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林玄学的核心议题是“名教”与“自然”的关系。“名教”与“自然”的关系问题,是“有”“无”之辨在社会政治领域的集中反映。以阮籍为代表的竹林玄学的核心精神是倡导超越名教生死、摆脱情欲物累的自然人生,试图在世务纷扰、生存危机下构建一个能够安身立命的具有独立人格而又逍遥自由的精神境界。
王弼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调和二者,主张“名教本于自然”,以“自然”为“无”,为本;以“名教”为末、为用,强调名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王弼继承了何晏的“贵无”主张,“道”即“无”即“本”,“万物”即“有”即“末”。具体来看,“万物”—“有”—“末”对应的是千姿百态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道”—“无”—“本”则是这些具体事物及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的依据和理则。
王弼从道家的立场出发调和二者,主张“名教本于自然”,以“自然”为“无”,为本;以“名教”为末、为用,强调名教应该顺应人的自然本性。王弼继承了何晏的“贵无”主张,“道”即“无”即“本”,“万物”即“有”即“末”。具体来看,“万物”—“有”—“末”对应的是千姿百态的具体事物和现象,“道”—“无”—“本”则是这些具体事物及现象之所以能够存在的依据和理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