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B站看到一个视频,其中评价星空的部分最后说现在的游戏厂商不思进取,个人认为并不客观。
说B社游戏设计理念保守倒没什么,但说它不思进取就实在是过于偏颇了,作为一家手握两大重量级ip,且开发时间跨度极长的老牌单机游戏厂商,他们要是真的不思进取的话大可以只专注于自己手里的的王牌游戏不断出续集或者重制版,甚至于不用去开发新作,直接靠网游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尤其是在背靠微软这座金山之后,根本不用去冒如此大的风险开发一款从没有一家厂商真正成功过的太空背景题材开放世界rpg游戏,说白了,这玩意压根就不是现有技术条件能够实现的了的,b社在现有的资金以及技术条件下,找了个最大公约数,本身其实没太多好苛责的,很多人想要的各种星球,加上无缝加载,加上高密度叙事,这本来就不现实,真要这么做,就算是一个月球都做不完。要知道,b社游戏细致到几乎每一个物体都是可控制的,这更加剧了太空题材的开发难度。
只不过一些看起来没有必要的加载的确多了,造成游玩节奏不连贯,本来游戏节奏就慢,更加容易产生疲劳,不过其实游戏最初的宣传片里可以看到飞船到星球并没有出现加载,据说是为了低配机子做的优化,无缝需要控制内存,及时清理,否则会像垃圾堆一样越积越大,导致游戏玩的越久,越容易出现卡顿。
陶德敢于追求理想去做这样的尝试,我私心多少是很佩服的,要知道,以B社的开发跨度,但凡做崩一个游戏,公司都得歇菜好多年,甚至被各路玩家抨击诋毁,比如和黑曜石的那些谣言攻击,这些年3a游戏投入越来越大,风险完全不是以前的游戏能够比拟的,育碧家大业大,也几次差点破产,再加上主机大战之类的饭圈侵入,极容易让一款游戏出现两级分化的评价。
国内游戏环境尤其明显,除了不少网络云玩家外,很多人评价游戏只知道垃圾和年度的区别,说难听点,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客观评价一款游戏的能力,只能简单规划为我喜欢就是神作,我不喜欢或者无感就是垃圾答辩。更有甚者,在被网络上的评价影响后,连自己喜欢不喜欢都容易跟着评价跑,比如典型的评价星空,往往要拉星际共鸣和无人深空出来吹捧一顿,我只想说,真的玩过这几款游戏,或者但凡了解下这些游戏的特点和区别,都不会拿来相提并论,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三者唯一的共同点是以太空作为背景,但即使是太空背景,风格也差了不少。最可笑的是很多人诟病星空的空,却拿这两款游戏来做对比,简直了,星空都嫌内容太空泛,这两款游戏那更是空到姥姥家了,要不说网络评价不用负责呢。
不过作为买家,对自己购买的商品做出评价当然也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样也造成3A游戏的风险变得更大,反倒不如去投资开发手游之类的游戏,那些手游玩家钱多事少,加上游戏本身投入也小,简直是一本万利。
现在游戏圈但凡叫得出名字的游戏论坛,基本都是各路游戏粉丝或者主机粉丝的战场,以前的盗版时代好歹大家都是各种求资源分享攻略等等,怎么现在反而变得乌烟瘴气了呢。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说为游戏厂商叫屈,而是作为玩家,游戏市场是靠厂商和玩家共同维护的,如果希望单机市场变得更好,除了厂商需要付出诚意外,玩家也应该更加理性客观些,像电影市场一样,好电影是在众多普通平庸甚至稀烂的电影的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产生的,好游戏同样如此,对于不喜欢的游戏可以不满,也可以批评,但是如果就此就要不断的攻击游戏甚至厂商,甚至不惜编造谣言,把游戏制作团队踩到谷底或者捧到天上,最终的结果不仅不会是只留下优秀游戏,反而只会让投资商望而却步,而曾经做出过好游戏的厂商也终会在一次两次甚至不算烂作的游戏开发后被玩家们以不符合预期为由从神坛上扯下来,最后全部化为灰烬。
说B社游戏设计理念保守倒没什么,但说它不思进取就实在是过于偏颇了,作为一家手握两大重量级ip,且开发时间跨度极长的老牌单机游戏厂商,他们要是真的不思进取的话大可以只专注于自己手里的的王牌游戏不断出续集或者重制版,甚至于不用去开发新作,直接靠网游就能赚的盆满钵满,尤其是在背靠微软这座金山之后,根本不用去冒如此大的风险开发一款从没有一家厂商真正成功过的太空背景题材开放世界rpg游戏,说白了,这玩意压根就不是现有技术条件能够实现的了的,b社在现有的资金以及技术条件下,找了个最大公约数,本身其实没太多好苛责的,很多人想要的各种星球,加上无缝加载,加上高密度叙事,这本来就不现实,真要这么做,就算是一个月球都做不完。要知道,b社游戏细致到几乎每一个物体都是可控制的,这更加剧了太空题材的开发难度。
只不过一些看起来没有必要的加载的确多了,造成游玩节奏不连贯,本来游戏节奏就慢,更加容易产生疲劳,不过其实游戏最初的宣传片里可以看到飞船到星球并没有出现加载,据说是为了低配机子做的优化,无缝需要控制内存,及时清理,否则会像垃圾堆一样越积越大,导致游戏玩的越久,越容易出现卡顿。
陶德敢于追求理想去做这样的尝试,我私心多少是很佩服的,要知道,以B社的开发跨度,但凡做崩一个游戏,公司都得歇菜好多年,甚至被各路玩家抨击诋毁,比如和黑曜石的那些谣言攻击,这些年3a游戏投入越来越大,风险完全不是以前的游戏能够比拟的,育碧家大业大,也几次差点破产,再加上主机大战之类的饭圈侵入,极容易让一款游戏出现两级分化的评价。
国内游戏环境尤其明显,除了不少网络云玩家外,很多人评价游戏只知道垃圾和年度的区别,说难听点,绝大部分人根本没有客观评价一款游戏的能力,只能简单规划为我喜欢就是神作,我不喜欢或者无感就是垃圾答辩。更有甚者,在被网络上的评价影响后,连自己喜欢不喜欢都容易跟着评价跑,比如典型的评价星空,往往要拉星际共鸣和无人深空出来吹捧一顿,我只想说,真的玩过这几款游戏,或者但凡了解下这些游戏的特点和区别,都不会拿来相提并论,而这仅仅只是因为三者唯一的共同点是以太空作为背景,但即使是太空背景,风格也差了不少。最可笑的是很多人诟病星空的空,却拿这两款游戏来做对比,简直了,星空都嫌内容太空泛,这两款游戏那更是空到姥姥家了,要不说网络评价不用负责呢。
不过作为买家,对自己购买的商品做出评价当然也没什么问题,只是这样也造成3A游戏的风险变得更大,反倒不如去投资开发手游之类的游戏,那些手游玩家钱多事少,加上游戏本身投入也小,简直是一本万利。
现在游戏圈但凡叫得出名字的游戏论坛,基本都是各路游戏粉丝或者主机粉丝的战场,以前的盗版时代好歹大家都是各种求资源分享攻略等等,怎么现在反而变得乌烟瘴气了呢。
说了这么多,也不是说为游戏厂商叫屈,而是作为玩家,游戏市场是靠厂商和玩家共同维护的,如果希望单机市场变得更好,除了厂商需要付出诚意外,玩家也应该更加理性客观些,像电影市场一样,好电影是在众多普通平庸甚至稀烂的电影的不断试错的过程中产生的,好游戏同样如此,对于不喜欢的游戏可以不满,也可以批评,但是如果就此就要不断的攻击游戏甚至厂商,甚至不惜编造谣言,把游戏制作团队踩到谷底或者捧到天上,最终的结果不仅不会是只留下优秀游戏,反而只会让投资商望而却步,而曾经做出过好游戏的厂商也终会在一次两次甚至不算烂作的游戏开发后被玩家们以不符合预期为由从神坛上扯下来,最后全部化为灰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