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思想里的“身”还是一切意义传达、审美标准的原初起点。言谈笑貌所呈现的“身”向着他人开放,通过人与人互动的方式参与到意义构造活动和领会活动当中。所以,儒家特别强调“察言而观色”(《论语·颜渊》)、“正颜色”(《论语·泰伯》)之于沟通、谅解的意义。
中国的艺术描绘“身”的时候,对于“容”、“色”的重视,远远高于“形”或“体”,原因也在于容色笑貌对于意义的传达和沟通来说,比肉体组织的块面和线条要直接得多。
中国的艺术描绘“身”的时候,对于“容”、“色”的重视,远远高于“形”或“体”,原因也在于容色笑貌对于意义的传达和沟通来说,比肉体组织的块面和线条要直接得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