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 关注:243,722贴子:1,328,210

回复:淮阳子(6.7)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只有当野外的大自然与我们存在一定的距离的时候,人类的脑袋里才会浮现出“花园”的念头。最早的花园可以追溯到美索不达米亚文明时期。无论是亚洲、欧洲、非洲还是南美洲,“花园”都曾经以不同的形式,出现在早期的历史之中。
如果“花园”在各种截然不同的文化中,都曾或多或少的被当做一种表达手段,那么“花园”就肯定是满足了人类的某些基本需要。为什么人类总觉得需要修建花园?最简单的一种回答是:因为花园让我们感到幸福和舒适。
人类总是执着于将一方土地变成乐园,这一现象反映了人类对宁静祥和以及平衡的追求,因为人类总是恐惧死亡、渴望永生、害怕混乱、向往秩序、受理性约束,又有时被本能操纵。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2-07 02:41
回复
    柏拉图提到哲学家的生活就是“死亡练习”。灵魂一方面受到现象世界金钱、权力、色相等诱惑,另一方面,又能回忆起理念世界之真、善、美而在诱惑面前保持理智,不至于沦落到罪恶的深渊。
    柏拉图认为这种对理念世界的回忆就是进行哲学学习。柏拉图在多变的现象世界之上设立了一个真、善、美的世界。如果说“死”是对“生”的否定,则理念世界之真、善、美便是对这种“死”之不幸的补偿,因而有效地克服了人对死亡的恐惧,并激发人在有生之年维系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IP属地:河南47楼2025-02-07 02:42
    回复
      在古希腊和罗马哲学中,有很多哲学家早就认识到了世界是一个有机的、完美的体系,那么这个体系是由什么力量所创造的呢?他们认为,不可能是凡俗的人类创造的,那么显然是在人类之外存在着某种未知的超越人类的力量。柏拉图把这种超越人类、创造万物的本源称为理念。理念是不增不减、不变,同时创造世界万物的本体。


      IP属地:河南48楼2025-02-07 02:42
      回复
        任何一种真正的哲学理论,都是人类文明的思想总结和理论升华,都具有其深厚的和深刻的文明内涵。思想力,是穿透现实的表象和问题的迷雾的洞察力。哲学的思想力,在其现实性上,体现为它的理论的逻辑力量、理论的说服力量、撞击人的理论思维的征服力量。
        任何重大的哲学问题都源于重大的现实问题,任何重大的现实问题都深层地蕴含重大的哲学问题。哲学以其逻辑化的概念体系去观照现实,才能超越感觉的杂多性、表象的流变性、情感的狭隘性和意志的主观性,全面地反映现实、深层地透视现实、理性地反观现实、理想地引导现实。


        IP属地:河南49楼2025-02-07 02:43
        回复
          选择性再现永远只是还原了部分真实,而不是真实的全部,对于部分真实的组接、解释,实际上就构成了新的意义。无论影像的内容有多复杂或者难以解构,它都是可视、可感知的。有了照片之后,认识事物的方式发生了变化。大多数时间,还未接触事物本身前我们就已感知到事物的照片。
          照片毕竟不是真实,而是真实的影像,它通过提供真实的影像唤起观看者对于真实的渴望。照片将世界由整体切割为可以任意组合的原子,将整体时间切割为可以非线性编辑的瞬间。世界最终被照片简化和重构为一个新的影像世界。


          IP属地:河南50楼2025-02-07 02:48
          回复
            “逻各斯”本来的意思是话语、言说,“神圣的逻各斯”则是神的话语,引伸为万物的法则、规律,这个词在斯多葛派那里被进一步抽象化,形成了“逻辑”(Logik)一词。所以“逻各斯”代表着普遍的规范性,清晰的可表达性、可言说性。
            西方后现代主义把他们自己的哲学传统称之为“逻各斯中心主义”。亚里士多德说“人是说话的动物”,又译作“人是理性的动物”,实际上他说的就是“人是逻各斯的动物”,理性、语言被看作人的本质。


            IP属地:河南51楼2025-02-07 02:50
            回复
              柏拉图:“哲学是神明们送给和将送给人类的所有礼物中最美好的。没有比此更伟大的财富了。”哲学是对理念的最完美、最高级的热恋与追求,它使人们能够摆脱平庸生活的束缚,回到理念的身边。


              IP属地:河南52楼2025-02-07 02:51
              回复
                苏格拉底-柏拉图的工作之核心意义就是捍卫求真精神。求真精神不是生理的欲望,却是心灵的欲望,它来自于心灵自身的某种不完满状态。常人的心灵不会没有出路,而总是有许多道路可走。这些道路就是大众的意见、流传的常识。人们在具备反思能力之前必定已经接受了足够丰富的意见。
                这些意见足以“解决”常人的绝大多数“困惑”。于是,这些意见就是“常识”或“习俗”。问题在于,这些常识未必就是真理。脱离真理的常识就是“迷信”。柏拉图的著作从整体上告诉我们:首先,哲学的任务不是对“真理”的展示,而是对“困惑”的展示。
                苏格拉底式的“困惑”不是无知状态,更确切说,它是对于意见的拒斥或悬搁状态。这种状态就是迷信的终结。柏拉图保留了苏格拉底的这种否定性精神,但是他又不愿意走到极端的怀疑主义之中,而是试图选择一种积极的出路。希腊哲学伴随着“求真精神”在柏拉图这里基本成型了。


                IP属地:河南53楼2025-02-07 02:52
                回复
                  柏拉图认为宇宙开头是没有区别的一片混沌。这片混沌的开辟是一个超自然的神的活动的结果。依照柏拉图的说法,宇宙由混沌变得秩序井然,其最重要的特征就是造物主为世界制定了一个理性方案。
                  流传下来的各种残篇已经表明,在前苏格拉底哲学家中,“努斯”已作为一个哲学概念被使用,一些人将之视为推动万物运动的宇宙原动力。柏拉图在某种意义上把“努斯”视为最终直接把握“理念”的能力。逻各斯属于人的本质,努斯属于人的神性因素;前者是人的本质规定,后者是人的最高规定。


                  IP属地:河南54楼2025-02-07 02:54
                  回复
                    柏拉图认为,灵魂由三部分组成:理性、激情和欲望。三者的德性分别是:智慧、勇敢与节制。当灵魂的三部分各司其职时,灵魂便拥有正义,不仅能很好地发挥其指挥管理身体行动功能,还能使人获得幸福与快乐。


                    IP属地:河南55楼2025-02-07 02:55
                    回复
                      在《理想国》第十卷,厄洛斯死而复活,然后向人们传递了人死后的去处。根据厄洛斯神话,存在一个理性的宇宙秩序,每一个个体的命运都与之相连。在来世,幸福和不幸被按照今生实践的德行和恶性来分配。


                      IP属地:河南56楼2025-02-07 02:56
                      回复
                        在《斐多篇》中,哲学家被理解为渴望摆脱肉身,回到纯粹的不朽的灵魂世界的神秘主义者。哲人享受沉思的生活,而不太注重物质生活。美好或正义的生活是追逐智慧的生活,哲学家是下降到俗世中去处理政治事务的。
                        柏拉图的各篇著作基本都是对话录,并且是一口气从头说到尾的,没有分章分节。在《理想国》里,克法洛斯认为钱财给自己带来的最大好处是:“好人有了钱财,他就用不着存心作假或不得已而骗人了。”


                        IP属地:河南57楼2025-02-07 02:57
                        回复
                          任何美丽的个人最终都会变老,满头皱纹,会死去,并且不再存在,可是,美这个概念却是永恒的。在柏拉图的认识论中,任何物质的、个别的和必死的东西都被看成是虚幻和谬误的,而只有概念性的、抽象的和永恒的东西才是真实的和现实的。
                          柏拉图认为,事物的理念(概念)是永恒不变、客观存在的,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来把握;而具体事物本身是经常变化的,具体事物是对事物理念的“摹仿”,是不完美的,因此我们感受具体事物的感觉经验也是不可靠的。


                          IP属地:河南58楼2025-02-07 02:59
                          回复
                            西方传统哲学以本体论为其灵魂和核心。柏拉图深感可感世界中事物的变化多端,试图对这样的事物、尤其下定义是十分困难的。于是,他提出在我们的可感世界之外存在着某种确定不变的东西,即理念,并以理念去说明事物的本质。


                            IP属地:河南59楼2025-02-07 03:00
                            回复
                              柏拉图指出:世界由“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所组成。理念的世界是真实的存在,永恒不变,而人类感官所接触到的这个现实的世界,只不过是理念世界的微弱的影子,它由现象所组成。
                              柏拉图指出,“马”的含义本身独立于各种马(“有形的”),它不存在于空间和时间中,因此是永恒的。但是某一匹特定的、有形的、存在于感官世界的马,却是“流动”的,会死亡,会腐烂。


                              IP属地:河南60楼2025-02-07 03:0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