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理吧 关注:77,787贴子:259,340

回复:心生菩提树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第十九篇:每一种创伤,都是一种成熟
     在古印度的时候,常常发生干旱或是水灾,因此,老百姓们常常失去收成,过着饥肠辘辘的日子。有一位婆罗门,因为不忍心看到大家总是饥饿的样子,于是,他每天清晨都到神庙里去祈求大梵天为人间免去灾难,使人们能过上吃饱穿暖的日子。
     也许是因为他虔诚的缘故,感动了大梵天,终于在一天清晨,大梵天来到了他的面前。他激动地叩拜在大梵天的脚下,并对大梵天说:“尊敬的大梵天啊,您常常让土地干旱或洪水成灾,导致农民失去收成,现在大家都过着饥饿的日子,您怎么能忍心呢?还是让我来教您点东西吧。”
     大梵天听完婆罗门的话之后,他并没有生气,反而趁着婆罗门磕头的时候,偷偷地笑了一下,就对婆罗门说:“那就请你教我吧。”
     “请您给我一年的时间吧,在这一年里,按照我所说的去做,我会让您看见,世界上再也不会有贫穷和饥饿的事情发生了。”婆罗门说。
     就这样,大梵天给了婆罗门一年的时间,并在这一年里,满足了婆罗门所有的要求。没有狂风暴雨,没有电闪雷鸣,没有任何对庄稼有危险的自然灾害发生。当婆罗门觉得该出太阳了,就会阳光普照;要是觉得该下点雨了,就会有雨滴落下来,想让雨停,雨就马上停止,环境真是太好了,小麦的长势特别喜人。
     转眼,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婆罗门看到麦子长得那么好,就又向大梵天祷告说:“大梵天你瞧,要是再这么过十年,就会有足够的粮食来养活所有的人,人们就算不干活也不会饿死了。”大梵天没有回话,只是在空中对着婆罗门微笑着。
     终于到了收割的时候,人们兴高采烈地来到麦田里。可是令婆罗门惊讶的是,当大家割下麦子时,却发现麦穗里什么都没有,里边空荡荡的。婆罗门惊慌极了,于是,他又跑到神庙里去向大梵天祷告说:“大梵天呀,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呀?”
     这时,大梵天又出现了,他依然微笑着对婆罗门说:“那是因为小麦都过得太舒服了,没有受到任何打击的缘故。这一年里,它们没经过风吹雨打,也没受到过烈日煎熬。你帮它们避免了一切可能伤害它们的事情。没错,它们长得又高又好,但是你也看见了,麦穗里什么都结不出来,我的孩子……”
     听了大梵天的话,婆罗门无言以对。
     万事顺意是不利于成长的,要想品尝成功的喜悦,就要经受必要的锤炼。过太舒服的生活会消磨你的意志,让你停滞不前。



62楼2010-12-16 01:57
回复
    回复:66楼
    说得太好了,所谓阴阳相生相克,就是这样的道理。而且,这句话,对生活,对事业,都是非常有用而且颠扑不破。共勉!


    67楼2010-12-17 01:01
    回复
      第二十篇: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
           一天,佛陀站在云端俯瞰人间,他看到城市里熙熙攘攘,人们都在匆匆地前行。佛陀若有所思地问他的弟子:“弟子们,你们看呀,人们整天都忙忙碌碌,这究竟是为了什么呢?”
           弟子们双手合十,恭声答道:“佛陀,人们整天这样地忙忙碌碌,不外乎是为了‘名利’二字。”
           “那么,有了名利又能怎样呢?”佛陀接着问道。
           “有了名可以得到别人的尊重,有了利可以满足肉体的奢侈。”一个弟子回答。
           “那无名无利的平民百姓,他们整天到晚劳累忙碌,又是为了什么呢?”
           “佛陀,平民百姓劳累忙碌是为了养家糊口,穿衣吃饭。”一个弟子平静地答道。
           “穿衣吃饭又是为了什么呢?”佛陀接着问。
           一个弟子站起身来,躬身答道:“佛陀,人们吃饭穿衣是为了滋养肉身,享尽天年的寿命呀!”
           佛陀用清澈的目光环视着弟子们,沉静地问道:“那么,你们来说说肉体生命究竟有多长久?”
           “佛陀,有情众生的生命平均起来有几十年的长度。”一个弟子充满自信地回答。
           佛陀摇了摇头说:“你并不了解生命的真谛。”
           另一个弟子见状,充满敬重地说道:“人类的生命如花草,春天萌芽,灿烂似锦,冬天则枯萎凋零,化为尘土。”听了他的话,佛陀露出了赞许的微笑,说:“你能够体察到生命的短暂迅速,但是对佛法的了解,仍然限于表面。”
          这时,又听得一个无限悲怆的声音说道:“佛陀,我觉得生命就像蜉蝣虫一样,早上才出生,晚上就死亡了,充其量只不过是一昼夜的时间!”
           “喔!你对生命朝生暮死的现象能够观察入微,对佛法已经有了进入肌肉的认识,但还是不够透彻。”
           在佛陀的不断否定、启发下,弟子们的灵性越来越被激发起来。这时又有一个弟子站起来说道:“佛陀,其实人们的生命跟朝露没有什么两样,看起来不乏美丽,甚至有的时候是如此的凄美壮观,但是只要阳光一照射,一眨眼的工夫它就蒸发消逝在这个空间而变得无影无踪了。”佛陀含笑不语。弟子们更加热烈地讨论起生命的长度来。后来,一个弟子站起身来,断然地说道:“佛陀,依弟子看来,生命只在一呼一吸之间。”
           语音一出,四座愕然。大家都凝神地看着佛陀,期待着佛陀的开示。
           “嗯,说得好!人命的长度,就是一呼一吸之间。只有这样认识生命,才能真正体味生命的精髓。弟子们,你们切不要懈怠放松,以为生命很长,就抱着‘明日复明日’的心态活下去,像露水有一瞬,像蜉蝣有一昼夜,像花草有一季,像凡人有几十年。其实生命只有一呼一吸这样的短暂呀!你们应该好好地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把握生命的每一分钟,每一时刻,勤奋不已,自强不息。”
           生命短暂,值得珍惜。在拥有的每一分每一秒,都要提醒自己不要虚度。珍惜生命中的所有,不断前进,才不枉度此生。


      68楼2010-12-17 01:06
      回复
        回复:69楼
        呵呵,如果提出来,就引不出你的金玉良言了。
        回复:70楼
        正因为我们不是佛,所以才会有那么多烦恼和痛苦。怎么办?参悟。还是那句话,高山仰止,虽不能至,心向往之。
        回复:71楼
        能让大家这样一起参悟,那发这个贴真的是功德了,呵呵。


        72楼2010-12-18 00:51
        回复
          第二十一篇:以坦然的心看待他人的品评
               从前,有两位小和尚,一个姓黑,一个姓白。为了拜师学艺,做进一步的修炼,他们讨论各自分开去寻求名师。同时,他们也约定,十年后的今天,他俩一定再回到分手位置的渡船码头,不见不散。
               岁月如梭,十年一晃就过去了,两人依约回到渡船码头见面。白和尚问黑和尚:“黑老大,你的功夫一定很精进。这十年里,你老兄练就了什么绝活呢?”
               黑和尚很自豪地说:“我拜了一位禅师的传人为师,练就了‘芦苇渡江’的无上功夫,现在就让你开开眼界。”说完后,立刻摘下一根芦苇草,丢入江中,他乘着芦苇草渡江而过。后来,白和尚也跟着其他的人,坐着渡船过了江。两人刚一碰面,黑和尚就很得意地向白和尚说:“白老弟,你看怎么样啊?你老弟练了什么无上的功夫?赶快也露一手,让我瞧一瞧。”
               白和尚很不好意思地四下看看,才低声地说:“我好像什么都没有练,师父教我每天只管认真地吃饭,认真地睡觉,专心一意地当和尚,连敲钟念经都要很专一,万般事情努力去做,而后一切随缘而行。师父说,这是无上的‘智能与心法’,我也不知道对不对。”
               黑和尚听了之后,哈哈大笑,大声说:“这也算是功夫?你这十年都白混了。”
               白和尚听了这话后,先是露出不置可否的表情,然后正经八百地问黑和尚:“黑大哥,你还练了其他功夫吗?”
               黑和尚用很难以置信的眼神,瞄了白和尚一眼,反问白和尚说:“老弟啊,难道我用十年的时间练就的神功‘芦苇渡江术’还不算精进吗?”
               白和尚搔了一搔头,回答:“黑大哥,你是很厉害,可是我只付给船夫三文钱就可以渡江,为什么你要花十年的时间去练它?难道你的十年功夫只值三文钱?”
               黑和尚当场愣住了,哭丧着脸,一下子不知如何作答。
               “要是没有船呢?”黑和尚的师父不知何时来了,他朗声问道。
               这回,轮到白和尚语塞了。
               世上没有无用的功夫,只怕没有任何特长。一个人不能狂妄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应该珍惜自己所拥有的一切,以平和的心态看待别人对自己的品评。
          


          73楼2010-12-18 00:55
          回复
            回复:74楼
            太极先生见解深刻,向你学习!


            75楼2010-12-18 23:16
            回复
              第二十二篇:靠内心的光明寻找前进的方向
                   德山禅师有一次到崇信禅师那里悟道。崇信禅师住在龙潭,德山禅师初到龙潭的时候,因为心情不好,似乎牢骚满腹,于是在山门外大声叫道:“说什么圣地龙潭,既不见龙,又不见潭!”
                  崇信禅师在山门内应道:“你已到了龙潭!”
                   德山禅师闻此应声,有所契悟。从此,德山禅师就留在这里,跟着崇信禅师参禅。
                   有一天晚上,德山禅师站在崇信禅师的身边,久久不肯离去。崇信禅师问道:“时间已经不早了,你怎么不回去休息?”
                   德山禅师向门外走了几步,回头说道:“外面天黑!”
                   于是,崇信禅师点了纸烛递给德山禅师,德山禅师正想用手去接,崇信禅师一口气又把纸烛吹灭。德山禅师见此大悟,立刻向崇信禅师顶礼,良久不起。崇信禅师便问道:“现在一片漆黑,你见到了什么?”
                   德山禅师说道:“弟子心光已亮,从此不再怀疑天下老和尚的舌头了。”
                   外面的天黑不害怕,只要内心光明,就能找到前进的方向。明智的人不易为别人的想法所影响,自身明亮的心光,就是最好的指路明灯。


              76楼2010-12-18 23:19
              回复
                回复:79楼
                谢谢你的深入阐释!您的点评让我在学习过程中找到一个支点的参照。望多指教!


                80楼2010-12-20 13:22
                回复
                  第二十三篇:信心是达成心愿不可缺少的要素
                       有个年轻和尚,发誓要用募捐来的钱修建一个佛的金身。这件事虽然功德无量,但是困难太大了。但是,这个和尚一旦立下了宏愿,就决不退缩。
                       募款的第一天,他早早就来到了最繁华的地方,向过路人乞讨施舍。不一会儿,过来一个武士,和尚施礼道:“贫僧誓愿塑佛金身,请施主捐一点吧!”
                       武士都没正眼看他,像是没听见的样子,迈着大步走了。和尚急忙追上去,低声乞求:“给多少都行!”
                       武士厌烦地挥手,十分干脆地拒绝道:“不!”
                       武士在前面走,和尚在后面跟着,一直走了十多里路。最后那个武士无可奈何地随手扔下一文钱。和尚从地上捡起那文钱,朝武士行礼致谢。
                       武士觉得奇怪,问道:“一文钱也值得你这样高兴?”
                       和尚回答道:“这是贫僧靠行乞修建佛身的第一天,如果不能化到这一文钱,或许贫僧的心志就会产生动摇。如今承蒙您慷慨施舍,贫僧对于成就大愿已经确信无疑,所以感到无限欣喜。”
                       说完,便引身告退,按照原路回去继续化缘。
                       暑去冬来,经过无数个风雨霜雪的日子,和尚终于筹足了资金,完成了自己的心愿。
                       聚沙能成塔,滴水能穿石。培养所有的善行,清净自己的心念,如果一个人能信心十足地朝目标迈进,他终究会获得意想不到的成功。


                  81楼2010-12-20 13:25
                  回复
                    回复:83楼
                    痛快啊,智慧的火花在讨论中不断闪现。


                    84楼2010-12-21 00:23
                    回复
                      第二十四篇:渴求强烈才能心无旁骛
                           有一位自觉失意的年轻人来拜访僧人以求教智慧。
                           “年轻人啊,请随我一起来。”僧人这么说着,默默地向附近的湖走去。
                           走到湖边,僧人毫不犹豫地跨进湖里,向湖的深处走去。年轻人无奈,只好跟在他的后面。
                           湖渐渐深起来,水浸没到年轻人的脖子,可是僧人毫不介意年轻人那恐惧的目光,走得更远了。水终于浸没了年轻人的头顶。不久,僧人又默默地转回身,回到湖的岸边。
                           上岸后,僧人用揶揄的口吻问年轻人:“现在你告诉我,潜入水下时,你有什么感觉?除了想上岸之外,还考虑别的事吗?”年轻人立即答道:“我只想得到空气。”
                           僧人慢慢地说道:“正是如此啊!要想求得智慧,就要像沉入水下时想得到空气一样强烈,才能获得啊。”
                           真正的智者应及时清除自己心灵的污垢,舍弃感官的享受,使内心没有挂碍。不仅是求得智慧,做其他事也是一样,要有强烈的欲望。这样,你就可以心无旁骛地向着既定的目标前进。
                      


                      85楼2010-12-21 00:25
                      回复
                        第二十五篇:勇挑重担的勇气源于成熟的心智
                             庙里,老和尚和小和尚相依为命。
                             老和尚每天翻山越岭挑柴火,去集市卖掉以换取一天的口粮。后来,为了培养徒弟的吃苦精神,他叫小和尚替他挑柴火上集市去卖。
                             开始时,小和尚挺不愿意地挑了两挑,翻山越岭挑柴火着实把他给累坏了。挑了两天,小和尚再也挑不动了。老和尚没办法,只好叹着气让小和尚一边歇着去,自己还是一天接一天地挑柴挣钱糊口。
                             可是,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老和尚不幸病倒了,这一躺就是半个月起不了床。庙里失去了生活来源,眼看就要断炊了。小和尚没办法,终于主动挑起了生活的重担。每天天不亮,他就学着师父的样子上山砍柴,然后挑着去集市卖,一点儿也不觉得累。
                             “徒儿,别累坏了身子!”老和尚怜爱地看着小和尚忙碌的身影说。
                             这时,小和尚停下手中的活儿,对老和尚说:“师父,真是奇怪,刚开始你叫我挑柴火那两天,我挑那么轻的担子都觉得特别累,可是现在我挑的越来越重,相反倒觉得担子越来越轻了呢?”
                             老和尚赞许地点点头,说道:“这一方面是因为你的身体承受能力练出来了,更多的是你心理成熟的缘故啊!成熟使你产生了勇挑重担的勇气,当然就觉得担子轻了!”
                             不断锻炼,就能不断成熟。成熟的结果就是可以让人更有力量,更能承担重任。当你能够勇挑重担时,再大的困难也压不倒你。


                        89楼2010-12-21 21:10
                        回复
                          第二十六篇:意志坚定是安身立命的前提
                               弟子问禅师:“师父,该如何使身心清静呢?”
                               禅师回答说:“有个人听了算命先生的话,说他眉头泛光,当天就能变成富翁,于是他就直接走到别人的金铺里,当着别人的面伸手拿柜子里的金银,结果被人抓住送进了衙门。县太爷问他:‘你怎么敢在光天化日之下抢别人的钱财?’那个人回答道:‘我只看到了钱,没有看到人呀!’”
                               禅师紧接着说道:“有禅心的人,眼睛里看到的只有尘埃!”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厉声喝道:“你外出云游,在庙宇与丛林之间奔走,可曾找到你们的安身之处?如果只会跋山涉水来来去去,那只是白白踏破草鞋,等着阎王爷向你收草鞋钱吧!”
                               弟子又问:“怎样才能成佛?”
                               禅师拊掌大笑:“好!意志坚定的人,会将踏破的草鞋扔掉,光着脚向前走,没有了任何束缚,也就没有了任何烦恼,不用为草鞋破了担心,也不用为草鞋钱担心;意志不坚定的人,心里挂念太多,忧虑太多,心都装满了,千门万户都封锁了,还安什么身,立什么命!”
                               弟子望了望自己的草鞋,灵光一闪,顿悟了。
                               只有有了坚定的意志,才能让自己得到进一步的修炼,才能让自己的身心获得宁静,除却诸多烦恼,让自己真正拥有一颗纯净的心。


                          92楼2010-12-23 00:02
                          回复
                            第二十七篇:心存一颗包容的心
                                 侍者问禅师:“禅心在何处?”
                                 禅师说:“在广大虚空中。”
                                 侍者说:“我怎么看不见呢?”
                                 禅师说:“因为它广布虚空,所以无形。”
                                 侍者又问:“何时才能有形呢?”
                                 禅师说:“执著妄想时。”
                                 侍者说:“我还是不明白。”
                                 禅师说:“请拿来一些盐和一杯清水。”
                                 侍者就拿来了盐和清水。
                                 禅师说:“取一匙盐放入水中。”
                                 侍者于是取了一匙盐放入水中。
                                 禅师说:“你尝一尝,看看味道如何?”
                                 侍者尝了尝说:“咸。”
                                 禅师又说:“再取来一盆清水。”
                                 侍者又端来一盆清水。
                                 禅师说:“再取来一匙盐放入水中。”
                                 侍者于是取来一匙盐放入水中。
                                 禅师说:“再尝一尝。”
                                 侍者尝了尝说:“感觉不到咸味。”
                                 禅师说:“同样是一匙盐,放入一杯清水中和放入一盆清水中的变化就这么大,如果投放在更大更广的空间呢?”
                                 侍者恍然大悟。
                                 有一颗博大的、能包容的心,就不会感觉到那些不愉快的事情。就像那一匙盐,放在不同容积的水里,就有着不同的味觉感受。


                            94楼2010-12-24 02:52
                            回复
                              第二十八篇:与人相处之道,在于内心的容忍
                                   很久以前,有一个年轻人,脾气非常不好,动不动就与人打架,因此,人们都很讨厌他。
                                   有一天,这个年轻人无意中游荡到了大德寺,正遇到清心禅师在讲佛法。他听完之后感到非常懊悔,决定痛改前非。他对清心禅师说:“师父!今后我再也不与别人打架斗口角了,即使人家把唾沫吐到我脸上,我也会忍耐着把它拭去,学会默默地承受!”
                                   “就让唾沫自干吧,别去拂拭!”清心禅师轻声说道。
                                   年轻人听完,又不解地问道:“如果拳头打过来,又该怎么办呢?”
                                   “一样呀!不要太在意!只不过一拳而已。”清心禅师微笑着答道。
                                   这时,那个年轻人实在无法忍耐了,便举起拳头朝清心禅师的头打去,然后问道:“现在你感觉怎么样呢?”
                                   清心禅师一点儿也没有生气,反而十分关切地说道:“我的头硬如石头,可能你的手倒是打痛了!”
                                   年轻人无言以对,似乎对禅师的言行有所领悟。
                                   生活之中,大度包容的心不可缺少。如果气度狭小,遇事斤斤计较,那么在生活中就会处处碰壁,烦恼也会越来越多。但如果能以实际行动来理解、宽容别人,那自己也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包容。
                              


                              96楼2010-12-25 02:1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