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57贴子:613,760

回复:淮阳演义(2.6)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徐福是秦代的著名方士。在秦始皇二十八年(前219年),他站在琅琊台上,向秦始皇献上了入海求取长生不老药的计划。秦始皇派遣徐福率领数千童男童女,踏上了寻仙之旅。
三年后,当秦始皇再次登上琅琊台时,徐福再次提出了入海求药的请求。秦始皇再次批准,并亲自陪同徐福的船队从琅琊出发,一路北至(威海)荣成山,最终抵达(烟台)芝罘。在射杀一条巨鱼后,秦始皇一行人登岸离去,而徐福则选择了扬帆东渡,从此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中。


IP属地:河南93楼2025-01-17 10:05
回复
    琅琊台遗址矗立在青岛市黄岛区南部沿海,主峰海拔高度为183.4米的众山之上。据史载,越人“以舟为车,以楫为马”,百姓日用,多在水上,其势力范围,已经涉及海外。那时,中国沿海有五大港口,琅琊居中,北有转附(烟台)、碣石(秦皇岛),南有会稽、句章(宁波)。


    IP属地:河南94楼2025-01-17 10:21
    回复
      孔子“作春秋而略吴越”。越国的历史地位被后来儒者所忽略,这才有了“吴越贤士”来作《吴越春秋》和《越绝书》。
      秦始皇攻灭六国,统一天下后,多次到各地巡游。其中于公元前219年、前218年、前210年,三次巡幸琅琊。


      IP属地:河南95楼2025-01-17 11:16
      回复
        西汉时期,齐地分为七郡,琅琊郡为其中之一。
        勾践,是古代越国语言的音译,本名叫姒鸠浅,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公元前520年,比孔子小31岁,春秋时期越国的第23代君主。历史上最著名的姒姓名人是大禹。


        IP属地:河南96楼2025-01-17 11:20
        回复
          《吴越春秋》详尽地讲述了勾践战败称臣,十年生聚、十年教训,最终灭掉吴国,实现称霸壮举的整个过程。儒家经典里鲜有提及吴越。汉代记述吴越历史的典籍,莫过于《越绝书》和《吴越春秋》,保存了大量吴国和越国史料。司马迁作《史记》,其中“吴太伯世家”是排列在“齐太公世家”和“鲁周公世家”之前的,因为吴太伯是周太王的长子,比齐太公和周公的地位高多了。


          IP属地:河南97楼2025-01-17 12:45
          回复
            孔子周游列国,用现在的视野来看的话,他不过在山东、河南一些地方走了走而已,假如他周游的范围再大些,比如到吴国、越国去看一看,他的见识会更开阔。儒学是在周文化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正如同孔子所说:“郁郁乎文哉,吾从周。”吴国虽然是周太王长子太伯所建,但在当时是比较落后的。


            IP属地:河南98楼2025-01-17 12:54
            回复
              《史记》记载:“太伯、仲雍二人乃奔荆蛮,文身断发,示不可用。”太伯和仲雍之所以也“文身断发”,一个主要目的就是表示与周文化“一刀两断”,因为按照周室的制度,长子才有继承权。一旦二人逃到了荆蛮,也像荆蛮人一样断发文身,就表示放弃继承权了。从另一方面来说,太伯和仲雍“断发文身”也是为了入乡随俗,吴越当时的土著都是断发文身的。


              IP属地:河南99楼2025-01-17 12:57
              回复
                孔子以周文化“守护者”、“继承者”自居,因此对于游离于中原文化外围的吴越之地,较少关注也就可想而知了。春秋时期,吴越之地比较兴盛的有两种文化:一为兵学,二为商学。周灭商后,不受信任的殷人得不到土地,只能依靠经商为生。“兵”与“商”是维护生存的重要手段。


                IP属地:河南100楼2025-01-17 13:00
                回复
                  赵燕云《汉朝人的日常生活:长安生活指南》(天津人民出版社,2023年,39章)
                  汉朝实行的是五日一朝的朝会制度。即正常是皇帝每五天坐班一次,有什么事情集中到这天汇报讨论。忙完皇帝就给大家放一天假,回去洗澡洗头,即“休沐”。这个制度一直到隋朝才结束。


                  IP属地:河南101楼2025-01-17 14:22
                  回复
                    汉初长安城更像一个宫殿群,城内最多只有三分之一的面积供贵族、官员及平民百姓居住。刘邦接受郎中刘敬的建议,将关东地区俸禄二千石的大官、富人、豪杰及其家眷大量迁徙关中,以侍奉长陵,并在陵园附近修建长陵县邑,供迁徙者居住。


                    IP属地:河南102楼2025-01-17 14:24
                    回复
                      除了刘邦修建的长陵,汉惠帝刘盈修建安陵,汉景帝修建阳陵,汉武帝修建茂陵,汉昭帝修建平陵,都相继在陵园附近修造安陵邑、阳陵邑、茂陵邑和平陵邑。这就是史书中提到的“五陵邑”。


                      IP属地:河南103楼2025-01-17 17:21
                      回复
                        汉朝时,平民百姓一天吃两顿饭。一日三餐,那是上层社会才拥有的特权。作为上层社会的最高代表帝王,一天要吃四顿饭。一名官员有可能吃两顿或者三顿饭;也有可能早上起得有点儿晚,来不及洗脸吃饭,抓一块盐擦擦牙齿或者用淡盐水漱口就匆忙赶去上班。


                        IP属地:河南104楼2025-01-17 17:2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