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24贴子:1,328,228

回复:淮阳子(7.0)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物质主义在中国已席卷一切,金钱上的成功成为唯一的评判标准。然而这不仅仅是中国的现象,而是一种弥漫全球的潮流。欧洲产生消费主义的重要原因是启蒙运动,通过它,世俗化的价值观得到肯定,追求物质进步不再令人羞耻。消费主义成为确立身份和个人认同的一种途径。


IP属地:河南92楼2025-02-10 13:05
回复
    消费主义作为一种新事物,从出生时就遭遇了怀疑和抵制。几乎所有的前现代社会都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不同阶层的人享受不同的待遇,遵守不同的礼仪。即使下层阶级所拥有的富余资财已足以让他们过上与上层阶级类似的生活方式,权力体制也会阻止他们这么做。


    IP属地:河南93楼2025-02-10 13:07
    回复
      消费是市场经济的基本动力,也是一种文化现象。作为文化形式的消费指导并制约着人的消费活动乃至社会生活。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消费文化快速发展,消费观念发生从实用性到符号化的转变。消费成为了一种新的异化形式,这种异化在根本上表现为过度符号化。


      IP属地:河南94楼2025-02-10 13:08
      回复
        消费社会是指社会生产相对过剩、商品买卖在经济活动起主要作用的社会,消费成为刺激、拉动、维持生产的主要因素。与生产社会中人们对商品主要关注物理属性和实用价值不同,在消费社会里,人们追求的是商品附加值,也即商品的符号价值和文化价值。
        泛滥的符号和无穷的物欲充斥着消费社会,消费文化直接影响和操纵着人的发展和社会行为举止、心理活动,人逐步被符号异化。18世纪第二次工业革命带来生产方式的变革,商品经济获得快速发展,商品逐渐成为人们的消费对象。人们开始注重消费,追求时尚,贪图奢侈。
        由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和生产成本的降低,相同劳动时间内工人创造的价值远远大于以前,工资得到提高,生活必需品逐步得到满足,工人获得了消费的机会和自由。商品消费成为基本生活需求,在社会市场建设、媒体广告的宣传培养下,大众逐渐成为了消费者。


        IP属地:河南95楼2025-02-10 13:09
        回复
          在消费社会,一切均可被消费,崇尚消费至上。消费社会的根本特征就是符号系统的形成。在生产为主导的社会里,消费只是维持劳动者的生命的基本行为,但在消费社会,消费成了主导和维持生产的基本条件,人与外界的关系需通过消费来构建和维持。
          商品与其说是一种凝结人类劳动的产品,不如说是携带丰富意义的符号,商品交换成了符号象征交换,商品的符号附加值被无限挖掘和放大,人的消费越来越符号化、意义化。在消费社会中,社会产品极大丰富,消费成为生活的主导,相应的消费也就成了划分阶层、区别身份的唯一标准。


          IP属地:河南96楼2025-02-10 13:09
          回复
            德国哲学家卡西尔指出,创造和使用符号是人和动物最本质的区别,人在创造符号的过程中,通过创造符号构建了一个属人的世界。然而,在消费社会中,人们被泛滥的符号所包围,这逐渐成为一种异己力量而控制人,造成人的异化。
            为了实现消费,消费者的欲望、需求被国家、商家和媒体无限开发,消费者生活在符号泛滥的环境中,欲望被无限放大,逐步陷入迷狂。人们进入了一种浅薄、没有反思的境地,为满足购买欲,购买大量自己不需要的物品。


            IP属地:河南97楼2025-02-10 13:10
            回复
              所谓消费社会,就是一个对商品符号价值的关注超过对其实用价值关注的社会。所谓符号价值,也就是指一件商品对个人身份的标识作用和修辞意义。可以说,消费社会中一些人对符号化商品的饥渴症,与他们对自我身份的不确定感和焦虑感是紧密相连的。


              IP属地:河南98楼2025-02-10 13:10
              回复
                消费社会不仅安慰人们“穿什么就是什么”,告诉人们个人身份只不过是一个可以随意打扮的小姑娘;而且还为人提供了一整套具有结构差异性的符号化商品,任人选择。为了弥合自我身份期待和无情现实之间的巨大沟壑,新穷人嗜物如命,通过营造一种上等阶层生活的氛围,来满足自己那不堪一击的骄傲。
                一个人的身份不是无可选择地取决于他在生产过程中的角色,而是一种可以通过消费活动随意进行建构的产物。消费越来越不是一种以实用性为目的的购买行为,而是一种表达自我身份的文化行为和修饰自我形象的审美行为。


                IP属地:河南99楼2025-02-10 13:13
                回复
                  大卫·里斯曼在《孤独的人群》中将当代社会的特征概括为“他人导向”。“他人导向”意味着过分重视其他人对自己的评价,过分在意自己呈现于他人的形象。越来越多的人沉溺于对各种消费品和感官体验的末日狂欢般的饕餮享受。
                  未来既然已经变得充满威胁、不可捉摸,那只有傻瓜才不会及时行乐。从这一角度看,在享乐主义生活态度的明快色调背后,我们似乎也可以发现一些悲观主义的沉重底色。


                  IP属地:河南100楼2025-02-10 13:14
                  回复
                    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深谙诱惑的技巧,它永远不会让人满足于自己的现在所有,而总是自信满满地告诉人们,你的生活是有所欠缺的,而弥补这一欠缺的方法又是简单易行、触手可及的,即为你的生活增添一件消费品。
                    为消费主义意识形态所俘获的群体,盲目信赖消费的神奇力量,认为消费不仅能够治愈种种不幸、化解种种不满,而且还能够为人带来自己随心所欲的身份,以及一种审美化的生活。


                    IP属地:河南101楼2025-02-10 13:14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