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风吧 关注:287,083贴子:6,634,368

回复:【资料存档】红外探测仪反演台风暖心曲线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18Willa







降压有点不及预期
(以及ADT把环均温坑了3度,手动补回来了


IP属地:美国372楼2025-03-02 05:16
回复
    16桑达







    北纬30度的桑达二巅
    中低层暖心很强,降压模型给出的82hpa对于桑达的眼径,环流与移速来说,足够支持接近C5的定强


    IP属地:美国373楼2025-03-02 11:23
    收起回复
      小qq新模型的验证结果这里也放一下,这里对训练集(拟合数据)和验证集(测试数据)作了多次随机划分,以衡量模型的准确度和稳定性。从左到右模型参数逐渐增多,可以看到三参数时平均的RMSE已经降到了5hpa以下,且最差情况下也能达到6hpa以下。(不过目前图例中的模型是2.15的四参数模型来着)


      IP属地:美国374楼2025-03-02 16:55
      回复
        本贴算法开发过程中内容相对比较碎片化,前面几楼的写的东西也有几处需要勘误。这两天我们把本贴的核心内容整理到了论坛,再加上了一些新想法,欢迎大家过去看看
        https://www.tyboard.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27


        IP属地:美国375楼2025-03-02 17:03
        收起回复
          搬一下昨天在论坛写的,使用MODIS暖心分析定强的注意事项,大家可以参考一下或者提提建议
          尽管降压模型的准确度相当不错,进行定强时还是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 背景气压取值
          背景气压减去降压幅度,即可推算MODIS扫过时的气压。降压模型拟合用的背景气压是ERA5或NCEP在分析的POCI(Pressure of outermost closed isobar,最外侧闭合等压线气压)+2hpa,定强时大致参考同一标准即可。
          2. 风眼清空度
          MODIS亮温暖心反演对风眼清空度有要求,过量低云和高云均容易导致低估暖心和降压幅度。满足以下三个判别标准:(倾角修正后)Band31眼温在20度以上;Band33暖心在+3度以上;风眼没有明显高云,此时降压模型会更为准确,反之参考起来要谨慎一些。对于低强度TC,Band33暖心的标准可以略微放宽。
          下图为06桑美的暖心反演,由于眼内低云发展非常旺盛,Band31眼温不足20,Band33暖心接近归零,显然不符合判别标准。此时降压模型的确有明显低估。

          3. 倾角
          暖心反演算法采取的倾角修正可以穿透更厚大气导致的亮温偏低,但无法修正眼墙对风眼的遮挡。当倾角大到对应层面的风眼中心被眼墙遮蔽,即风眼面积可见不足一半时,降压模型会开始变得不准确,以2月15日更新的降压模型为例,一般也会伴随低估。
          4. 针眼
          尽管降压模型中像素数这一项对眼径偏小的TC进行了补偿,但部分针眼还是会被低估;一方面是因为针眼对倾角的容忍度更低,另一方面Wilma这种极端针眼即使扫正也存在明显低估。
          5. 误差趋势
          小qq对降压模型的误差进行了一些统计,这里简单转述其中两个统计趋势:
          降压误差(纵轴)和背景气压(横轴)有一定相关性,背景气压取值越低,降压幅度越容易出现高估。这项趋势在排除极端值后会更为显著。这可能是POCI+2hpa与背景亮温代表的固定距离气压(距中心8~11纬度)略有差异导致的。

          降压误差(纵轴)与Band31-27眼温(横轴),Band31-27眼温差值越高,风眼越干,此时降压模型也更准确。这项趋势还是比较容易理解的,Band31-27眼温差值高时,高云干扰一般较少,Band34~36暖心的对应采样层面也更广一些。(不过电母巅峰后04z那张如果有实测应该会成为一个outlier)
          6. 未能解释的误差
          降压模型的误差并不是总能用上述影响因素解释。在风眼清空度足够的前提下,07Felix的降压幅度被高估了约10hpa;而20Ambali形态巅峰的估算降压只有59hpa,与预期有很大的偏差。对于这两个案例我们暂时想不出相应的解释。MODIS暖心作为一个刚诞生三个月的定强工具,仍然有一定试验性。我们未来会继续积累TC案例,尝试进一步总结未发现的规律。
          当然,模型出现误差,归根结底还是要追溯到暖心反演算法本身的不完备性。首先,降压模型的参数同时覆盖了多个变量(如第二项同时覆盖了高云,低云,倾角,眼内湿度),单个变量的影响难以分离出来,作出的修正难免有不准确;其次,降压模型使用的Band34-36只覆盖了中高层的暖心清空,对偏低层的暖心缺乏采样,而在静力平衡的积分中这段暖心对气压的贡献并不小;最后,即使在实测案例中,从700hpa高度推估地面气压本身也有约3hpa的平均误差,这可能是风眼局部略微偏离静力平衡导致的,而这一部分误差自然无可避免。
          7. 观测频率与推估
          MODIS的观测频率为每天四次,Terra大约在当地时10:30和22:30扫过(22年后逐渐向前偏移,25年初已经变为9:30和21:30),Aqua则是13:30和1:30。这其中难免会有一部分倾角过大无法采用,综合来看,有效观测频率是低于大部分飞机实测的。观测频率偏低时,采样到气压巅峰的概率会降低,往往会给人以“MODIS暖心的气压结果整体偏高”的假象,因此结合形态变化进行一定下推是有必要的。
          8. 风压对应
          风迷们普遍还是对台风的风速更感兴趣,自然地,我们会希望得到本帖气压对应的风速。然而这个过程会不可避免地放大误差,用于定强参考需要更加谨慎。
          过去几年随着实测/卫星资料的发掘,定强理论的发展,以及新台风案例的出现,我们逐渐认识到TC的风压对应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不同案例之间的差距可以很极端,作个不完全的罗列,风压对应的影响因素有:眼径,环流大小,雨带结构,外眼发展,眼墙厚度,移速,背景气压梯度,纬度等。仅从卫星观测,只有一部分影响因素可以比较明确的量化,其它因素则会放大风压对应的不确定性。以05Rita为例,Rita巅峰的飞行层面(FL)实测显示,在飞机飞行1分钟的距离内,眼墙风速的波动小于3kt。这意味着Rita此时眼墙偏厚,缺乏尖锐的风速峰,在气压相同时风速偏低,进而导致了150/895的风压对应。如果说Rita偏大的飓风圈在风场扫描有所反映,它的厚眼墙则很难从通过遥感手段得知,甚至AMSR2微波扫描上都难看出端倪。如果没有实测,我们很可能无从得知Rita有这样的风压对应。从这个角度看,风速和气压两个定强体系有时需要“脱钩”一下,分别讨论。
          降压模型小于5hpa的标准差优于其它现行分析法,但由于风压对应的不确定性,对风速的参考价值就没那么高了。在此我们不建议根据MODIS暖心的结果大幅调整风速定强,把它当做与眼温、水汽平行的定强指标之一即可。
          最后是一点主观的想法。从观测的角度看,TC的风速可能因为中涡,地形影响等因素出现波动,象限差异和阵风系数也为实测增加了难度。气压无疑比风速更容易测量,定义更加明确,随时间的变化也更加稳定。建立一个完整的定强体系,不一定要将风速放在首位。从搜集实测的角度出发,气压会方便很多;如果要剔除背景影响,保留台风自身强度,那么降压幅度也是一把好的标尺。当然这并不是我独创的想法,印象中@高氙酸三氢钠 就多次提过气压定强的优势,贴吧和群聊里有过不少相关讨论。不过或许是因为风速在感官上更加直观,或许是因为思维惯性的影响,我们对TC定强的讨论终究还是更侧重于风速。我想,本帖中以降压幅度作为标尺的暖心分析,或许能稍稍改变一点局面,对气压定强起到一些推广的作用。


          IP属地:美国376楼2025-03-03 00:10
          收起回复
            试验了一下ERA5取中位数后RTTOV背景亮温的变化。以Songda为例,第一张是取平均(原方法),第二张是取中位数(理论上更准确)。可以看到Band33~35暖心距平明显下降,这是因为原方法中槽刷冷了背景亮温,导致暖心距平存在高估。




            Band34取平均vs.取中位数的背景对比,后者背景明显暖一些(也确实更符合实际)


            IP属地:美国380楼2025-03-04 13:42
            收起回复
              前两天用中位数背景温度重制了一遍所用MODIS样本的亮温距平,大部分接槽较深的TC确实中层暖心有所下降,不过小qq拟合后发现降压幅度的准确度并没有改善;对于POCI+2和固定距离的差异也是如此,小qq尝试估算固定距离气压后,模型表现反而变差了一点。
              有些时候,理论上觉得有效果的改动放到模型上不一定好用。以背景温度为例,背景温度取平均值时槽爆TC的中低层暖心会有所高估,但或许有我们未了解的因素使槽前的TC被低估,两者有所抵消;用中位数取理论上更准确的背景亮温时则不再抵消,因此降压准确度没有明显提升;另一种可能性是,槽爆TC中低层暖心被高估时,模型的第二项参数(Band36/(Band35+36)-1,对暖心偏高空的加分)则会下降,也就是说原模型本身就包含了对这种高估的一些惩罚,幅度够不够另说(Songda的案例里大概是不太够的)。
              进行多变量经验性拟合时,得出的系数同时包含了难以分离的多项影响,用简化理论或者直觉思考得出的答案很可能与实际有偏差。希望未来能对这些问题有更透彻的理解吧


              IP属地:美国383楼2025-03-06 10:50
              收起回复
                我们的计划是暂时先不对图例进行改动,仍然用原先的平均值背景出图。不过这两天的探索也积累不少经验,在使用现有暖心分析时有两点要注意:
                1. 系统接近温带背景时,暖心分布可能会出现偏差(较实际情况偏低空)
                2. 部分案例可以同时画一下两种取值方法下的暖心,中位数暖心偏弱过多的可以酌情考虑高估的可能性


                IP属地:美国384楼2025-03-06 12:00
                回复
                  12Jelawat







                  眼内低云很多,请谨慎参考
                  孩子们我欠了太多订单了


                  IP属地:美国385楼2025-03-06 12:34
                  回复
                    06Ioke







                    2006.9~2023.3以及2024.7~至今的全球ACE王
                    水汽稍微有点装逼,但考虑到发展历程属于意料之中


                    IP属地:美国386楼2025-03-06 12:56
                    收起回复
                      06Ioke







                      西太巅峰
                      果然环流长大点就是不一样,降压幅度接近100了


                      IP属地:美国387楼2025-03-06 13:08
                      回复
                        06Ioke







                        这张风眼清空度略不足
                        2小时后威克岛附近浮标实测920.8,模型降压和实测大致吻合


                        IP属地:美国388楼2025-03-06 13:43
                        回复







                          11z的terra,2小时前威克岛本岛实测934
                          这张就和实测比较不符了,当然眼清空度本身就有问题,Band31眼温14.4,Band33暖心甚至负了


                          IP属地:美国389楼2025-03-06 13:55
                          回复
                            06Daniel







                            又是一个刷水汽但暖心不怎么强的(
                            不过考虑环流和结构这样的降压很能理解


                            IP属地:美国390楼2025-03-06 14:56
                            回复
                              06Daniel







                              水汽持平/略有上升,暖心更flop了(


                              IP属地:美国391楼2025-03-06 22:52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