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ct 2
按照早在一年前就已拟订、演习、修改审定的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一个半小时之后,德/国通过驻莫/斯/科大/使向苏/联正式宣战。
以枪炮为画笔、血泪为颜料、疆土为图纸,苏/德两国长年以来生死纠葛的历史,即将写下最为惨烈的一页。
应该有个战前动员的,可是本来就不善言辞的基尔伯特,觉得喉咙里像是冻了一块冰。他环视四周,即将开拔去前线的士兵们列队站在那里,钢盔下露出的面容,或未脱稚气,或饱经风霜。可他们的表情却是那样整齐划一,每张脸上都写着不悔的信念和单纯的热情,他们大概还不清楚,自己不久以后要面对的东西有多残酷,是苏/联的暴雪还是北/非的烈日,是杀戮还是死亡。仓促的告别之后,他们就将奔赴不同的远方,在千万里的战线上抵死苦斗。
我们是德/意/志的军人,背负了整个德/意/志的幸福。基尔伯特眼神沉郁而锋利,逐个与他们对视,强压下心底的苦涩。面前的这些人都以为,自己是为国家而战、为荣誉而死。原来不明白真相,确实是幸福的。
不知道眼前的人中有多少还能再回到这片土地上,在见过了真正的战争以后,依然不改变一度坚信不疑的那些事情。基尔伯特不愿开口鼓励他们去送死,那些大而无当的鬼话,连本大爷自己都说服不了。但是既然战争已经难以阻止,就像出膛的枪弹一样不可挽回,现在他能选择的,只有沉默。
在《科/尼/希/格/莱/茨进行曲》壮阔的节奏中,基尔伯特突然想起了那个将路德维希带到他身边的老头子。以必死之心为每一场战役做准备,这就是从“帝国宰相”那里学来的。
送他上前线时,那位老人从容地把一小包毒药放到怀里。不是胜利就是死吗……这个小动作在基尔伯特心里激起了种莫名的亲近感,不管喜不喜欢那个老家伙,他们的命运都早已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本大爷是为战争而生的,战败和死亡,在他这里本来就是同义词——或者说,死还要更好一点?
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多少胜算的豪赌,可是他们到底赢了。回头看时,史书上却找不到那包毒药的踪影。胜利者的征服之路只可能是条阳关大道,而失败者,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所有翻身的机会。他打记事起在满是灰尘的房间里乱翻过的所有旧书,都是这个样子。在那些编纂者看来,所谓成功,一定是神的恩赐。为了让子民和后人相信,他们是战无不胜的,过程中的波折、彷徨和危疑,都应该尽快被忘掉。长此以往,人们只知道战争给他们带来骄傲、国土、荣誉……一切的一切,却不会记得,这背后的丑陋与牺牲。
基尔伯特无意识地咬着唇,这是他想问题时的习惯动作。当年的他可比现在爽快多了,只要牺牲可以换来相应的东西,那么不管代价有多惨烈,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他早就受够了不流血的死亡,除了低头等待与忍耐,什么事情也不能做。如果他的命途早已注定险恶难行,这一世一定要背负缺憾,那么与其漫长而黯淡,不如短暂而光荣——即使是,披着一身荣光,骄傲地昂头走向末路。
惟有依靠武力,才能将这片分崩离析的土地在他掌中重新聚拢起来,合为一体。基尔伯特模糊地想着,唇边的笑容毫无温度。这不正是亲父一直想要看到的吗?普/鲁/士的大军,如铁流般冲决一切阻碍,黑鹰以战神之姿凌空而起,骄傲地盘旋于欧/洲大陆之上,舒展的羽翼遮蔽了阳光,投下大片凌厉而不祥的阴影。
惟有杀戮才能换来重生。我不畏惧铁血,基尔伯特想,我会用自己的手,唤醒那个沉眠的帝国——不,这将是一个新的、值得我拼上性命去守护的帝国。
也是,我爱的人。
从回忆中猛醒,基尔伯特苦笑,出征的时候还想着这些,无异于自寻烦恼。战场上的杀戮机器不需要任何感情来充当润滑剂,连爱与忠诚,都不是必需品。
“有些东西是值得为它而死的。”可他还是走神了,五年前伊万的那句话,突然在耳边响起,本来以为早就忘记了。
自己站在这里,就是种对死神的挑衅吧。基尔伯特冷冷抿唇,虽然玩命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为了什么事情而死。能让他用性命去赌的到底是哪一样,自以为是的爱,还是军人的尊严与骄傲?
即使血脉相连,即使倾心相待,说到底生死关头上我们谁都帮不到谁,始终只能是自己孤独一人。
基尔伯特用力晃晃脑袋,把这些无聊的念头赶出去。既然战略已经决定,他能做的就是在战术上让胜算最大化。不安分的血液又开始和着军乐一起,撞击着他的耳鼓。无论如何都要打好这场仗,即使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原来以制造死亡为职业的军人,竟然是这样不可救药的存在呀……
TBC
按照早在一年前就已拟订、演习、修改审定的代号为“巴/巴/罗/萨”的计划,德/国于1941年6月22日凌晨4时,动用了190个师的兵力、近5000架飞机和3410辆坦/克,对苏/联发动突然袭击。一个半小时之后,德/国通过驻莫/斯/科大/使向苏/联正式宣战。
以枪炮为画笔、血泪为颜料、疆土为图纸,苏/德两国长年以来生死纠葛的历史,即将写下最为惨烈的一页。
应该有个战前动员的,可是本来就不善言辞的基尔伯特,觉得喉咙里像是冻了一块冰。他环视四周,即将开拔去前线的士兵们列队站在那里,钢盔下露出的面容,或未脱稚气,或饱经风霜。可他们的表情却是那样整齐划一,每张脸上都写着不悔的信念和单纯的热情,他们大概还不清楚,自己不久以后要面对的东西有多残酷,是苏/联的暴雪还是北/非的烈日,是杀戮还是死亡。仓促的告别之后,他们就将奔赴不同的远方,在千万里的战线上抵死苦斗。
我们是德/意/志的军人,背负了整个德/意/志的幸福。基尔伯特眼神沉郁而锋利,逐个与他们对视,强压下心底的苦涩。面前的这些人都以为,自己是为国家而战、为荣誉而死。原来不明白真相,确实是幸福的。
不知道眼前的人中有多少还能再回到这片土地上,在见过了真正的战争以后,依然不改变一度坚信不疑的那些事情。基尔伯特不愿开口鼓励他们去送死,那些大而无当的鬼话,连本大爷自己都说服不了。但是既然战争已经难以阻止,就像出膛的枪弹一样不可挽回,现在他能选择的,只有沉默。
在《科/尼/希/格/莱/茨进行曲》壮阔的节奏中,基尔伯特突然想起了那个将路德维希带到他身边的老头子。以必死之心为每一场战役做准备,这就是从“帝国宰相”那里学来的。
送他上前线时,那位老人从容地把一小包毒药放到怀里。不是胜利就是死吗……这个小动作在基尔伯特心里激起了种莫名的亲近感,不管喜不喜欢那个老家伙,他们的命运都早已绑在一起,密不可分。
本大爷是为战争而生的,战败和死亡,在他这里本来就是同义词——或者说,死还要更好一点?
这本来就是一场没有多少胜算的豪赌,可是他们到底赢了。回头看时,史书上却找不到那包毒药的踪影。胜利者的征服之路只可能是条阳关大道,而失败者,从一开始就被剥夺了所有翻身的机会。他打记事起在满是灰尘的房间里乱翻过的所有旧书,都是这个样子。在那些编纂者看来,所谓成功,一定是神的恩赐。为了让子民和后人相信,他们是战无不胜的,过程中的波折、彷徨和危疑,都应该尽快被忘掉。长此以往,人们只知道战争给他们带来骄傲、国土、荣誉……一切的一切,却不会记得,这背后的丑陋与牺牲。
基尔伯特无意识地咬着唇,这是他想问题时的习惯动作。当年的他可比现在爽快多了,只要牺牲可以换来相应的东西,那么不管代价有多惨烈,他都不会皱一下眉头。他早就受够了不流血的死亡,除了低头等待与忍耐,什么事情也不能做。如果他的命途早已注定险恶难行,这一世一定要背负缺憾,那么与其漫长而黯淡,不如短暂而光荣——即使是,披着一身荣光,骄傲地昂头走向末路。
惟有依靠武力,才能将这片分崩离析的土地在他掌中重新聚拢起来,合为一体。基尔伯特模糊地想着,唇边的笑容毫无温度。这不正是亲父一直想要看到的吗?普/鲁/士的大军,如铁流般冲决一切阻碍,黑鹰以战神之姿凌空而起,骄傲地盘旋于欧/洲大陆之上,舒展的羽翼遮蔽了阳光,投下大片凌厉而不祥的阴影。
惟有杀戮才能换来重生。我不畏惧铁血,基尔伯特想,我会用自己的手,唤醒那个沉眠的帝国——不,这将是一个新的、值得我拼上性命去守护的帝国。
也是,我爱的人。
从回忆中猛醒,基尔伯特苦笑,出征的时候还想着这些,无异于自寻烦恼。战场上的杀戮机器不需要任何感情来充当润滑剂,连爱与忠诚,都不是必需品。
“有些东西是值得为它而死的。”可他还是走神了,五年前伊万的那句话,突然在耳边响起,本来以为早就忘记了。
自己站在这里,就是种对死神的挑衅吧。基尔伯特冷冷抿唇,虽然玩命的次数已经数不清了,但他从来没有想过,自己会为了什么事情而死。能让他用性命去赌的到底是哪一样,自以为是的爱,还是军人的尊严与骄傲?
即使血脉相连,即使倾心相待,说到底生死关头上我们谁都帮不到谁,始终只能是自己孤独一人。
基尔伯特用力晃晃脑袋,把这些无聊的念头赶出去。既然战略已经决定,他能做的就是在战术上让胜算最大化。不安分的血液又开始和着军乐一起,撞击着他的耳鼓。无论如何都要打好这场仗,即使这并不是自己的本意。原来以制造死亡为职业的军人,竟然是这样不可救药的存在呀……
T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