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吧吧 关注:1,603,824贴子:40,682,179
  • 10回复贴,共1

【文字】◇25-01-06◆〖闲谈〗【时评】20250106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确实是有些想放松逃避回到长篇大论以及蹭点热度的心态,但更重要的人是想试试能不能就那么不管不顾的表达出自己不成熟不完备的想法。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指名道姓的真的去尝试挤进大概率与我无关的热潮当中,可能是这种突破之中依然该守住的底线了。对近来两个最大娱乐风波之所以引发了某些也许是前所未有的感想,是因为不像此前几乎是认为“打架的都是流氓”那样觉得“风云人物皆为浮云”的与我无关,这两场冲突里的双方都是我虽然算不上它们忠实拥趸,却一定程度上是时常关注着的正面存在。这其中发起了行动的两人是印象中更为正面的,甚至“曾经沧海,现已惘然”的与自我之间联系先撇开不谈,单就是对处于漩涡中心箭靶之上这二位的复杂,便已经足够展开说说了。首先在我的认知当中这二位虽然不是多么不得不服的在某方面无可挑剔的顶尖高手,可的确分别论客观的外表状态与合适的角色塑造来说,它们都是相当正面教材式的不至于德不配位。并且它们无论有意无意中所透露出的某种人畜无害的“吴侬软给”气质,实际上是在不能明面上不能成为主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楼2025-01-06 14:47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确实是有些想放松逃避回到长篇大论以及蹭点热度的心态,但更重要的人是想试试能不能就那么不管不顾的表达出自己不成熟不完备的想法。而考虑再三还是决定不指名道姓的真的去尝试挤进大概率与我无关的热潮当中,可能是这种突破之中依然该守住的底线了。
    对近来两个最大娱乐风波之所以引发了某些也许是前所未有的感想,是因为不像此前几乎是认为“打架的都是流氓”那样觉得“风云人物皆为浮云”的与我无关,这两场冲突里的双方都是我虽然算不上它们忠实拥趸,却一定程度上是时常关注着的正面存在。
    这其中发起了行动的两人是印象中更为正面的,甚至“曾经沧海,现已惘然”的与自我之间联系先撇开不谈,单就是对处于漩涡中心箭靶之上这二位的复杂,便已经足够展开说说了。
    首先在我的认知当中这二位虽然不是多么不得不服的在某方面无可挑剔的顶尖高手,可的确分别论客观的外表状态与合适的角色塑造来说,它们都是相当正面教材式的不至于德不配位。并且它们无论有意无意中所透露出的某种人畜无害的“吴侬软给”气质,实际上是在不能明面上不能成为主流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2楼2025-01-06 14:47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刻板印象中能为少数群体起到一定正向代言作用的存在。
      于是这种“好人”形象的坍塌无疑就指向了一种对人性更复杂的思考。曾经处于弱势或仍未摆脱弱势的人不一定就不会利用自己有限的权力去迫害它人。虽然从自然物理的角度来说任何物体的流动行为都是遵循着重力的“下流”,但就像不该对受害“完美被害”的苛责一样,反过来很多的加害者同样也不一定十恶不赦的体无完肤没有任何的可取之处。
      如果就因为这些“本性暴露”式的“坍塌”就对某些群体产生不能再共情的排斥感,那只能说不是没见过而是根本就没见过人。只会用贴标签的方式把人分门别类,而不是尊重每个人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个体差异,才是最滥用权力的傲慢与偏见。
      当然再回到保持距离的客观视角下来说,到底谁对谁错目前尚无法盖棺定论,可比起事件的结局,讨论过程里折射出各种问题与态度,其实往往是更重要的东西。
      比如在“不完美”的前提之下再考量事件发起人的情况,可以说能够作出如此“自毁前程”“舍得一身剐”行为来“拦驾告状”的人,它们的“英烈”式决心确实都是值得肯定的。
      因为不管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3楼2025-01-07 14:26
      回复
        #速时评# #文明李冒# #张冠李戴# 最后的结果和最初的动机是否是仅仅从自身的利益考虑,在其行动中产生的情绪与为部分人发声的力量都无疑是值得肯定的反抗和反叛精神。
        暴力过后依然不过是换了一种形式的压迫自然是不对的,但大多数时候鲁莽比忍耐更接近于勇敢与公正。就算堂吉诃德是绝对疯狂也冒称多么有道德的,它仍然是某种不可理喻的英雄。
        实际上堂吉诃德(这本名著的正文我还是一次也没认真读过,这是拖延了太久的不该有的逃避,但现在或以后我还是必须引用太多像这样未求甚解的模糊意向)式的“疯神”行为所带来的令人反感乃至面目全非的“撕破脸”的后果注定让“战争”的结果只能是悲剧而非喜剧的。
        其实冷可以说选择了走上这条路的人,它们早已决定放弃并打破那种旁人看来“正常“的常态来进入一条只有“一条道走到黑”的偏执之路。
        至于那些原本“正常”的表象之下,这样的办法究竟是压抑已久的本性暴露还是极端条件下走投无路的分裂突变,就是另一个难以明晰的私人问题了。
        而这种巨大的对固有印象的背叛与撕毁是我之所以觉得必须为此说些什么的最深层的动因。不过比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4楼2025-01-08 14:40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这次事件的影响力,几年前那次掀起税务风暴的发声事件其实提供了一个更极端的典型案例。
          可以说原本的印象中那个发声者的印象几乎是属于同类从业者中最好的那一部分,无论是观点表达的深刻价值还是方式方法上的恰到好处都是绝对值得学习和推崇的。甚至大概由于在那个不说脱口秀连自媒体(实际上我认为这二者是高度同一的,大多数能用后者完成的表达都不该使用前者)都不太火爆的时候已经见识了如此水平的表现,大多数现在所谓爆款都是让人觉得不堪入眼的。
          但从其还是发声的那一刻起,坍塌的感觉就开始令人觉得这似乎已经不是曾经以为的那个人了。当时暂且撇开此前及之后真正的“基因反智”牟利问题不谈(当然这种坍塌如此看来早就初现端倪最后不过是彻底兜不住),仅仅是言论中饱含的恶意与疯狂几乎就是此类事件中空前落后的使人不适。
          其行为本身的合理及正当不可否定,就算是挟私报复也是情有可原,只是这种穷凶极恶的复仇嘴脸还是不会成为在我心中值得推崇的正确典范。至于日后的那些也许堪称“罪大恶极”的反智传播行为,到底是星辰堕落为陨石还是恶魔摘掉了面具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5楼2025-01-15 14:39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就不在此次的讨论范围之内了。
            而回到当前事件的主体来说,首先对李印象是正面的,认识其的第一部作品就是目前所见同类型作品里能排前几的存在。而且不可否认作品中其发挥的作用是几乎无可取代的重要,可以说称其为“史上最狗男主”也绝不夸张。
            不过先不提除了这一部作品以外他其它的作品都并不值得推荐(当然一部作品的好坏是很多人共同协作的成果,很难说取决于一个人的成分有多少,除非是个人极度拉胯凿穿船底淹死全员——而这确实有点像戏外的某种明喻),单就这一部戏说来,也许戏外的暴脾气才是成就了戏里“真性情”的关键。甚至以此引申开来的话,其对立面所代表的“没脾气”的“老好人”,才是最没有“价值”的无趣的“乖孩子”。
            当然“有个性”的行为在一定的尺度以内是“活人”有人味儿,超过了界限就是“死人”有臭味儿了。要是按严格的“完美被害”角度来看,确实生活不羁脾气不好都可以是不可饶恕的重大问题。但以过分严苛的不合理尺度用“换个别人要就被骂死”的“顾左右而言它”来偷换概念转移矛盾则是妥妥的有失公允。
            真正的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6楼2025-01-16 14:22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标准只有是放之四海皆准的平等对待任何人,才可能是有足够的参考价值的。仅仅是打击报复式的把双标反向运用在哪怕是“加害者”的身上,除了是真的有必要的除恶务尽为了制止更多的恶之外,就只能是“恶性循环”的“冤冤相报”。
              当然具体到李的情况上来说其本身的行为是同样不可否认的带着同样的恶意,所以过分苛责批评者的话,无疑等于是加入这种“恶的循环”。
              而再回到其行为的本心而言,他的发声自然是为了自身利益的考虑,之后引发更多争议的从中牟取了更多的财富和声望也是事实。但“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样看似是为坏人辩解的理由,在现实生活中其实是不争的真理。
              不管是为国为民还是为家为业,人都是只会愿意去做自己认为是对的、会给自己带来满足感或不做就觉得对不起自己的事。只不过个人要求的标准和自我的边界大小不同,让有的人是“朕既世界”的唯我独尊,有的人是“世界既我”的天下为所公。
              所以在一面解决自己的情况下还能有意无意的为某些群体发声,顺便“名利双收”,这看起来确实是“不寒碜的挣钱”方式。
              实际上如果不是后面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7楼2025-01-18 18:46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取财无道”的丧失底线与没完没了的扩大着错误言论的影响力,就此“事了拂衣去”见好就收的话,任何发声者都可以是没那么令人生厌的。
                可无论是“事不关己”的“仗义执言”还是还是真实受害的切肤之痛,不“借风使舵”顺手捞上一笔而不仅仅是聊以自保的人必然是大多数。
                所以在这个看似事件落幕发声者声称已经诉诸于法律的时刻,对其后面再有什么举动的最终评价会如何,已经算是无关事件本身的不再具备需要评论的独特价值了。
                而至于另一件堪称被后续不断发生的大事掩盖的程度更严重的事件,其实在已经没那么多关注的情况下于前几天有了更为官方的初步结果。
                单以这些公布的查实信息来看,所有的质疑都是查无实据的难以证明什么,严格以具体的事件自身来说是不具备更多的讨论意义了。
                要说在独立事件背后是否还有举一反三的关联讨论可能,尤其是能否形成有迹可循的证据链条或嫌疑轨迹,这就是同样要一定的等待和观察后才能得出的结果了。
                实际上这个事件的归于平静暂时以本人的角度看来,是基本认为不会像此前的那些案件一样再出现新的事实证据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8楼2025-01-19 18:09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也不能根据既往行为进行一个“有错审判”的盖棺定论了。
                  因为先不说从一开始到最后发声者就从未指名道姓的提到就是一种留有余地(当然这并不等于是可以定性为诬告,同样拿不出时效有效的证据情况下为了自保求一个全身而退无可厚非),就以举出了许多质疑的反证的分析看来,确实要是真的有这么多恶性事件的频繁发生,那么似乎是很难做到无迹可寻的。
                  也许“完美犯罪”的可能不是为零,但现实情况下要说真有什么手眼通天能买通所有证人抹除任何痕迹的无穷巨手存在的话,那么恐怕就没有谁是不可能像是黑客帝国里一样被彻底灭口删除了的。那讨论的空间都绝对会被无痕清除。
                  而现实中的犯罪往往是无法天衣无缝的,这说不定也正是一种用不完美的自然法则来弥补错误的世界自己的运营逻辑,或者应该称之为天道轮回。
                  比如像某军和某蔚的案件当中虽然有关于提告的部分无法找到足够的证据,可这个过程里无论是公众视野下暴露出的品行不端还是私人关系中明显不对的巧取豪夺,都已经足以让公道自在人心。有没有罪和是不是好人大家总算是能看个清楚了。
                  至于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9楼2025-01-20 14:39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回到张的事件来说,确实质疑者是能举出大量其前后不一的事实不假,但这些急功近利乃至人品太次的事例并不能形成与实质犯罪行为正相关的完整倾向导向。你可以说一个人是欺软怕硬妒上压下,可如果没有足够的证据捕风捉影式的推断就有了草菅民意的嫌疑了。
                    而经历过这次事件的所谓“坍塌”过后,也许去除掉大量曾经对其过高的评价,恰恰是挤掉了水分的认清了现实。说起来原本个人对其的评价就是正面偏低的,部分角色里真实的不得志与内在的生活化的扭曲力是其擅长的精准表达。但脱离了这种非中心化主角的角色,在更高于生活的层面上升华角色的能力,我始终认为其是并不具备的。
                    所以就算没有这次的冲击,慢慢虚名潮水褪去,回到边缘的基础的角色当中去,很可能就是一个合理的落回地面的过程。
                    从这个角度来说这未尝不是一次“急流勇退”的尝试机会,多少虚名假利不如登高过后脚踏实地。
                    或者再换个角度以一种有些过分“阴谋论”的方式来深入这两起事件思考的话,马事件无意当中透露的“去向”信息在少有人提后得到的只是明确的单方否认,张事件的多个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0楼2025-01-21 14:31
                    回复
                      #速时评##文明李冒##张冠李戴# “证人”指向的则是一种截然相反的与过去印象大相径庭的“好色”形象。
                      这两个一正一反的节点用“想多了”的方式来分析,无疑是某种对“公开”的“半公开”的接受度的试探和决定彻底隐藏的不惜代价的“以土埋身”。
                      经过了这种冲击过后必定有些原本的价值会遭到折损,但“短痛”如能换来“久安”,无论是“浅出”还是“入深”,都是值得肯定的决绝选择。
                      而在回到最初让我绝对要讨论这些的原因也就是张事件的发声者来说,确实第一眼看到真正曾经绝对可以算是喜欢过的人,变成了几乎不敢认的面目全非的样子,当时的感觉很难说是惋惜还是厌恶。到底人是会变成难以预料的堕落还是曾经的印象不过是终将被揭露的假象,这或者是一个永恒的乃至会互为表里的循环往复的问题。
                      实际上既然是把问题定性为无解,就代表着不想再去为其思辨什么了。的确比起真的去深陷其中煎熬出一个解决,无论好坏宠辱不惊的接受复杂的情感冲击,动念之后不再是惊涛骇浪,收到的冲击只是微漾波澜,这种既是深陷又要自拔的态度,不仅是对微小事件的体会,更是冷静看待世间喧哗人生磨难的唯一方法。


                      IP属地:北京来自iPhone客户端11楼2025-01-22 14:30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