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心意一动,是在“生命体”之内,相由心生,即便无言无行,长久熏习,仍然是有迹可循的。可要是化为言行,彰显的自然就多了些。
“言行意”都是要修的,不能“守意”清净,只修“言行”,只是“道学壳子”,空有表象,即便外表德行俱足,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自以为自己高级,修养实践深厚的人,一触便知。只是这类人善于蒙蔽普通群众,代表人物如“岳不群”也。
二、
我小时候,不似今天,想学习,都没有卖书的地方,家家都是天生天养,文化普遍不高,家人也不主动引导“看看书什么的”看电视,都得挤到镇上条件好的人家里去。
后来邻居“尉迟” 大叔开了间“租书社”,但是也不给我这样的小孩开放。我也没有那一天一本一毛钱的零花钱。
可巧家里有些过期刊物、《家用电器指南》之类的杂七杂八的书,老爷子就装了一箱送给了大叔。大叔一高兴,就给了我看书不用花钱的专属权益。
于是,我一有时间就跑去看“言情”和“武侠”。当时,也没有人觉得这是“毒害了祖国的花朵”。但总结来说,我的大量三观建设都是受了虚构的书本情节的长期影响的。现在更流行的是玄幻、穿越,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精神自建”的底色。
为什么要回忆这些?是想说,不管我们还记不记得“曾经”,但是“曾经”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垒起了一个“特异”的精神世界内核。因此,严谨的讲,人人都有自己基于“曾经”的相对性,人人都是貌似相同实而不同的“相对体”。
三、
今天在哲学吧,有个朋友写了很多丰富的建解。我吧,还觉得这人很精进,有必要珍惜,却不知道要怎么来伸这个手。
说深了,对方底色狭隘,一起了情绪,像田园似的,就跑了,就不搭理你了。说浅了,对方觉得你认知平平,也不屑于此。
我自己又为生活所辖制,如果衣食无忧,又得亲友支撑,倒是也可以遍访道友,谈玄论道。可现实是,做不到,不能说“朋友,给个地址,我去找你交流交流”。
因此,只好在当下珍惜,内心祝福道友“更进一步”。
心意一动,是在“生命体”之内,相由心生,即便无言无行,长久熏习,仍然是有迹可循的。可要是化为言行,彰显的自然就多了些。
“言行意”都是要修的,不能“守意”清净,只修“言行”,只是“道学壳子”,空有表象,即便外表德行俱足,实际上一肚子男盗女娼。自以为自己高级,修养实践深厚的人,一触便知。只是这类人善于蒙蔽普通群众,代表人物如“岳不群”也。
二、
我小时候,不似今天,想学习,都没有卖书的地方,家家都是天生天养,文化普遍不高,家人也不主动引导“看看书什么的”看电视,都得挤到镇上条件好的人家里去。
后来邻居“尉迟” 大叔开了间“租书社”,但是也不给我这样的小孩开放。我也没有那一天一本一毛钱的零花钱。
可巧家里有些过期刊物、《家用电器指南》之类的杂七杂八的书,老爷子就装了一箱送给了大叔。大叔一高兴,就给了我看书不用花钱的专属权益。
于是,我一有时间就跑去看“言情”和“武侠”。当时,也没有人觉得这是“毒害了祖国的花朵”。但总结来说,我的大量三观建设都是受了虚构的书本情节的长期影响的。现在更流行的是玄幻、穿越,成了新一代年轻人“精神自建”的底色。
为什么要回忆这些?是想说,不管我们还记不记得“曾经”,但是“曾经”为我们每一个人都垒起了一个“特异”的精神世界内核。因此,严谨的讲,人人都有自己基于“曾经”的相对性,人人都是貌似相同实而不同的“相对体”。
三、
今天在哲学吧,有个朋友写了很多丰富的建解。我吧,还觉得这人很精进,有必要珍惜,却不知道要怎么来伸这个手。
说深了,对方底色狭隘,一起了情绪,像田园似的,就跑了,就不搭理你了。说浅了,对方觉得你认知平平,也不屑于此。
我自己又为生活所辖制,如果衣食无忧,又得亲友支撑,倒是也可以遍访道友,谈玄论道。可现实是,做不到,不能说“朋友,给个地址,我去找你交流交流”。
因此,只好在当下珍惜,内心祝福道友“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