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汉吧 关注:5,066贴子:74,338

说说陆游《钗头凤》那档子事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不知什么时候,网上出现了一篇错误百出的谬文,把前言不对后语的《齐东野语》当珪臬,大肆贬低陆游休妻,说陆游渣之类,还大肆吹捧所谓陆游下堂妻唐琬的后夫赵士程。吹他如何如何深情,如何如何爱唐琬,还说他是郡王,写了什么游记之类,还吹唐琬做的是郡王妃,唐琬给他生了一子一女,他最后因为思念唐琬战死沙场。反正群雌粥粥,把陆游说成渣男,把历史上几无记载的赵士程棒上天,还说陆唐没有子嗣是陆游不能生,吹唐琬改嫁得好,遇上一个深情款款的好男人,当郡王妃舒服死了之类。
本文还用女性特有的缥缈梦幻文笔说: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被休的女性意味着失去了社会地位和尊严。曾有“一代才女”美名的唐琬,也逃不过名誉扫地的悲剧。
她成了人们茶余饭后的谈资,她的才华和美貌不再被人称赞,而是成了她不幸命运的讽刺。
在这时,她遇到了一个愿意付出一些帮她改变命运的人——赵士程。
赵士程是永嘉郡王,武当军承宣使,宋太宗玄孙赵仲湜之子,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货真价实的皇亲国戚。不仅如此,他还是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不管是舞文弄墨,还是提刀上阵杀敌都是一把好手。
就是这样一个优秀的郡王,深深地迷恋着唐琬。他不顾家族的反对和社会的议论,毅然决然地向唐琬伸出了援手,愿意给她一个全新的开始,并承诺“在世不纳妾,死后不复娶”。
据《三山志》记载,赵士程终身无妾,唐琬与赵士程婚后生活幸福,唐琬还给赵士程生下一儿一女,家庭过得非常幸福甜蜜。然而,唐琬始终未能完全走出与陆游的过去,这也为后来的悲剧埋下了伏笔。
十年后,一个春日的午后,沈园内繁花似锦,绿柳如烟。陆游独自一人漫步于园中,两个熟悉的身影引入眼帘——唐琬和赵士程。他们手挽着手,漫步在花径间,唐琬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而赵士程则温柔地注视着她。
这一刻,陆游的心中掀起了巨大的波澜,他的情感再也无法压抑。他找来笔墨,在沈园的粉墙上,挥毫写下了那首流传千古的《钗头凤》:
“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
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
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
莫!莫!莫!”
在唐琬再次踏入沈园之时,偶然发现了陆游留下的《钗头凤》。
词句间的深情与无奈,如同一把锋利的刀,割开了她心中尘封已久的情感。那些字句,仿佛是陆游在对她诉说着离别后的思念和痛苦,每一个字都重重地敲打在她的心上。
唐琬无法抑制内心的波澜,她决定以词回应,将自己的无尽思念和对命运的无奈。
她含泪在陆游词作的旁边,写下了自己的心曲: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
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阑。
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
角声寒,夜阑珊,怕人寻问,咽泪装欢。
瞒!瞒!瞒!”
每写一个字,她的心就痛一分,每完成一句,她的泪就多一行。
这首词,是她对陆游深深的思念,是她对命运无情的控诉,也是她对自己命运的无奈接受。
唐琬的《钗头凤》很快在沈园中传开,人们纷纷前来观看,为这两首词所表达的深情所感动。
然而,这次以词相会后不久,唐琬就因思念成疾,身体每况愈下,陷入了沉重的忧思之中。她的健康状况迅速恶化,最终在无尽的痛苦中离世。
唐琬的离世,给赵士程带来了深重的打击,他的人生从此蒙上了一层哀伤的阴影。
他情如死灰,悲痛欲绝,终身都没有再娶,这样的一个痴情的人,在当时是非常少见的,即便是现在也不多见。
唐琬离世后,他离开伤心之地,远赴福州任宗正司。
两年之后,他在抵抗金兵的战役中不幸被俘,随后遭受了金兵的严刑拷打,但他不仅拒绝投降,也拒绝交代任何的机密信息,最后壮烈牺牲。


IP属地:四川1楼2025-01-08 23:27回复
    且不说整个故事毫无逻辑可言,充满了一片当代底层妇女思维:“霸道总裁爱上离婚改嫁的我,把我捧上天”,时间地点和所谓的“来源”也一塌糊涂,纯属胡扯!
    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越州汤阴人(今浙江绍兴),是南宋伟大的爱国诗人,一生以收复中原为己任,写了不少爱国诗词,在南宋那个颓废污浊的世界是一股清流,是华夏民族的骄傲。为了这种其实根本不值得一驳的当代底层妇女小说被如此污蔑,让我这个并非陆游粉丝的人都看不下去了,历史真是这样吗?
    但凡翻过陆游自己的选集《剑南诗稿》就该知道,《剑南诗稿》里根本就没有《钗头凤》这首词,但有《沈园》二首。
    可能有人会说,这是陆游的“丑事”,他怎么可能把这首词选进去呢?
    那么既然他不愿意把《钗头凤》选进去,怎么又堂而皇之把《沈园》选进去呢?退一步说,好吧,就算他们这种说法解释得通,那么我们看看这首词和那个休妻的故事是怎么来的。
    第一个提到陆游休妻故事的是刘克庄(1189~1269)
    放翁少时,二亲教督甚严。初婚某氏,伉俪相得,二亲恐其惰于学也,数谴妇。放翁不敢逆尊者意,与妇诀。某氏改事某官,与陆氏有中外。一日通家于沈园,坐间目成而已。翁得年最高,晚有二绝云:“肠断城头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见惊鸿照影来。”“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此身行作稽山土,尤吊遗踪一泫然。”旧读此诗,不解其意,后见曾温伯,言其详。温伯名黯,茶山孙,受学于放翁。
    ——————刘克庄《后村诗话》卷二
    请注意,这里根本就没有提到唐琬这个名字,也没有出现《钗头凤》这首词,也不知道陆游前妻姓啥,改嫁的是谁。而且这个妻子是同时得罪了公公婆婆,而不是所谓的陆游母亲唐氏一人。还提到这个女子与陆氏有中外,舅舅的子女为中,姑姑的子女为外,与陆氏有中外,那么女子是陆游姨表姑表都有可能,这段记载没有提到过这个女子的姓氏,她未必真是姓唐,也就不一定叫唐琬,更没有提到过她是什么“一代才女”和美貌了,也无这女子郁郁而死的记录。
    而刘克庄提到的是那个曾温伯叫曾黯,字温伯,号戆庵(《诗渊》署),赣州(今属江西)人。曾几曾孙。宁宗庆元五年(一一九九)进士。他和陆游是同时代的人,他提供的关于陆游休妻的事都是如此简单,怎么后人还知道越来越详细?这已经是大疑点了。


    IP属地:四川2楼2025-01-08 23:34
    收起回复
      再看后面的记载:
      余弱冠客会稽,游许氏园,见壁间有陆放翁题词,云;“红酥手,黄滕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笔势飘逸,书于沈氏园,辛未(1151)三月题。
      放翁先室内琴瑟甚和,然不当母夫人意,因出之。夫妇之情,实不忍离。后适南班士名某,家有园馆之胜:务观一日至园中,去妇闻之,遣遗黄封酒、果馔,通殷勤。公感其情,为赋此词。其妇见而和之,有“世情薄,人情恶”之句,惜不得其全阕。未几,怏怏而卒,闻者为之怆然。此园后更许氏。淳熙间,其壁犹存,好事者以竹木来护之,今不复有矣。
      ——————陈鹄《西塘集耆旧续闻》卷第十
      陈鹄这个人历史资料很少,只知道他是南阳人(今属河南),大概卒于宁宗嘉定八年(1215)以后,大约也是陆游同时代人。这里首次出现了所谓放翁提《钗头凤》词,而所谓的唐琬还是没有姓氏名字出现,也不知她改嫁者为谁,只提到是“南班士”也就是宗室子弟。《后村诗话》唐琬不当陆游父亲陆宰和母亲唐氏意被改成了仅仅是不当唐氏意,陆宰消失了。而唐氏也被写成是见词而怏怏卒,但所谓唐琬的和《钗头凤》词还没有出现。


      IP属地:四川3楼2025-01-08 23:35
      收起回复
        到了周密的《齐东野语》,出现了今本的全部文字:
        陆务观初娶唐氏,闳之女也,于其母夫人为姑侄。伉俪相得,而弗获于其姑。既出,而未忍绝之,则为别馆,时时往焉。姑知而掩之,虽先知挈去,然事不得隐,竟绝之,亦人伦之变也。
        唐后改适同郡宗子士程。尝以春日出游,相遇于禹迹寺南之沈氏园。唐以语赵,遣致酒肴,翁怅然久之,为赋《钗头凤》一词,题园壁间云:“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虽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实绍兴乙亥岁(1155)也。
        翁居鉴湖之三山,晚岁每入城,必登寺眺望,不能胜情。尝赋二绝云:“梦断香销四十年,沈园柳老不飞绵。此身行作稽山土,犹吊遗踪一怅然。”又云:“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无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盖庆元己未岁也。
        未久,唐氏死。至绍熙壬子岁,复有诗。序云:“禹迹寺南,有沈氏小园。四十年前,尝题小词一阕壁间。偶复一到,而园已三易主,读之怅然。”诗云:“枫叶初丹槲叶黄,河阳愁萝法新霜。林亭感旧空回首,泉路凭谁说断肠。坏壁辞题尘漠漠,断云幽梦事茫茫。年来妄念消除尽,回向蒲龛一炷香。”
        又至开禧乙丑岁暮,夜梦游沈氏园,又两绝句云:“路近城南已怕行,沈家园里更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城南小陌又逢春,只见梅花不见人。玉骨久成泉下土,墨痕犹锁壁间尘。”
        沈园后属许氏,又为汪之道宅云。
        (宋·周密《齐东野语》卷一
        注意:这里面还有三个问题,第一,同样不知道唐琬叫什么,只叫她唐氏,说唐琬是陆游表妹。第二,首次出现了赵士程这个人,说他接收了陆游的下堂妻唐氏。第三,未见所谓唐琬和的那首《钗头凤》。


        IP属地:四川4楼2025-01-08 23:35
        回复
          而百度对唐琬的记录是:
          唐琬(1128~1156),又名婉,字蕙仙,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才女。郑州通判唐闳的独生女,母亲李媛,祖父是北宋末年鸿胪少卿唐翊。
          陆游在1144年与唐琬结婚。婚后感情很好。不料唐琬的才华横溢,以及陆游耽于情爱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后陆母认为唐琬耽误陆游前程并且进门一年未有孕,命令儿子休了唐琬。陆游曾另筑别院安置唐琬,其母察觉后,命陆游另娶王氏为妻。王氏婚后一年就生下一子,四年里共生三子,另有一妾。多年后,陆游去游览沈园,正巧遇到唐琬夫妇也在园中。唐琬征得丈夫赵士程同意,亲手向陆游敬了一杯酒。陆游饮后,在家中,又说在沈园题下一词。时人笔记未载唐琬当时有词作。
          唐家将唐琬嫁于嗣濮王第七子赵士程为继室,根据赵士程的第十一弟生于1118年倒推,赵士程应比唐琬大十多岁。
          另外,唐琬死亡日期根据陆游所作《沈园》二诗的时间倒推,此时陆游至少有75岁,那么唐琬应该至少死于他35岁左右,他生于1125年,唐琬应该死于1150年之后。
          以上就是百度的说法,关于唐琬是独女,唐琬的字,母亲叫李媛的都不知出处在哪里。
          那么事实真如当代底层妇女的幻想吗?稍微考证一下就知道,无论是那篇文章还是百度都错误百出。


          IP属地:四川5楼2025-01-08 23:37
          回复
            首先,唐氏不是陆游表妹!我们从上海古籍出版社的《唐宋词鉴赏辞典》之南宋辽金卷看到这一段文字。
            陆游的外家乃江陵唐氏,其曾外祖父是历仕仁宗、英宗、神宗三朝的北宋名臣唐介,唐介诸孙男皆以下半从“心”之字命名,即懋、愿、恕、意、愚、憑,而无以从“门”之字命名的唐闳其人,也就是说,在陆游的舅父行中并无唐闳其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修撰手简》、《宋史·唐介传》,王珪《华阳集·唐质肃公介墓志铭》考定);而陆游原配夫人的母家乃山阴唐氏,其父唐闳是宣和年间有政绩政声的鸿胪少卿唐翊之子,唐闳之昆仲亦皆以“门”字框字命名,即䦎、阅(据《嘉泰会稽志》、《宝庆续会稽志》、阮元《两浙金石录·宋绍兴府进士题名碑》考定)。由此可知,陆游和他的原配夫人唐氏根本不存在什么姑表关系。那么,周密的“姑表说”就毫无来由,完全出于他的杜撰吗?不。刘克庄在其《后村诗话》中虽然未曾言及陆、唐是姑表关系,但却说过这样的话:“某氏改适某官,与陆氏有中外。”某氏,即指唐氏;某官,即指“同郡宗子”赵士程。刘克庄这两句话的意思是说:唐氏改嫁给赵士程,赵士程与陆氏有姻娅关系。事实正是如此,陆游的姨母瀛国夫人唐氏乃吴越王钱俶的后人钱忱的嫡妻、宋仁宗第十女秦鲁国大长公主的儿媳,而陆游原配夫人唐氏的后夫赵士程乃秦鲁国大长公主的侄孙,亦即陆游的姨父钱忱的表侄行,恰与陆游为同一辈人(据陆游《渭南文集·跋唐昭宗赐钱武甫王铁券文》,王明潸《挥麈后录》及《宋史·宗室世系、宗室列传、公主列传》等考定)。作为刘克庄的晚辈词人的周密很可能看到过刘克庄的记述或听到过这样的传闻,但他错会了刘克庄的意思,以致造成了千古讹传。本文不可能将所据考证材料详列备举,只把近年来有关学者、专家和我们考证的结果附识于此,聊供参考。
            既然唐氏并非陆游表妹,所谓的青梅竹马,唐氏所谓母“李媛”和陆游母姑嫂不和就肯定是假的。同时还必须明白一件事,最早的记录,唐氏“才”和“貌”都没有提到,后来的记录才陆续给她加上了“才”,但也没有说过她长什么样,那么唐氏的“美貌”也同样是无根之源,想象居多。


            IP属地:四川6楼2025-01-08 23:38
            回复
              其次,唐氏的名字最早来自《香东漫笔》,此书原文我没有查到,但丁传靖《宋人轶事汇编》引《香东漫笔》说“放翁出妻姓唐名琬,和放翁《钗头凤》词,见《御选历代诗余》及林下词。”
              《香东漫笔》这本书是第一个提到唐氏名唐琬的,可问题这书是清末民初人况周颐所编的,一个民国时期的人,他到底哪里来的资料说唐氏名琬呢?编?
              既然唐氏不叫唐琬(婉),那么她的字又是哪来的呢?我个人觉得这大概率也是当代妇女编的。蕙仙听起来倒好听,但是和唐氏的所谓名字琬或者婉毫不关连,古人的名和字是有关连的,不是随便取的,也不是所有人都有。比如明代著名才女黄峨字秀眉,这就很好理解,峨眉山是蜀地名山,黄峨字秀眉,正好相合。清代才女徐灿字明霞,其意更是一目了然。这个蕙仙和琬有何相连?香草和美玉?
              唐琬这个人从出身到名字可谓全都造假!而传唐琬的那首《钗头凤》和词最早见于明代卓人月所编《古今词统》卷十及清代沈辰垣奉敕编之《历代诗余》卷一一八引夸娥斋主人说。宋人不知,元人不知,明人何以知之?大概率也是假的。


              IP属地:四川7楼2025-01-08 23:39
              回复
                再说说赵士程,他是宋太宗后代嗣濮王赵仲湜第七子,赵士程的第十一弟赵士歆生于1118年,卒于1196年,活了七十八岁。倒推上去,就算赵士程几个兄弟不是同母兄弟,也应该差四五岁吧,也就是说,赵士程最少都生1114年以前。《宋史》在他父亲的本传中没有提到他,而他父亲的爵位由其小弟赵士歆继承,可见他十有八九是庶出,是个在家在国都不受重视的普通宗室子弟,没有任何出奇之处。
                陆游生于1125年,至少比赵士程小11岁,唐氏又比陆游小一两岁,赵士程和唐氏至少十二三岁的年龄差,这还是往小了算,说赵士程比唐氏大十七八岁也未必不可能。
                根据《陆游研究》所列的《陆游年谱》,陆游和唐氏结婚,应该在绍兴十三年(公元1143年)左右,这年陆游十九,而和唐氏离婚在绍兴十六年(1146),陆游是第二年再娶王氏的,就算唐氏离婚后立即和所谓的赵士程结婚,这年赵士程都三十多岁了,很难想象这位宗室三十多岁还不娶妻,那么这事只有一个可能,赵士程不是已经丧妻就是也和妻子离过婚,唐氏嫁去也是继室。
                网文中还有这样一段文字:知宗正司子女各一,查无妾室,恐(唐)琬出无疑。
                这段更是胡说,《宋史》虽然在他父亲的本传中没有提到过他,但《宋史》对他也有记载。
                中华书局版《宋史》第二十一册表二十一宗室世系十六七三〇五页,赵士程,赠少师,永嘉郡王,子赠武节郎不泜、朝请大夫直谟阁不,承义郎不赀,右文殿修撰不艰,承议郎不熄。
                赵士程至少五个儿子,宋史只列了五个,并不等于他只有五个儿子,仅仅五个儿子有赠官或者官爵,没有的就没有记,当然也可能有夭折,也可能有出继,这仅仅是儿子数目,女儿还不详,不大可能只生子不生女吧。所谓的子女各一,查无妾室哪来的?难道《宋史》不比当代底层的女性幻想小说可信?


                IP属地:四川8楼2025-01-08 23:41
                收起回复




                  IP属地:四川9楼2025-01-08 23:45
                  回复
                    注意,赵士程也好,他的一群儿子也好,《宋史》中所有的官爵都是死后追赠的,既然是死後追赠的郡王,那作为继室的唐氏怎么可能是郡王妃?根据《建炎以来朝野杂记》记载,南宋初时,太宗的后代士字行一千四百九十九人,不字行二千一百三十人。在这一千多人中,赵士程泯然而众,根本没有任何记载提到过他的为人和外表。不过看宋太宗留下的图像那个样,宋朝历代皇帝个个都是肥头大耳,黑胖黑胖的相,而三十多岁的赵士程也到了发体的年龄,我对这位赵士程的样貌也不敢做太高的估计,所谓风度翩翩,痴情不二的人设肯定是没有的,仅仅出自当代底层某些妇人的幻觉中。
                    既然赵士程生前绝对不是郡王,当然唐氏也不可能是郡王妃!而且宋代郡王的妻子根本不会封王妃,只会某国夫人!我查遍《宋史》、《宋会要》只查到亲王妻子有王妃的封号,郡王绝对没有,何况又是追封的郡王,就算要同时追封他妻子,追封的也应该是原配,也应该是某国夫人。所谓唐氏这个梦中的郡王妃也是不存在的。
                    既然赵士程的官号少师和爵号永嘉郡王都是他死後得到的追赠,那么他生前是什么呢?就是上面提到的《三山志》提到过他,当然,那一大段古代版霸道总裁爱上二婚的唐氏的“痴情”人设《三山志》是绝对没有的!


                    IP属地:四川10楼2025-01-08 23:46
                    回复
                      这本《三山志》全名是《淳熙三山志》,百度百科对它作如是介绍:南宋陈傅良等撰写,由梁克家署名的地方志,该书在明清之际罕有流传,原本四十卷,今本四十二卷,为后人所增补。编者采择北宋庆历三年(1043)林世程纂修的福州志资料,并增入庆历三年至淳熙九年计一百三十九年事,共四十卷,分地理、公廨、版籍、财赋、兵防、秩官、人物、寺观(末附山川)、土俗九门。所记五代十国事迹,可补正史的缺失。其中版籍、财赋两门,系通判陈傅良执笔,内容翔实,参考价值较高。该书是传世的南宋地方志佳作,为研究福州地方史和宋史的重要史料。
                      这本书提到赵士程只有一句:
                      士程 武当军承宣使。(乾道)七年(1171年)五月。
                      ——————《淳熙三山志》
                      宋朝的武当军承宣使也就是空官一个,根本没有什么实权!当代某些地层妇女幻想着靠这样的挂名官去“收拾”她们幻想中的“渣男”陆游是多么的可笑的事!宗室不得干政,何况在一千多名宋太宗士字辈后裔中的普通一人赵士程?他敢去干扰政事,打击陆游?宗室干政这事本就犯忌,还是为了一个继室二婚?这男人脑子有包,不想活了?用不着陆游出手,大宋宗正寺都要收拾他!
                      这句话同时也告诉了我们,在乾道七年,赵士程还活着,六十岁左右了。驱使一个花甲老头子上战场?大宋得多寒碜人啊。


                      IP属地:四川11楼2025-01-08 23:47
                      回复
                        再说,大宋和金朝的战争是发生在隆兴元年到隆兴二年(即公元1162~1163)年,隆兴北伐快十年后他还活得好好的呢!怎么可能死在战场?而此后的开禧北伐发生在(1206年),这时陆游都81岁了,赵士程这年大概率已经死了,他要不死的话,都九十多岁了,让九十多岁的老头“战死沙场”更是荒唐。
                        至于陆游本人,育有七子一女:陆子虡、陆子龙、陆子修、陆子坦、陆子约、陆子布(淳熙元年1174生),陆子聿(一作陆子遹,淳熙五年1178生)。前五子为后妻王氏生,后二子和女儿为妾杨氏生。他唯一的女儿闰娘(后来改名定娘)出生于乾道九年(1173)年八月,这年陆游已经六十二岁了,不过这个女儿第二年冬天就夭折了。
                        陆游的后代子孙连绵,至今尚存。著名民族英雄厓山蹈海殉国的陆秀夫是陆游曾孙,陆子布孙,陆元楚的儿子。在后来南宋灭亡时,陆游和陆氏的子孙殉国者有名有姓的都多达十多人,真正做到了满门忠烈,无愧天地,不辱家门!
                        此至,我们可以完全把那篇胡说小说扒干净。
                        爱国诗人,忠烈一门的陆游,仅仅因为一桩各种暧昧荒谬的“休妻”案就被当代地下女各种侮辱,令人实在忍无可忍,别说此事问题甚多,就算是真的,那又如何?借一桩家庭纠纷侮辱爱国诗人,人造“霸道总裁”,不觉得太过自私无耻?这样的人,永远找不到你们幻想中的“霸道总裁”!


                        IP属地:四川12楼2025-01-08 23:48
                        收起回复
                          本人虽对陆游并不感冒,但见当代底层女为臆淫各种胡说,各种无耻,实是难忍,遂作此文,以敬先贤。


                          IP属地:四川13楼2025-01-08 23:49
                          回复
                            目前见到写的最好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4楼2025-01-27 12:39
                            回复
                              古代女子取字叫什么蕙仙的确实有些离谱,哪怕是近代也没有这样的,字基本上是对名字的解释,比如“树人”字“豫才”,“白”字“太白”,“泽东”字“润之”。这些多少都是有解释味道的


                              IP属地:江苏来自Android客户端15楼2025-01-27 12:45
                              收起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