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神救世主吧 关注:96贴子:4,336

回复:印光法师文钞

取消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原文:
又将欲刺血,先几日即须减食盐,及大料调和等。若不先戒食此等,则其血腥臊。若先戒食此等,则血便无浊气。又写经不同写字屏,取其神趣,不必工整。若写经,宜如进士写策,一笔不容苟简。其体必须依正式体。若座下书札体格,断不可用。古今人多有以行草体写经者,光绝不赞成。所以宽慧师发心在扬州写华严经。已写六十余卷,其笔法潦草,知好歹者,便不肯观。光极力呵斥,令其一笔一画,必恭必敬。又令作讼过记以讼己过,告诫阅者。彼请光代作,故芜钞中录之。方欲以此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岂可以游戏为之乎。当今之世,谈玄说妙者,不乏其人。若在此处检点,则便寥寥矣。
译文:
准备要刺血写经时,在前几天就必须减少吃盐,以及大料等调料。如果不先戒吃这些东西,那么刺出的血就会腥臊难闻。如果先戒吃这些东西,那么血就没有浊气。另外写经不同于写字画条幅那样,只是取其神韵灵趣,不必工整。如果是写经,应该像进士进考场写策文答卷一样,一笔一画都不允许苟且随便。策文答卷的字体必须依正式体。像你书信的字体格式,绝对不可以使用。古往今来大多有以行书、草书写经的人,我绝对不赞成。所以宽慧法师发心在扬州写《华严经》。已经写了六十多卷,他的笔法潦草,只要是知好歹的人,就不会看。我极力呵斥他,让他一笔一画,必恭必敬。又让他写《书华严经讼过记》这篇文章来检讨自己的过失,并告诫阅读的人。他请我代写,所以我的文钞中有收录。如果想要以写经来断烦惑,了生死,度众生,成佛道,那怎么可以当成游戏一样来做呢?当今之世,谈玄说妙的不乏其人。而能在必恭必敬上来检点的人,就寥寥无几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6楼2024-12-26 22:07
回复
    原文:
    尤君来书,语颇谦恭。光覆之,已又致谢函,可谓笃信之士。然仍是社会之知见,于佛法中仍不能息心实求其益。何以见之,今有行路之人,不知前途。欲问于人,当作揖(yī)合掌。而尤君两次来函,署名之下,只云合十。是以了生死法,等行路耳。且书札尚不见屈,其肯自屈以礼僧乎。光与座下心交,与尤君亦心交。非责其见慢,实企其获益耳。
    译文:
    尤惜阴居士来信,语气非常谦卑恭敬。我回信后,他又来信致谢,可以说是诚实守信的人。然而他仍是世俗人的知见,对于佛法仍然不能专心实际地来求取其中利益。何以见得呢?就像现在有走路的人,不知道前面的路。想要问别人,也应当先作揖合掌。而尤惜阴居士两次来信,署名的下面,只说合十。这就是把了生脱死的佛法,等同于行人问路一样了。而且书信中尚且不见他自屈,那他就肯自屈来礼拜僧人吗?我与你以心相交,与尤惜荫也是以心相交。不是责备他的我见与傲慢,实在是希望他获得佛法的真实利益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17楼2024-12-26 22:08
    回复
      复弘一师书二
      原文:
      接手书。见其字体工整,可依此书经。夫书经乃欲以凡夫心识,转为如来智慧。比新进士下殿试场,尚须严恭寅畏,无稍怠忽。能如是者,必能即业识心,成如来藏。于选佛场中,可得状元。今人书经,任意潦草。非为书经,特藉此以习字,兼欲留其笔迹于后世耳。如此书经,非全无益。亦不过为未来得度之因。而其亵慢之罪,亦非浅鲜。
      译文:
      接到你的书信。见到你这次信中的字体工整,可以依着这种字体来刺血写经。要知道写经是为了想要把凡夫的心识,转为如来的智慧。比起新科进士去殿试考场,还要更加庄严、恭敬、敬畏,不能有一丝的懈怠疏忽。能这样写经,必定能把凡夫的业识心,转成如来的智慧。并在选佛场中,中得状元。但现在的人写经,任意潦草。这不是为了写经,而是凭借写经来练字,并且想要留存自己的笔迹到后世罢了。这样写经,不是完全没有利益。但也只不过是成为未来得度的远因。而且这种轻慢经书法宝的罪过,却是不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1楼2024-12-27 16:25
      回复
        原文:
        座下与尤居士书,彼数日前亦来信。意谓光之为人,唯欲人恭敬。故于开首即称师尊,而印光法师四字亦不用。光已详示所以。座下信首,亦当仍用印光二字。不得过为谦虚,反成俗套。至于古人于同辈有一言之启迪者,皆以作礼伸谢。此常仪也,无间僧俗。今礼教陵替,故多多皆习成我慢自大之派头。学一才一艺,不肯下人,尚不能得,况学无上菩提之道乎。此光尽他山石之愚诚也。
        译文:
        你给尤惜阴居士写信让他恭敬,他在几天前也已经来信。我想他以为我的为人,只是想要让人恭敬。所以在来信的开头就直接称呼“师尊”,而“印光法师”四个字也不用。我已经详细说明原因。你在书信的开头,也应当仍用“印光”两个字。不可以过份谦虚,反会成为俗套。至于古人只要同辈中有一句话可以启发自己的,都要作礼答谢。这是平常的礼仪,不分僧俗。现今社会的礼仪之教渐渐衰败,所以大多都养成我慢自大的派头。向别人学习才能、技艺,如果不肯谦下于人,尚且学不到东西,更何况是学习无上的菩提之道呢?这个恭敬的重要性,就是我尽到“他山之石可以攻玉”的一番诚意。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2楼2024-12-27 16:27
        回复
          原文:
          刺血写经一事,且作缓图,当先以一心念佛为要。恐血耗神衰,反为障碍矣。身安而后道隆。在凡夫地,不得以法身大士之苦行,是则是效。但得一心,法法圆备矣。
          译文:
          刺血写经这件事,姑且缓一缓再做打算,应当先以一心念佛为主要修持。不然恐怕你血气亏损而精神颓弱,反会成为修行的障碍啊。因为只有先身体安康之后才能道业兴隆。在凡夫地的身份,不可以盲目学习效仿法身大菩萨的苦行。只要能得到一心不乱,所有法门就自然圆满具备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3楼2024-12-27 16:28
          回复
            复汪梦松居士书
            昨接手书。备悉介怀。虽未觌面,却叨知心。光一介庸僧。毫无淑状。不过所说皆按己本分,不敢以过头大话,自瞒瞒人。蔚如居士。以其与己之意见合,遂屡为排印流布。致其残馊酸臭之气,遍剌人耳目。不亿阁下不以酸臭见弃,而复过为推崇。不禁令人惭惶无地。然由此一函,备知阁下之德与过。不以光为无知,且请言其大略。厌儒者假圣贤经传以欺世盗名,佛者假普度众生以诓骗钱财。有此志操,自强不息,必能正心诚意,以为真儒。断惑证真,以为真佛。厌之之心愈切,则修之之心愈力。修之之心愈力,则证之之益愈大矣。其德诚可继往开来。若惟知厌而不肯从事,则成厌世疾俗狷介者之志操耳。所谓不善用厌,则即德成过矣。阁下一向似偏于用厌。今于厌中打一转身,遂全过以为德。而其于儒佛之心法,将必因是而亲得矣。敢为阁下预贺。欲为真佛,须先从能为真儒始。若于正心诚意,克己复礼,主敬存诚,孝友弟恭等,不能操持敦笃。则根基不固,何以学佛。选忠臣于孝子之门,岂有行悖儒宗而能担荷如来家业,上续慧命下化众生乎佛法大无不包细无不举世出世闲无一法不在范围之中。世之拘墟者,每以出家为悖伦理。遂不体究,反加谤毁。因噎废食,自丧性命。实可哀怜。若能放开眼界,方知佛法流布中外。二千年来,其道盛行。经几多圣君贤相,杰士伟人为之护持传布者,固自有非凡情所测之真道在也。纵有一二拘墟之儒辟之,暴恶之君毁之。究属只手遮日,仰面唾天。适自形其少知少见,妄作妄为之过咎耳。于佛究何损哉。又有外彰辟拨之名,内取修证之实。由宋以来,凡儒门大宗,莫不皆然。光所谓诚意正心,由此致有欠缺者,实属决定论也。阁下宿根深厚,故能于厌中企求其真,不以光不肖而求其入阶。然光学喻如蚊虫饮于大海,只知饱腹,不测深广。若欲作大通家,须从通途佛学而论。则起信论,楞严经,最为切要。当专攻之,以为自利利人,上求下化之本。然其道理宏深,得大通且不易,况由通而亲证乎。其余大乘经论,悉当研究。而法门无量,必须以禅净二法为本。如是则自可宏扬法化,导利众生。若非天资高迈,断难实获巨益。若欲随分随力修持,即生便了生死,专主净土一门。以真信切愿,念佛求生西方。则不论工夫深浅不临终得遂所愿此之一法,乃如来为末世众生,无力断惑,不能了生死者,特设一决定了之之法。使佛不开此法,则无力断惑者,皆于了生死无望也。何幸得遇此法,虽无大根,能自断惑。而带业往生,速出生死,又何歉憾乎。然此一法,统摄一切。能自断惑,自了生死者。犹须回心向往,方可速登佛地。切勿谓此浅近之法,以为愚夫愚妇之所从事者,则当自得其益矣。其宜看书,光文钞中亦略标一二,今不复赘。就欲念佛求生西方,必须知因识果。身之所行,心之所念,须与佛合。若与佛悖,则纵能念佛,亦难往生。以感应之道,不相交故。若能生大惭愧,大怖畏。改过如去毒疮,立志如守白玉。别万无一失,各得往生。其意光文钞,及净土诸书,皆详言之,不须多说。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4楼2024-12-28 11:30
            回复
              复陈慧超居士书
              接手书。知居士慕道之心,极其恳切,不胜欣慰。但以校定安士书,及诸冗务,不暇裁复,故迟至今。
              接到来信,知道居士您慕道之心,极其恳切,不胜欣喜。但因我在校定《安士全书》,及其他俗务缠身,没有时间斟酌答复,所以迟复到今日。
              贪瞋痴心,人人皆有。若知彼是病,则其势便难炽盛。譬如贼入人家,家中主人若认做家中人,则全家珍宝,皆被彼偷窃净尽。若知是贼,不许彼在自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令其远去净尽。庶财宝不失,而主人安泰矣。
              贪嗔痴之心,人人都有。如果知道贪嗔痴是病,则其威势便难以炽盛。比如贼进入人家,家中主人如果认做是家中人,那么全家的珍宝,都会被贼全部偷光。如果知道是贼,不许他们在家中停留一刻,必须使他们全部远去。或许才能财宝不失,而且主人平安康泰。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5楼2024-12-28 22:34
              回复
                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瞋痴一起,立即觉了,则立即消灭矣。若以贪瞋痴为自家正主,则如认贼为子,其家财宝必致消散矣。
                古德云:不怕念起,只怕觉迟。贪嗔痴念一起,立即警觉明了,则贪嗔痴念立即就被消灭了。如果以贪嗔痴为自己家的正主,就像认贼为子,其家中财宝肯定会被消散殆尽的。
                念佛时不能恳切者,不知娑婆苦,极乐乐耳。若念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定随宿生今世之最重恶业,堕三途恶道,长劫受苦,了无出期。如是则思地狱苦,发菩提心。菩提心者,自利利他之心也。此心一发,如器受电,如药加硫。其力甚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非平常福德善根之所能比喻也。
                念佛时心不能恳切,是因为没有深切体会到娑婆世界的痛苦,极乐世界的快乐罢了。如果想到人身难得,中国难生,佛法难遇,净土法门更为难遇,而人若不一心念佛,一气不来,一定随宿生今世的最重恶业,堕落三途恶道,长劫受苦,完全没有出离的日子。这样一来,想到地狱的苦,就会发菩提心。菩提心,就是自利利他的心。这个心一发,就如机器受电,如火药加硫,它的力量很大,而且迅速。其消业障,增福慧的力量,不是平常福德善根所能比的啊!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6楼2024-12-28 22:36
                回复
                  被境所转,系操持力浅。则喜怒动于中,好恶形于面矣。操持者,即涵养之谓也。若正念重,则余一切皆轻矣。是以真修行人,于尘劳中炼磨。烦恼习气,必使渐渐消灭,方为实在工夫。
                  被外境所转,是因为操持力浅的缘故。如此,则喜怒动于内心,好恶显于面上。所谓操持就是指涵养。如果正念重,则其他念头就都轻了。因此真正的修行人,在尘劳中磨炼。烦恼习气,必定使他们渐渐消灭,才是实在的功夫。
                  在家人不随众,各人念佛。坐立绕跪,皆无不可。但不可执定一法,若执定,则人易劳而心或难得相应。
                  在家人不是大家一起修行的,每人各自念佛的时候,坐着念,站着念,跪着念或者绕佛念,都没什么不可以的。但不能执定一个方法不变。如果执定一个方法不变,人就容易疲劳,心就难以相应了。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7楼2024-12-28 22:37
                  回复
                    当斟酌其自己之色力及工夫,而取其合宜行之,则有益矣。若常途通行,宜先绕,次坐,次跪。绕跪皆觉辛苦,宜坐念。坐念若起昏沉,宜绕念,或立念。昏沉去,当复坐念。宜按钟,不宜掐珠,以掐珠难养心故。
                    应当根据自己的身体和功夫的情况来斟酌,采取适宜自己的方法行持,则有益。常途通行的做法,宜先绕念,次坐念,再次跪念。如果绕、跪都觉得辛苦,宜坐念,或立念。昏沉去掉了,应当恢复坐念。宜按钟点来念,不宜掐珠念,这是因为掐珠难以养心的缘故。
                    安士全书,实为末世最胜良导。尤惜阴居士极欲全国流布,俾大家同开眼界。由兹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现已募得一万余部,尚难广布。今寄上通告,并办法一张,祈阁下阅之。随分随力相助,随缘随机相劝。无力出资,则以言赞叹,令人发心,亦是功德。务使迷昧之流,闻晨钟而梦醒。贪恶之辈,见因果而心惊。
                    《安士全书》确实是末世最好的良导。尤惜阴居士极力想在全国流布,以使大家一同大开眼界。由此挽回世道人心,止息天灾人祸。现在已经募得一万多部,尚难广为流布。今寄给你一张通告和办法,祈望阁下阅读一下。随力随分相助,随机随缘相劝。如果无力出资,则出言赞叹,令人发心,也是功德。务必使迷惑愚昧之流,听闻晨钟而从梦中醒来。使贪婪邪恶之辈,见闻因果而内心惊醒。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8楼2024-12-28 22:39
                    回复
                      人心若转,天灾自息。此系正本清源之道。即世谛浅近之法,而直达乎出世深远莫测之法之最胜方便也。凡在知交,当为劝发。无信心人,亦勿强劝,以系结善缘故。若一强勉,便杂烦恼。虽有小功,实获大咎。未能令彼得巨益,有碍自己利人心故。
                      人心如果得以转变,天灾会自行息除。此为正本清源之道。通过世俗谛的浅近之法,而直达出世深远莫测之法的最殊胜的方便方法啊。凡是彼此相知而结交的人,都应当劝其发心。没有信心的人,也不要强劝,以此来结善缘。若一勉强,便夹杂了烦恼。虽然有小功德,实际却获取了大错。这是因为并不能使他得到巨大的利益,且有碍自己利人之心的缘故。


                      IP属地:广东来自Android客户端29楼2024-12-28 22:43
                      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