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7贴子:613,395

回复:淮阳子(6.3)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圣人感人心而天下和平”,人世间的所有事都是以人心为基础的,人心对应的是人情。圣人通感人心人性人情,找出人同此心心同此理的同理心,推行开来,就可以天下和平。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1-31 21:42
回复
    当一个人的思想感情受到外界事物的影响,就容易发生激动的感觉,在意识、情绪上起反应。少男少女之间相互倾慕的情感是上天赋予的最自然的情感,其中不掺杂任何功利的因素。没有这种男女之间相互倾慕的朴素情感,婚姻便失去了情感的基础。


    IP属地:河南47楼2025-01-31 21:42
    回复
      《周易》下经三十四卦以咸卦开始,首谈夫妇之道,这是人文人伦的基础,因为有了夫妇才有子女,有子女就有了父子关系。程颐说:“天地万物之本,夫妇人伦之始,所以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继以恒也。”


      IP属地:河南48楼2025-01-31 21:43
      回复
        无心之感就叫咸。无心代表自然,感情自然而然地流露出来,就叫无心之感。恒是看得见的心,咸是看不见的心。一个是无心之感,一个是有心经营。恋爱过后步入婚姻殿堂,那是恒卦,婚姻是需要经营的。


        IP属地:河南49楼2025-01-31 22:15
        回复
          “咸”,是无心之感,是不掺杂任何私欲的感情,是毫无目的地希望对方好。男女以自然的真情相感应而伉俪情深;圣贤以至诚感应人民而使天下和平。咸卦强调的是“感”,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都要真诚地相待,凡事由衷而为,这样就能互相感应,才能更好地理解和影响别人,处理好相互的关系。


          IP属地:河南50楼2025-01-31 22:16
          回复
            《道德经》继承《易》道,传播、传递《易》道;用《易》道来驾驭天道、地道、人道;用《易》道来认识自然、社会、人类自身;用《易》道来改造自然、社会、人类自身。《易》之用,上通天、下通地、中通人事:故有唐朝医学家孙思邈之“不知易便不足以言医”。


            IP属地:河南51楼2025-01-31 22:18
            回复
              “知易者不占,善易者不卜”这句话分别出自《论语》和《荀子·大略》。知易之后等同于知天命、法天道,懂得了顺应自然之道,内心坦然、胸中无惑,没有什么疑惑需要占卜寻求上天指引的。


              IP属地:河南52楼2025-01-31 22:22
              回复
                没有疑问不占,也就是理性能够判断的事情,依常理常情或者现代的科学技术即可决定其结果,又何必占问?比如现代科技预测天气已经非常精准,哪还有必要占卜的形式去预测。违法乱纪,伤风败俗,损人利己的事情不用占,占了也是凶。


                IP属地:河南53楼2025-01-31 22:22
                回复
                  学习易经的目的不是占卜,而是明道,明天道以立人道,明白宇宙万物的运行规律以及万事万物微妙的联系。易经表达的是天道的自然运行规律,人道的必然发展规律。顺之者昌,逆之者亡。这个规律就是一分为二物极必反,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凶中寓吉,吉中藏凶,吉凶之间不断转化的自然规律。


                  IP属地:河南54楼2025-01-31 22:23
                  回复
                    “和”的本义原指音乐上的众音协调而言,后来引申为一切不同事物之间互相作用而臻乎协调统一的哲学范畴。在《周易·兑为泽》中,“和”是大吉大利的象征。在《尚书》中,“和”被广泛地应用到家庭、国家、天下等领域中,用以描述这些组织内部治理良好、上下协调的状态。
                    “和”的本质,就在于统一体内多种因素的差异与协调。万物处在其应当在的位置上或使万物处在一个合理的本来的位置上,各在其位,各安其位,这就是宇宙的本然状态。


                    IP属地:河南55楼2025-01-31 22:24
                    回复
                      《易》虽然强调天地的先在性和根源性,但又对人特别重视,认为人可以与天、地并立为三,合称“三才”。“易之道”,对认识外界、判断吉凶和指导人类生活而言非常重要,它就是贯通于天地人三才之中的阴阳之道。儒家的“天人合一”,是将人类统一到天地和万物之中的一体意识。


                      IP属地:河南56楼2025-01-31 22:42
                      回复
                        《周易》的主旨有二:其一是“崇德广业”,即是通过《易》来充实自己的德性,扩大自己的业绩。其二是“极深研几”,即是通过对《易》的研究,穷极其深奥抽象的哲理,研究其微妙的运动变化的机制。


                        IP属地:河南57楼2025-01-31 22:43
                        回复
                          古人制作《周易》,目的是:“以通天下之志,以定天下之业,以断天下之疑”(《系辞上》〉,希望能够了解天下人的心意,使大家和衷共济;能够成就天下人的事业,使大家安居乐业;能够决断天下人的疑惑,使大家充满信心。


                          IP属地:河南58楼2025-01-31 22:44
                          回复
                            潜龙勿用,比喻君子压抑予下层,不能有所作为。如果不“潜”,不“勿用”,则可能遇到麻烦。见龙在田,比喻君子挣脱了压抑的处境,开始步入社会生活。龙出现在大地上,喻指君子走出了压抑的低谷,正开始谋取能够广泛施予德泽的社会地位。
                            有才德的君子始终是白天勤奋努力,夜晚戒惧反省,虽然处境艰难,但终究没有灾难。龙跃入深潭,退可藏身于千仞之下,进可升腾于云天之外,进退有据,潜跃由心,喻指君子处境从容,故无灾难。飞龙在天,这时候,无论是地位、才智,都达到了成熟阶段,正是大展拳脚的时候。喻指君子处世得意,其事业如日中天。


                            IP属地:河南59楼2025-01-31 22:47
                            回复
                              “师”指用兵。师卦,阐释由争讼终于演变成战争的用兵原则。军队必须是正义之师,统帅必须中庸、公正,老成持重,不可好战喜功。战争必须得到人民的支持,才能战无不胜。机动灵活,严于律己,从容沉着对付一切,必能成功。
                              兵凶战危,用兵乃圣人不得已而为之,但它可以顺利无阻碍地解决矛盾,因为顺乎形势,师出有名,故能化凶为吉。古人几乎把战争当做一种仪式来对待,当做一门艺术来研究。中国古代兵书的发达,世所罕见。


                              IP属地:河南60楼2025-01-31 22:49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