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故里吧 关注:1,486贴子:19,966

晒一下老子生地真迹遗址真相考证资料(顾宗正)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本人声明:贫道是涡阳人,没有为一己之私恶意攻击涡阳、鹿邑的老子故里文化建设想法,也不想与某位专家学者借机恶意炒作发生口水大战的意图,只想从文史资料考证、实地验证和实地真迹遗址考察发现说明老子生地的真相,老子文化是中华民族品牌最优秀最悠久的圣贤文化,希望每一个热心老子文化事业的人,都能抛开狭隘的区域情节和本位主义,更不要屈服于狗苟蝇营的蝇头小利,应该从一颗正知正见的心出发关注这件关系中华民族脸面的问题,还老子出生地一个真正的本来面目。


1楼2010-11-17 10:18回复
    老子生地——亳州老子祠——太清宫文史资料、真迹遗址考证考辩
    顾 宗 正
    内容提要:
    目前,老子的出生地面临着安徽亳州城西面45华里涡河南岸的河南鹿邑太清宫景区和亳州城东面120华里涡河北岸的安徽涡阳闸北镇天静宫景区争执不休的尴尬局面。
    老子姓李,名耳,是中国哲学之父、道家学说创始人、道教尊其为始祖,老子所著《道德经》享誉世界,孔子曾数次向老子求道问礼。因此,就中华传统文化、道学、道家、道教以及世界李姓族人而言,搞清楚老子生地具体位置究竟在哪里,意义十分重大!
    本文以绝对翔实的文史文献资料考证和实地考证,全方位展现鹿邑、涡阳争做老子生地的真实内幕,揭开《水经注》中见证老子生地坐标性河流古谷水——今惠济河、老子县籍所在地入于古濄水(今涡河)的古谷水(今惠济河)上游12华里的苦县故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安溜古城、老子生地真迹遗址——厉乡曲仁里——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行政村姬揣李村的汉·老子祠——亳州太清宫真迹遗址的历史沿革、兴衰变化和真实现状。
    关 键 词:
    1、古濄水(今涡河) 古谷水(今惠济河) 苦(音hu)县故城(谯城区安溜古城) 相县故城(谯城区魏岗镇孟长营) 厉(音lai)乡城遗址(谯城牛集镇黄楼村西) 汉·老子祠   唐、宋、金、元·太清宫 元·刘福通 谯城姬揣李老子生地真迹遗址 谯县故城(今亳州城)
    2、春秋·鸣鹿   汉·武平城   隋·鹿邑县城(今鹿邑县城西60里式量镇老鹿邑城村)    唐·太上玄元皇帝庙   元·鹿邑县城(今鹿邑县城) 元·鹿邑老子庙(今鹿邑太清宫景区)
    3、北魏·下城父聚 唐·城父县 唐·太上玄元皇帝庙(今涡阳天静宫景区) 清·雉河集(今涡阳县城)
    主要参考文献:
    《二十四史》、《水经注》、《太平寰宇记》、《元和郡县图志》等
    作者简介:
    顾宗正,1965年生,安徽涡阳县人,1980年皈依受戒,为道祖脉传全真龙门23代衣钵,参悟道、儒、释、耶、伊等诸宗善教教理教义,综合诸宗善教戒律制定《道德戒律》诠释《道德经》真意。2002年受家师之命,考察老子生地,历时八年有余,得出老子生地——苦县厉乡曲仁里的汉·老子祠——唐、宋、金、元·太清宫真迹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姬揣李村的结论,本文即老子生地真迹遗址文史文献实地考证考辩资料。
    


    2楼2010-11-17 10:21
    回复
      三、鹿邑的软肋
      顾宗正
      文史资料和实地考证对涡阳天静宫景区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的否定,作为涡阳人,当时着实的让贫道尴尬了好久;这是一件不能说、也无法让涡阳人接受的一件事,更何况涡阳、鹿邑两地之间的老子故里 道教祖庭之争已10余年相持不下,家师马理静道长心情也非常沉重,难道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真的在鹿邑太清宫景区吗?
      当然,对流传千古的道教道家文化来说,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在哪儿都难掩其辉,真的就在鹿邑太清宫景区也未尝不可,更不失为是一件好事!
      一段尴尬之后,贫道两位师爷根据他们师传口授所说的老君爷出生地、道教的“老根儿”在亳州城西北涡河北岸三圣庙一带的说法,让贫道和家师马理静道长都产生了打破沙缸问到底的想法。
      那么,鹿邑太清宫景区是不是真正的的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呢?
      为什么袁至亮、郑至善两位师爷根据他们师传口授说老君爷出生地、道教的“老根儿”在亳州城西北涡河北岸三圣庙一带呢?
      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三圣庙和鹿邑太清宫景区有着什么样的关系呢?
      就算鹿邑太清宫景区是真正的的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也就更应该让人明明白白。
      为了还历史一个本来面目,为了还老子一个真正的出生地,彻底的把道教祖庭——(老子庙——太清宫)具体位置考查清楚,贫道2004年初西上鹿邑,开始了对鹿邑太清宫景区的实地考证和文史资料的考证。
      初到鹿邑,有着“老君升仙台”“明道宫”“迎禧殿”“八卦台”占地面积三百余亩的明道宫景区,其建设规模,就已经令人赞叹不已,神往连篇;占地面积已达一千余亩的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和其间诸多殿堂的辉煌建筑,更是让人叹为观止;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内保存的从东汉·桓帝(刘志)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的《李母之墓》碑,《唐玄宗注释道德经》碑、《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宋真宗御赦老子母亲的《先天太后赞》碑、金《续修太清宫记》碑、《元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元《太清宫圣旨》碑、元《太清宫执照》碑,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重修太极殿碑记》碑等十余通碑刻,看过之后更是让人感觉到这里好像真的就是道教始祖老子的出生地。
      贫道常听师傅、师祖传说,老子生地——太清宫有历朝圣碑六十四通,皆为朝代皇王大臣文人名士修缮祭拜所立,这里的十几块碑刻也几乎涵盖了汉、唐、宋、金、元、清、民国等朝代,但一路游来,却也隐隐的发现有许多疑点:
      


      5楼2010-11-17 10:29
      回复
        鹿邑的软肋之一、             历朝碑刻淤埋深度不一
        顾宗正
        第一次看完这些碑刻之后,贫道感觉到的第一个问题就是:被发掘出来的立于唐·天宝元年(742年)的唐玄宗《道德经注》碑,和立于宋·大中祥符七年(1014年)正月二十二日宋真宗的《先天太后赞》碑,时至今日,被历朝代水土淤埋近3米。
        按此千年时间内水土淤积的深度计算,立于东汉·桓帝(刘志)永兴元年(公元153年)的《李母之墓》碑,被历朝代水土淤埋最少要超过5米;立于金·明昌二年(1191年)的《续修太清宫记》碑,怎么的说其淤埋深度也应该超过2米多。
        而这两块碑却竟然和立于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重修太极殿碑记》碑在地面的同一个土表层,都淤埋没土不深,大家可以想一想,时差近1500年所立的这几块石碑,竟然在地面的同一个土表层,显然这里不是第一时间第一立碑地,不能排除是从其他地方挪移过来的嫌疑,这就使得这些石碑证明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的分量大打折扣。
        


        6楼2010-11-17 10:31
        回复
          鹿邑的软肋之二、       碑文内容和鹿邑太清宫景区无法吻合
          顾宗正
          从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是历朝代石碑的内容来看,除去清·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的《重修太极殿碑记》碑文内容明讲“鹿邑东赖乡太清仙境”与今鹿邑太清宫景区相吻合之外,元朝之前的历代碑刻均言“亳州太清宫”,碑文中所载地理环境、位置、方位、距离等信息,均与今鹿邑太清宫景区不相吻合,且不是一般的出入,这绝对不是鹿邑官方宣传的“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在历史上曾属于亳州管辖”能说得过去的,因为“地理环境、位置、方位、距离”行政隶属于谁管辖都不会改变的,所以根据“地理环境、位置、方位、距离”从学术的角度上说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和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是很难吻合在一起的,也就是说从碑文的内容上看,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很大程度上不可能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注:历朝代所有碑文内容见后文
          


          7楼2010-11-17 10:32
          回复
            鹿邑的软肋之三、     历史沿革和真正的老子生地的文献资料无法吻合
            顾宗正
            据鹿邑县政府官方宣传资料说:今鹿邑县城就是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城、今鹿邑县城东北隅明道宫景区就是唐·高宗(李治)朝拜老子所建的奉元宫,其间的老君台就是老子升仙的地方;而最主要的、也是最有争议的就是立有汉、唐、宋、金、元、清、民国等朝代皇王大臣文人名士祭拜老子的石碑的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
            以下是历史文献资料中记载的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和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的历史沿革:
            唐·李吉甫(758~814)唐宪宗(李纯)时宰相,地理学家《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七 河南道 三亳州 真源县条下记载:古苦县,东至州五十九里。唐高宗以老子生于此县遂改名真源。玄元皇帝祠,县(指真源县)东十四里。祠院中有九井,隋季井皆竭,自武德已来,清泉沁涌。或云:汲一井而八井水皆动。李母祠,在县东十四里。乾封元年,册号先天太后。今谓之洞霄宫。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乐史所撰的《太平寰宇记》第一十二卷 河南道一十二 亳州 真源县条下的记载:东至州五十九里。楚之苦县,高宗幸濑乡改谷阳为真源县,《濑乡记》李母祠在老子祠北三里,祠门内右有圣母碑,东院内有九井,《述征记》庙内九井或云汲一井而八井动;《与地志》老子祠即老子所生旧宅……大清宫 元元旧宅……李母坟在县东十三里,《水经注》云老子宫前李母坟,东有碑,汉桓帝永兴元年,谯县令长沙王阜所建……濑水在县东南十二里于苦县界相县故城西南五里,各水分流入灵溪池,东入涡水,相县在濑水之东是也……灵溪池在元元宫北。
            以上文献结合唐·房玄龄等《晋书》 志第四 地理上中“苦,东有赖乡祠,老子所生地”和南朝•陈时期崔玄山《赖乡记》老子生地“濑乡”“在苦县东南十二里苦县界,相县故城西五里”的说法,按照鹿邑县政府官的方宣传资料:今鹿邑县城就是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除今鹿邑县城东距今太清宫景区10华里和以上文献资料中古真源县城东至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南朝•陈时期崔玄山《赖乡记》所说的十二里、唐《元和郡县图志》十四里、宋《太平寰宇记》十三里”的距离稍有出入外,其地理位置、方位、距离和以上两文献基本上吻合,也基本上能让人信服;
            加上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内的《唐玄宗注释道德经》碑、《大宋重修太清宫》碑、宋真宗御赦老子母亲的《先天太后赞》碑、金《续修太清宫记》碑、《元重修亳州太清宫太极殿》碑,几乎让人无可否认今太清宫景区就是老子出生地的可能性和可靠性。
            但是,说今鹿邑县城是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城、今太清宫景区是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也并非没有一点疑点;
            贫道经过多年的文史资料搜集考证,发现今鹿邑县城、今太清宫景区现在所处的地理位置,和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历史文献资料中的记载有如下几点无法吻合:
            


            8楼2010-11-17 10:33
            回复
              2、鹿邑县真正的历史沿革文献资料
              顾宗正
              以下就是鹿邑县历史沿革的文献资料:
              唐 李吉甫《元和郡县图志》卷第七 河南道 三亳州 鹿邑县,上。东至州一百一十七里。本汉郸县地,春秋时鸣鹿邑,属陈国,《左传》晋智武子以诸侯之师侵陈,至于鸣鹿,是也。晋属陈郡,后魏属陈留郡。隋开皇三年改属亳州为鹿邑县。鹿邑故城,县西十三里。俗名牙乡城,春秋时鸣鹿邑。武平故城,县东北十八里。建安元年,汉献帝以曹公为大将军,封武平侯,以此城为封邑。
              北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976~983) 乐史《太平寰宇记》卷十二河南道 亳州 鹿邑县 州西一百一十七里,旧二十二乡,今七乡,汉郸县之地,属沛郡,后汉于今县东北一十五里置武平县,开皇三年废郡县属亳州,十八年改为鹿邑县,取故鹿城地为城,在县西十三里,春秋时鸣鹿地也。
              以上资料显示:这个东至亳州“一百一十七里”的鹿邑县历史沿革的的文献资料也是独立的、排他性的,在文献资料上和“东至州五十九里”的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城是同步、平行、平级、共同存在的,也是没有一点关系的,至少在宋朝时期还是没有关系的。
              


              10楼2010-11-17 10:35
              回复
                鹿邑“老子生地”的软肋之四、清《鹿邑县志》中鹿邑县地理位置和涡河的文献资料涉嫌造假
                顾宗正
                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对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地理位置的记载,是一段最权威的文献资料,涡阳和鹿邑两地都不敢否认,且在求证自己处是老子故里时都曾引用过。
                按照北魏·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濄、谷二水的记载,“东至州五十九里”的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唐·真源县城——宋·卫真县城,和其城东“南朝•陈时期崔玄山《赖乡记》所说的十二里、唐《元和郡县图志》十四里、宋《太平寰宇记》十三里”的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地理位置,都应该在涡河北岸。
                而东距亳州60华里的今鹿邑县城和其城东10华里、东距亳州45华里看起来很疑似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的今鹿邑太清宫景区,现今都位于古濄水(今涡河)南岸;这是一个令鹿邑人十分尴尬的问题,也是二十多年来老子故里之争中涡阳人屡屡发难指责的问题,鹿邑县政府官方的宣传资料说清·康熙31年(壬申1692)鹿邑知县吕士鵕纂修的《鹿邑县志》(简称《吕志》十卷)卷一 河防篇中记载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在涡河南岸,是因为元初张柔提镇亳州,把原本弯曲在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南边的一段涡河河道、从今鹿邑县城西北至今鹿邑太清宫景区东北东西直接取直了,所以,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便改在涡河河道南岸了;
                这种解释基本上可以让一些人信服,但也有许多地方不能自圆其说,罗列如下:
                


                11楼2010-11-17 10:37
                回复
                  1、今鹿邑县城北东至今太清宫景区之北的涡河河道九曲十八弯怎么看都不像是直的,人工取“直”之说实在是不能令人信服。
                  2、涡河河道从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的南边改在北边,但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北边的新涡河河道有了,南边的老涡河河道却消失的找不见一点痕迹,不能让人不生疑。
                  3、按照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记载,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所处位置北魏时期就在涡河南岸,现在仍在涡河南岸,显然涡河无改道之史实,涉嫌文史资料文字造假。
                  4、元朝正野两史、亳州正野两史、鹿邑正野两史,均不见鹿邑境内涡河改道记载,清·康熙31年(壬申1692)鹿邑知县吕士鵕纂修的《鹿邑县志》(简称《吕志》十卷)卷一 河防篇之一说势孤无佐,且文史资料文字造假之处历历可数。
                  5、清·康熙31年(壬申1692)鹿邑知县吕士鵕纂修的《鹿邑县志》(简称《吕志》十卷)卷一 河防篇涉嫌造假,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归德府(治所在今河南省商丘市睢阳区)知府陈锡辂、生员查歧昌纂修的卷十六水利略三对鹿邑县府上报鹿邑诸水的按评原文已明确指出。
                  注:本章所涉及几部《鹿邑县志》、《归德府志》中鹿邑知县吕士鵕造假的文史资料考辩,贫道另有专论。
                  


                  12楼2010-11-17 10:38
                  回复
                    鹿邑“老子生地”的软肋之五、 鹿邑太清宫景区西找不到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古谷水
                    顾宗正
                    按照郦道元《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记载和崔玄山《赖乡记》老子生地“濑乡”“在苦县东南十二里苦县界,相县故城西五里”的说法,有一条古谷水穿过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向东南十二里经过老子乡籍所在地——赖乡城南进入古濄水(今涡河),然后沿古濄水(今涡河)北岸向东才有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以上资料证明这条古谷水就是见证古苦县故城和老子生地的一条坐标性河流。
                    而鹿邑太清宫景区之西恰恰缺失了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古谷水这样一个最重要的证据,但也给出了一解释——这条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古谷水已经在历史的长河中“湮没”不见了踪迹,而这个解释的原始出处,正是出自那个清·康熙31年(壬申1692)纂修的《鹿邑县志》涉嫌造假的鹿邑知县吕士鵕笔下,因此可信度非常的低。
                    找不到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古谷水,硬说今鹿邑县城和今鹿邑太清宫景区是老子县籍所在地古苦县故城和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这可以说是最不明智的、也是最不能令人信服的!
                    


                    13楼2010-11-17 10:41
                    回复
                      发现真相之一、                 老子县籍苦县名称沿革
                      顾宗正
                      记载老子县、乡、里、生地,最早、最权威的西汉·司马迁《史记·老子韩非列传》称其为“春秋楚国苦县厉乡曲仁里”人,
                      后汉·边韶《老子铭》称:“老子为楚相县人,相县虚荒,今属苦”。此说证实是“相”、“苦”是隶属于两时期、两个行政治所的同一区域。
                      从春秋战国至今,两千五百多年、二十六个朝代行政区域名称的变化和隶属变更,老子县籍所在地苦县故城,历秦、汉、三国、魏·晋·南北朝至隋朝称谷阳县;唐朝高祖(李渊)追封老子为李氏远祖、唐·高宗(李治)以此县为天下李姓真正的根源,改此县为真源县;宋朝真宗皇帝(赵恒)尊崇道教,改此县为卫真县;金、元两朝仍称卫真县;元·至元八年(1271年)元世祖(忽必烈)因长期战争人口稀少,整合州县,此卫真县境并入鹿邑县管辖,县城遂降格为安家溜集;1950年划归亳县直至如今。(见《二十四史》与各版本《鹿邑县志》)。
                      


                      15楼2010-11-17 10:44
                      回复
                        发现老子生地真相之二、老子县籍所在地苦县故城位置——今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安溜古城
                        顾宗正
                        苦县故城作为老子县籍所在地,明证其具体位置,对解决涡阳、鹿邑的老子生地真假之争,至关重要。两《汉书》、《晋书》、《元和郡县图志》、《太平寰宇记》、元《重修奉元明道宫碑记》均言苦县城东有老子生地、老子庙(太清宫);因此,搞清楚苦县故城位置十分重要,然而要想搞清楚苦县故城位置,就必须要先搞清楚古濄水、古谷水是现在的什么河。
                        而历史文献中,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中濄、谷二水途径记载的苦县故城位置,最为明确;
                        下面是《水经注》记载濄、谷二水途径的原文:濄水从古源头依次向东所经:
                        1、扶沟县(今河南省扶沟县)阴沟浪荡渠;
                        2、汉阳夏县故城(今河南省太康县)西;
                        3、汉安平县故城(遗址在今河南省柘城县安平镇)北;
                        4、鹿邑城(遗址在今河南省鹿邑县辛集镇)北;
                        5、汉武平县故城(遗址在河南省鹿邑县玄武镇武平城村)北;
                        6、广乡城(即今鹿邑县太清宫景区所在地太清宫镇)北;
                        7、苦县故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安溜古城)西南;
                        8、赖乡城(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黄楼村西)南;
                        9、古谷水进入濄水的两河口(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蚣肿迩埃<br> 10、老子庙(汉·边韶祭拜老子于老子生处旧宅所建之老君庙——唐、宋时期太清宫,具体位置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姬揣李村,元朝至正十五年刘福通拆太清宫与亳州城建明王宫,是时辖老子生地——太清宫的古苦县——唐·真源县——宋、金、元·卫真县已并入鹿邑县管辖,所以《元史》称其为鹿邑县太清宫。此太清宫遗址至今遗址仍在);
                        11、古相县故城(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魏岗镇孟常营村);
                        12、古谯县故城(今安徽省亳州市城);
                        13、城父县故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城父镇);
                        14、下城父聚(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涡阳县城西);
                        15、涡阳县故城(今安徽省亳州市蒙城县城);
                        16、龙亢县故城(今安徽省怀远县龙亢镇);
                        17、古向县(遗址在今安徽省怀远县西北)东南怀远县城入淮河。
                        ——从《水经注》记载古濄水沿岸途径古城遗址的记录原文看,古濄水无疑即现在的涡河。
                        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古谷水从古源头依次向东所经:
                        1、襄邑县(今河南省睢县西陵镇,春秋时期,宋襄公死后所葬之处);
                        2、故承匡诚(今河南省睢县匡城镇);
                        3、己吾县故城(今河南省宁陵县黄岗乡己吾城村);
                        4、柘县故城(今河南省柘城县李原集);
                        5、苦县故城(春秋时老子县籍所在地,隋朝时称谷阳,唐朝时称真源,宋朝时期称卫真,元朝时期疆域并入鹿邑,城池改名安家溜集,简称安溜;1949年从河南鹿邑县划归亳县至今;有图见于1992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发的《鹿邑县志》);
                        6、赖乡城(遗址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黄楼村西)南进入濄水(今涡河);
                        清·乾隆18年(癸酉1753年)鹿邑县知县许炎纂修《鹿邑县志》卷二 河渠记载:清·乾隆四年,鹿邑知县秦梅因疏浚河道之后,易今名惠济河。
                        ——由此可以看出,北魏·郦道元在其《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中的古濄水无疑即现在的涡河;古谷水也无疑既是现在的惠济河;而这条已改名惠济河的古谷水进入涡河的两河口北岸赖乡城遗址仍在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蚧坡ゴ逦鳌<br> 根据南朝•欧阳询《艺文类聚》和唐•徐坚《初学记》等诸书引魏、晋时期崔元山《濑乡记》云:“濑乡在苦县东南十二里”,由此可知《水经注》中古谷水进入古濄水处的赖乡城西12里既是苦县故城;
                        而《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中“谷水穿苦县故城而过”的记载更是铁板定钉的证明苦县故城就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安溜古城。
                        


                        16楼2010-11-17 10:45
                        回复
                          注:古谷水(今惠济河)1950年之前,自入涡河口上游70华里均属鹿邑县管辖;1950年安溜镇全境划归亳县,尚余50华里在鹿邑县境内。1992年8月第一版、第一次印发的《鹿邑县志》第二章 自然概貌 第二节,在介绍今鹿邑县境内水系时,为隐藏鹿邑县真正的历史沿革和其历朝代在老子出生地的问题上造假的真相,未敢介绍其境内见证老子出生地的坐标性河流——由古谷水改名的惠济河的信息资料。
                          ——目的也就是不想让人知道《水经注》卷二十三阴沟篇中见证老子生地的坐标性河流——真正的古谷水就是现在的惠济河:
                          ——目的也就是不想让人知道真正的老子县籍所在地——苦县故城;
                          ——目的也就是不想让人知道《水经注》中古谷水进入古濄水处的赖乡城西12里“谷水穿其城而过”的真正的苦县故城——谯城区牛集镇安溜古城东牛集镇姬揣李的元•至正十五年(1355年)刘福通所拆毁真正的老子生地(太清宫)真迹遗址;
                          ——目的也就是想让人误认为涡河南岸的今鹿邑县城就是真正的苦县故城;
                          ——目的也就是想让人误认为今鹿邑县城东10华里涡河南岸的今鹿邑太清宫景区就是真正的老子生地(太清宫)。
                          


                          17楼2010-11-17 10:47
                          回复
                            发现老子生地真相之五、老子乡籍所在地——厉(赖)乡城遗址——今亳州市谯城区牛集镇蒋楼村北
                            顾宗正
                            厉(音lai通赖)乡,老子乡籍生地所在地,据《水经注》考察,赖乡城遗址具体位置在古谷水(惠济河)入濄水(今涡河)的两河口北岸的今安徽省亳州谯城区<蚧坡ゴ逦鳎莆袄鳌保ㄒ鬺ai通赖),查《史记》、《竹书纪年》《路史》等古文献,三皇五帝时期,属帝禹夏后朝第五帝帝相都城相城(今安徽省亳州谯城区魏岗镇孟长营村相县故城遗址)所辖。
                            厉(音lai通赖)地名出处:据《史记》考证,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立周朝(公元前1046---公元前256年),封国百余,诸王侯争霸,弱肉强食,一些胡作非为的诸王侯,或持强争权、或行险夺国、或弑君篡位,改弦更张的方式均与周王朝等级分明严格的礼制相悖,如:前893年,狂暴自大弑叔(宋炀公)夺国自立高叫“我当立”的宋厉公(鲋祀);前877年,贪财暴政、执意改革被国人驱逐出奔逃亡凄死“彘”地的周厉王(姬胡);前706年,谋杀侄(陈桓公太子妫免)命夺国篡位贪色丧命的陈厉公(妫佗);前679年,翻云覆雨不择手段两番逐杀兄(郑昭公姬忽)、谋杀弟(郑公子婴)的郑厉公(姬突),五百余年先后有12个诸侯国的王、公、侯,先后被以“厉”谥其号,但他们的结果都很不好,后人对他们的评价也不是很好。故此“厉”字,在一定情况下含有贬义,通假“赖”字或读“赖”音,可能即源于此;
                            老子乡籍生地所在地——厉(音lai通赖)乡,估计应该是名誉不好的周厉王(姬胡)死后埋葬在这个地方,所以就叫厉(音lai通赖)乡。
                            至今,《水经注》中古谷水(惠济河)入濄水(今涡河)的两河口以东涡河北岸的今安徽省亳州谯城区<蚣ТЮ钭杂屑兆迦司幼。还8年,王莽篡汉,改苦县为“赖陵”原因可能即是因此(见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 淮阳国)。
                            


                            20楼2010-11-17 10:53
                            回复
                              至今,《水经注》中古谷水(惠济河)入濄水(今涡河)的两河口以东涡河北岸的今安徽省亳州谯城区<蚣ТЮ钭杂屑兆迦司幼。还8年,王莽篡汉,改苦县为“赖陵”原因可能即是因此(见东汉·班固《汉书》卷二十八下地理志第八 淮阳国)。


                              21楼2010-11-17 10:56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