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吧 关注:222,918贴子:613,457

回复:淮阳演义(1.9)

只看楼主收藏回复

吕,由古“膂”字化来。“膂”指人的腰部,脊骨。伯夷本姓姜,是夏禹的知遇恩人,也是夏禹的脊骨重臣,同时,南阳又是中华之腰,所以封他为“膂侯”。从此吕姓始,南阳成为天下吕姓的宗源地。


IP属地:河南61楼2024-12-11 11:31
回复
    吕国自公元前约2100年夏禹初封,到周庄王九年(公元前688年)被楚文王所灭,历经夏商周三个朝代,共1400余年,是历史上王祚最长的封国。西周中期,周穆王命吕侯制定《吕刑》,以平复社会危机。《吕刑》共三千条,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刑法。


    IP属地:河南62楼2024-12-11 13:51
    回复
      申国原在陕西宝鸡附近。周穆王(公元前1022-前975年)西巡宝鸡时,过申,其君主殷勤伴驾,被封侯。公元前827年,周宣王姬静登基,娶申侯的女儿为王后,即姜后(申侯姓姜)。


      IP属地:河南63楼2024-12-11 14:11
      回复
        周宣王五年(前823年)六月,猃狁(匈奴之祖先)作乱,周宣王命公子诚与尹吉甫前往征伐,猃狁败逃。公子诚遂名震朝野。当时南方楚国势力逐渐强大,威胁周室。而南阳正是周楚之间的锁钥之地。宣王看到了公子诚的军事才干,又是姜后的兄弟,于是就把他分封到南阳,国名仍用申,称南申。


        IP属地:河南64楼2024-12-11 14:13
        回复
          周宣王崩,幽王即位。周幽王宠幸褒姒,为讨褒姒一笑,在骊山“烽火戏诸侯”。并废宜臼,废姜后,改立褒姒为皇后,褒姒子宜服为太子。宜臼南逃申国,投奔外公避祸。
          周幽王索要宜臼,申伯不予,遂发兵伐申。申伯联合缯国、犬戎等诸侯国,攻镐京,围幽王于骊山。周幽王举烽火召救兵,但诸侯们皆不至。申伯遂杀幽王于骊山下,西周亡。


          IP属地:河南65楼2024-12-11 14:17
          回复
            公元前770年,申伯班师回国,联合鲁、许等侯国,立宜臼于申,是为周平王。不久,送宜臼入洛阳,以洛阳为都,史称东周。那时的南阳,小方国很多,不下十个。这些小方国与周室分封的侯国不同,它们多是氏族发展形成,只要对周室表示宾服,得到周室认可就行,自由度很大。当时没有郡县,方国就是地方政权。


            IP属地:河南66楼2024-12-11 14:21
            回复
              公元前688年,楚文王举国北伐,申与吕同时被灭掉。楚国在此设申县,大力扩建申城,并易名宛邑。邑,也就是城的意思,后来就叫作了宛城。
              丹江,古称丹水,从陕西商州的崇山峻岭中一路向东,在南阳西边120公里处,遇到了从北边走来的淅水,形成一片沃野,叫丹川,又叫淅川。


              IP属地:河南67楼2024-12-11 14:25
              回复
                《吕氏春秋·召类》说:“尧战丹水以服南蛮。”《六韬》说:“尧伐有苗于丹水之浦。”尧死以后,禅位与舜,舜封尧子丹朱于淅川。丹朱的都城建在丹淅之会处,叫龙城。那时的丹水还不叫丹水,叫粉清江,是说江水的颜色是粉青色的,有点像碧玉的颜色。丹朱就经常撑着竹筏,在这碧玉带上飘荡。人们为了纪念尧子丹朱,就把江名改成了丹江,把丹朱的城叫做丹阳。


                IP属地:河南68楼2024-12-11 14:29
                回复
                  楚人把首都南迁了800里。历史上有惯例,新都沿用旧都名,比如殷商五迁其都,皆以“亳”为名,所以,楚新都郢仍叫丹阳。楚文王南迁后,第二年即灭掉了周朝在南阳的两个藩屏之国申和吕。从熊绎居丹,到楚文王熊赀南徙都郢,历经十八世,其中前八世无纪年记载,熊勇以后十世均有记载,总共160年。加上前八世,楚国以南阳淅川为都大约300余年。


                  IP属地:河南69楼2024-12-11 14:53
                  回复
                    楚文王徙郢到楚王负刍五年楚亡,历21王,467年。这467年间,楚都虽然不在南阳,但楚国几乎把全部国力都用在了争夺、捍卫和经营南阳上。南阳成为秦楚争霸的主战场。


                    IP属地:河南70楼2024-12-11 14:54
                    回复
                      王莽的封国,叫新都,在今南阳市新野县。王莽的祖籍在济南章丘,其姑姑王政君是汉元帝的妻子。王政君的几个兄弟都封了侯。王莽是汉成帝永始元年(公元前16年)被封为新都侯的:“永始元年,封莽为新都侯,国南阳新野之都乡,千五百户。”(《汉书·王莽传》)那年他30岁。
                      封侯之后,“爵位益尊,节操愈谦。散舆马衣裘,振施宾客,家无所余。”(《汉书·王莽传》)38岁那年任大司马。汉成帝死了。他没有儿子,就让他的侄子定陶王刘欣继承了王位,称孝哀帝。这样,新皇帝就有了两个太皇太后:一个是上一朝成帝的母亲,一个是新皇帝的奶奶。


                      IP属地:河南71楼2024-12-11 15:04
                      回复
                        “每有水旱,莽辄素食,左右以白太后,太后遣使者诏莽曰:‘闻公菜食,忧民深矣。今秋幸孰,公以时食肉,爱身为国!’”(《资治通鉴·孝平皇帝》)由于王莽太节俭,朝廷不得不以下诏的方式,命令他吃肉。


                        IP属地:河南72楼2024-12-11 15:28
                        回复
                          土地改革,是实行王田制,即废除土地私有制,把土地收归国有,然后统一分配。奴婢制改革,就是严禁买卖奴婢。在长安及全国五大城市洛阳、邯郸、临淄、宛、成都设立五均官。
                          各地五均官在每季度的第二个月,评定出各种货物的标准价格,称“市平”。如果物价高于“市平”,政府就将控制的库存物资按平价出售,以平抑物价;市场价格低于"市平",则听任百姓自由买卖。


                          IP属地:河南73楼2024-12-11 15:30
                          回复
                            新莽天凤元年二月,王莽计划将全国视察一遍。他下令太官带上干饭干肉,宦官们带上帷帐行李,下旨沿途官员们不得给自己提供吃住行。
                            甘肃一带饥荒,王莽下放了大批粮食救济,专门设置了赡养官负责向灾民发放救济粮。但这些救济粮却大部分被赡养官高价倒卖,中饱私囊。王莽派中黄门王业管理长安贸易,王业却压低价格向人民收购物资,然后高价卖出,用以肥己。长安城民不聊生,王莽让王业去调查,王业调查后却说,长安城百姓天天吃肉,生活幸福得很。


                            IP属地:河南74楼2024-12-11 15:35
                            回复
                              汉朝的财政支出,是二元体系,主要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国家财政,二是皇室财政。国家财政,顾名思义,主要是指国库的收支分配,中央将地方缴纳的税赋进行统计、整理和收支利用。
                              而皇室财政,就是皇帝及其宗室贵族的收支分配,除了分封在各地的刘姓诸王,聚集在长安关中地区的宗室贵族、外戚贵族都需要额外的支出。收入来源依靠皇帝自己的园池苑囿、山林采邑收入,以及皇族土地上的税赋,这两部分主要由职务为“少府”的官员负责。秦朝武将章邯,就担任过秦朝的“少府”。


                              IP属地:河南75楼2024-12-11 17:40
                              回复