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29贴子:613,495

回复:淮阳演义(2.7)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所谓配制酒,就是按照需要将谷物与花、果、动物或药材等放在一起,共同发酵酿造而成。汉代配制酒主要有百末旨酒、菊花酒、兰英酒、桂酒、椒酒、柏叶酒等,其中桂酒在汉代被誉为“天下第一美酒”。


IP属地:河南32楼2025-01-18 16:24
回复
    在汉代,马奶酒深受上层人士的喜爱。朝廷甚至专门设置了制作马奶的机构,编制多达72人。汉朝酒的度数,大约只有3度而已。古代中国原始野生苹果称为“柰”。唐太宗不仅在皇宫御苑里大种葡萄,还亲自参与葡萄酒的酿制。


    IP属地:河南33楼2025-01-18 16:39
    回复
      汉代“六畜”(马、牛、羊、鸡、狗、猪)中,马主要为军用。汉武帝因为与匈奴打仗多年,需要大量骑兵部队,所以鼓励民间养马。牛是耕作的劳动力,在汉代随便杀牛是犯法行为。所以汉代“六畜”中只有“四畜”羊、鸡、狗、猪及鱼类可供食用。


      IP属地:河南34楼2025-01-18 17:07
      回复
        辣椒原产墨西哥,明朝末年才传入中国。酱最初是用肉做的肉酱,所以古代时酱也叫“醢”(hǎi)。马、牛主要用于运输等,属于重要的物资,基本不作肉食。东汉光武帝建武四年(公元28年)诏令“毋得屠杀马牛”。


        IP属地:河南35楼2025-01-18 17:13
        回复
          羊在汉代是肉食中的上品,常被当作奖赏赐给致仕和患病大臣、博士、乡里的道德楷模等。猪、狗、鸡是汉代人食用最多的肉食。《列仙传》记载了一位名叫“祝鸡翁”的洛阳地区的养鸡专家,称其“养鸡百余年,鸡皆有名字,千余头,暮栖于树,昼日放散,呼名即至”。


          IP属地:河南36楼2025-01-18 17:17
          回复
            古代有个词“脍炙人口”。脍,本义是指切细切薄的肉;炙是用火烤的肉。《后汉书·朱晖列传》:“盐,食之急者,虽贵,人不得不须。”唐人颜师古曾形容酱在汉代饮食中如同领军之将:“酱之为言将也,食之有酱如军之须将。”


            IP属地:河南37楼2025-01-18 18:55
            回复
              《汉书·货殖传》记载,汉时卖酱与卖貂裘等物资一样能致富,成为“千乘之家”。这说明酱的畅销以及巨大的社会需求量。
              汉代的食案有两种,一种无足,类似托盘,称为“棜案”。《后汉书·梁鸿列传》记载的梁鸿之妻“举案齐眉”故事中的“案”即指棜案;另外一种是有足之案。


              IP属地:河南38楼2025-01-18 18:59
              回复
                《华阳国志》记载:周武王伐纣时,得了巴蜀之师的支持。那时,巴蜀地区献给周天子的“贡品”中,已有茶叶。中国茶原生地在云贵高原,后传入蜀地。由于蜀地合适的气候、土壤逐渐成为产茶盛地。茶成为饮料普及最早的地区也是今天的四川和重庆区域,即古代的巴蜀之地。
                巴蜀在古代是疾疫多发的“烟瘴”之地,而且巴蜀人平常饮食偏辛辣,以此祛除湿气,又“煎茶”除瘴气,解热毒。茶逐渐成为一种日常饮料。秦人入巴蜀时,巴蜀人饮茶已经比较普遍。中原地区的饮茶习惯,主要由四川传入。


                IP属地:河南39楼2025-01-18 19:06
                回复
                  据《三国志·吴书·韦曜传》记载:吴主孙皓每与大臣宴,竟日不息。吴主孙皓不管大臣会不会喝酒,都要灌他七大升。韦曜自幼好学,能文,但不善酒。于是,孙皓暗地赐以茶水代酒。


                  IP属地:河南40楼2025-01-18 19:08
                  回复
                    汉高祖西入关中时,就“存问父老,置酒”(《汉书·高帝纪》)。汉代孤寡老人到市场上做买卖,规定免缴纳租税。酒是国家专卖品。但是,为了照顾孤寡老人,政府允许孤寡老人开设酒店卖酒。


                    IP属地:河南41楼2025-01-18 21:38
                    回复
                      汉代《王杖诏令册》规定了70岁以上老人应该享受的生活和政治待遇。其中有一项规定:70岁以上老人即使触犯刑律,只要不是首犯就可以免予起诉,继承了先秦时期老人“虽有罪,不加刑焉”的制度。


                      IP属地:河南42楼2025-01-18 21:40
                      回复
                        汉宣帝刘询规定凡是80岁以上的老人,皆由朝廷授予王杖。秋天的第二个月,东汉朝廷就要入户调查,对古稀老人授予玉杖,并给老人送饭。对于耄耋之年的老人,朝廷还要赠送礼物,在九尺玉杖的顶端加一个鸠鸟的装饰。


                        IP属地:河南43楼2025-01-18 21:50
                        回复
                          古代官员的俸禄主要以谷物和货币形式支付。唐代以前官员俸禄以谷物为主,唐代以后以货币为主。“石”与“斛”是古代同一级别计量单位的不同叫法,十斗为一斛(石)。斛是容量的表示,石是一斛的重量。


                          IP属地:河南44楼2025-01-18 22:00
                          回复
                            县的长官有“县令”和“县长”。秦、汉时期有规定“人口万户以上的县,县官称县令;万户以下的称长”。这个规定一直延续到东汉末期到三国时期。县令俸禄(六百石至千石)是县长俸禄(三百石至五百石)的两倍。


                            IP属地:河南45楼2025-01-18 22:06
                            回复
                              秦代彻侯封地一般为一个县。古代一个县的户数一般而言大约在一万户左右,所以一般称彻侯为万户侯。西汉时,如果是刘姓皇子封侯,则称之为“诸侯”;而异姓因为军功被封侯都是称之为“彻侯”。刘邦登基称帝后,除了诸侯王共封了143个列侯。


                              IP属地:河南46楼2025-01-18 22:47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