“刘秀用的是当年周瑜赤壁的火攻之计!”话音未落,三十艘汉军楼船已呈鹤翼阵展开,船首包铁在阳光下泛着寒光。
                          “放!”岑彭令旗一挥,楼船两侧的青铜炮口喷出火龙。梁军水师急忙以湿牛皮蒙甲,却见汉军火箭竟裹着硫磺硝石,在半空炸开漫天火雨。兰钦所乘楼船瞬间化作火船,江面浮尸堵塞航道,血水染红十里江涛。
                          幸存的梁军残部退至宜阳,却见楚军前锋已插旗城头。太守闭门拒降,城头滚木礌石砸死楚军先锋都尉三人。
                          此一番正是:
                          血浸襄山秋稻残,铁衣凝露浸寒鞍。
                          霸王一骑惊雷动,汉帜千帆赤壁寒。
                          火牛阵前烽燧裂,雕弓弦底鬼神叹。
                          忽闻新野旌旗变,又见狼烟卷玉銮。
                          面对楚汉的夹攻,萧梁能否挺过这次的生存危机呢?关中、四川、荆襄、中原、河北、江东,各势力都纷纷有所行动,那么远在关外的大一统王朝清朝,又有如何动作呢?欲之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IP属地:云南43楼2025-04-04 22:45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