盔甲吧 关注:43,270贴子:724,887

为什么科林斯头盔会被淘汰呢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科林斯防护面积大,还有尖顶,正脸差不多就剩两个眼睛孔,但是这种设计很好的头盔为什么会被无护脸防护更弱的头盔取代,而且一直到15世纪才有巴布塔盔复刻,这东西拿铁做的话应该比早期的平顶桶盔防护效果好吧


IP属地:陕西来自Android客户端1楼2025-01-17 10:37回复
    因为这个造型太吧了


    IP属地:广东2楼2025-01-17 11:15
    收起回复
      太重了吧,相较于正常的交战需求有点过度防御了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3楼2025-01-17 11:34
      收起回复
        有没有一种可能一直要到十五世纪冶铁能力才有能力锻造出能满足防护要求的仿制盔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4楼2025-01-17 14:50
        收起回复
          这真的不是外国人的礼器?


          IP属地:新疆来自Android客户端5楼2025-01-17 15:22
          收起回复
            久负盛名的几把盔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6楼2025-01-17 15:28
            收起回复
              这头盔低个头说不定能扎死自己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7楼2025-01-17 15:30
              回复
                这东西面部尤其是中间缝不适合防骑枪


                IP属地:安徽来自Android客户端8楼2025-01-17 15:40
                收起回复
                  戴上这玩意儿又重又闷,战场感知能力又差,戴上后基本就跟主动性告别了,只能被动挨打,开放式头盔灵活多了。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9楼2025-01-17 15:52
                  收起回复
                    因为钢铁加工麻烦吧,铜能直接浇筑,一开始还有青铜的整块胸背甲呢后来板甲都得等到什么时候了


                    IP属地:山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0楼2025-01-17 16:40
                    收起回复
                      有点挡视线了,其次感觉像阿拉伯南亚东南亚非洲过热了,而且产能感觉也不是很高个人感觉


                      IP属地:贵州来自Android客户端11楼2025-01-17 16:43
                      回复
                        没有耳孔,战场上和聋子差不多。
                        没有内衬,面部开口还小,实际防护能力捉急,攻击稍微用力头盔就发生偏转面孔与面部器官对不上,使用者直接变成瞎子。
                        青铜材质,青铜做大块的技术要求要比钢铁低,但重量奇高,且重量全部依靠脖子支撑(反例则是蛙嘴盔,重量分担给肩膀支撑,还能保护脖子),对脖子的要求高。


                        IP属地:浙江来自Android客户端12楼2025-01-17 16:56
                        收起回复
                          我猜可能是那个时代城邦军队级别的数量的部队装备起来还能承受,更大规模的军团普通步兵会选择配发更廉价的开面盔,各级军官因为要进行指挥,相比面部防护更注重视野跟灵活性,也不爱用这种头盔,然后这些城邦国家被逐步征服之后,征服者没有很好的理由更换自己的军备,不会主动推广,手艺人不造了,这种盔就渐渐淹没在历史长河中了,直到军事兵器发展到出现冲击骑兵战术,就又出现更追求防护性能的桶盔了


                          IP属地:湖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3楼2025-01-17 17:10
                          回复
                            捂的太严,散热太差


                            IP属地:河北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17 17:31
                            回复
                              没有耳孔,
                              面部追求防御力而开口小,偏转之后对不上
                              视野小,视角开口大约60度,转头幅度不够;左盾在前的情况下,向左转头角度大约30来度,对左侧战场感知能力很差。估计指挥官大多时候会把头盔翻上去。
                              ~
                              然而,那为什么800BC~500BC这种头盔被大面积使用,500BC~200BC仍有一定占比?
                              希腊地区多山,城邦军队人少,多则2万,少则200。雅典一般一次出动7000~1.2万,斯巴达每次出动三分之二,4000~6000,科林斯一共5000,普拉提亚这种小邦全军500.
                              双方纵队在山谷中前进,发现敌人之后,横阵展开到8人纵深,如果一军有8000重甲步兵,则宽1000人,纵深8人。
                              如果使用盾叠盾式最大密集盾墙战术,战线宽度1000*0.6=600米。
                              指挥官演讲几分钟,扣上头盔,列队缓慢推进,靠近,戳,败/胜,一般不追击,或者稍微追几步,打扫战场,交换尸体,胜者立碑,败者加入胜者阵营,准备上贡的银子和士兵;或者拒不认输,龟缩城池准备打守城战。
                              基本没有复杂的战场阵型变化,听不见就听不见;
                              地形狭窄,敌我双方基本都没有奇兵,看不见就看不见呗
                              大部分攻击方式都在正面,面部需要叠甲,必须开口尽量小。
                              ~
                              当罗马军团需要轮换,变阵,左右补位,战场大转弯补全侧翼,
                              武器从明牌长矛变成如同蝎子毒刺一般的短剑后,这种盔就必须改变了。
                              ~
                              14~16世纪,重骑兵如果步战,大多不会使用那种只露眼缝的盔,多数会打开面罩。
                              ~
                              科林斯盔如果被敌军刺歪了,可以用左手扶正。想象一下这个动作
                              盾牌的圆心在左臂手肘,低头,左手握住盾牌边缘把手的同时,分出两个手指拨一下头盔中缝
                              你的正面基本不会暴露任何位置。
                              古希腊长矛对戳,大多数情况是趁对方开盾这一刻,抓机会刺对手的脖子或者前胸,
                              对方不开盾时,攻击90%属于浪费力气


                              IP属地:中国香港15楼2025-01-17 17:32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