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击本能与七识八识
创作声明:本文非封建迷信,内容词语大多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唯识宗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说人有八识,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
眼睛让我们看到色彩,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鼻子让我们闻到气味,舌头体验酸甜苦辣,身体感受物体的冷暖硬软。
第六识为意识,将前面五识的感受总结成一个个具体事物。
其他的动物,也有这六识,因此,猫总是能发现它的鱼,藏在哪里。
前面这六识我们中国人还看得懂,但是到了第七识末那识,中国人就不懂了,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只能选择音译。
第七识末那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末那识就是自我意识,其他动物不具备,只有人类有,末那识的存在,将人和动物进行了区分。
修仙小说里,经常会提到一个非常可怕的情节“夺舍”,这是自我意识被代替了,我不再是我,虽然我的身体没有变,但是自我意识消除了。
一个人怕死,说到底就是怕“自我意识“消亡,怕如此这般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在世界上完全消失。
中国人第七识尚且不懂,更不知道还有个第八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第八识的作用,才让第七识存在,使人成为人。
第八识的存在,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一门语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比如,汉语就是中国人的第八识,他把我们培养成了中国人。
第八识对第七识的影响非常重要,举例说明,清朝末年的统治,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
那时候的社会制度,就是那时的第八识,制造了所有的因果业力,加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言语(即第七识),也制造出了因果业力,反过来影响第八识,二者相互作用。
每一个历史的时期,我们个人的第七识,与国家社会民族的第八识,交织在一起,制造了许多因果业力,又重新返回到我们个人。
因此,社会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言语行动,而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统治者代表了第八识。
每一个人的言语,每一次行动,制造了业力,存进了当时的第八识中(又叫大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或好或坏,怨不得别人,它是我们每个人行动的结果。
作为拳学来说,周围场景及敌我“相性”状态,都要使七识八识符合“佛的性境”,能觉知到“敌我自身以及外在事物”都是“虚幻”的“泡影”,犹如两朵薄云在空中起舞,亦似虚幻透明的飞禽,擦地颤飞,悠悠自得。经过这种情形的意识改变,日久七识八识中的环境即可储存了这些,当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本能的把这些发挥出来。故此,拳学意识的转变,是转变七识和八识的“技击劣质意识”储存,使优“质技击意识”所存入。
——李虎逸之
创作声明:本文非封建迷信,内容词语大多来源于网络,旨在修心明性,启迪智慧,请读者朋友注意辨别。
唯识宗的核心内容之一,就是说人有八识,前五识为眼、耳、鼻、舌、身。
眼睛让我们看到色彩,耳朵让我们听到声音,鼻子让我们闻到气味,舌头体验酸甜苦辣,身体感受物体的冷暖硬软。
第六识为意识,将前面五识的感受总结成一个个具体事物。
其他的动物,也有这六识,因此,猫总是能发现它的鱼,藏在哪里。
前面这六识我们中国人还看得懂,但是到了第七识末那识,中国人就不懂了,在翻译佛经的时候,只能选择音译。
第七识末那识,到底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末那识就是自我意识,其他动物不具备,只有人类有,末那识的存在,将人和动物进行了区分。
修仙小说里,经常会提到一个非常可怕的情节“夺舍”,这是自我意识被代替了,我不再是我,虽然我的身体没有变,但是自我意识消除了。
一个人怕死,说到底就是怕“自我意识“消亡,怕如此这般的一个独一无二的自我,在世界上完全消失。
中国人第七识尚且不懂,更不知道还有个第八识阿赖耶识。
阿赖耶识是什么意思呢?
简而言之,第八识的作用,才让第七识存在,使人成为人。
第八识的存在,可以理解为一个社会,一门语言,一个民族,一个国家。
比如,汉语就是中国人的第八识,他把我们培养成了中国人。
第八识对第七识的影响非常重要,举例说明,清朝末年的统治,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非常大。
那时候的社会制度,就是那时的第八识,制造了所有的因果业力,加在了每一个中国人身上,每一个中国人的行动言语(即第七识),也制造出了因果业力,反过来影响第八识,二者相互作用。
每一个历史的时期,我们个人的第七识,与国家社会民族的第八识,交织在一起,制造了许多因果业力,又重新返回到我们个人。
因此,社会民族的进步,离不开个人的言语行动,而当时的社会制度和统治者代表了第八识。
每一个人的言语,每一次行动,制造了业力,存进了当时的第八识中(又叫大我),我们生活的这个时代,或好或坏,怨不得别人,它是我们每个人行动的结果。
作为拳学来说,周围场景及敌我“相性”状态,都要使七识八识符合“佛的性境”,能觉知到“敌我自身以及外在事物”都是“虚幻”的“泡影”,犹如两朵薄云在空中起舞,亦似虚幻透明的飞禽,擦地颤飞,悠悠自得。经过这种情形的意识改变,日久七识八识中的环境即可储存了这些,当遇到突发事件,就会本能的把这些发挥出来。故此,拳学意识的转变,是转变七识和八识的“技击劣质意识”储存,使优“质技击意识”所存入。
——李虎逸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